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3月17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開始返程,白衣執甲,終於凱旋!看到“白衣戰士”們踏上歸鄉的汽車,一句“謝謝你們,為武漢拼過命”感動無數人!無疑,最譽為“最美逆行人”的醫生和護士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今天,在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小編為你介紹一位“最美逆行人”的故事,只不過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他的名字叫伍連德。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時光要倒退到1910年的哈爾濱,那一年的10月,哈爾濱出現了第一例鼠疫病例,至12月初,卜奎(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寬城子、長春廳(長春)、大連、天津、北京、濟南等鐵路、陸路、海路交匯之地均遭受到了鼠疫病菌的侵襲。危急時刻,時為清廷外務部右丞相的施肇基,推薦了當時年僅31歲的伍連德擔負防控鼠疫的重任。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伍連德,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1896年到1903年間,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聖瑪麗醫院、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及法國巴斯的研究所,從事傳染病與細菌學科的修業深造與臨床實習,並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已在檳榔嶼行醫四年的伍連德,接受清政府邀請回國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堂副監督一職。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1910年12月24日,臨危受命的伍連德和助手林家瑞到達了哈爾濱。在接下來的7天,他和助手同當地的醫師走訪了傅家甸(今哈爾濱道外區),當時,人們並不十分清楚病毒的特點及傳播途徑,醫生們即使是外國醫生給病人看病也完全不戴口罩,這令伍連德十分憂慮。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不過,就在這幾天,伍連德得到了一次解剖患病死者的機會,通過對提取的血液樣本與臟器切片進行分析,他明確了病毒就是“鼠疫桿菌”,並很快向清廷發去電函,概括起來伍連德提出九點建議:

1、傅家甸流行的肺鼠疫已為臨床與細菌學檢驗所證實;2、病疫通過人類間的接觸而不斷傳播,重點應集中在流動人口與當地居民的監控;3、進入西伯利亞的邊境重鎮滿洲里與哈爾濱之間的鐵路線應實行嚴格管制,並促請俄國在中方實行有關舉措時協同合作;4、開發的陸地有冰凍期的河流亦是疫情傳播的通道,應派人加強在沿途的巡檢;5、傅家甸當地應提供更多的房舍以闢設急性病患醫院,建立隔離場所並收容與病患接觸過的人員,同時鼓勵當地警務人員充分地合作;6、從南方招募更多的醫師和助理;7、敦促當地官員提供足夠的經費;8、京奉鐵路沿線的衛生狀況應需密切注意,出現鼠疫病例應採取嚴格防疫措施,建立專門的醫院與隔離場所;9、尋求與日本南滿鐵路當局進行合作。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九大措施專業而周全,可是別忘了,那個時候是1910年年底,清廷已氣若游絲,日俄勢力又盤踞東北,僅憑一個醫生的力量何以調動這麼多資源和人力?!從最終的結果來判斷,伍連德不僅說到了,也完全做到了。歷史的細節我們已經無法再追溯,從留存不多的照片看,當時的人們都佩戴著寬大的棉布口罩,由於這種口罩的外形材質和佩戴方法都經過伍連德的改造,所以在當時被稱為“伍連德口罩”。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為了使防疫工作儘早收到成效,伍連德制定了更為詳盡的防護措施:首先將傅家甸分成四個區域,每區由一名高級醫官進行管理,專業醫務人員每日完成例行檢查與疫情呈報工作;其次,從長春廳調集1160名步兵,臨時徵招的600名警察派駐在制定的區域內,步兵負責掌握城內外人員的流動情況,警察協同防疫人員進行搜救工作;四個區內的居民要在右臂上,佩戴由政府派發的臂章(白、紅、黃、藍色各代表一區)後,方可於區內出行,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別區或者離開城區。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當時伍連德要求,所有的醫務人員、包括警員、車伕、擔架員等於每日工作結束後,進入指定的消毒室內由專人對其穿戴的衣帽,口罩進行液體浸泡與氣體燻蒸相結合的消毒,接下來還須進入浴室內,先用柔性抗菌劑擦拭全身與漱口清喉,再用融入一定比例的來蘇爾與石炭酸熱水進行周身浸泡後方可離開。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儘管伍連德的各項防控措施周密、細緻,但是推行了快一個月,東北的鼠疫每日死亡人數仍然不斷上升。為找到癥結所在,他視察了傅家甸城北的公共墓地。原來,在正式進入防控階段後,當地政府採取專人收運、裝殮病屍到指定地點的辦法,但是隨著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屍體只能改用屍袋,由於此時正值隆冬,凍土厚度約達2米,挖土埋棺的工作很難進行,一些屍體直接暴露於雪地中,有些病屍的可怖表情和抽搐姿態清晰可見。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將屍骨集中焚化,可是一百多年前,焚化屍體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了避免引發喪葬禁忌等問題,伍連德在等待清廷批覆的數天內,約請了當地有關官員視察墓地,並取得了官紳商學的一致認可。1911年1月29日,清廷做出了可將屍體進行火速焚化的準令。1月31日下午,一些參加防疫的醫護人員,地方官員以及俄方防疫人員,見證了首次大規模焚屍行動。隨著滾滾濃煙的散去,伍連德和他的團隊迎來了抗擊鼠疫的一線生機。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集中焚屍之日正是農曆辛亥年的正月初二,也正是同一天,感染死亡病例開始呈現下降趨勢並一直持續到2月末,到了3月1日,傅家甸首先實現“零死亡”;4月間,殃及數省、縣的肺鼠疫基本得到控制,4月23日,清政府宣佈東三省鼠疫肅清,在這次疫情中,東北有1400萬人口,最終死亡僅6萬餘人。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為表彰伍連德,清廷賞其高官厚祿,令人敬佩的是,伍連德預測,在合適條件下鼠疫還會再度爆發,他辭官不就,返回東北,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衛生防疫機構,培養出了中國第一支防治鼠疫的專業隊伍。到了1920年,鼠疫果然捲土重來,這一次已經準備了10年的伍連德,成功將災情範圍遏制在東三省的北部,僅死亡五千餘人。正是因為在抗擊傳染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伍連德獲得了193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提名。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仔細閱讀100多年前關於東北抗擊鼠疫的記錄,不知你是否會聞到熟悉的味道,在伍連德提出的“九大措施”中,包括交通管制、闢設急性病患醫院,建立隔離場所、從南方招募醫生和助理等,這不正和今天的“武漢封城”、“建設火神山、雷神山”、“改造方艙醫院”、“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十分想象嗎?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再比如,當時要求,傅家甸四個區內的居民要在右臂上,佩戴由政府派發的臂章,白、紅、黃、藍色各代表一區,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別區。今天的“一碼通”不正是它的升級版嗎?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伍連德規定,所有的工作人員其防護服裝必須由專人進行穿戴,這就是今天的“院感醫生”。所謂“院感醫生”就是負責把醫護人員武裝得嚴嚴實實送進工作區,等醫護人員工作完畢,再把他們從工作區安安全全接回來。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之所以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感染人數較少且全部康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院感工作”做得好。看來每個細節都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和具體要求,而伍連德在一百多年前就為行業樹立了標杆。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光陰荏苒,歲月悠悠,回顧一百多年前這場既驚心動魄又異常艱苦的抗擊鼠疫行動,我們不禁感嘆伍連德在民族與國家深陷危急之際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也為他所創造的“防控模式”豎起大拇指,這些有力、有效的防護抗疫措施不僅適應於當時,也為今天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了參考和樣本。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紀念“抗疫英雄”——伍連德

現在,我們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取得了節節勝利,在你為偉大祖國點讚的時候,請別忘記,100年多前,那個具備非凡勇氣和能力,無數次深入抗疫一線,多次擊退病毒,挽救無數人生命的“無雙國士”——伍連德。


文章素材來源:山東書畫出版社《老照片》(第九十輯 2013)《1911:伍連德與東北鼠疫》


樸裡設計:


聯繫微信:puli-zhanghui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