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人才撐起產業轉型新支點


延安:人才撐起產業轉型新支點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的指導下,推進蘋果產業後整理,建成智能化選果生產線88條和百萬噸容量冷氣庫;延安延熙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延安高新區紅色築夢孵化基地,享受到一系列優質創業服務,步入發展快車道;吳起縣小夥藺福在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習3年果樹栽培技術,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這些都是延安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和人才支撐戰略的成效。集聚領軍人才、吸引創新人才、培育新型人才,近年來,延安市吹響人才振興的衝鋒號,充分發揮人才資源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釋放人才“磁場效應”,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選才

為能源產業插上科技翅膀

延安煤炭、石油資源豐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產業優勢,成為延安實施創新驅動和人才支撐戰略的關鍵點。

“領先科技出現在哪裡、高端人才流向哪裡,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爭力就轉向哪裡。”延安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只有把產業和人才珠聯璧合,積極促進高端人才和優勢產業‘聯姻’,才能創造更加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市場。”

圍繞高質量發展需要,延安高新區建立引進高端領軍人才體系,引進何滿潮、岑可法等院士,力求在煤炭開採、裝備製造、油田勘探開發等方面開展聯合科研攻關,推動傳統能源企業科技升級和轉型發展。

延安嘉盛石油機械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鶴林、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圍繞油田勘探開發工作中急需解決的超深井、高溫高壓井況的材料選型等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組織全方面技術團隊開展聯合攻關;引進院士及其團隊技術成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利潤率由5%—7%提高到15%—20%,實現了“老樹發新芽”。

引才

搭建大展拳腳的“舞臺”

“回鄉創業能深切感受到延安對創業者的誠意與溫暖。”3月20日,惠凱凱告訴記者。兩年前,惠凱凱帶著他的團隊和創業夢想入駐延安高新區紅色築夢孵化基地,註冊成立了延安時光紀科技有限公司。

辦公場地獎補、人事代理、稅務登記、政策諮詢等一系列針對公司情況所定製的創業扶持“大禮包”,讓惠凱凱及其團隊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研發上,企業得以快速成長,他們致力於通過文創產品研發,打造延安紅色旅遊的特色名片。

延安高新區紅色築夢孵化基地採取“政府+企業”的模式,引進中電光谷OVU創客星協助運營,為高校科研人員、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科研、創業和成果轉化支持。

目前,該基地招孵在冊企業206家,涉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基地還通過一系列扶持措施,為入駐企業鏈接全球資源,提供更高的平臺、更廣闊的視野。

梧桐茂兮,鳳凰來棲。良好的“軟”環境吸引了更多人才到延安投資創業,把智慧才能轉化成助推延安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育才

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3月19日,在子長縣餘家坪鎮恆豐種植養殖家庭農場,當地致富能手石濤正在大棚裡忙碌著。“如今我已成為一名正式黨員,我將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帶領村上群眾共同致富。”石濤說。

如今,在“雙培雙帶”項目示範工程引領下,餘家坪鎮湧現出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131人、農民致富帶頭人392人,分別與全鎮896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積極發揮致富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是關鍵。延安市在注重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同時,也將工作重點聚焦在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上,培養服務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帶富能力強的鄉村人才隊伍。

培育農業專業技術人才8600餘人,組織200餘位專家精準幫扶1000餘戶貧困戶,實施產業開發項目752個,發動5000多名科技致富帶頭人投身產業一線,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延安市深入實施“221聖地英才計劃”,引進兩院院士25人,創新創業人才144人,急需緊缺人才662人,培養鄉村振興人才、高技能人才2852人。持續加強產業技術攻關和人才梯隊建設,建立高端領軍人才專家工作站24個,團隊成員達221名,開展科研項目近50項,引進關鍵技術、新技術120餘項。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組織高層次人才集體休假,辦理“聖地英才卡”,為人才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服務。(陝西日報記者 董劍南 周 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