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拨2228年,来到公元前208年。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的新丰镇鸿门堡村,也就是当年咸阳郊外的鸿门,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当时的两大巨头——项羽和刘邦,正在进行亲切的会晤。项羽的亚父范增,已经用他的玉佩示意了三次了,项羽仍沉吟不决,到底要不要对刘邦动手?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让我们暂时忘记项羽和刘邦,把目光转向一处绝壁。“金面佛”苗人凤和“辽东大侠”胡斐的决斗正在最紧要的关头,苗人凤的“提撩剑白鹤舒翅”对上了胡斐的“八方藏到式”,而苗若兰在雪地里看着当年胡斐的小衣小鞋正等着胡斐,那胡斐这一刀是劈下去还是不劈?

让我们再回到现在。朱莉想买一只小狗,但是经过一番咨询,她了解到她需要花1200美元给她的后院修建栅栏,还需要定期带小狗去公园散步,每隔几个月还得给小狗做美容,偶尔不舒服还要带它看兽医,如果她出差,还要请保姆照看或者将它寄养到宠物店。养小狗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掏钱买回家就行,那这条小狗买还是不买?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我们普通人的人生要遇到项羽这样决定天下归属的时刻,大概是没有的;要遇到像胡斐这样决定生死的时刻,大概也是很少的;但要向朱莉这样,决定是否要买一条小狗的时刻,每天都要上演无数次。

从考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去哪个公司上班,到今天穿什么衣服、中午吃什么,我们要面临做决定的时候实在太多,但并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去做决定。管理学与行为组织学大家史蒂芬·P·罗宾斯,总结了千余篇行为决策领域的相关研究,写成了《做出好决定》这本书分析了大多数人都容易陷入的错误决定倾向,同时提出了高效决策的有效方法。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斯蒂芬·罗宾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也是一位多产的作者。他的著作被译为20多种语言,并在全球上千所大学和学院中作为教科书使用,在中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罗宾斯的《管理学》(第4版)是采用量最大的教材。

这本《做出好决定》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决策风格,了解各种影响决策的心理惯性,让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一、选择障碍到底是穷还是怂?

罗宾斯在书里讲述了一个“迈克买电视机”的故事,可以说迈克就是选择障碍本碍了。为了买一个电视机,迈克用了三个周末20多个小时将电视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尺寸、品牌、类型、价格等等,然而看得越多,迈克心里越没有底,感觉没有一款电视机是完全符合他要求的,他拿不定主意了。

每年年中和年底电商大促的时候,大家就会绞尽脑汁比较优惠政策、做攻略,以期用最划算的价格拿下自己的心仪的商品。于是就有人开玩笑地说:哪有什么选择障碍,无非就是穷。如果够有钱,还纠结什么唇膏买姨妈色还是枫叶红?直接一个shai来一只。如果够有钱,哪还用纠结现在价格是不是足够优惠,大户人家也不差那点散碎银子!

而对于迈克来说,他不仅是穷,还因为怂,因为选择了是要承担后果的。万一买了A款电视回去,发现色彩不如B款电视、音响效果不如C款电视,价格还贵出去了一大截,那岂不是就意味着自己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也就意味着自己是个愚蠢的人?迈克承受不起这种自己做出来失败决定的后果,说到底看起来就是一个“怂”字。

事实上,选择障碍既不是怂也不是穷,是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是信息不对称,主观上是决策风格的问题。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二、越是信息超载的时代越需要信息不对称

理性决策的6个步骤分别是:定义问题、确认决策标准、评估标准、制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这里面有个重点问题在于,所有的标准和备选方案都是可以确定的,才能确保最后选出来的方案确实是最佳方案,然而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事实上我们是不可能成功地获取全面的信息的。

比如迈克买电视机,他不可能了解完所有电视机的制作技术,因此,理论上来说他没有办法选择到真正最具性价比的一款电视机,但考虑到每个人的偏见和个人喜好,而且就算是最具性价比,也不一定最适合迈克。

因此,在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必须要接受“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信息”这一事实,不确定性是生活和决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继续努力也不太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的时候,要果断作出最终的决定。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三、你是差不多先生还是完美主义小姐?

对于迈克来说,如果仅仅是考虑价格这一个因素,可能他买电视机这个事情就相对容易很多。虽然这款50寸的电视看起来款式没有这么好看,但胜在价格便宜,而且目前促销价比原价便宜了1/3,足以令人心动了。

然而迈克恰好是个完美主义者,这就决定了他不但要考虑电视机的价格,还要考虑款式、色彩还原度、售后维修服务等等因素,这就大大增加了决策的难度。

就像我们应聘工作,如果只考虑工资这一个因素,那么接受哪份offer就一目了然了。但工作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一份工作究竟值不值得去做,至少要考虑薪水、通勤时间、行业前景、老板战略眼光、直系上级人品能力、同事关系融洽度等问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怨声载道,但基于某些原因又不会干脆离职。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完美主义往往带有褒义的成分,认为这个人做事细致牢靠。但如果是在做决策的时候,完美主义有时候偏偏是个坑。完美主义者地自己的做的决定更容易后悔,他们通常在想:如果我做选了另外一种方案,会不会更好呢?

如果选了另一个对象,婚后生活会不会更美好?如果去了另一家公司,会不会已经青云直上?如果去了大城市而不是留在家乡,会不会意气风发?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四、区分关键比作对决定更重要

完美主义的迈克为了一个电视机浪费了三个美好的周末时光,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是不是完美主义完全不利于我们做决定呢?

也不完全是这样。

事实上,如果要做出符合我们最大利益化的理性决策,我们需要在差不多先生和完美主义小姐两种身份中不停切换。

如果你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家庭关系破裂,重要决定出了错

那些不重要的决定,比如买电视机,它并不会太大程度地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大部分人几年之内一定会再买新的,这次买错,大不了下次重买就行了。像这种决定,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差不多先生,差不多选一个看起来过得去的方案就可以了,不必长时间纠结于此。

而那些对我们的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决策,比如上哪所大学、学哪个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去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不要酒后驾车等等,这些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需要长时间细致地考虑。

我们没有精力去优化每一个决定,因此,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这些重大决定上。区分出哪些事情对我们重要,比保证每件事不出错更重要。如果你不想未来面对身体不好、财务困境、孤独、无聊、家庭关系破裂等情况,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找到对自己重要的关键时刻,并花大力气去做出理性决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