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本書《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這本書作為個體心理學派的代表書籍,具有極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學術價值。開篇作者便警示讀者“人類的生活必須要有意義。”在作者看來,生活的意義便是奉獻,人們是通過三種使命:職業、同伴和性來達到為這個世界、為人類的幸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的。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因為沒有人會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感到滿意,人們一直在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來改進自己身邊的處境,脫離這種感覺。這種對於自卑的擺脫也可以看作是對於優越感的追求,追求優越感是每個人的共性,然而每個人的優越感目標又是屬於個人所獨有的。個體優越感的目標決定了個體對於生活的意義,並將這種意義賦予在生活模式中,也正是從每個人的生活模式中我們能夠直觀的看出個體的差異。

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都圍繞著生活模式展開,引導讀者如何從夢和個體早期的記憶中探究其生活模式,同時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了學校和家庭對生活模式的影響,最後以青春期的個體行為和罪犯為例,向人們闡釋如何通過理解其生活模式理解他們的行為,並通過早期的對生活模式以及個體優越感目標的干預來預防這些問題的出現,在書的最後幾章裡,阿德勒重申在職業、同伴以及婚姻中合作的重要性。作為阿德勒的代表作品,本書很好的展現了其個體心理學學派的思想,同時他給予了讀者無限的啟示,無論是在對於自身的審視,還是對於這個社會中其他成員行為的解讀,以及我們生活的意義。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所體驗到的最大的感受便是:“每次讀心理學的著作,尤其是人格心理學類的書籍,就像是拿著一把刀在“解剖”人類心理和行為的“奧秘”,而最先被“解剖”的便是自己,其次是自己身邊的人。當然,這些著作也為我們的發展指出了一條明路,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會將他當作勵志的書籍。”不知道其他的讀者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通讀完本書後,我有很多感受,現總結如下:

一、對自卑感的超越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每個人都無法逃脫以他人為參照物並反射以觀察自身,然而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每個人的不足,由此便會導致自卑感的產生。沒有人可以忍受長期的自卑感,所以我們總是試圖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法來超越自卑。如果用正確的方法腳踏實地的成功克服自卑感時,我們便會獲得超越。然而,當個體放棄克服障礙反而用一種優越感來進行補償,也就是說他已經放棄了對客觀環境的改變,而是以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緩解內心的緊張。這時真正的問題往往被擱置,這是一種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的表現。

接下來這種自卑情結將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個體會在面對困難時總是採取消極的相對的方式去應對,去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選擇有勇氣的去面對、去接受,然後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最終解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例子,當我提醒一個同事快點完成領導佈置的展示優質課的任務時,他顯出了一些痛苦的表情,然而卻很大聲的說:“我不做了,我討厭這項工作!”很顯然他這句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優越地位,而實際上他已經查閱了很多資料並處在無法上好一節優質課的狀態,也就是說這項任務讓其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但是他的追求優越感的生活模式使他不得不用這種凌駕於困難之上的方式來減輕焦慮。

那麼要怎樣做才能克服自卑感,並最終超越它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優越感的特殊追求雖然不能被很好的描述,但是在所有的目標中,我們卻發現了一種共同因素——想要成為神的努力,也就是說這一類用優越感來掩飾自卑感的人往往追求著不現實的完美,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而實際上這種自卑感困擾著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改變他們的現狀必須首先改變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接受。其次,要倡導合作。阿德勒在書中說道:“人類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我們永遠無法達到我們生命的最高目標。”每個人的不足決定了人類的發展必須以合作互補為基礎,就像我們一生下來就需要母親的照顧一樣,在人的一生中生活會不斷向我們提出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人類間的共同合作才促使了社會的發展,也只有在他人的幫助下,我們才能最終解決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將自卑感克服,獲得超越!

二、家庭和學校對人發展的重要性

在本書中,阿德勒認為對人的生活模式的重要影響來自於家庭和學校。在作者看來,在最初的四五年裡,人的心靈就成為了一個整體,人格的基本脈絡便已經形成,同時個體嚴重生活的意義也是在這個期間獲得的。這就決定了家庭和早期學校教育對於人的最初的影響。前面已經講到,要使人類超越自卑的最好方法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並通過和他人合作來解決問題。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必須以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人生觀,引導他們學會合作。首先,父母必須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要善於合作要維持很好的社交,同時他們要展現出一個母親角色應有的母性和一個父親角色應有的責任心等等,他們是孩子的榜樣。正是從他們的身上孩子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樣子。同時,一個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往往會對其性格等產生很大的影響,長子通常受到大量的關懷和寵愛,他習慣於成為家庭的中心,一旦有較小的孩子出生,他便會覺得自己的地位被撼動了,如果這時候他不會懂得與較小的孩子合作分享,由此引發的自卑感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同樣對於次子等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對這種在他們發展過程中由家庭中敵意和缺乏合作精神引起的困難,唯一的辦法就是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合作訓練,以防他們走上不歸路。

同樣的,學校教育通過影響人的生活模式對人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確定這樣的教育目標:我們要教會孩子們不但要為自己著想,還要為他人著想,讓他們分享人類文明的成果並對人類有所貢獻。也就是說,學校教育既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學校作為家庭的延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家庭教育帶來的不幸。教師扮演著和父母類似的角色,他們應該對孩子們的合作程度進行觀察,並通過努力增進其合作的意識,在學校的大環境中培養他們的社會意識。可以說,學校不僅起著傳遞文化知識的作用,還對孩子們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可以對家庭造成的影響進行補充或修正。所以阿德勒在書中說:“教師像母親一樣,是人類未來的保證,他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三、奉獻合作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

人類的生活必須有意義,而這個意義便是奉獻,奉獻很大程度體現在合作上。正如阿德勒所說,我們居住在貧瘠的地球上藉助其提供的資源得以生存和成長。如何延續人類這個種族,延續人類的文明?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這種貢獻體現在與他人的合作之上,因為只有當我們堅定對他人奉獻的想法時,才可能出現公平的合作。

職業、種族和性別這三條繫帶將人類聯繫起來,同時這三個方面又是相輔相成、無法分割的。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利用著有限的資源,但是人類一直在追求著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了不同的分工,這種分工是由於人類的合作而形成的,經由分工,我們將不同的能力組織起來以對人類共同的幸福做貢獻。如果每個人只想著自己,而不願意在人類的分工中佔有一席之地,為別人的利益奉獻自己的力量,或者只希望憑藉自己的力量在地球上生存,那麼人類將不可能生存下去。此外,同伴關係作為種族關係的一種延續,它也是要求合作的。當人類出現在地球上時,為了抵抗自然的災害以及存在的危險,人類必須以群體的形式通過合作來壯大力量從而生存下來。這種與同伴合作關係的最早的訓練也來源於家庭和班級,由此我們又可以看到家庭和學校對人發展產生的重要的影響了。

此外,人類的延續離不開生命的延續,而生命的延續是由社會中的夫妻來完成的。在書中,阿德勒在談及家庭對孩子“生活模式”的影響時談及到了夫妻婚姻狀況以及其所扮演的家庭角色,在最後一章《愛情與婚姻》中,他再次談論了夫妻的話題。在作者眼裡,情侶或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應該是平等的互相合作的,一夫一妻制就很明顯的體現了這點。不同於弗洛伊德,他並不將愛情簡單歸因於一種在性的驅力下的本能。愛情是需要兩個人協力合作的工作,關心對方更甚於關心自己是愛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礎。沒有人會心平氣和地忍受低下的位置,伴侶必須是平等的,而且在這種合作關係下我們不能只圖安逸或者只想逃避責任。

在這方面讓我聯想到了自己的感情生活,我覺得一直以來我就存在著對於婚姻關係的錯誤認識,即我認為在婚姻中男性應該抑制遷就包容女性,而女性可以偶爾耍小性子、發脾氣。而且由於老公有時候好玩,便很願意“管束”他、“批評”他,卻沒有顧及他內心的感受,長期以來不但沒有得到好的效果反而使得他產生了自卑感和逆反心理。我漸漸意識到這種不公平的關係是不能將感情長久的維持下去的,便嘗試著去合作去理解他的想法。婚姻的雙方只有相互信任,互相關心有為對方奉獻的決心時,這樣的感情才能長久下去,也才能最終為人類的延續貢獻積極的力量。

四、主動尋求合作

在對那些出現問題的兒童或罪犯進行輔導時,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出發企圖改變其“生活模式”,而改變的第一步便是主張其與周圍的人合作並培養其對別人的興趣,激發他的社會意識。這時總會聽到這些生活出現困難的人們說:“可是別人對我沒有興趣啊!”首先我們必須要體諒他們,因為這些表現出行為問題的人追根到底都是由內心世界強大的自卑情結造成的。那麼這時候為了讓其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們必須鼓勵他去主動尋求合作,由此以來就有了良好的開端。

同樣的,在實際生活中,對於正常人來說也是需要主動尋求合作的。比如當你需要將一箱很重的飲料搬到五樓時,假設你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分多次完成工作。一般善於合作的人會主動去尋找幫助,而孤獨的自卑的人則會一個人將其完成,因為他認為別人對他沒有興趣,他也對別人沒有興趣。每個人都具有合作的潛能,但是這種潛能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揮出來,所以我們隨時具有合作的精神以及團隊意識,當然我們也要主動的去尋求合作。

當我讀完這本書,在翻看自己所做的一些記號和筆記的過程中,發現原來自己關於在這本書中受到的啟發還有很多很多,遠遠不止以上的幾點。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真的給了我很多的啟發,無論是在對待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方面,還是對於自己的學習和學生工作方面。真的如我之前在文章中所說的一樣,就像是把自己“解剖”了一遍,發現了自己的合作意識還有待於提高。如果有時間,希望能再度細細品讀一下這本書,相信又會有不同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