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容妃去世后,康熙追封她为皇后?

老张家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解史。

封建王朝的容妃娘娘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位可以和康熙王朝的容妃相提并论,不是因为出身,美貌,智慧,而是容妃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妃子,也是康熙最愧疚的女人!


容妃,在《康熙王朝》里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皇帝的妃子了,并且占据了初期大部分的荧屏时间,也正是作者这样特意安排,让观众对容妃的印象更加深刻。

影视作品里的容妃善解人意,宽容大度,在尔虞我诈的后宫里,犹如出淤青莲,不为争权夺利,也不为独得恩宠,一心一意的爱着康熙,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也许是容妃的善良,康熙对容妃疼爱有加,对她的不为名利更是喜欢!


那么康熙为何会在容妃死后才封她为皇后呢?小果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维护皇帝的尊严

康熙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想要废除太子,另立储君,这在当时绝对属于轰动整个清朝的政治性事件。在康熙提出这个决定以后,容妃率先站出来对康熙说道,孝庄太后死前留下懿旨,就是要确保太子可以顺利登基,你现在废除了太子,违背了老祖宗的意愿。

康熙是明君雄主不错,但是再圣名的皇帝对于后宫干政都是极度反感的,这已经完全触到了康熙的逆鳞,恰好在容妃提出懿旨这件事后,情敌慧妃抓住时机,一口咬定容妃是假传圣旨。康熙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严,就借着慧妃的诬蔑,将容贵妃贬为容妃,提醒容妃要有分寸!


二、为了清朝的未来

自古以来,因为储君的争夺导致兄弟相残,父子相争的不在少数。康熙想要废除太子,偏偏容妃有孝庄的懿旨要保护太子,矛盾由此而生。

太子胤礽幼年时非常聪慧,母亲虽然早逝,却是康熙的正牌皇后,康熙对胤礽的期望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的失望也越来越重!

首先是康熙在征战期间,通常是由皇太子胤礽监国的,胤礽独揽政权,仗着储君的身份,肆无忌惮,加上康熙不在京都,无人可以约束他,导致胤礽的欲望和贪婪不断滋生,埋下了康熙对他怀疑的祸根。其次是诸位皇子出于争权的心思,时常在康熙耳边说太子的坏话,加重了康熙对太子的不喜。最后,出于恨屋及屋的心理,康熙在太子的所作所为里,越发的感觉胤礽没有亲情,不知收敛,想要挣脱自己的掌控!

这就是康熙为何下定决心要废除太子的原因,即使知道容妃不会骗自己,但是为了整个大清朝的未来,康熙绝不允许容妃拿着太皇太后的懿旨干扰自己对继承人的选择!



三、康熙对容妃的愧疚

康熙做出决定后,容妃一再劝阻,甚至当面斥责康熙,但是康熙为了皇统的威严和帝国的未来,不得不狠下心作出了将容妃贬为宫女的决定。

康熙在容妃死后,曾说“她是扎在朕心上的一根刺啊”,可见康熙为了江山,失去了最新爱的女人,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并不少。


“朕要他为孝慈仁皇后撰写本纪,将她的孝行,德操,坚贞,智慧,昭告四海,传之后世,使之永垂不朽,母仪天下”!

总结:康熙恨容妃的倔强,不肯向自己低头认错,也恨自己薄情寡义,狠毒无情。只有在容妃死后,康熙才敢倾诉自己对于容妃的思念,同时出于对容妃的愧疚,下旨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


诗涵果果解史


在《康熙王朝》中,容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她相夫教子,照顾老人,干什么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争风吃醋。而且她十分善解人意,体贴入微,让疲惫的康熙只要一到后宫,就愿意找容妃,陪她说说话,其实也是让她陪自己说说话。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因为卷入了夺嫡的漩涡中,而被康熙绝情地一贬再贬,后来竟然被打发去刷马桶,遭到下人的一再刁难。最后,在千叟宴的热闹中,容妃带着无尽的期待和痛苦离开了人世。



其实康熙知道,容妃并不是有意顶撞自己,更不是故意去干政,而是孝庄太后确实留了遗诏给她,让她尽力去阻止自己废太子。因为以孝庄太后的深谋远虑,自然明白,这太子一旦被废,夺嫡之争,朋党之祸就在眼前。但是,为了江山社稷,康熙必须忍痛废掉这个不成器的太子,另择贤明。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康熙不能直接去反对孝庄太后的遗命,他只能一口咬定容妃是在假传太后遗诏,干预朝政,从而否定孝庄遗命的合法性,将太子彻底废掉。

于是,容妃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康熙一口咬定她后宫干政,孝庄太后已死,不能重新复活帮她洗脱罪名,关键又没有留下书面的诏书,容妃这次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康熙的内心也非常痛苦,以前他在前朝处理完头疼的政务,来到后宫,还能有容妃陪他说说话,解解闷。现在呢,容妃已经被打发去刷马桶,女儿蓝齐儿回京省亲,意外得知自己的额娘已被康熙罚没,气得头也不回,直接回了草原,还发誓让儿子阿密达有朝一日报仇雪恨。

至此,康熙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得知容妃去世的消息,康熙看着她的遗容,往日的回忆浮现开来。曾经他们在一起说话,现在却天人永隔,而且容妃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但无论如何,他善解人意的容妃的确不能再死而复生了,就像那些眼见亲人离世,却无法阻拦的人,他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死者以最辉煌灿烂的哀荣,用以表达自己对死者的不舍,弥补自己对死者的亏欠。

所以,康熙决定追封容妃为皇后,并下令,凡是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人,一律活埋。



但即便如此,康熙自己也早已是孤家寡人。那些曾经给他带去陪伴,带去欢乐,带去力量的人们,都先后已离他而去,比如容妃、孝庄太后、苏麻喇姑、魏东亭……

他们都弃他而去,剩下的只有他自己,还有一条必须要面对的独行之路。

“当个一国之君太难了……”

康熙一边走,一边如是说。


达摩说


《康熙王朝》中的容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女子,竟然敢公然顶撞康熙,但也是因为这一个原因被贬,还要去刷马桶,一直到容妃去世。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都被康熙下令给容妃陪葬,明明是康熙把容妃贬去刷马桶,可为什么要处罚那些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吗?容妃去世后康熙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具体有四个原因。

康熙下令让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陪葬,还追封她为皇后,是何居心?

要知道康熙贬容妃刷马桶其实是无奈之举,可是没想到容妃竟然在刷马桶时被人虐待而死,康熙第一感到愤怒,所以想为容妃报仇;康熙第二感到自责,如果不是他容妃也不至于惨死,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以后都不能把这件事透露出去,只有死人是不会说出这个秘密的;康熙第三是立威,说白了就是杀鸡给猴看,让其他的人都不敢再做这种事情。

康熙最后一个就是为了容妃的女儿蓝齐儿,蓝齐儿那个时候已经是准噶尔汗国的太后,如果他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在刷马桶的时候虐待而死,想必会挑起两国的纷争。这四个心理让他必须把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处死。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康熙那么宠爱容妃,到底为什么把她贬去刷马桶?当初康熙废太子,容妃三番五次劝谏,还撒谎这是太后的遗命。

一个皇帝怎么能如此由妃嫔耍着玩?这是容妃犯了一个大错,之所以把容妃贬去刷马桶,也是为了做做样子。但是这一个举动让嫉妒容妃的慧妃抓住了机会,太监们在她的旨意下不断的虐待容妃,还不给她饭吃,最终容妃支撑不住去世了。蓝齐儿嫁给汗王葛尔丹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时候回到皇宫报喜,却在偶然间发现容妃竟然在刷马桶。

她想去找康熙收回成命,但是被容妃拦住了,还说她是自愿的。蓝齐儿气不过,就在康熙的面前摔碎了八音盒,之后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回到了准噶尔汗国,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可怜容妃被人虐待去世,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但逝者已矣,再做这些无谓的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活着的时候为何不对她好一点呢?其实通过这件事我们也明白一个道理,一定要好好珍惜身边人,不要等到哪天失去了再后悔。


迷谷历史


容妃心病加劳累成疾逝世,康熙追封其为孝慈仁皇后

康熙死后才被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的背后其实有几处不为人知的秘密,找人替容妃撰写本纪的内容,其实也是康熙罪己诏的格式,唯有待其死后才能为其平反,让其沉冤得雪。

那么康熙为什么待容妃死了之后才懂得珍惜,才幡然醒悟呢?

公然咆哮公堂,顶撞康熙,贬为常在的容妃,被大皇子胤褆的母妃派遣为刷马桶

在后宫之中,容妃是最受宠康熙的女人,自第一任皇后赫舍里(索额图之女)因生育太子胤礽时大出血,不愈而亡后,在康熙心中最佳的皇后人选非容妃莫属,但是可惜的是容妃在产下女儿蓝齐儿之后御医诊断其再也无法生育,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相信只有康熙本人最清楚,所以生皇子也一直是容妃心中的梦。

康熙之所以喜欢容妃也是因为其孝德贞智备受康熙欣赏,而容妃也是后宫中最了解康熙的女人,就算自己被康熙贬为常在,就算自己手中握着肮脏的马桶,她依旧站在康熙的角度上先大清后康熙,完全忽略自己的苦痛,这里体现了容妃的德行。

容妃从皇贵妃沦丧为刷马桶的奴才,也是康熙亲手造成,但是容妃和康熙也堪比黄盖和周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从始至终康熙都处于极度清醒状的康熙,也是全程心在滴血,最后在容妃因心病加劳累成疾而死在马桶堆里后康熙再也隐忍不住内心中的怒火。

千叟宴后喜极而泣的康熙听到容妃去逝的心情,再度陷入极度悲愤当中

容妃入葬时,生前二十几个日夜“照顾”她的太监也全部被殉葬,或许是因为想封锁容妃的死相,换句话说也是想封锁容妃死亡的消息,怕此噩耗传到自己的女儿蓝齐格格的耳中,再度引起战祸,容妃活着蓝齐格格尚且害怕自己的母亲以死相逼,现如今挚爱已亡,破碎的心再度被摔在地上的蓝齐格格恐怕会找康熙旧账新账一算,父女相残,局面不堪设想。

孝庄太后病逝前给容妃留下懿旨,让其设法阻止康熙废太子,以免引起争储惨案

容妃也是因为遵守孝庄太后的懿旨,才屡次干预朝政,违背了后宫的准则,康熙为了大清的长远考虑才不得不让容妃做替罪羔羊,其实康熙最懂和最喜欢的女人正是容妃,其多年来从不询问朝政,这也是康熙下朝后喜欢去容妃宫坐坐的主要原因之——清净。

自孝庄太后去逝后,容妃恍如变了一个人,不仅干涉朝政,而且私放送花女(丹丹——朱三太子遗女),这里体现了容妃的贞。

康熙也是深知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肯定是孝庄太后的遗言,不然以容妃的“智慧”,断然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悖逆之事。

康熙自始至终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康熙之所以在容妃死后才广告天下,册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亦有杀鸡儆猴意思,让其他皇子和大臣们知道,和自己相处了27年的爱人,恩爱交融,如得罪的皇帝一样下场凄惨。

康熙册封容妃的皇后封号真可谓是量身定做,容妃至死不渝,死守孝庄太后给他的懿旨,玉石俱焚浑不怕,称之为孝,私放仇家女,被贬为奴,称之为慈,就算沦落为刷马桶的佣人,还在担心康熙心中的痛比自己更深,称之为仁。

这样的女人在其生前康熙已然给予她皇后般的待遇,可惜有些话容妃生前康熙只能憋在心里,不能找任何人倾诉,但是容妃心里比谁都清楚康熙的苦痛,容妃死后康熙更是无人说,唯有将容妃“升职加薪”,死后享受同活人一样的待遇,方可些许弥补康熙对容妃的歉意和谢意。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如果是从历史上来看的话,在康熙的后宫中并没有荣妃这个人,康熙的女儿也没有嫁给葛尔丹。所以这完全是虚构的东西,子虚乌有,并没有真实的出现过在历史上。不过如果从康熙王朝这个电视剧中看,可以看出一些究竟来。



荣妃在电视剧中刚出场就已经是康熙皇帝得宠的妃子,她只有一个女孩子,就是蓝齐儿,蓝齐儿本来也是用康熙皇帝最得宠的女儿,后来因为政治原因嫁给了西北的葛尔丹。而容妃因为在废太子这件事上和康熙皇帝意见相左,在激动的时候甚至拿出祖宗祖制来威胁康熙皇帝,结果康熙皇帝一怒之下,将容妃贬去刷马桶。



后来蓝齐尔带着儿子回到了北京城,想和康熙皇帝重修旧好。可是当她到母亲容妃宫中去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宫殿已经非常的破旧,长期没有人居住,后来再仔细打听,才知道自己的母亲已经被皇帝给贬去刷马桶。蓝齐儿一怒之下,带着儿子回大草原去了。



而正好在这个时候,容妃意外的死去了。出于对女儿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是因为自己确实对容妃实在是太过分,所以康熙皇帝最终将容妃追封为皇后。并且康熙皇帝将见过空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杀死陪葬,这一点说的实在是太过了。并且在真正的历史上应该也没有这一出,从来没有哪个妃子会别去当奴隶,而当了奴隶之后再追封为皇后的,根本就不曾出现过。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容妃的故事主要出现在影视剧《康熙王朝》中,在正史上并没有容妃这个人,也没有蓝齐儿格格。根据清朝时期的历史记载来看,葛尔丹并没有迎娶过康熙的女儿,同时葛尔丹去世后,他的儿子也没有继承他的王位。因此容妃被尊称为皇后。也仅仅是影视剧为了增加艺术色彩而设定的一个故事情节罢了。根据康熙王朝剧中的描述,容妃在刚刚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康熙的宠妃了,她一直没能给康熙生下阿哥,只有一个女儿蓝齐儿。蓝齐儿是康熙最宠爱的女儿,在蓝齐儿16岁的时候,偶遇了来京城的噶尔丹。后来康熙皇帝为了换取边境换取短暂的和平,将蓝齐儿嫁给了噶尔丹。

在蓝齐儿出嫁10年之后,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容妃跟在康熙的军队里面,因为康熙皇帝想要废掉太子的原因,同康熙产生了矛盾。容妃搬出来老祖宗的遗命来威胁康熙,却被康熙贬为妃子,仍然在军队中伴驾。回到朝廷之后,容妃仍然康熙皇帝废太子,最终被康熙皇帝贬为奴隶刷马桶。妃子一旦不得宠,立刻就会遭到太监们的欺负,容妃在被贬刷马桶之后,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还会经常受到太监们的责骂。

后来蓝齐儿带着噶尔丹的儿子主动进京朝见,想要和父亲重归于好。康熙为了稳住女儿,临时让容妃穿上了华丽的衣服来见蓝齐儿。后来蓝齐儿去了母亲之前的宫殿,结果发现容妃的宫殿早已经破旧不堪,废弃了很久了。在蓝齐儿的仔细追查下才发现了容妃原来早就被康熙贬为奴隶刷马桶去了,愤怒的蓝齐儿摔碎了康熙送给她的八音盒,然后离开了京城。

与此同时容妃在刷马桶的时候不幸摔倒被马桶砸死,在容妃死后康熙皇帝念及旧情,追封她为皇后。从剧中的情况看,康熙追封容妃,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也是为了安抚女儿的愤怒。这个剧情设定并不符合历史常事,一般来说皇贵妃被贬为奴隶的事情非常少见,被贬为奴隶之后再被追封为皇后更是不可能出现。

不过容妃的故事也算不上大的漏洞,毕竟影视剧不是历史,总要有一些改编。笔者认为《康熙王朝》这部剧还是较大的尊重历史的,相比于后来的宫廷剧包括一些所谓的传记类影片,康熙王朝改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对于大的历史事件都进行了较为贴切的真实还原,这也是这部剧成为经典的原因。


史海泛舟摆渡人


导读:这是《康熙王朝》中的剧情,容妃被追封皇后也是众望所归。康熙一生坎坷,父母双亡后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经过鳌拜擅权、三藩叛乱让康熙逐渐成熟,在艰难的国事中伴随康熙成长和排解烦闷的只有孝庄和容妃。也就是说真正能让康熙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让心灵彻底放松的心灵导师只有容妃和孝庄太后。容妃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孝行、德操、坚持和智慧,不但让康熙可以彻底放松而且也注定了她自己的悲剧。康熙不但是丈夫还是帝王,为了朝局的稳定康熙被迫将坚持孝庄懿旨的容妃发配到宗人府为奴。但是当容妃故去的时候康熙醒悟了,不但追封灵魂伴侣为孝慈仁皇后而且要为她撰写本纪流传后世。

容妃如果没有入宫,在平反人家一定是非常好的贤妻良母。但是在孝庄临终前接到懿旨后,为了孝行不得不占到了康熙的对立面。因遵从太后懿旨屡次劝说康熙不要废太子胤礽,被触犯威严的康熙皇帝发配到宗人府为奴。这既是容妃的不幸,也是康熙的磨难。正如千叟宴上康熙与魏东亭所说的“容妃的事就是一根刺,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

孝庄的好孙媳、康熙的贤妻良母-容妃

因为就一个女儿蓝齐儿涉及不到夺嫡,所以容妃并不想其他嫔妃一样拘束。凭借这自己的善解人意和孝顺体贴的特性,得到了孝庄和康熙的宠爱。容妃这种做法出自内心天然,没有任何目的性。她只是没有目的性的做了普通贤妻良母的事,孝顺祖母、体贴丈夫。但是这种不带功利性的行为在后宫中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况且还有蓝齐儿这个开心果的原因都让康熙非常宠爱容妃。在容妃回家省亲时,康熙特定允许容妃穿汉服任意接见亲友、招待宗老。这在满清时期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破例了

蓝齐儿活波可爱,不但受到康熙的喜爱在老祖宗孝庄那里也是开心果。所以容妃母女不争宠、不功利的性格在后宫独树一帜,容妃也从来没有恃宠而骄。康熙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能仅仅承担丈夫的责任还有帝王的义务,在国家利益面前容妃和蓝齐儿也要和帝王冷漠和强硬让路。所以当葛尔丹使者请求和亲时,战争还没准备好的康熙也只能同意蓝齐儿的和亲。之后康熙两次亲征并由大阿哥亲手斩杀葛尔丹,蓝齐儿和关心蓝齐儿的容妃经历过怎样的煎熬?

即使如此容妃也体量康熙的决定,一如既往的承担起妻子对丈夫开导、劝解的义务。所以孝庄在晚年才想把容妃培养成接替自己,抚慰康熙心灵的接班人。在临终前孝庄为了防止夺嫡情况出现,以懿旨的形式让容妃劝说康熙不要废太子胤礽。

孝庄临终前的懿旨和容妃对孝行的坚持成为容妃悲剧的根源

容妃有自己的智慧也有自己的坚持,她对孝庄还是康熙并不是盲从。当孝庄解释清楚不要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的原因后,容妃就知道避免骨肉相残的夺嫡之争就必须要阻止和劝说康熙废太子的决定。所以在康熙在列祖列宗的牌位下宣布废太子胤礽时,容妃不顾公众场合下康熙的面子公布太后懿旨。这让康熙非常生气,即使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事实但是面子上下不来。这时候容妃的执拗和坚持表现淋漓尽致,不但没有认错反而处于保护胤礽的目的私自放了红玉。

大阿哥母亲惠妃非常希望废除太子,因为不废太子大阿哥没有任何机会。这就是夺嫡之争,所以把阻挠废太子的容妃恨之入骨。容妃先后两次顶撞康熙,加上惠妃的煽风点火康熙一怒之下剥夺容妃所有尊号发配到宗人府为奴。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孝庄的懿旨成为了容妃悲剧的根源。

幡然悔悟的康熙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

康熙不是不后悔,但是又不想动。在千叟宴上魏东亭问道少了一人的时候,康熙说“东亭啊,不要让朕伤心了。(容妃被废)她就像一根刺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所以康熙虽然后悔,但是为了帝王的尊严他不能承认。所以即便是在千叟宴这么重大类似人生总结的场合;即便是面对曾经贪腐和谋逆的重臣明珠、索额图都能泯恩仇,但是对于苦苦等待的容妃并没有释放的决心。

当听到容妃故去的噩耗,康熙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冲动用心灵沟通表达了思念容妃的真实情感。他自己可以处罚容妃,但是不允许太监们作践。所以所有见到国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给容妃殉葬,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并让张廷玉为容妃撰写本纪。要知道只有帝王或者雄霸一方的诸侯才有资格,这表达了康熙对于容妃的思念和牵挂。

“容妃听旨,朕封你为孝慈仁皇后。从即日起,你与朕千古相随了”

“传旨张廷玉,朕要为他孝慈仁皇后撰写本纪。将孝慈仁皇后的孝行、德操、坚贞还有智慧,昭告四海传之后世”

小结:

容妃是康熙的心灵伴侣,哪怕因为对孝庄懿旨的坚持触怒康熙帝王权威而被发配到宗人府为奴也不改变。这样的容妃才是康熙所需要珍惜的,所以不但此后的太监全部殉葬容妃也被追封为康熙心目中应有的地位孝慈仁皇后。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历史上康熙没有“容妃”,《康熙王朝》电视剧里的“容妃”是多位妃子经历的一种结合,这里回到《康熙王朝》电视剧里来回答。那就是康熙和容妃本来就是心有灵犀的一对,容妃是康熙的感情知音。如果不是因为康熙有皇帝这个身份话,他们必定琴瑟和鸣,携手白头。其次,康熙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多次有愧于容妃。康熙追封她为皇后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容妃是康熙的感情知音,有身份地位也有她个性等原因。

三宫六院,粉黛三千的女人何其多,但那些妃子们不是妖艳媚主,就是世俗不堪,或者是算计万千,只有容妃才是真心爱着康熙(当然电视剧里面还有苏麻,可惜康熙不知道)而没有那么多功利性诉求。一方面她没有家族势力;另一方面也没有阿哥需要争宠。她聪明,善解人意,大度宽容,美貌与智慧并存,这些都强烈地吸引着康熙对她的宠爱,作为电视剧里面一个渴望亲情,又绝顶聪明,又要以江山社稷的皇帝,只有容妃最懂他。这怎么不叫康熙最宠爱她!

二、康熙有愧于容妃,甚至是容妃母女俩。

明明知道远嫁葛尔丹凶险万分,明明知道自己的女儿有心上人,但是为了江山社稷,他还是只得将容妃唯一的女儿嫁给他的敌人葛尔丹,最后还要为了江山社稷,杀死了自己的女婿“葛尔丹”。虽然知道容妃没有撒谎,但是为了皇帝的权威,为了不让一个不成器的太子上位,他只能说容妃假传孝庄太皇太后懿旨。

电视剧里有这样的台词:“容妃是扎在康熙心上的一根刺啊,这刺啊! 扎进去痛 !拔出来更痛!老娘的康熙不想拔出来了, 她扎的太深了!最后只得带着她同赴黄泉。”康熙尽管心理面早就相信容妃的话,但面临对未来江山继承人的问题还是考虑周详,要废掉太子,又不能说孝庄的不是,只好说容妃假传懿旨,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为他大清政治的牺牲品。先是夺容贵妃之位降为常在,后因放走红玉,康熙将容妃逐出后宫为奴,于是慧妃就小人得志,叫她去刷马桶。

三、康熙心里面要补偿容妃,且为了保密。

“新玉说史”在5月5号发了一个视频《见额娘刷马桶,女儿气氛的说要造反》。其中就对此有个片段就是说的这件事。容妃的女儿已是蒙古部落的太后,当她看到母亲刷马桶的时候,她就想到造反被母亲劝阻了。如果她后来得知母亲死的悲惨,岂不会真的“领兵造反”?其次,康熙心里有亏欠,他还要给容妃报仇,让那些看了他受苦的人都给她陪葬。因此,不管是从保密的角度,从私人感情的角度,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康熙对容妃都要大大补偿,追谥她为“孝慈仁皇后”,风风光光下葬,是一种必然。

但整体来看,容妃也还是一个可怜的女子,虽然得到过康熙的爱,但是骨肉分离,死的凄惨;或许对于那个时代的女子而言,容妃又算幸运了,毕竟,她得到过皇帝的爱,她风光过,不是是生前还是生后。


新玉说史


这个问题应该是影视剧范畴吧?

清朝历史上皇帝后宫封号为容妃的是乾隆的妃子,即传说中的香妃

康熙有多少女人,这个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据《康熙全传》(该书是一本传记小说,可从侧面了解)中记载,记录在册的就六七十人,至于“常在”“答应”这类位分比较低的根本没记

但四位皇后是肯定的: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生母,这个称号是雍正封的)

可能《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为了更加丰富康熙这个人物,就把后宫很多妃子好的一面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正直、聪明、善解人意、宽容大度的“容妃”

其实从故事情节,就可以看出,康熙深爱着容妃,并不愿意处罚它,只是形势逼迫不得已

第一次降级,是在大阿哥胤禔与葛尔丹两军交战,蓝齐儿冒死阻止,爱女心切的容妃去寻找蓝齐儿,战争结束后,降皇贵妃为贵妃,但随君侍驾

这个处罚相当于没有处罚,作为皇帝的女人,最可怕的是见不到皇帝,位分还在次要,“随君侍驾”,事实上只是做给大家看而已

第二次降级,是在康熙要废太子的时候,容妃反对,并说出这是老祖宗(孝庄)的意思,康熙很生气,降贵妃为常在,任然在原本的宫殿居住,但不可出宫门

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事实上康熙是知道,不让废太子确实是老祖宗的意思,但太子实在不适合做皇帝,康熙不能把天下交给太子,这个时候容妃出来反对,康熙不惩罚她,就是告诉别人,自己有违祖训,这种事情,身为皇帝怎么可能做?所以这一次,事实上,是容妃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背了黑锅,而且康熙知道,容妃出来反对并不是因为太子,她从来不参与政事,只是因为她答应过老祖宗

容妃的这一行为,事实上已经涉及到“后宫干政”及“立储问题”,这两个问题无论哪一个,粘上就是死罪,但康熙心知肚明,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处罚,毕竟没有哪个常在可以住在贵妃的寝宫里

第三次降级,是因为私自放走红玉,说到底还是因为太子,因为红玉是太子的女人(怀有身孕),红玉还有个身份,朱三太子的女儿,逐出后宫,交宗人府为奴

这次康熙忍无可忍了,一再给容妃机会,容妃依然不知悔改,且不说太子能力如何,如果不废,将来红玉的孩子就算不作皇帝,对大清江山来说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容妃的,这种行为,已经涉及到国家根本,却依然没有杀她

总结一下:三次都没有杀容妃,可见康熙对容妃,是真的爱情,而且他了解容妃,明白容妃所作所为,只是“忠君之事”而已,更加没有谋害大清国的意思,从后面的剧情也可以看出,容妃也了解康熙,明白康熙这么做,是为了国家,所以也没有怨恨康熙,这样一个知己爱己的人去世了,康熙又怎么能不难受,追封为“孝慈仁皇后”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挺对,就关注转发一下呗!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不对,就留言讨论一下呗!


飞哥讲历史


这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一个场景,历史上康熙帝的后宫并没有“容妃”,剧中追封她为皇后,有心中愧疚补偿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