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詩詞格律,是對詩歌創作的促進,還是戕害?

潁水蕭蕭


摘自黑格爾第三卷(下)

作為詩的表現方式中第三個因素,它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詩的觀念不僅要體現於文字,還要用實在的話語說出來,因而涉及到語調和字音這些感性因素。因此我們要跨進詩的音律領域。用音律的散文不能算是是詩,只能算是韻文,正如用散文來創作詩,也只能產生一種帶有詩意的散文。至於詩則絕對要有音節或韻,因為音節和韻是詩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悅感官的芬芳氣息,甚至比所謂富於意象的富麗辭藻還更重要。

如果對音律這種感性因素進行藝術刻畫,就立即置身於詩所要求的另一領域和另一土壤。要進入這一境界,我們要先拋開日常生活和日常意識中的那種認識性和實踐性的散文觀念,同時對音律的藝術刻畫也迫使使人詩人跨過日常語言的框框之外去活動,只按照藝術的規律和要求去說他所要說的話。

有人認為音律不自然 應該廢除,這種看法是極膚淺的...人工造作氣味很重的詩的音節和韻律當然象是在內在觀念和感性因素之間造成一種不易駕馭的關係,比顏色對於繪畫還更不易駕馭。....至於觀念與只用來傳達的人為語音符號之卻只有很疏遠的關係,甚至毫無內在的關係,所以詩的音律的嚴格要求彷彿很容易對想象成為一種桎捁,使詩人不能按照他心裡所想的樣子 把他的觀念傳達出來。因此有人就認為節奏的抑揚頓挫和韻腳的鏗鏘和諧儘管有一種悅人的魔力,但是如果對音律方面要求過多,就往往不免由於追求感官的快感而使最美好的情感思想受到犧牲。其實這種指責是站不住腳的。第一,說詩的音律妨礙自然流露,這是不正確的 一般說來,真正有才能的詩人對於感性媒介(音律)都能運用自如,感性材料對他不但不是阻力或壓力,而且還能起激發他和支持他的作用。事實上我們看到過凡是偉大的詩人在自己獨創的時間尺度,節奏和韻腳之中都很自由地有把握地迴旋自如,只有在把詩從原文譯成外國文時,拘守原詩的音節和韻律等等才會顯得勉強生硬,引起不快感。其次,在自由詩裡,要把思想表現得迴旋盪漾,時而凝鍊,時而波瀾壯闊,這種強制性的音律要求還能激發詩人的"因文生情",獲得新的意思和新的獨創,如果沒有這種衝擊,新的東西就不會來。

除掉音律的這些優點不算,感性的客觀因素(在詩裡就是語言)也本來就是藝術的重要因素,所以不能象聽命於直接偶然事物的日常語言那樣沒有形式沒有定性,而是要經過藝術加工,顯得既精煉又生動。儘管語音在詩裡聽起來只是一種外在手段,它畢竟是應當看作本身就是目的來處理的,要具有明確而諧和的輪廓。對這種感性因素的注意在一切藝術裡都在嚴肅的內容之外添上一個特色,通過這種特色,內容的嚴肅就立即顯得彷彿推遠或沖淡了,使詩人和聽眾都擺脫這種嚴肅的束縛,置身於一種超越嚴肅內容之上的更高更優美的境界。在繪畫和雕刻裡,藝術家用來就人體,岩石,樹林,雲彩和花卉之類對象進行素描和著色的方式本來就有感性空間的限制;建築也要適應建築物的目的要求,去規定牆壁和屋頂的形狀。音樂也是如此,它要服從和聲學的一些絕對必要的基本規律,才能獲得明確固定的輪廓。詩卻不然,語言的感性聲響在配合結構方面本來就沒有拘束,因此詩人的任務就在於在這種無規律之中顯出一種秩序,一種感性的界限,因而替他的構思及其結構 和感性美 界定出一種較固定的輪廓和聲音的框架。

正象在音樂的表現裡節奏和旋律須取決於內容的性質,要和內容相符合,詩的音律也是一種音樂,它用一種比較不太顯著的方式去使思想的時而朦朧時而明確的 發展方向和性質在聲音中獲得反映。從這一點看,詩的音節須表現出全詩的一般調質和精神性的芬芳氣息,例如用的是抑揚格還是揚抑格,是八行一節還是用其它劃分章節的方式,並非是無關宏旨的。

涉及較詳細的題材劃分,主要有兩個體系,現在先說明這兩個體系的區別。

......


費惡潑嘞


如果不準備學習詩詞格律,就不要進行詩詞的創作了,欣賞還是可以的。

任何一種文體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如果完全不去理會人家原有的特點,就是瞎來。順口溜都講究押韻,也沒見誰去討伐。

現在我們主要是感覺外國詩好像沒有格律,其實是不對的,外國詩也會根據自己的語言進行要求,除了押韻,比如輕重音,長短音等。

主要是現代的新詩沒有這些,自己叫自己“自由”,但實際上應該看出來,新詩學自外國,和中國白話語直間形成的要求還沒有完全形成,也就是說,白話新詩形成不過才一百多年,它還是個不成熟的詩體。用不成熟的詩歌要求去看待古詩詞,本身就說明自己的能力有些不足,有些心虛,想把別人也拉到和自己的水平。

學古代的詩韻詞韻如果實在記不住呀,學不來,學習現代新韻也可以,但是不能什麼都打破,完全亂來,那就不要說寫的是詩詞了,可以說自己寫的就是“新體詩”。


無心隨墨


沒有詩詞格律以前,所有的詩詞哪個符合格律?為什麼產生格律?因為好啊!人不就是這樣,見到好的就貪得無厭。豈不知沒有眾多的平凡,好從何產生啊!好的古詩詞為什麼難以超越?想想那是多少詩詞裡挑出來的!

現在人寫詩詞的再多,跟古代比也差的遠那。興趣,自娛自樂,想成詩人的!準是沒正經事的人。感覺自己能寫詩了,首先高興的是自己。高興就好。不知保持謙謙君子心了,也就長進不了啦!

自己評價自己寫的詩詞,好不好自己知道,那是必須的!否則,會被高人笑,人外有人,這個都忘嘍!那就是糊塗了!糊塗人能寫出好詩詞,我不太相信!

能遵格律,願意遵格律的,就按格律寫吧!最好別顧此失彼,遵了格律沒了詩意。隨心所欲寫的,也不用說自己寫的是詩。好就留著,不好不要了。我不相信古人寫詩詞,每一首詩詞都是好的。也許他們扔的更多。


鶴羽


怎樣看待格律對於詩詞創作的作用,我覺得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去論述:
一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去比較。證明格律對詩詞的創作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詩詞格律,是繼“古體詩”後,發展形成的一種“近體詩”所具備的格式要求,稱為格律詩和詞。俗稱唐詩宋詞。此前,從漢代開始,形成的古體詩,也稱“古詩”或者“古風”。古體詩格式自由,不講究格律,平仄、押韻可平可仄,句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如《詩經》是四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對詩詞的表達能力和韻味要求也越來越高。用原來古體詩的格式,不能滿足人們創作詩詞的更高要求,而不斷摸索並制訂出一系列的格式規則,以指導人們的詩詞創作,所以逐步形成了近體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絕和七絕,以及各類詞牌。原來古體詩的格式也就慢慢被淘汰。而近體格律詩,經過一千多年的錘鍊打造,自唐代一直延用至今,經久不衰。歷史流傳下來的無數唐詩宋詞,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和祖傳瑰寶。現代人,推崇格律,創作格律詩詞的熱潮,方興未艾。近體詩的詩詞協會、詩社,遍佈全國,成為詩詞文化的一支主力軍。

二是格律在詩詞中運用的實際效果。說明了對詩詞創作的極大促進作用。
1、格律詩的“粘”與“對”規律,使詩詞更具趣味性。
格律詩中,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同,稱為“粘”。一首詩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而頷聯和頸聯一定要對仗。所謂對仗,不僅平仄要對仗,字詞的結構、詞性等都要對仗。這種“粘”與“對”的規則,使詩文產生濃郁的趣味性。如崔顥的《黃鶴樓》中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頷聯和頸聯上下聯對仗,上聯對句與下聯出句的第二個字“雲”和“川”都是平聲,為“粘”。有這樣的趣味性,使詩詞好讀好記,十分生動。


2、格律詩關於押韻規律,使詩詞更具韻味。
格律詩有一定的平仄聲調定律,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平為平聲,其它為仄聲。現代漢語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陰平和陽平屬平聲,上聲和去聲為仄聲。各類詩和詞組句結構都有相對固定的平仄規定。而且押韻只限壓平聲韻,一韻到底。首句可押可不壓韻,奇數句不押,偶數句必押等。按照這規則創作的詩詞,合仄押韻,就能形成濃厚的音律韻味,既自然含蓄,又通徹剔透。可歌可唱、可吟可誦,琅琅上口,韻味無窮。這樣的詩詞就會廣為流傳,流芳百世。如唐代孟浩然的五絕《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流傳千古,不論男女老幼,都能熟練背誦。這就是格律音韻的效果。
3、格律詩關於句式的規則,使詩詞更簡潔生動。
格律詩發展到唐代後,就達到高峰,並得以定型。四句的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八句的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八句以上的稱排律等五種。格律詞牌,到宋代盛行。每一詞牌都有固定的句數、字數、平仄、韻腳等規則。正因為在句式上有這些制約,使格律詩詞在語言上十分工整、簡潔,生動、形象。更能完美地反映詩人深刻的思想內函和豐富的情感意象。

如王之渙的一首七言絕句《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短短四句,將邊關壯闊芲涼的景象及徵人無法回故里的哀怨與壯烈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三是要克服畏難思想和極端化傾向,充分發揮格律在詩詞創作中的促進作用。
格律對創作詩詞雖然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有些初學者或入門不久的作者,往往可能產生畏難情緒和害怕心理。認為格律是條條框框,限制了他們的創作思維,不肯沉下心去學習,去運用。更有甚者,談“律”色變。還有的作者,由於沒有真正領悟格律的內在實質和運用方法,產生了極端化傾向,而影響了詩詞創作。所謂極端化,就是一味強調格律規則的原剛性,而忽視了運用的科學性。比如格律中,關於平仄規則,有可平可仄選擇的餘地;對出現“拗"字的情況時,有救“拗”的方法;出現對仗有偏差時,採取利用“寬對”方式處理等可運用的一些合律的解決辦法。而或望“律”興嘆,或止步不前。應該知道,漢字詞彙、語法博大精深,同義詞、字繁多,語法變化多端。只要認真學習,細心思索,一定可以找到既合乎格律要求,又能保證詩詞內容完善的途徑。千萬不能因此而影響格律的合理運用,掌握好以形式服務於內容的基本原則,以充分發揮格律對詩詞創作的促進作用,不斷提高詩詞的創作水平。

綜上所述,可見格律對近體詩創作上的制約,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不是對詩詞創作有任何戕害,而是有力地保證了創作的高標準、高質量,對詩詞創作起到了報大的促進作用。

下面是本人在2020年春節前,填的一首詞《如夢令•又見桃符新弄》:

又見桃符新弄,
萬戶語同聲共。
齊贊黨德澤,
天籟嘯龍鳴鳳。
歌頌,
歌頌,
恩比海深山重。

格律對照:
中仄中平仄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韻)。
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韻)。
平仄,
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7ff781293b84db59ab572767e202c6a\

雲星815


格律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戕害"二字何從言起?

格律詩自唐初沈·宋起蒙以來,經過歷代詩家的完善定型,最終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體裁。它是中國五、七言詩的高峰。其間經過了初唐四傑,中唐李杜王孟,韓柳元白等諸多大家的發揚光大。也經歷了晚唐杜牧、李商隱等人的清新開拓,以至流傳後世,經久不息,直至而今。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留有作家數千,作品數萬。詩影響了中國自唐以來的千餘年。它集文字美、音樂美於—體,以給以藝術的享受,精神的陶冶。偉人毛澤東同時是—個傑出的詩人。還有郭沫若、魯迅等,都是著名的格律大家。

格律詩雖有嚴格的格律限制,好象造成了—定的難度,有時難免受其約束。但正因為如此,更體現了它魅力所在。能夠熟練地駕駛它,不正是—種藝術的追求與享受嗎?更何況格律詩也有很多的變通之法,並非死板艱澀。

所以,筆者為格律詩唱讚歌,並非全為所愛而言。更關鍵的—點是:祖先留下來的好東西,不能在我們手中丟失。


原卉詩詞


關於格律,我口占一詩,見地粗淺,但不怕與人辯析,詩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似雷雷戰曉東。

自古無招勝有招,

莫囿格律廢武功。

可嘆平水當水平,

只奉古韻絕新聲。

若把平仄費雕飾,

李杜文章多不工。


菩提卅錘


說到詩歌,不能不提格律詩詞。現代詩不講究格律,但它的藝術成就也同樣與格律詩詞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的古詩淵源流長,但格律詩詞的產生、發展和繁榮是自唐代開始,唐宋以後格律詩詞一直經久不衰。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產生了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詩仙和詩聖,受到了無數中國文人墨客的崇拜和敬仰。

格律詩詞講究的是押韻、平仄和對仗,語調抑揚頓挫,意境深遠,讀之朗朗上口,動聽悠揚。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了藝術的美感和生活的美好。

現代詩歌要想寫好,還得多從格律詩詞中汲取營養,如此才能得到很好的繁榮和發展。


手機用戶墨海聽濤


詩詞又不是一種,你不願寫帶格律的,你可以寫絕句,打油,五言,四言詩,可以寫現代詩,總之很自由,談得上什麼戧害?


陸青青4


高鐵必須在軌道上運行,並不妨礙速度快行駛穩,迅速到達目的地。詩詞格律同理!


東華舊夢


沒有格律,何以有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