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同農家小妹“線上”帶貨

“11.5公斤,一共34.5元。”3月17日,會同縣林城鎮茶溪村村民於先友將早上採摘好的茭頭,賣到縣城的“小許農家土特產”店內,拿到錢後高興不已。

於先友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種了幾畝地的茭頭、蔥、蒜,還養了70多隻雞鴨。往年,於先友要挑著擔子、拎著籃子到街上賣。耽誤工夫不說,價格也賣不上去。從去年開始,於先友直接將農產品送到“小許農家土特產”店,價格高又省時間。

“小許農家土特產”是一家淘寶平臺。老闆許連華線上助農賣農產品,實現了“雙贏”。

2017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許連華,回家開起一家農特產淘寶店。那年31歲的她線下收購農戶手中土特產,通過淘寶、拼多多、微信等渠道對外銷售,讓會同“鄉愁味”走出了深山。

許連華的店內,擺放著各類會同的土特產,幹辣椒、醃菜、血圓子、幹豆腐、寡蛋以及黑泡茶、蜜餞等。工作人員正在分揀、打包、裝運……這些農產品將發往廣東、浙江、江蘇等各地的會同老鄉那兒。

“農村特產主要賣點是‘鄉愁’。會同老鄉愛吃幹辣椒、酸蘿蔔、酸姜,還有乾白菜、剁辣椒,這喚起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許連華介紹,她的淘寶店幹辣椒賣得最火。往往貨物一上架,不到1小時就賣完。

打開許連華的淘寶店鋪,記者看到,近2個月有1500多筆交易記錄。“為農戶線上‘帶貨’,自己也增加了收入。”許連華告訴記者,農特產收購的對象大多是貧困戶。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農產品買賣難,特產賣不起高價、高產量無高產出。通過互聯網渠道,農戶們的這些難題得到很好解決。

“我種了7畝魚腥草,已賣了一半。”會同縣坪村鎮種植戶粟永祥提著一麻袋魚腥草,來到許連華的倉庫,15公斤魚腥草賣了105元。連日來,通過線上渠道,粟永祥已賣掉500多公斤魚腥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