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孙中山,原名孙文,因其曾在日本留学期间有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所以后人多称其为“中山先生”。1879年,受远在夏威夷檀香山的表哥孙眉的邀请,孙中山与母亲一同乘轮船踏上了前往夏威夷的路途。到达檀香山之后,没有见过如此美景的中山先生当即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并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

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在檀香山读书期间,孙中山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景象,“大批大批患病的中国工人跪拜在表哥农场的关帝佛像前,祈求护佑,祛病除魔。”刚开始看到这样的景象时,孙中山还曾生气的质问他们:“既然生病了,何不抓紧时间前去医院诊断治疗呢?为何要将痊愈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面呢?”可是并没有得到回应。

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在此之前,有一次,孙中山在向杜老师请教学问时,看到老师的屋中到处都堆满了医书,不禁就问道:“老师,屋中放置如此多的医书是何缘故呢?”老师回道:“北宋的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但为良医’,所以我就也向他学习,要做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

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听完老师的解释,孙中山总觉的这其中哪有些不妥,但一时之间却想不明白是哪里的问题,也就先搁置在心底了。可是当他看到这些工人做出的如此荒唐的举措后,如醍醐灌顶般,他一下子便想明白了这其中的疑惑,并认为做不来良相再去做良医,这实在有些不恰当,不若先从良医做起。再加上此时西方的医术已经传入了中国,这就更加坚定了学习医术的信念。

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1887年,孙中山进入到香港西医书院学习医术,同期进入学习的共有14为中华青年。但五年之期到的时候,仅留下了包含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四位同学,其他学生全部被淘汰。而在这最后的毕业考试中,又有两位同学不及格,仅有孙中山与江英华两人及格,其中孙中山居榜首。

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而由于此时的香港西医书院并没有获得港府的立案认可,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该学校此时也没有“研究生”、“博士”的教学培育资格,而孙中山也就没有可能在此拿到他的“博士学位”。而在他以后的经历中,也没有什么资料显示他曾经前往过哪个学校继续深造。所以我们可以合理的进行推断,他其实并没有拿到医学博士学位,称他为博士完全是在以讹传讹。

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而许多记载其生平经历的书籍中,作者在行文叙述中也总是在刻意回避谈论孙中山的“学历”问题,这一点应该也可以作为佐证。而关于“博士”这个以讹传讹的事情,小编认为这也许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闹的一场乌龙事件,Doctor,一词在英文中既有博士的意思,也有医生的含义,想必是当时翻译错误所致。

历史趣闻:孙中山的医学博士学位竟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尽管孙中山未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但其的医术可谓是独步天下,妙手回春。相传,在前山曾有一个名叫魏恒的老人家,患痔疮已经将近20年了,这期间访遍天下名医,但始终未果。后经孙中山的治疗后,不到七天便痊愈了。所以流行于国内外数十年的“孙逸仙博士”称号,想必也包含着对其高超医术的敬仰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