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化的文章留不住读者的心,明白一点才能写好新媒体文

前几天青云计划发起一场关于”什么样的文章该获青云奖“的讨论。许多网友都反映,现在一些获青云奖的文章”套路化“、”论文体“,让读者阅读完索然无味,这也是青云计划发起讨论的原因。

我刚学习新媒体写作时,报了一些写作班,其中不乏知名新媒体大咖的课程。其中很多大咖都提到新媒体写作有套路可循,比如”干货文是什么结构“,”观点文如何调动读者情感“等等。一开始觉得,这些对于新手的确是个比较容易上手的方法,降低了新手的畏难情绪。可随着文章看得多了,写得多了,渐渐发现,一味地采用套路写作,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止步不前。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纯粹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自嗨?还是仅仅是为了取悦读者,获取高阅读量和转发量?

直到我看了大量获奖文章以及其他平台一些优质文章,发现他们都与一个共同点——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我这才明白,写作是为了给别人提供价值

我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得过“青云计划”,中间有数次都想放弃,但总在我内心动摇的时候,会有一些读者的评论让我坚定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个农民工看到我的文章后,回复”看了你的文章,很感动“。看到他的回复,我瞬间觉得我是在给别人创造价值。

套路化的文章留不住读者的心,明白一点才能写好新媒体文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风格也不一样,有一些文章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有一些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干货多。每个人由于性格特点和生活、职业经历不同,写的文章风格迥异。写新媒体文章,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但不要形成固定的套路,要时刻记住给别人提供价值才是写作的意义

01、套路留不住读者的心,换来的是对”八股文“的厌烦

有句话叫”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我想说的是,在写作领域,套路留不住读者的心,换来的是读者对当代”八股文“的厌烦。

高中的时候,一些作文辅导教材就根据历年阅卷老师的习惯,研究出各种高分作文的写作套路。如何开头、铺展,如何收尾,都有相应的写作方法。那时候这些教材一方面帮助一批没有太多文学积淀的学生获得了高分,另一方面却又扼杀了部分文学素养高却不习惯于写套路文章的同学。

现在再看许多新媒体文章,结构套路化,内容形式单一化。开头一个故事,中间一段阐述,结尾一套方法。这样的文章,产出快,还看似高大上。

对于读者来说,这些无异于现代“八股文”,看不出文章的营养,有的只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换汤不换药。久而久之,读者渐渐会对这些文章失去兴趣,对这个作者,乃至平台都失去了关注的欲望。

套路化的文章留不住读者的心,明白一点才能写好新媒体文

八股文格式

02、追求用套路写文章无异于”自宫“

一个好的作者,总是在不断求变。

从金庸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到封笔之作《鹿鼎记》,几乎每一部小说在构思、写法、人物性格特点上,都完全不一样,每一部都有其鲜明特点。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其写作风格在早期和晚期也截然不同。主题从“人性恶”趋向“人性善”,人物也从平面化变得多元化。

这些优秀的作者,正是不断突破自我,才带给我们带来了一部部风格迥然不同的优秀作品。

一直追求套路写作,的确会实现量产,似乎挺符合工业时代的特点——批量化作业。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是对自己写作之路的“自宫”。

一个人一旦喜欢于一种简单、快捷的写作方式,思维就渐渐受限,不再会有不同的作品呈现。

写作对于他来说,也不再是一种创作,而是流水线的量产。写作的意义,就只成为了挣钱的方式。

套路化的文章留不住读者的心,明白一点才能写好新媒体文

批量化的写作

03、写作的意义在于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写作的意义绝不只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要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何为有价值的内容?

我理解有三种:

思想上的启发:一件事情,我们都是同一个观点,而作者却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看问题的方式,会给我们思想上的启发。

情感上的认同:一个热门事件,作者说出了我们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说,想说而平时不敢说的话,激起我们情感共鸣,产生情绪上的发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生活或者职场问题,作者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指导我们应用于实践。

这三种方式都能给读者提供价值,只不过有的是思想上,有的是情感上,有的是解决问题上。

新媒体文章,按内容分,目前主要流行的是两大类:观点文和干货文。而它们正对应上述提供价值的方式。

观点文,通过某个事件,引用一些例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价值的观点文,既会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又能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干货文,针对一个大家都常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给读者带来知识的增量。

所以,写作的意义主要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价值,而挣钱只是这动机背后的副产品。价值提供了,挣钱机会也就产生了。

套路化的文章留不住读者的心,明白一点才能写好新媒体文

套路化写作,不仅伤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伤了自己的写作热情,更损害了自己的写作灵感。

真正的好作品,不是来自于工业时代的套路量产,每一篇都一样;而是产自于细致的“雕琢”,每一篇都不一样。

套路化的文章留不住读者的心,明白一点才能写好新媒体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