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今天寫這個題目,有點勉強。為何?無論饃與饅是什麼關係,咱也不懂啊,我平日多關注的是紅案,對白案只會吃,不會做,沒資格對此討論。那又為何自討無趣呢?源自春節期間,有件小事,給我啟示,考慮後,也就不著四六的在這談談饃與饅等麵食的看法。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小籠包

平日在廚房工作崗位上,現代廚師很少關注饃與饅的區別。就我而言,在百度上查資料之前,對饃與饅的概念也是不清楚的。通過查找,略有收穫,感覺供人日常飲食飢飽的尋常面製品,確有內涵。

  • 饃是什麼?

百度詞條曰:饃是漢族傳統麵食,是把麵粉加水調勻,發酵後蒸熟而成的食品。又有說:饃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微向上凸起,在蒸的過程中會發生形狀改變,但是大體和原形差不多。

饃分兩種,一種是發麵饃,是面經過發酵後做出來的,就是大家常見的那種。還有種叫死麵饃(死麵是指沒有加入酵母菌即發粉發酵的),這種饃用麵粉直接兌水和好面就可以貼鍋上蒸,相對發麵饃一般做的比較薄。口感也叫筋道。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饃饃

此外饃還有很多形式,比如不用水煮的麵食主食都叫饃,饅頭叫做“蒸饃”,燒餅叫做“烙饃”,油餅叫“油饃”等等。饃,烙饃,水烙饃等等。《堯典》裡說帝堯派遣皇家天文官“羲和四子”之一的“和仲”居住在甘肅,負責每天禮送太陽下山。“太陽下山”就是“莫”。“太陽下山的地方”就是甘肅。因此,甘肅的饅頭,或陝甘寧地區的饅頭,就是“饃”。

  • 什麼是饅?

解釋為:蒸熟後變胖變大的一種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圓形而隆起,實心無餡的稱為饅、饅頭、饅饅。只經手搓揉、空心略細略高、酒麴發酵、成熟後用手一層一層撕下厚薄均勻面皮,入口有勁、咬嚼有面香略甜的白胖饅,稱為高樁饅頭。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饅頭

饅,又稱饅頭,形似光禿圓頂,《紅樓夢》中有一饅頭庵,就因饅頭做的好而得名。 現實中,饅頭大家都不陌生,其實歷史上,饅頭的名字還與諸葛亮有關,有人說諸相以白麵團蒸熟後代人頭祭江,又稱為漫頭,史家有史冊而記。

綜上述依據,本人覺得,饃,是北方地區(甘肅、陝西一帶)蒸、烤、烙等麵食的泛稱。如羊肉泡饃,驢肉夾饃等傳統麵食,其實就是北方發酵的面,幹烙的餅。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羊肉泡饃

從文化意義上講,太陽西下為莫,加上食字旁,成為饃,這個字,南方很少用,北方農村偏遠地區,未經統一化的教科書滲透,仍在生活、口語中常用。 說明“饃”產生歷史應該先於“饅”,“饅”是當時“饃”的後代中的一個分支,有直系血統關係,同屬麵食品。

  • 饅頭與包子的關係?

在蘇北鹽阜一帶,過年蒸饅頭(諧音:磨頭),均有餡。無餡刀切成形的稱為卷子。 當兵到江南蘇州,班長講吃饅頭,無餡、圓形或長方形,其實就是卷子,但稱為饅頭。對有餡的,無論面上有花紋或無花紋的發酵麵食,統稱為包子,因餡心變化,又稱為肉包子、菜包子、豆沙包子。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豆沙包

在我們老家,老人至今仍稱包子為饅頭,這是習俗、習慣,想想必有淵源。 前面所講,有哪件小事,啟發我寫這個題材呢? 春節期間,我家的包子有三個來源。春節親友多,喜食傳統食品,於是我電話向浦發陳東經理“索要“包子若干,節前送來,個個白胖,素餡粉生青菜,特可口,葷餡汁多肉嫩,皮薄均勻,四星級的出品。

另外是NJ軍區第一面點大師、新東方首席白案教授陳JH,連年為我精心準備四種餡芯的包子,個個如工藝品,型端莊花紋均勻,餡俘至味。還有我老家姑母女兒胡二梅在果林農村竹籠大鍋上蒸的鄉土味饅頭(大包子),有生斬細碎的蘿蔔肉粒餡和馬齒莧餡、小豆梅餡(紅豆水泡蒸熟不去皮壓泥拌糖),三種風格風味的包子蒸熱後上桌,立馬被一搶而空,二個不過癮,三個不嫌多,今年我家的菜餚沒出名,包子出名了。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奶黃包

啟示在哪?席間我弟媳麗萍講,還是老家的饅頭,未吃就聞到酸味(老酵窖味),嚼在嘴裡有點粘牙的感覺,有饅頭味,吃了舒服。 我聽了,睜大了眼睛,真想說,奇怪了,在農村未入城,說城裡的包子發的好,膨鬆發的透,一點沒酸味,現在進城了,又想起老家的味道來,真是無語了,只有哈哈大笑,說道:全是窮命。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醬肉包子

這種現象,這類包子,並不是個類。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就多了選擇的餘地,何謂好,物以稀為貴,失去的,就是最好的。 春節後,就今晚安靜,趕快把這篇由包子引出的饅頭“案'寫出來,算是節後交的第一篇作業,請親與友、同行朋友們多指導。 生活中不能處處咬文嚼字,但鑽研專業,有點執著,也不全是一件無意義的事吧 ,對嗎 ?

哈哈,今晚吃的就是饃的後代一一馬齒莧饅頭(包子)。


“饅頭”和“饃”竟然不是同一樣東西,產生還跟諸葛亮有關?

思考題


思考題:上面這是“饃”還是“饅頭”呢? (單選)
0人
0%
饃饃
0人
0%
饅頭
0人
0%
呸,這是麵包!
<button>投票/<button>

編版:鬧市伙伕

【上述淺見,願與大家共同交流,請業界友人指教。本文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內容只供參考。已獲作者授權,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