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是個什麼人?

皮皮魯Amelia


當時社會的罪人,後世民族的偉大君王!他留給民族有科舉制,大運河!


靜裡水聲1


隋煬帝楊廣是千古一帝,是個雄才大略,理想遠大的人,而且執行力特別強的人。

楊廣在位期間,修京杭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開科舉、重開絲綢之路等都是影響中國幾千年發展歷史的大事件,可以說沒有哪個皇帝能有楊廣所做出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巨大貢獻。

但楊廣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導致民怨四起,最終亡國。

楊廣是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在位十四年。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被唐代史官和後世演繹抹黑的程度較多,中國封建社會一般繼任王朝都會抹黑前朝皇帝統治殘暴、無能、昏庸等,以襯托繼任的合法性和籠絡民心。當然後世史官不可能給前朝統治者歌功頌德的。

歷史上隋煬帝楊廣是暴君但絕對不是昏君。隋煬帝只是沒有處理好建功立業與民生的關係。

“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目標太大,想建立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確實,隋煬帝有功,但是無德。

隋煬帝無德,就是因為他不知道體諒老百姓的疾苦,沒有評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不知道君、臣、民之間到底應該怎樣處理關係。隋煬帝是個絕對的個人英雄主義者,表現在他對於自身建功立業的狂熱追求上。事實上,正是因為隋煬帝盲目追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業績,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會有濫用民力的行為,才會有最終的失敗。

隋煬帝窮兵黷武,三徵高句麗,使老百姓苦不堪言,最終也沒有徵服高句麗,把國家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都用盡了,造成老百姓不反抗就活不下去了這樣的局面,他們不造反那是不可能的,最後全國範圍內揭竿起義得不計其數,自己待在江都連長安都不敢回,最終被宇文化及殺死。


健康中國1965


隋煬帝楊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目前的評價趨向於兩個極端:有的人說他是千古一帝,雄才大略;有的人就要說昏庸無道,好大喜功,是一個暴君。

毛澤東曾經在一次談話中,提出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觀點:“歷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 參見《毛澤東說“秀才”》

當然,評價一個人,不能光聽別人說他怎樣怎樣,還要看他做了哪些事情,我們自己判斷。

1、弒父奪位、淫亂後母,查無實據

很多人黑楊廣的重要罪證就是弒父殺兄、淫亂後母,其實這件事情在歷史上並沒有證據證實,很多的學者都提出了反對意見。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講壇》中,就明確為這一條翻了案。

緣由有以下幾點:

1)楊廣沒有理由這樣做。 為了得到太子的地位,楊廣處心積慮,隱忍多年。楊堅夫妻,喜歡節儉,夫妻恩愛,特別是獨孤氏最討厭男人娶三妻四妾,甚至有大臣娶小妾,她都會看不順眼。為了得到母親的歡心,與皇后蕭氏恩愛無比,根本不納妾;日常起居,十分節儉,幾乎是粗食布衣,宮中的裝飾也十分的簡單。而楊廣卻處處相反,不喜歡獨孤氏給他娶正妻,偏愛小妾,還生活奢侈。

經過多年的經營,楊廣被立為太子;楊勇當時已經被軟禁,根本見不到皇帝楊堅。當時,楊堅在洛陽的別宮已經病重,沒有人對楊廣的地位造成威脅,此時殺楊堅一是風險太大,二是沒有必要。更不要說去淫亂後母了,關鍵是楊廣的後母也就寥寥無幾。

2)編史的有意陷害。隋朝的歷史,是唐朝修的。唐朝明君李世民有一個很大的心病就是殺兄奪位。為了美化,自己李世民對史書編撰干涉的惡例。很多史學家都認為,楊廣的這個罪行就是唐朝的人給他羅織的。這個人不少別人正是他的表侄--李世民。

但是,楊廣即位後,殺死了楊勇還有其他兄弟,這是不爭的事實。最是無情帝王家,就這一點可以說他殘暴。

2、統帥大軍平定南朝,有名無實

楊廣統帥隋朝大軍滅掉南陳是事實。如果仔細研究一下當時的人事佈置就會發現問題。《隋書》記載:元帥長史,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就是說,楊廣的雖然是大元帥,但是他的副手高熲確實實際管理者,一切大小事務都由他來決斷。正是由於這樣事情,導致了高熲和楊廣的不合的,為自己的死埋下了禍根。

這樣的人事安排也不難理解。楊堅疑心較重,這種奪天之功,他怎麼可能輕易交由外人呢;在歷次的大的軍事行動中,楊堅安排總是親王掛帥。

雖然,有名無實,但是功績也不能全部抹煞。

3、文定江南,初顯才華

隋朝滅掉南陳之後,對南方的平定並非一蹴而就。

自從,魏晉南北朝分立以來,南北方的風俗有了很大的不同。雖然,北方武力與南方比強大了許多,但是南方的文明程度更高。但是,隋文帝看不起南方士族,派楊素用強力手段在南方推行北方的那一套政策。結果立即引起強烈的反抗。所以,隋朝統一一年後,南方的汪文進、高智慧和沈玄儈等人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抗運動。楊素無法安定南方的統治。

正是如此,楊廣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楊廣被派往揚州,坐鎮江南。他一改之前的政策,採取懷柔的方式,首先在身邊團結了一大批文人才俊,並編撰了南方的書籍,組織了大批的儒學知識分子,收入到自己的幕府中。拉攏知名人士:如吳郡世族名士陸知名,他在南方很有影響力,楊廣就親自拉攏,後來有十七個城池主動投降。南方人信佛,楊廣就拜宗師智歝大師為師,他親自請他傳講佛法,後來隋煬帝有個法號“總持菩薩”。

這是楊廣出彩一筆。

4、開隋朝大運河,功過參半

隋朝大運河,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堪稱千古;楊廣的獨到眼光是無法抹煞的。

自從五胡亂華之後,北方的衣冠南渡,大家氏族為了躲避戰亂都去了南方。南方的經濟和文化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南方。特別是在隋唐時,北方的糧食主要靠南方供給,這樣運輸就成了大問題。

隋唐大運河在溝通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有著巨大的功勞。這裡不多說。

但是在開鑿的過程中,隋煬帝急於求成,給隋朝統治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給百姓帶來深重的苦難。

發動人數,達百餘萬。不僅有男丁還有婦女,百姓為了趕工,據說長時間不能上岸,身體上都長了蛆蟲。

負責大運河開鑿的人就麻叔謀,負責監督工程進展,其人而臭名昭著;北方很多大人小孩就說“麻祜子來了”,可見其殘暴。

5、窮兵黷武,一意孤行

隋煬帝最大的敗筆就說後期的軍事行動,尤其是伐遼東

東征高麗就徵吧,你好好打仗就行了吧。可是隋煬帝不這樣,為了炫耀大隋朝的國力和威風,邀請了一大批少數民族的領袖觀戰。

這還不算,打起仗了,為了彰顯自己能力,對前方將領處處掣肘。結果可想而知。

6、其他,如開創科舉,安定邊疆,都是屬於不錯的功績。其本人的文采十分出眾,連後來的李世民都讚不絕口。但是,後來受到徵遼東失敗的打擊,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就有點書生意味了。


滬上聊歷史


首先感覺楊廣不是個庸碌的人。史書上對楊廣的評價是弒父殺兄,貪位好色,頻繁發動戰爭,枉顧民生……的人,反正就是一無是處、無道昏君。

多年過去,對歷史瞭解也更多了些。忽然想到了個人,那就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怎麼感覺這兩人的前半身何其相似。當然,有一點還是不一樣的,楊廣弒父殺兄,李世民殺兄殺弟,然後逼迫父親禪位給自己,就只差沒弒父了。貪位好色,都是殺兄奪位,貪位也就都佔了,但楊廣好歹繼位前己是太子,至於是不是耍手段的結果,那不重要,而李世民是直接殺了太子大哥奪位,那就更不合法了。好色這個,那兩個就都是史上有名了,楊廣不屑說,李世民也同樣霸佔了哥哥、弟弟的女人,好不好色簡直不必多說。至於說發動戰爭,我想說那個開疆拓土的帝王不發動戰爭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哪個不是。

其實個人寧願認為楊廣的史實記載有李世民.部分栽贓他的可能,他自己就得位不正,而且品行不佳,就將自己的劣跡髒水潑在楊廣身上,同時也為唐代隋造勢,聚攏人心,這也“是政治宣傳的需求。另外,楊廣修運河,這個是實實在在的造福子孫後代、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對歷史有大功的。

但有一點不能迴避,楊廣花錢不節制,甚至可以說生活奢靡,大修行宮就是天大的浪費,另外修運河,對高利的戰爭都是勞民傷財的事。給我最直觀的感覺是,楊過是想把一輩子,至少三十年的事五年就幹完,這樣急功近利已經不是國家和百姓所能承受之重了。在無法存受的重壓之下,百姓造反也就成為必然

總之一句話總結,楊廣是個能做實事,但行事太操之過急,同時缺少運氣的人……



眼鏡哥的新視界


隋煬帝是一位雄才大略,報負廣遠的帝王,在登基後修運河,復長城,立科舉,強集權,去豪強,除後患……終其一生,曾為國為民推行了無數善政,更為國家和中原百姓立下過六項重大功績。若論貢獻之大,在歷代皇帝中鮮有能比肩者。縱觀中國歷史,唯有名聲同樣不佳的始皇帝方可比擬。

在繼位之後,楊廣巡視邊塞,開拓疆土,打通了西域的絲綢之路;開通大運河,605年又營建東都,洛陽的繁盛一時與他密不可分;楊廣對隋初的經濟、文化、民生均有重大貢獻,一生中推行了許多有利於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的善政。在軍事方面,楊廣在即位前就參與過對突厥和契丹的戰事,皆大有所獲。大業五年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擴疆五萬裡。還先後征服了南越、流求(今臺灣),迫降東突厥,一時四夷懾服,均思與中原修好。


冰鎮的哈密瓜


隋煬帝楊廣,在中國人的傳統認識裡他是一個有名的昏君,特別是在隋唐演義裡他更是一個弒父殺兄,幹盡壞事的人。但這只是小說,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其實並非如此,在登基之前他生活很樸素,而且在被立為太子之後他也沒有覺得高人一等,而是禮賢下士,體諒官品百姓,儼然一副賢明君主的做派。而在他即位後創科舉,開鑿大運河,打通與西域諸國的聯繫,將隋朝推向了頂峰。對於隋煬帝來說最大的失敗就在於三徵高句麗,這三次大規模的征伐打弱了國家,打窮了百姓,並最終造成了官逼民反的效果。

我覺得隋煬帝其實和秦始皇很像,都建立了影響後世的制度,秦始皇的郡縣制,隋煬帝的科舉制,秦朝的長城,隋朝的大運河,這都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只能說隋煬帝想做的事太急了,也太多了,已經超過了國家的承受力,並最終導致整個國家的崩盤。





金鑫19930927


隋煬帝(於604—618年在位)

這位皇帝在位也就10幾年,但在位的時候國家可不平靜,還發生了不少影響深遠的事情:

國內: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大興城和洛陽城的 建造,開創科舉。

對內京杭大運河開通和開創科舉不僅對後世影響深遠對當時國內情況也產生了極大影響,開創科舉讀書人出頭有望,對國內固有的貴族官僚階層是一次改革。大運河開通對國內經濟民生都是一次大的提升。

國外:三徵高句麗,開疆拓土暢通絲綢之路

對外三徵高句麗保證北部邊疆的安全。暢通絲綢之路說明他對外經濟的重視,希望加強對外交流的願望。

單拿出來每一件大事他都足夠優秀也足夠稱得上是一位“名君”但為什麼人們稱他為“暴君”還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毀就毀在了用太短時間辦了太多大事,修建大運河和建造新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工程一件接一件沒有與民休息。開創科舉又動了世家貴族的利益,三徵高句麗又死掉了很多支持他的人。這些事情導致了國窮民乏,動搖了隋朝的國基。如果隋煬帝用40年辦完這幾件大事,緩緩一件一件的來,可稱是一位“明君”。

歷史沒有如果,他用太短的時間辦這些事只能說他好大喜功,罔顧民生,堪稱一代“暴君”。讀史可明得失,從他身上我們要明白尤做大事,一定要慢慢來,不可操之過急,不可好大喜功,否則功虧一簣!



言之不語


楊廣真的是一個可惡至極人,是歷史上名聲特別臭的君主之一,他雖然從某些方面來說是很聰明的,只是有時候用的地方不對。

楊廣當上皇帝之後,覺得他的哥哥對他的皇位有威脅,所以就下令讓他哥哥自盡,楊勇死後,他還是不放心,就打算把所有對他有威脅的兄弟們殺光,他的三弟在早年就死在了楊堅的面前,他四弟在他父親還活著的時候就被楊勇陷害了,早就被囚禁起來了,最後還一個最小的弟弟也被他給終生囚禁了,這才覺得滿意了。

楊廣是次子,在他的前面還有一個哥哥,最開始的時候,被立為太子的是他哥哥。但是他也想要做太子,所以他也是想了不少辦法,做了不少的事情。他假裝去做一個尊敬哥哥,孝順父母,不喜歡美色,非常賢能的樣子,去得到父母的喜歡。

正好他的哥哥就是一個喜歡美色的人,他的家中就有很多的美女,其中他有一個最喜歡的,還給他生下了三個孩子,連他的結髮妻子都不理了。所以他的結髮妻子整天被氣得天天吐血,過了不長時間,就去世了。


春泥百草生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又名英,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楊侑諡楊廣為煬帝;夏王竇建德諡楊廣為閔帝;皇泰主楊侗諡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煬帝十三歲被封為晉王,兼任幷州主管。

隋煬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間加強了中央集權,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但他好大喜功及經常南征北伐,據研究僅從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間就動用了近540萬民力修建大運河(開鑿通濟渠、永濟渠),長城和洛陽城。又西巡張掖、親征吐谷渾、以厚利誘使西域商賈至洛陽,大業七年(公元611年)引發民眾乃至貴族大規模的起義——隋末民變,更於大業八年(612年)徵集三十萬軍隊攻打高句麗(不包括後勤100多萬民力),幾乎動用了舉國之力,618年楊廣在江都被部下縊殺。

隋煬帝在位期間,將科舉制度(科舉制萌芽於魏晉南北朝)正式歸為國家政策,對後世有重大影響,此後歷代均以科舉而選拔人才,隋唐大運河是世界史上最長的運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隋朝大運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運河代取代。其他功績如討伐吐谷渾(隋煬帝609年攻滅吐谷渾,但到了615年吐谷渾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復國),討占城(隋煬帝605年攻佔城,隨著軍隊班師後,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陰、林邑三郡故地復國。此戰隋軍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劉方也病死於班師途中),討高句麗(三戰均以失敗告終)則對後世影響較小。

隋煬帝即位後幾乎每年徵發重役。仁壽四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至六年,開發了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男丁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隋煬帝年年遠出巡遊,曾三遊江都,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



孤膽騎俠


隋煬帝楊廣算是一個文武全才,作為皇帝還是頗有建樹,至於個人作風問題,我認為不能對帝王有過多要求。隋朝亡于軍閥割據反叛,農民起義只是引子而已!相比秦二世胡亥而言,楊廣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只是成王敗寇,楊廣不得不被成為“暴君”。

對楊廣的暴君之名,唐朝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說:其一,弒父殺兄,手段殘忍;其二,生活作風奢靡淫亂。身在帝王家,就是寡人,國家權力公器不容私情。歷史上殺父殺兄弟登上君位的帝王不計其數,就是李世民也一樣殺兄弟登位。

帝王坐擁江山,有幾百個妃子很正常,就算娶父親的嬪妃,兄弟的妻妾都很多。這種事在尋常百姓家不可接受,但出在帝王家就正常無比了,遠的不說,唐太宗還娶了兄弟的妻妾,唐玄宗還娶了兒媳婦!

京杭大運河的建造確實加重了百姓負擔,但是後世也受益匪淺,可以說是楊廣的罪孽,但也是楊廣的功勞!京杭大運河跟長城一樣,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三徵高麗確實勞民傷財,但同時也是揚國威的事,只是失敗了,成了罪過!如果李世民徵高麗失敗,大家一定不會說李世民徵高麗是為了貪圖高麗的領土與美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