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从光绪四岁被接进宫,到他长大成人,一直到十八岁那年大婚及至亲政,在这漫长的十多年岁月里,慈禧在光绪身上也花费和倾注了不少精力。

如果说,慈禧最初选择光绪继帝位时,还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与她这位小外甥之间还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的话,那么此后在宫内朝夕相处的十几年里,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慈禧太后在后来曾有一段很有人情味的回忆,叙说光绪幼年的时候,两人之间的亲子之情。一本名叫《四种纪略》的书,对此做了记载:

皇帝(指光绪帝)本是我的亲侄子,入承大统。如果从娘舅家的角度讲,他又是我亲妹妹的儿子。

我为什么不爱怜他呢?

皇帝抱入宫时,才只有四岁。

身体不结实,肚脐间经常流湿不干。

我每天亲子给他洗涤擦拭。

晚上常与我睡在一张床榻上。

四季变暖变化无常,我注意为他加减衣服,调节饮食。

皇帝幼年住在王府的时候,就非常害怕较大的声响。

所以在宫中,我就常常陪伴他,哄着他玩。

我每天都在方纸上,写上文字,教皇帝认读。

为他讲授、朗诵四书和诗经。

我爱怜他况且唯恐不够,哪里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慈禧在上述这段话里,流露出对光绪儿时情景的怀念。


“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可以想见,在亲子同治去世以后,慈禧在个人感情方面,是相当孤独寂寞的。

慈禧虽然位至极崇,但整天忙于上朝,处理政务。

闲暇时,四周又都尽是些阿谀奉承、虚情假意的人。

这个时候,有天真活泼的小外甥在身边,稚童给她以人间天伦之乐,慈禧则给小光绪以细心备至的照料。老少之间进行着感情交流。

对于整日在政治漩涡中角斗,不缺权力与金钱,而少人间真情的慈禧太后来讲,这段宁静而充满天真无邪的时光,确实太珍贵了。

从慈禧太后上面的那段回忆中不难看出,其字里行间还充满着她为自己的辩白。

在当时及至后世,人们大都过多地注意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她的极强的权力欲望,以及她阴险狡诈的为人,将她政治化。

而忽略了慈禧作为一个人,特别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人的一面。忽视了她那哪怕是已经很少的情感。


“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倒是一位名叫德龄的外国女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德龄曾亲身体验过清朝内宫里的生活,朝夕侍奉慈禧太后两年,被慈禧封为“女官”。

她有一本闻名中外的著作:《瀛台泣血记》,专门记述了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德龄在书中,对慈禧执意推举光绪继承皇位一事,有一段非常独特的评论,谈了自己的看法,也算探寻了慈禧太后的情感世界。她写到:

“又有不少人以为,太后这次的悍然破坏清朝历代惯习,不将应嗣的人继嗣皇位,反使和同治并辈的人,出而取代,实在是只为了要满足她自己的野心。

她恐怕已经长成的溥伦,不肯再俯首听命于她,致使一切的政权,她都不复再能干预。

又说太后恐怕嗣立了溥伦,她自己将退为太皇太后,而让同治皇后夺了权去,所以她不肯使比同治晚辈的人嗣位。

这个说法,都是绝对不准确的。

她这一次的所以要不顾一切、依着她自己的主张去选立嗣君的缘故,是只有一般能够懂得真正的母爱,而且又无丝毫成见的读历史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

总括起来,只有一句话,就是她钟爱同治的心,过于深切了。

她惟一的目的,是要希望同治那一代,能够继续存在下去,犹如她自己没有死去一样。

换句话说,就是她希望从另一个和同治平辈的人身上,寻求他儿子的印象,使她可以聊以自慰。”

德龄进入清宫体验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寻解外界认为很神秘同时又以为很可怕的慈禧太后。

因此,她在宫中,尽量接近慈禧,观察她的活动,了解她的习惯,研究她的思想。

其结果,得出了与世人相反的结论。

她用女人所特有的,不同于男人的敏感,用女人的感受和感情,去看待慈禧太后,分析慈禧太后所做的每一件事。

这种观察事物的视角,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属于男人世界的中国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由此也就显得更加可贵。


“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德龄找到了别人没有发现,也很难发现的东西。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慈禧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光绪当成了自己的亲子。

当小光绪一入宫,慈禧就让他叫自己为“亲爸爸”。

“亲爸爸”这一称呼,具有双层含义。

它既反映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至亲关系,同时又体现被称呼者对称呼者的威严。

因为“爸爸”一词是对男性双亲的称谓。

父亲在子女眼里,一般总是具有非常威严的形象。

光绪一直到长大成人,也始终称慈禧为“亲爸爸”。


“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事实上,连光绪的名字,也是由慈禧太后给起的。

光绪出生的那一年,奕譞在朝上向垂帘听政的慈禧启奏醇王府内喜得贵子,慈禧太后当即赐名,提笔在纸上书写一“湉”字。

这位姨母,还赐给尚未见过面的外甥一把镶嵌着许多珠宝的小金锁。

“湉”字及金锁,都是吉祥的象征。意思是祝小载湉健康长寿。

慈禧太后不仅仅是在闲暇的时候,照料一下小光绪的生活起居,她更重视光绪的培养与成长。

光绪住进宫中十几天后,两宫太后就向内务府发出懿旨,要求在小皇帝周围应差的所有太监,都必须是老成持重的人,那些年轻不守规矩的太监,一律不准接近光绪。

这种安排是很有道理的。

新皇帝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需要人来照顾。

身边的大小太监,终日形影不离。

因此,太监们的品行,对于小皇帝的成长,将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为了给光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防止受社会上的积习恶俗侵染,太后决定对内务府进行整顿。


“亲爸爸”称呼秘史揭秘

内务府是清朝所特有的专门管理宫内事务和监管太监的衙门,也就是专门管理皇帝家务的机构。

它的最高长官是总管大臣。

因此内务府是否清廉,工作是否有效率,对于皇宫内生活秩序以及风气的好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这时,正巧有人上书弹劾内务府总管大臣贵宝和文锡两人。

指摘文锡贪污内廷经费,中饱私囊;贵宝徇私包庇有罪官员。

慈禧当即下令,将两人一同革职,内廷此时为之震惊。

由此,进而对宫内太监加强管束。

在宫内重申清朝家法,森严纲纪,不准太监互相勾串,更不准与内务府官员结交。

若再发现有违反内廷法纪、沟通作弊者,将照例严惩不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