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二)

帶【半】的字,首先半字,原意並不是二均分取其一。最初的本意應該是在馬胸前的繩子。引申義則為在什麼什麼身邊的意思。既然在身邊,那麼就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繩子在旁邊,可能會把人絆倒。也可能是你身邊的人或者東西和你做陪伴,夥伴。感情的羈絆等等。湖畔就是在湖的邊上那些地方。叛是本來在你身邊的,跑到別人身邊去了。判呢,割掉分界線。劃分是誰管的,比如a和b。中間有塊地,既然在a的旁邊,也在b的旁邊,那麼這塊地是誰的。假如我們作為判官,我們要把這塊地怎麼分割,割到誰的旁邊,這就是胖。當然,地是拿不走的,如果換成是錢或者其他可以拿走的東西,那麼a拿走了就在a的身邊,b拿走了就在b的身邊。什麼是【跘】呢?有個詞叫做【跘旋】,就是在你身邊走來走去,周璇。所以所謂胖,指的就是你身邊的肉。那麼既然,我們知道了半是在身邊作為陪伴或者對其造成束縛羈絆的意思,那麼我們就可以猜一下這個字【坢】的意思,因為這個字很多人都不知道啥意思。首先來提土旁,一定和土有關。【半】是在身邊的陪伴的或者對其造成約束的。它可能就是圍繞或者阻擋在主體身邊的土牆。我們要土牆幹什麼呢?關動物,比如關豬,關牛,關雞等等。那麼這個字怎麼組詞呢?就可以組詞為牛坢。豬坢。或者組詞為牆坢,土坢。那麼它就是土做的關動物的東西。注意,漢字永遠只是一個象,沒有具體的形。組詞可以讓象更加象形,但是組詞會讓漢字掉入一個坑。我們會忘記了單個字意思,忘記了單個字的意思之後,我們就只記得那個詞的意思,而不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像英語一樣,只是作為一個詞的存在。而這種存在會讓語言趨於臃腫化。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哪吒,分開來之後呢?哪吒的吒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麼【坢】字,除了關雞呀,牛呀,豬呀之外,如果有一天描述的是關人,能不能叫做坢呢?當然也是可以的。描述同一象的都可以用這個字表示。比如【膜】字,眼膜是膜,面膜是膜,塑料膜也是膜,肉夾饃也是膜。他們材質並沒有相同之處,但他們的象相同,膜的特點是什麼,薄,滑。所有帶莫的字都有這兩個特點。圍繞著這兩個特點展開的都可以叫做膜。這是中文的缺點,也是其優點。很多人說,中文說的不具體,不準確。就是因為象的原因。象是無形的。實際上,沒有任何語言能夠非常準確描述一件事物。都會有歧義或者誤差。比如英語中的have是什麼意思,是有還是吃。about是關於還是大約?chinese是中國人還是中文?實際上是圍繞著某事物展開的而已。about是圍繞某主體展開,而chinese是圍繞著中國展開的。永遠沒辦法表達一個非常準確的事物。而中文的象是單字的。這更加有利於調用。在編程中,什麼樣的程序最省空間。運算速度最快。就是不斷的調用已有程序。一個,漢字本身作為象可以不斷調用,另外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或者成語作為象可以調用。成語是編輯好的模塊化的東西。拿來既可以用並且已經聲明好。另外,漢字具有非常強的聯繫,為什麼這麼說,第一具有相同字組成的字意思相近,第二讀音相同或者韻母讀音相同的字意思相同或者相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詩歌會如此朗朗上口,在相似的讀音中還能找到相同的意境的原因。比如帶【旦】的字,都有露出來的意思。如【坦胸露乳】,就是胸部露出來,【袒】就是補的衣服爛掉了,肉露出來了。露出之意。什麼是【詚】呢,就是這個人總是藏不住話,什麼都說出來。而【旦】本身只的就是太陽從地平線以下出來了。引申義是光天化日,白天等意思。比如【信誓旦旦】,什麼是信誓旦旦呢?就是光天化日之下或者說大庭廣眾之下發誓。表示話說的很明白,對得起蒼天大地,對不起大庭廣眾,會對他負責。表示很誠懇的樣子。所以漢字是一門自然語言。是既有邏輯又具象化的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