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

朋友推荐我读小说《一九八四》。周末回到城里,去新华书店买回一本,花了一天半时间把它读完。

这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刻画的是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书的封面上介绍说,这部小说和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代表作。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2015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小说大致内容是这样的。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按照新话,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到网上查了查写作背景。说在1944年夏天,奥威尔悲哀地感觉到,全世界都刮起了一股领导人崇拜的风潮,“因为事实要听命于那些战无不胜的统治者的发话和语言,所以人们倾向于不再相信客观真相的存在”。1946年8月,奥威尔在孤岛上开始写作《一九八四》,一连几年都陷入心情抑郁之中。他要不断地和病魔斗争,最糟糕的是自从他的妻子艾琳1945年在手术台上去世后,他从来没有走出过丧妻的阴影。正是在这段阴郁隔离的日子里,奥威尔开始研究战争对人们的影响:他们是如何堕落的?为何会一步步走向极权主义?等到1948年12月,他终于完成《一九八四》的写作。我们不知道外在世界的动荡、冷战的开始,他自身病情与生活的糟糕对他的小说真实性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只是能感觉到他的小说中,那种冰冷的体制,令人恐惧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小说的结尾。他留给了我们一个灰暗的、没有希望的、彻底毁灭的结局。这是内在世界的孤独与外在世界的混乱导致的一种结局。换句话说,这部小说描述的境况,与我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五十多年前是如此,现如今依然如此,它指涉的就是我们当下的某种现实,也许是隐秘的、扭曲的、高科技化的、娱乐至死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