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發人的奧祕

發人是形意拳術常用之技,也屬高水平之技。常聽形意前輩講,將人打上牆即指技。本人結合自身習練體會,對此技奧妙進行探討,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發人的特點

  形意拳術“發人”通常是指:在雙方對搏中,進身縱力將對方在一瞬間騰空擊出的現象。好似對方被瞬間拋出,故俗稱為發人。與抖絕之技相比,有所不同。特點是發人的體形變化大,行走距離長,殺傷力卻不是很大;注重將對方放出,而不是打中;在不傷害對方、不破壞習練氛圍的情況下,盡顯功力;通過對發人程度控制,產生能使對方動、能使對方退數步、能使對方跌出、能使對方拋出等不同效果。

二、發人原理

發人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找對方重心、撼動對方重心、拋出對方之身的過程。對練,方處在運動中,重心也是變化的,要以同對方接融點至對方重心問的肢體為傳遞力杆,通過後腿蹬起身縱力迫使對方重心動搖,吃住對方勁,進一步近身施力擴大對方不穩定程度,對方則被擊出。當對方重心被撼動時,本能反應是企圖調整重心,發生後移、躲閃等行為,我則緊追不放,在對方動中施打或退步中施打。這就要求我方進步要比對方退步快,追搶佔對方的穩定位置,讓對方來不及站穩而跌出。


三、運用發人之技要處理好幾個問題

 1.掌握好距離。發人過程可分解為撼動重心及拋出這兩個環節,實現發人必須以近身為可能,以距離為保證。因為發人不同於打人,打人是有空位並夠得著就可以打;打人的目的是傷人,發人是擠人、搓人、推人、拋人;能發人就能打人、傷人。拳諺雲:“打人如親嘴”,即是此意。一是啟動前要處於近身蓄力狀態,用我根節作為力觸點,來啟動對方重。二是啟動對方重心後要在距離、蓄力方面留足夠餘地。三是啟動重心得手後要用棚勁吃住對

方,通過調步始終處於近身位置,為拋人奠定基礎。根據情況常採用步伐的是:寸步、半、上步、連上步等。

2.講究撼動重心方式。如欲將對方拋出,吃住對方後,可通過後腿蹬力傳上肢向與地而約45度夾角方向施力,使對方重心不穩,拔根而起。即拳諺雲:“縱力”、“起落”的起。撼動對方重心的方式很多,可分為撥動、掀動、推動、抬動、滾動等。對方如肢挺道理則如同一個茶壺一股,用一很小之力作用在壺嘴上,就可使茶壺前傾、後仰、左轉、右旋。如形意單推手練習中,遇對方肢挺我一縱力,對方肢體成為傳力槓桿,力達重心,對方需退幾步才可能保持平衡。一塊石頭,推動阻力大,不易做到,用撬槓使其滾動則容易得多。在對搏較勁中,通過肢體擰裹拔搓使對方重心處在不穩定狀態,我肢體感覺到對方的身體重量時(即俗稱“放在手上打”),是發人最佳時機。平時對練要注意尋求撼動對方重心機會和方法,我方前手始終企圖破壞對方重心,即指中、起中、打中,反過來而言是守中、護中。

形意拳發人的奧秘

3.適時確定施打力方向與力的大小。撼動對方重心後,將所有蓄力瞬間向前約45度方向實施抖打即可將對方騰空擊出。如調整施打力的大小和方向,將出現不同的效果。如發力方向控制。通過對方重心向地面約45度拋物線切線方向斜上打,效果是對方仰跌;通過對方重心向與地面平行方向直打,效果是對方退跌;通過對方重心向地面方向下打,效果是對方坐跌。如劈拳使用腳蹬、椎湧力傳上肢,通過肘擰裹鑽搓將對方拔根離地後,上步換手扭腰、調膀、坐胯用力向前下劈,使對方跌出而坐。在抖打過程中要有回手的意念,手要及時抽回,不給對方拽拖的機會。撼動對方重心後實施速抖打,對方由於突然被拔起離地,會使大腦呈現一片空白,不知怎麼被打出,事後也回憶不起來。

4.要適時而動。發人對搏之技,只有在對方具備一定條件,抓住機遇施力,才可能奏效。如對方技術高超,距離感好,通過步伐調整,使我無法近身;近身後,對方不挺、不頂,則吃不住對方,啟動的力被對方化解,重心無法撼動;近得身、粘得住,又撼動了重心,在發動抖打前一瞬間對方實施轉換,如跳離、轉體等方式引進落空;抖打後如回胯及步伐調整不及時,還有可能反被對方利用。仍以劈拳為例,如對方用假挺勁引進我身,在我實施抖打前的一瞬間,在前腿插我襠不退的情況下,閃身向後下轉體倒背360度,我可能在對方誘導下劈空而前跌。

形意拳發人的奧秘

形意拳之起落淺論

 起落是形意拳的精髓,拳諺雲:“不知進退枉伶俐,不明起落枉學藝。”凡練形意拳者不可不明起落之理。起落的道理初學者往往覺得簡單,但並非如此,細細分析、體驗,大有奧妙深入探討的內涵。就本人學練形意拳幾十年的體會淺析於後。

  一、起落與拋物線原理的關係

  形意拳講究“發人”,即將對方在一瞬間騰空擊出。這比起打一拳、踢一腳來說,而“發人”是較高層次的技巧,較之拳腳更難掌握。有些形意拳愛好者,練了多年卻不能“發人”,殊為可嘆。究其原委,一是不得真傳實教,二是不明拳理。簡言之,“發人”的訣竅即“起落”二字而己。

  如果能掌握“起落”要領,即可將超於自己體重的對手,輕而易舉擊出丈外。這個道理並不神秘。它與近代物理學中拋物線原理是十分吻合的。按照物理定律:物體在向上斜拋時其運行軌跡為一條拋物線,拋物線的形狀依拋出的速度和角度不同而各異。在初速度一樣的條件下,當拋出的角度為45度時,拋出距離最遠。拋物線可分為上升與下降兩段,前段為升,後段為落。相應地在技擊上表現為起和落兩個動作。(見圖一示)


形意拳發人的奧秘

圖一


  以車派形意拳的劈拳來說,起要束身而起,用踝、膝、胯、腰、肩、肘、腕伸展的合力將對方重心撼動、拔起,使對方身形後仰。這個動作為之“起”。進而進寸步,同時拳下劈,使對方倒地,這個動作謂之“落”。劈拳的起落與拋物線原理相符,但劈拳與拋一般物體並不完全一樣。一般拋物,當物體出手以後就不管了,但劈拳在將方拔跟離地之後還要用力前送下劈,使對方沒有退步站穩的可能。

  二、起落與步法

  步法在各拳種裡都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形意拳中的步法尤為重要。形意拳之步法常用的有寸步,摩脛步,槐蟲步等,這些步法中本身就有起落。譜曰:“消息全憑後腳蹬”。後腳蹬地為起,重心略有升高,前腳著地為落,重心略有下降。在行進中身體重心軌跡為拱形,近似於拋物線,(見圖二)故練好步法,其中就包含了起落的功夫。後腳跟蹬著向前和向上兩個分力,其中向上的分力起拔根的作用。形意拳之所以有硬開硬進,攻堅克銳的力量,其步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形意拳傳統套路進退連環中,拳譜即要求做到六個字的運用。“踏、撲、裹、舒、抖、絕。”其中“踏”即後腳蹬地,為踩毒蛇。“撲”即前腳落地要遠,如虎撲羊,如貓捕鼠。踏含起,撲含落。


形意拳發人的奧秘


圖二


 三、起落與身法:

  “束身而起,縱身而落”。這是對身法起落的概括要求。細言之,束身要求兩腿彎屈,重心下降,尾閭前包,肩肘放鬆。縱身則對不同的目的的用法有不同的要求。以蛇形而言,縱身指後腿蹬伸,重心上升,脊柱伸直,前臂上揚。對虎形來說,縱身而落是指前腳落地,重心下降,腰向前略彎,兩掌向前下方按落,在這一系列動作形成的合力作用下,對方後仰跌出。

  四、起落與手法

  “起鑽落翻”是形意拳手法變化的要求。起要鑽,落要翻。以車派形意拳的劈拳為例,起時後腳蹬地,重心下降,尾閭前,歙沉肩,前拳拳心向後,拳背緊貼對方胸部,以拳背為著力點,拳向前上方鑽伸,加上蹬腿,伸腰、伸肘之力,將對方重心拔起。落時,拳外旋90度,拳輪著力,向前下方劈落,使對方沿拋物線的後半段跌出。如功力淺,可先用鑽拳將對方拔起,然後用劈拳劈出,而虎形則用雙掌,鑽翻與劈拳相似。

  五、起落與呼吸

  以虎形拳為例,要束身而起,即手起身落,同時吸氣。如彈簧被壓縮,積蓄了彈性勢能。起時右腳蹬伸,重心上升,雙臂向前上方伸展。即所謂“身起手落”。同時呼氣,彈簧放鬆一瞬間爆發力的彈性動能。彈放對手遠跌。

  六、起落與氣力巧合

  氣與力是形意拳六合之一,不僅要合,而且要合的巧妙,形意拳講究沾身縱力,在未沾身之前,我之五弓九節必須處於靈動狀態,勿使周身僵硬,僵則呆滯不靈,應變遲頓。以虎形而言,在發人時是在沾身的一瞬間全靠束尾之勁而推之,是全身九節齊鳴暴發力的應用。使對方感到強大的推力,無法抗拒。這是內勁,巧勁,氣力的巧合作用。

  以上是作者練功多年對起落的理解與體會,有不妥之處,望同道不吝指正。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