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时候,人民发明了哪些奇技淫巧的东西?

不才讲史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发明了很多有用的,令人新奇的东西。我们专门来看一下针对计时这个问题来发明的一些新奇的物件。


古老的计时器——日晷(guǐ)


在古代在没有钟表以前,记时用日晷(guǐ)、香(火钟)、沙漏、铜壶滴漏(水钟)等,古人就是用水和火来计时的。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


中国人发明的日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它是一种石质的圆盘和铜质的指针组成的计时仪器,在石面上刻有12个格子,每个格子代表1个时辰,即两小时。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代以前已使用日晷,这是一种‘太阳钟’,它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在中国古代的很长时间里,没有机械钟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工具。人类到了东汉时期,科学教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后来他还将浑天仪和水钟结合在一起,使得浑天仪每天匀速转动一周,就像现代的机械钟一般,可以报告时间。


这些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由于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所以都不能称作钟表。


最古老式三表盘带钢珠机械钟


在瑞士,有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到:‘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


在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打钟,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可称为钟表的鼻祖。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


12世纪以后,由于中国制表技术的传入,欧洲人才造出钟表,是中国人走在了开创钟表历史的前沿,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进展。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而这种老式的钟表不能显示时间,而是需要敲钟人来定时敲钟报时。

1510年,小型的机械钟诞生了,这种钟表的表面上只有表示小时的刻度,而且只有一个指针。后来,人们对钟表的要求逐渐提高,机械钟的钟面上又装上了分针和秒针,指示时间更加准确。20世纪,开始进入石英化时期。


钟表的发展史


最早的机械钟是利用发条来带动指针的。后来,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慢慢的,又出现了铁制发条,时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

1657年,惠更斯利用重力,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一种非常精细的弹簧,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根据惠更斯的发明制作的带游丝的钟表


18世纪期间,袋表产生了。英国人George Graham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

20世纪初,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精巧的电子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到本世纪中叶,英国工程师研制出一种高质量的石英钟,以其误差平均每天只有0.1毫秒的优势,很快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石英钟


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戴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钟诞生了,它是利用原子振动来控制的钟是高科技的产品,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至今也是最先进的钟。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发明也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欣喜与变化。


校书郎工作室,柒月夏


历史漫谈君


看了些回答发现说了些木工制品但没说到木工工具这块。

我老爸是个传统木匠,鲁班祖师爷留下的一背篓工具一样不少。长中短锯子、各大小凿子、刨子锤子就不说了,我来说两个工具。

1,墨斗(如图一)。好家伙,小时候最喜欢拿这个到处弹弹弹,我的脑袋也被老爸弹弹弹。回到正题,看图示巧妙的设计。线经过墨盒到摇柄的卷线仓,只要墨线出斗必定会上墨,入仓收墨。使用时一端固定线锥,移动墨斗对好测量物,轻弹两下墨线就在木料上留下笔直的一条线。有了这步,后面锯板、凿孔就不会偏。

2,牵引钻(如图二)。这个可是力学的应用啊!钻针、固定箍、重心块让它具备钻孔能力。更牛的是上面穿过轴心孔的绳和横杆,旋转几圈后往下压,钻针钻孔的同时绳子释放后又反绕,再往下用力又钻孔。并且两次钻孔的旋转方向是反的,木屑随着就出来了,都不用手工清理。




键鼠侠


古人真的是很有智慧的,我在博物馆看到一个折叠凳子,竟然是用一整块木头做出来的,整个凳子,没有一个铆钉,连其他的什么结构都没有,我想,在做出凳子之前,得运行了多少脑回路的构思啊,还有在瓶子里刻画,比如说鼻烟壶,真是太精细了。


二十二甘雨


说到老祖宗发明的奇技淫巧的东西,那真的是太多了。我们都知道,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发明的东西,确实让我们今天为之汗颜。不可否认,他们很多巧夺天工的发明,截至今天已经流失了很多。

下面我们选最为主要的来盘点一下吧。

折叠椅

这么高大尚的折叠椅是不是很现代化,看上去很舒服。事实上这个椅子,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普遍了。

你可以说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在上面睡觉,还可以在上面方便,当然了你若是想在上面做其它的动作,也不是不可以。

总之,有了这一把椅子,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在什么地方,就可以在什么地方。

冰鉴(冰箱+空调)

这个冰鉴是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里出土的。他的功能有两个,一个就是储藏东西,相当于冰箱。另一个就是空调的功能,因为他的盖子上有小孔,从小孔里可以散发出冷气来,这样还就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

你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不是很聪明呀。可以说现在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成果,都是从老祖宗哪里得来的启发。

当然了这个材质为青铜的笨重东西,都是贵族才能用的起的,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也没有地方能买得到。

是不是很高大上的一种存在。

春凳

听名字我们就知道这个凳子是在春天里用的,大家都知道春天一到天气转暖,老百姓又没有降温的东西。

所以,大部分就会带上一个这种凳子,既可以在上面坐着,又可以在上面躺着。是不是用起来很方便。

这种春凳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主要是我们有了取代品。

再说了现在若是带上这样的凳子出门,容易交不到朋友的,是不是?

但是,想想古人,他们在用这个的时候,是不是很帅?

木牛流马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主要是用来运送粮食的。

据说这个木牛流马自己就能够走,每天还能走20里地。只不过它的制作工艺和原理,我们现在已经搞不懂了。

马桶

这个蹲式马桶,是不是现代感十足。我们现在的马桶设计,估计也是受它的启发。可能你不知道,这个马桶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就开始使用了。

图片上的这个马桶,就是从汉代梁孝王刘武的墓室里拍摄到的。你看古代人的生活,是不是早就很现代化了。

对了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发明的奇技淫巧的东西?


史学达人


一说奇技淫巧,大家总能想到冯小刚,因为冯导曾说自己的作品就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福垊给您透露一下,这话最早其实是周武王怼商纣王的。在《尚书.泰誓下》,周武王怒斥道:

今商王受(纣王)……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姬发这话就是批评苏妲己她老公胡作胡为,就喜欢搞些新花样逗女人开心。近代以来,咱们对西方科技都藐视地笑他们是奇技淫巧,古人的意思就是“洋会玩”。福垊总结一下,奇技淫巧是个贬义词,其意思就是逗小孩、泡女生的装×神器、装×神技,这是让玩物丧志的玩意或技能。比如今天的泡妞的小魔术,就是古人所说的奇技淫巧。咱们对奇技淫巧总会说城会玩,但您要了解古代的大招,您会后退三步,大呼:古神玩!会玩算什么,古人是神玩,惊得您,只会说:神了!就服你!不过,这个奇技淫巧,最后还玩出了悲剧。就让福垊带您见识见识一下吧。

阁下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自古以来,多少人都有上天的翱翔的梦想。如鹰击长空,似大鹏高飞。被于誉为我国航空第一人,就这样华丽登场了。他就是万户,就是万户侯的万户,这么霸气的名字,不是真名字,而是朱元璋封他万户。他本来只是一个求长生炼丹的,可在一次炼丹爆炸中受到的启发。他和他的弟子发明了武器,吴王朱元璋攻下婺州(金华)后,带的火器和弟子来投,屡见奇功,被封为万户侯。



他的真名叫陶广义,明太祖御赐其名为成道,大概是希望他能够修仙成道,成为飞人。1390年,老大爷的他脑洞大开地创造了一件飞行神器,他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只见这个飞行神器表面来看是一把椅子,但椅子绑有47支火箭。为了安全,他让仆人将他捆在椅子上,他两手各握一只大风筝。仆人觉得又好玩还刺激,就是担心发生意外。可老万户一定要飞,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老陶在椅子下方周围绑着火箭,将身体固定在椅子上,他肩挎巨型大翅膀。他是通过火箭的推力加上翅膀的浮力,来实现大鹏展翅高飞的梦想。不能不说,他的脑洞大开还是有科学依据的,然而哪有试验一次就成功了呢?



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成道就像修仙成道一样飞起来了。大家欢呼雀跃,第二排火箭也自动引燃,只听一声巨响,这件飞行神器炸了。风筝断了线,跟椅子一体的陶成道,从高空跌落,然后也就没了然后。他也是拿生命为科学献身,尽管他失败了,但他的创新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为纪念他探索飞行的忘我精神,特将月亮之上的环形山,命名为万户,英语是wan hoo。


福垊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宝贵财富,包括物质和精深方面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有着神奇的发现,同时也为先辈的智慧感到惊讶。不过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古代人在房间中还是有很多的“奇技淫巧”,这些令我们大开眼界,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在清朝时期曾经出现过一种桌子,古代人称之为七巧桌,简单理解和我们现在的七巧板有些类似,因为在古代很多的设施都完善,他们经常用到桌子,为了方便, 他们就将桌子拼凑在一起,如果不用收起来的话就是一个单独的桌子,不过这样的东西在古代只有那些富裕的家户才能用得起,穷人想都不想。

还有一种发明,现在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有,那就是马桶,其实这种东西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的马桐是用石头做的,有些富裕的家庭为了追求舒适度,他们会在上面铺上一层丝绸,这样坐上去既舒服在冬天的时候又不会太冷。当年,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曾经给她定做了一个马桶,不过这个马桶出了正常的作用之外,还会有淡淡的香味,这就使得在方便的时候不会出现异味。袁世凯也是凭借这个在仕途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另外一种发明就是凳子,在古代时候他们有一种“春凳”,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在吃饭的时候都市蹲着或者跪着,极为不便,于是就有人研究出来这种凳子,这样人们再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坐下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坐在上面乘凉,和现代的沙发功用很类似,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思想的 进步,他们就将这作为嫁妆,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一块陪嫁过去,这种发明在古代有着很高的地位。

所有的这些都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当然还有很多的发明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这三个,总之看了之后不禁让我们对古代人产生一种深深的佩服之情,不知道各位还知道有其它的什么发明,欢迎留言讨论。


冰消水寒


中国历史上令人震惊的奇技淫巧发明,当属机器人。而我国古代制造的机器人,竟然比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科幻小说中提到的机器人(波兰文Robota. Robotnik)一词,还要早出至少2500年以上。不得不说,我们的祖先实在是太伟大了,在机器人研究这一领域不知甩出欧美、东洋人多少条街。

《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春秋时期的鲁班,制造出的一只木鸟,全靠机械助力,就可以在天上连飞三天三夜也不会掉落。

挑逗周穆王妃嫔的机械人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十四年(公元前962年),西极之国(中亚地区)有化人(魔术师)来见,能入水火,贯金石,变化多端,穆王为其所惑,遂西游。途中得能工巧匠偃师,制木偶人肖似真人,能合乐拍歌舞。穆王携其同归宗周。
《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领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公元前3世纪,周穆王到国家的西方去巡查,经过昆仑,还未登上弇山,便打算返回。这时,遇到一个名叫偃师的工匠,欲向穆王献其技艺。因此,穆王问他:“你有什么本事?” 偃师回:“小人制造了一件奇物,希望大王能看一看。”穆王道“明天你把那件奇物带来吧!”次日,偃师求见周穆王。穆王召见他,好奇问道:“跟在你旁边的是什么人?” 偃师回:“这就是我亲手制造的奇物,是个假人,欲献给大王。”穆王惊奇细观,只见这个假人亦步亦趋,行动自如,简直就是个真人。巧妙到什么程度?不但会唱歌旋律节奏合拍,抬起双手就会随着歌声节奏跳起舞来,而且动作千变万化,活灵活现。

周穆王越看越高兴,遂将最宠爱的盛姬以及其它妃嫔们一同召来观看。表演即将结束时,这个歌舞假人竟然挑逗起了穆王的一众妃嫔们,一会眨巴几下眼睛,一会勾勾手指,惹得妃嫔们一个个花枝乱颤。这下,可惹怒了穆王,当场就要处死这个假人和偃师。虽然偃师很是紧张,但他知道穆王误会了,将这个假人当成了真人。所以,他当场将这个假人拆开,全是用木头、皮革、漆、树脂、白垩、丹砂、黑炭、青藤等物料拼凑而成。同时,穆王也是一脸的好奇,凑上前仔细进行观察,发现假人肚内置有肝胆、心肺、脾肾、肠胃等器官,其它部位辅有皮毛、筋骨、齿发、肢节等身体构造。当偃师将这些部位全部装好后,假人又恢复了原状。当穆王试着拆下假人的心脏,嘴巴就不能言;拆下肝脏,眼睛就不会动;拆下脾肾,双脚就会行走。穆王惊叹不已:“人的技能竟然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地步!”接着,穆王重赏偃师,并令两乘马车将假人和偃师一同送回了王宫。

中国古代3000年前的机器人技术,几乎达到了现代的机器人水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没能传承下来。

惊退匈奴的女机器人

公元前200年冬,汉高祖刘邦率32万大军亲征匈奴,结果却被匈奴的诱敌深入之计困于平城外白登山上七日七夜。谋士陈平通过与冒顿大单于王妃阏氏进行谈判,汉高祖最终得以脱困。

对此,《史记》记载:其计秘,世莫得闻。

意为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唐代太原司法书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写道:陈平令人制造了一个美女机器人,在城墙上跳了一段舞,素来妒忌心重的阏氏闻知后,深怕冒顿单于喜欢上汉人女子,从此自己失宠,因此规劝冒顿单于网开一面。

其实,还有另一证据可以证明当时的机器人技术之高。1987年,在山东莱西县出土了一座西汉墓葬,发掘出了13具木偶,全身骨节可灵活做站立、坐、跪、蹲等动作。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木偶头中的发际线处布满了凹槽,他们认为应该是放置假发用的。

同时,《礼记》中称木偶为俑,用于陪葬。汉代木偶制作精巧,内设机关,活动自如,同真人相似。

可见,段安节所言未必为虚。

会当女招待的机器人

据唐朝张鷟撰写的《朝野佥载》记载:洛州殷文亮为县令,性巧好酒。刻木为人,衣为缯采。酌酒行觞,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应节。饮不尽,即木小儿不肯把;饮未竟,则木妓女歌管连催,此亦莫测其神妙也。

唐朝时期,洛州(即洛阳)县令殷文亮,平时既喜欢饮酒,又好交友,更是心灵手巧。有一次,一众好友来殷府饮宴。期间,殷文亮将自己制作的一个木人拿出来,给其穿上鲜艳的衣裳,令其依次为大家斟酒。关键是这个“女招待”还会唱歌吹笙,并且与乐律合拍。同时,如果发现那位客人的酒没有喝干,“女招待”就不会再斟酒;如果那位客人没有喝高兴,“女招待”便会歌舞助兴,并鼓动客人畅饮。

由此可见,该机器人的内部机关有多么的奥妙了。

为何在春秋战国、汉初时期,中国的发明创造会如此辉煌呢?不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结果吗。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言:“中国在15世纪以前,科学知识水平远超同时代的欧洲,西方文明望尘莫及。”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自从汉武帝之开始,历朝历代独尊儒术后,便将这些科技文明打入了下九流的“奇技淫巧”行列。虽然有利于朝政对社会的管控,但是却阻碍了整个中国科技的发展。真应了那句古话:“收之桑榆,失之东隅。”


祥子谈历史


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奇技淫巧”这个词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点误解,会认为有些少儿不宜。“奇机淫巧”这个词一般指的是那些主流思想认为没用,华而不实的雕虫小技,是一个确确实实的贬义词。


新朝的青铜卡尺

如今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坐长途火车,但是却因为没有提前购票而买了站票,这种时候往往就非常需要一件东西——折叠椅。折叠椅产生于中国古代,其本身形状和其他材质方面和现在相差无几,但有一点却是例外,如今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古代确实有钱人家的家居物品,并不是人人都有。

前些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进行挖掘活动时,找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新朝的一把青铜卡尺,经研究发现:这把卡尺除了精度上的丝毫差距之外,其他的形状等方面几乎跟现在的游标卡尺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如今的我们花一些钱就可以随便买到,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的青铜卡尺确实罕见,不得不令人惊叹。



历史上最早的煤气灶

最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出土于商朝遗址中的一些食器,考古学家在商王武丁皇后妇好之墓中曾发现了一些摆放有序的食器。这些食器形状不同,有碗状、方格子状,以及其他一些形状,并且用泥土连接在一块,形成了一个原始粗糙的“煤气灶台”。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就能有这样的物件,属实让人佩服。


除此之外,咱们老祖宗还有很多有趣的发明,不过在当时看来并无大用,便被称作了奇技淫巧的东西。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奇技淫巧, 奇,奇异,有趣的,淫,过分,极端,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但是在中国古代特殊的语境里,这个词通常带有不好的意思。古代人认为孔孟之道才是正道,而那些能工巧匠发明的东西,都是不入流,难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一般都会冠之以“奇技淫巧”,比如清朝末期,面对西方各种先进的事物,皇帝大臣们往往称之为奇技淫巧,这就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表现。

好,有点扯远了,回到正题,古代中国发明了哪些奇技淫巧的东西呢?

一汉代青铜卡尺

理工类的同学对这个应该不陌生,咋一看,这不就游标卡尺吗?这个叫做青铜卡尺,出土于邗江区甘泉镇东汉早期的砖室墓,是汉代王莽时期的一种度量工具,距今足足有两千年。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此外还配有齿轮,可以依靠尺寸转动来精准控制测量距离,足可见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扬州市博物馆藏。

二战国水晶杯

水晶杯是战国一号墓里挖掘出来的,现放在浙江的博物馆内。初看这个水晶杯,可能会觉得平平无奇,这不就是日常家里或者饭店用的杯子吗,甚至还会怀疑工作人员是不是搞错了,随便把一个玻璃杯摆上去了。可是,仔细了解后,可能就会惊掉大牙了,这件水晶杯是战国时期的,是战国时期的工匠用一整块的水晶打磨出来的,无论是外观还是材质都极具现代风格。这件水晶杯也是国宝之一,属于禁止外展物品。

三任意车

这个发明被称作“奇技淫巧”可就真的是名副其实了。据传这是隋炀帝命能工巧匠做出来的。隋炀帝有后宫佳丽三千,可是,夜夜笙歌难免体力不支,在说,皇帝是九五之尊,怎能太过劳累呢?于是,少府监(负责征收山海地泽收入和管理手工业制造)费尽心思,造出了一款木车。木车内部设有机关,人坐上去后,可随意上下左右运动,毫不费力。于是,隋炀帝命一少女上去,后面发生什么,大家可随意脑补。一试之后,隋炀帝果然喜不自禁,说道:“朕正昔足力难胜,今得此车,可快意逍遥,但不知道此车何名?”左右答道还未有名,隋炀帝说道:“得此车朕可任意行乐,就名任意车”。

第一个上车的是一个叫来楚儿的宫女,她在任意车上令隋炀帝飘飘欲仙,好不快活。隋炀帝的正妻萧皇后都看不下了,出来阻止,说陛下九五之尊,不宜过度操劳,来楚儿却说,都是臣妾在动,陛下并没有动,怎么会劳累呢?说的萧皇后无话可说。


历史风暴


说到奇技淫巧这个词,大家一定不要对它想入非非,实际上它是指的巧夺天工的发明。我们都知道古人的智慧,是相当的高明的,那么,古人都发明过哪些高明的东西呢。

下面我们选最为主要的来盘点一下吧。

折叠椅

这种东西大家肯定不陌生,是不是很时尚很前沿,其实它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被发明了。

我们看到的这个椅子还是折叠式的。平放下来,就可以当床用。在上面睡觉那是相当的舒服的。

椅子的用途平日里当然是用人坐的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椅子的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缝隙。这个缝隙,其实是让人在上面方便了,等同于你有了这样的一张椅子,吃喝拉撒就可以全部在上面渡过了。

你看古人是不是很聪明呀,这个椅子放在现在,还是一样很时髦,一点都不过时,有没有。

冰鉴(冰箱)

冰鉴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冰箱,里面放上冰块,然后把食物放进去,这样就能起到保鲜的作用了。

这个冰鉴是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里出土的,材质就是青铜器,这个东西一经出土,就震惊了考古界,看看古人们,其实他们很早就制造出来了冰箱,这智商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大家看到没有,冰鉴的顶部有盖板,上面开有双钱孔,既是抠手,也是冷气散发口,散发出的冷气可以使室内凉爽,起到类似空调的作用。

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很高大上,又可以冷藏食物,又可以降温。真是夏天之必备神器。

木牛流马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它是诸葛亮发明的,打仗的时候用来运送粮食。不需要人工,它自行就会走路,只不过就是速度有点慢,每天可以行走20里地。

可以说木牛流马的出现,大大的稳定了战争时期的粮食供应。不过很遗憾的是,它制作的原理没有保留下来,所以,这个东西算是失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