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筆記30

傳習錄上卷 【四〇】


一日,論/為學/工夫。先生曰:“教

人/為學,不可/執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慾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雖曰‘/何思何慮’,非初學/時事,初學/必須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誠,只思/一個天理,到得/天理純全,便是‘/何思何慮’/矣。”

★解:

這一部分是講修習心性的方法和次序。

修習心性大致有兩段功夫,前一段是收束心猿意馬,觸摸到心體;後一段是良知主宰於心的省察克治之功,也就是事上磨。兩段功夫不可偏廢,只靜坐收束心猿意馬,不入世踐行難免淪入枯禪。沒觸摸到心體,不知天理落在何處,只用邏輯和控制做事上磨的功夫,無異於水中撈月,終是一場空歡喜。

心學的入門功夫就是“靜坐息心”,讓私心雜念逐漸平復下來,只有如此,心體才能顯露出來。

入靜的關鍵在一個“靜”字,“靜”的狀態就是陽明先生前面講的心如鏡,物來能照。一汪湖水在風平浪靜,湖面平整如鏡的情況下,碧空藍天以及湖邊萬條垂柳,在水面清晰可見,無一毫扭曲。一旦有石子投進湖中,產生漣漪,湖中的影像就會被扭曲變形。收束心猿意馬的求靜,正是求此心如平鏡湖水,求物來能照的功用。

“久之”二字,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靜坐息慮”功夫是陽明心學入門必經之路,無可迴避,必須重視。二是說“靜坐”功夫漫長艱辛,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心的寧靜,只是心學征程中邁出的第一步,後面的路還有更多艱辛。

“省察克治”是把本然的“知”變為個人主體的“知”。“省察”就是之前講的內觀覺照,無論動靜之間不間斷的觀照內心,觸摸到心體,感受七情發動和氣機流行。具體的方法,後面會詳細說到。

“克治”是指如何克治私慾,一旦有私慾湧起,馬上就能提起正念,讓私慾之氣歸到中正之氣。這個中正之氣就是之前我們講“未發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