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為什麼改姓蕭?

漫部經心


"行營到處即為家,

一卓穹廬數乘車。

千里山川無土著,

四時畋獵是生涯。"

契丹是我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

契丹人一直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蕭姓本來是一個漢姓,怎樣變成了契丹的國姓呢?

本來,契丹民族初期並沒有姓氏,各個部落也是一盤散沙。

後來西拉木倫河四周的耶律部落漸漸強大,並且出現了一個雄才偉略的精采首級,耶律阿保機。

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漸漸統一了草原上的各個部落,並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遼國。

耶律阿保機建國後,就將本來本身的部落名稱定為國姓,讓手下這些契丹貴族都姓耶律。

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不是契丹人,她是回鶻商人的後代。

述律平皇后雖為女流之輩,可是她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在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的過程中出謀獻策,沒少出力,對丈夫輔佐很大。

阿保機雖然是契丹人,但他最崇拜的人卻是漢高祖劉邦。劉邦手下有三大功臣,即張良、韓信和蕭何。

這三人中,張良擅長運籌帷幄,出謀獻策;韓信擅長領兵干戈,軍事才能凸起;蕭何擅長辦理朝政,安撫百姓,籌措運輸軍糧。這三人又稱“漢初三傑”,對劉邦統一全國居功至偉。

漢初三傑中,耶律阿保機認為蕭何的功勳最大。他也聽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有次鬧情緒想離開劉邦,都是蕭何給追回來的。

阿保機感受皇后述律平輔佐自己這些年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就像蕭何輔佐劉邦一樣。

所以他把皇后一族的人都賜姓為蕭,鼓勵他們向蕭何學習,好好輔佐皇帝。從此以後,契丹歷代的皇后都出自蕭姓,蕭就跟耶律一樣,成了契丹的國姓了。

一個成功的男人身後必須有一個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女人!


東秋妮


至於契丹人“改姓”蕭,我覺得這麼表述是不夠準確的,因為契丹部族原本是沒有“姓氏”的,對於為什麼姓“蕭”,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耶律阿保機對契丹部族的“姓氏改革”

根據史料《契丹國志·部族志》的記載:“契丹部族,本無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居地裡。至耶律阿保機變家為國之後,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裡’著姓。‘世裡’者,上京東二百里地名也。”

從上面的文獻中可以看出,“世裡”的漢譯其實就是“耶律”,而阿保機在自己名字的前面加上了“耶律”二字,就這樣,“耶律”成了契丹皇室貴族的姓氏了。


二、皇族賜姓“蕭”“劉”等

在《遼史·后妃傳》中有這樣的描述:“太祖稱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嬪曰皇后……後族唯乙室、撥里氏,而世任其國事。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撥里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由此可見,在契丹人中的“蕭”、“劉”姓氏,其實是由遼太宗時期才開始冊封的,


三、耶律阿保機自比“劉邦”“蕭何”

之所以“蕭”“劉”成為契丹人“姓氏”,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耶律阿保機自比漢高祖劉邦,因此除了“耶律”這一姓氏之外,遼國皇室還姓“劉”。並且,耶律阿保機認為皇后的重要性猶如西漢的蕭何,所以將“乙室”和“撥里氏”這兩個皇族都賜姓為“蕭”。


草竹道人


遼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它與唐後的五代及北宋並存,疆域有近500萬平方公里,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遼代在世界上的聲名也非常顯赫,以至俄國人曾誤將其前身的契丹當成中國,現在俄語的“中國”發音非常近似於“契丹

遼代的契丹人僅有耶律氏和蕭氏(審密)兩姓,耶律氏的封號有漆水郡、混同郡和柳城郡,蕭氏的封號為蘭陵郡。

契丹建國前曾附於中原唐朝,一些上層人物便接受唐朝賜予的李姓。此外還有孫姓,後來進入契丹蕭姓。金滅遼,契丹成了被統治民族,除一些上層人物被賜金之國姓完顏外,絕大多數契丹人把耶律姓改為移剌,蕭改為石抹。到了元朝,由於把契丹族列入漢人中,因此耶律、蕭主要改為劉、王、李、黃、蕭、鄭、蔣、楊等漢姓。

契丹嚴格遵循"異姓為婚"的原則。由於只有兩姓,如系本民族內部通婚,與蕭姓通婚的均姓耶律,與耶律姓通婚的必定姓蕭,至今還沒有發現本姓內通婚的事例。



玉潤萬古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歷史上遼朝的蕭氏最有名的當屬,承天皇太后蕭綽(蕭燕燕)。提起此人是大大的有名,評書演義《楊家將》中,宋朝眼中的頭號大魔頭正是此人。

蕭綽原本是遼景宗的皇后,遼景宗耶律賢自幼體弱多病,早年也是由於家庭變故、幾經磨難得以存活下來,幸得自己未來的老丈人,蕭綽的父親蕭思溫照顧才得以繼承大統。體弱多病的遼景宗只能將國家大事交給皇后蕭綽來打理,後來遼景宗駕崩。蕭綽與韓德讓共同輔佐遼聖宗,一度成就遼朝歷史上的一個繁榮盛世。

契丹族作為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這些“耶律”和“蕭”們與歷史上其他遊牧民族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契丹族是最早傾心漢化,也是漢化程度最快、最好的遊牧民族,可以說對於華夏文明對外傳播的貢獻絲毫不亞於當時的宋朝。等到遼朝滅亡以後,許多“耶律”和“蕭”們逐漸地融入到漢族和女真族。





會奔跑的金絲魚


翻看契丹的歷史會創造,契丹的貴族和官員們根基都姓耶律或蕭,不是姓耶律就是姓蕭,根基沒有其他的姓氏。若是不是這兩個姓的,那麼必定是漢臣。大師鬥勁熟悉的蕭姓契丹人如小說《楊家將》裡面的蕭太后、武俠小說中的蕭峰等。

契丹是少數民族,姓耶律還好理解,他們的開國皇帝就是耶律阿保機。那麼蕭姓是怎樣來的呢,它本來是一個漢姓,怎樣也成了契丹的國姓呢?

本來,契丹民族初期並沒有姓氏,各個部落也是一盤散沙。後來西拉木倫河四周的耶律部落漸漸強大,並且出現了一個雄才偉略的精采首級,耶律阿保機。阿保機漸漸統一了草原上的各個部落,並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遼國。

耶律阿保機開國後,就將本來本身的部落名稱定為國姓,讓手下這些契丹貴族都姓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不是契丹人,她是回鶻商人的後代。述律皇后雖為女流之輩,可是她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在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的過程中出謀獻策,沒少著力,對丈夫輔佐很大。

阿保機雖然是契丹人,但他最崇拜的人卻是漢高祖劉邦。劉邦手下有三大功臣,即張良、韓信和蕭何。這三人中,張良擅長運籌帷幄,出謀獻策;韓信擅長領兵干戈,軍事才能凸起;蕭何擅長辦理朝政,安撫百姓,籌措運輸軍糧。這三人又稱“漢初三傑”,對劉邦統一全國居功至偉。

漢初三傑中,耶律阿保機認為蕭何的功勳最大。他概略也聽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有次鬧情感想分開劉邦,都是蕭何給追回來的。他感受皇后述律平輔佐本身這些年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就像蕭何輔佐劉邦一樣。所以他把皇后一族的人都賜姓為蕭,鼓勵他們向蕭何進修,好好輔佐皇帝。今後往後,契丹歷代的皇后都出自蕭姓,蕭就跟耶律一樣,成了契丹的國姓了。


福子說歷史


本來,契丹民族初期並沒有姓氏,各個部落也是一盤散沙。後來西拉木倫河四周的耶律部落漸漸強大,並且出現了一個雄才偉略的精采首級,耶律阿保機。阿保機漸漸統一了草原上的各個部落,並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遼國。

耶律阿保機開國後,就將本來本身的部落名稱定為國姓,讓手下這些契丹貴族都姓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不是契丹人,她是回鶻商人的後代。述律皇后雖為女流之輩,可是她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在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的過程中出謀獻策,沒少著力,對丈夫輔佐很大。

阿保機雖然是契丹人,但他最崇拜的人卻是漢高祖劉邦。劉邦手下有三大功臣,即張良、韓信和蕭何。這三人中,張良擅長運籌帷幄,出謀獻策;韓信擅長領兵干戈,軍事才能凸起;蕭何擅長辦理朝政,安撫百姓,籌措運輸軍糧。這三人又稱“漢初三傑”,對劉邦統一全國居功至偉。

漢初三傑中,耶律阿保機認為蕭何的功勳最大。他概略也聽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有次鬧情感想分開劉邦,都是蕭何給追回來的。他感受皇后述律平輔佐本身這些年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就像蕭何輔佐劉邦一樣。所以他把皇后一族的人都賜姓為蕭,鼓勵他們向蕭何進修,好好輔佐皇帝。今後往後,契丹歷代的皇后都出自蕭姓,蕭就跟耶律一樣,成了契丹的國姓了。


邱律龍


根據遼代契丹歷史記載存在著耶律、肖兩姓,並且這兩姓在當時非常流傳廣泛。契丹族的所有人都是由此兩姓而分,原則上只適用於契丹族中。也就是說,只有屬於這兩姓者才莫做正規的契丹人。根據《遼史·卓行傳》記載:“遼之共國任事,耶律,肖(蕭)二族而已。”。除此以外,歸順遼政權的漢人也會被賜姓耶律,然而一些和契丹人同祖的奚族人則更多是冒充蕭姓,根據《金史》中記載:“奚有五王族,世與遼人為婚,因附姓述律氏中。”

關於蕭氏,根據《遼史》記載:遼太祖曾經娶述律氏為後,而述律本來是回鶻糯思之後。公元949,遼太宗率大軍攻陷汴梁,將外戚小漢賜漢名蕭翰。從此,所有的後代也就從此慣例改為蕭姓。這種說法一般認為蕭姓是契丹人對於漢字音譯雅名的推崇,並沒有劃分社會團體的主要含義在其中。

還有一種記載是出自遼太祖時期,當時耶律阿保機最敬重的是漢代皇帝劉邦,並且自己的耶律氏兼號“劉”,還把當時世代輔佐帝王的後族乙室、收裡(兩者總稱審密)比作良相蕭何,於是賜名蕭。這種稱呼的來源則更具有指向性,也更合乎遼朝對於後族的態度。

在契丹族中流傳著有關他們祖先的傳說,據記載阻午可汗是他們最早的祖先,同時被人們崇拜是契丹族崛起的英雄。關於他的記載,在《遼史·營衛志》中有記載:“阻午可漢分三耶律為七,三耶律大賀,二曰遙輦,三日世裡,即皇族。七世紀末期,武則天末年,被阻午可汗收容起來的全部契丹餘眾,同時也是後來契丹八部的基礎,這就是在三耶律為核心的基礎上重新建立起來的。

耶律和審密的意思是出自契丹族的圖騰馬和牛。對於其中用漢語表達的半族名稱,把蒙古語的馬和牝牛在某程度上和此相似的古代語音加以對比,可以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正確性。

其實,契丹人的耶律氏和蕭氏就是反映了契丹人早期的民族形成歷史,以當時的白馬為圖騰的早期耶律部落和以青牛為圖騰的審密(後稱為蕭姓)部落在西拉木倫河流域形成了聯盟,最終繁衍為後來的契丹部落。


公元前


關於契丹民族的起源有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一個男神牽著馬沿著土河信馬由韁,一個天宮的仙女耐不住寂寞下凡到人間,於是他們倆在土河和潢水的交接處相遇,此處正是馥郁芬香,波光瀲灩,於是他們一見鍾情,私定終身,後來他們生了八個兒子,往下繁衍就是後來的契丹八部,而太祖皇帝的耶律氏就是迭剌部,述律皇后也是屬於契丹八部的一部。

契丹八部有時互相攻閥有時合成一股勁騷擾中原。開始契丹推舉部落聯盟長只能在大賀氏裡面推舉,三年一改選,可以連選連任。由於契丹常年對外征戰,誕生了夷裡堇,由於夷裡堇掌握兵權可以隨意廢立部落聯盟長,就立了遙輦氏裡的人為部落聯盟長。而太祖皇帝就是遙輦氏裡掌握兵權的夷裡堇裡的。後來太祖皇帝就廢了遙輦氏,立自己耶律氏為可汗。

在太祖皇帝迎娶了述律皇后後,述律皇后幫助太祖皇帝治理國家,太祖皇帝把自己比如漢高祖劉邦。而當年劉邦能建國,蕭何功勞很大,說安撫百姓轉運糧草朕不如蕭何,於是太祖皇帝就賜述律皇后“蕭”姓,表示她的功勞很大。

後來遼國的貴族只有耶律氏和蕭氏,耶律氏是皇族,蕭氏是後族,而且契丹就形成了同姓為兄妹,異性才能結為夫妻。因此,遼的皇后都姓蕭,除了遼世宗的皇后姓甄。





緣禦寒


  1.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歷史長達二百一十年。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每個國家的皇帝姓氏都是相同的,因為皇位是由父傳子、子傳孫,如果出現別的姓氏,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改朝換代了。但是好像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家的皇后太后也都是同一個姓氏。但是遼朝就是如此,而且正是我們蕭氏一族。
  2.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真的是偶然嗎?當然不是了!遼國曆史遼國是從氏族奴隸制社會轉變過來的,有一種氏族外通婚的習俗。與創立遼國的耶律氏世代通婚的是唯乙室和拔里氏二部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遼之後,因為追慕漢高祖皇帝,便將自己的耶律氏兼稱劉氏;又認為乙室、拔裡世任國事功勞極大,可比漢開國丞相蕭何,遂將後族一律改稱蕭氏。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本人雖未改姓,但她的兩個弟弟卻都改姓蕭了。
  3. 權傾朝野

蕭氏與耶律氏世代通婚的習俗一直沿襲下來:蕭氏的女子都嫁給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給蕭氏。蕭氏成為遼國僅次於耶律氏的權貴勢力。有遼一朝,蕭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駙馬。作為貴族,大多皇帝都要賜予官銜,所以就可以見到這樣的盛況——遼朝的宰相、王侯、駙馬、大臣等等都是姓蕭或者姓耶律。遼朝可真所謂是蕭氏和耶律氏的天下。


我們的凡塵


誰告訴你的?首先,並非所有人都姓蕭。根據歷史有限的資料,契丹族確實只要耶律氏和蕭氏,但是這並不完全準確。如果真的往前追溯的話,契丹古八部還有大賀氏、遙輦氏等八個部落組成,包括契丹族的傑出首領耶律阿保機的妻子、母親、祖母一輩還有述律氏(嚴格來說是回鶻族)、拔里氏、乙室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