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大唐跟突厥算是死敌了,灭了东突厥后,李世民才被尊为“天可汗,”到了唐高宗时又灭掉了西突厥,降而复叛的后突厥被灭于唐玄宗时,而后这个曾经在北方煊赫一时的族群就罕见史书了。

不过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想彻底消灭一个族群是不可能的,所以剩下的突厥人要么迁徙到大唐打不到的地方,要么就依附于其他草原族群比如回鹘,要么就是归顺如日中天的大唐,成为大唐的马前卒。

有这么一个突厥部落,名为沙陀,只有三万来人,在投奔大唐后,虽然有所反复,但被现实教训了几次后,决定死死抱住大唐大腿。在成为大唐的一把刀后,不仅整个部落都成了大唐人,而且其首领还成了大唐王室成员。

而在大唐衰落已成定局时,沙陀人居然会一心一意成了大唐救火队。且在大唐被朱温灭亡后,天下各自为王时仍不肯自立,继续沿用大唐年号十七年。最后重建唐朝,并在当年一举灭掉了朱梁,史称“后唐”。

这个异族人建立的“唐朝”,一开始就意外地被汉族士人所接受,这自然与其前期的为唐尽忠有关,不过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唐乃至五代与后世不同的民族融合以及族群认可问题。而沙陀人又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呢?

化内人和化外人 夹缝间生存的沙陀就是墙头草

在中原混战中走上巅峰舞台的沙陀,原本是西突厥人中的一个部落,因为靠近沙漠而得名。

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新唐书》


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古画中的沙陀人

突厥在唐朝还在盛世的时候,就被打得四分五裂了,沙陀人就族源而言居住在今日乌鲁木齐以北的地区,但因为其是游牧民族,所以也到过哈密一带。唐太宗设置了一个都督府管理沙陀事务,当然按照唐朝的羁縻州制度,都督府的官都是管辖部落的首领担任,大体上是自治的。

“太宗平薛延陀诸部,于安西、北庭置都护属之,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旧唐书》

沙陀在唐朝强大时是十分恭顺的,在薛仁贵征讨铁勒部的时候还派兵助战,首领金山,“’进为金满州都督,累封张掖郡公。”

不过看沙陀人生存的地域,当时是大唐、回鹘和吐蕃三方势力角逐之地。所以沙陀人只能像墙头草一般。

唐玄宗时,回鹘崛起漠北,因为离着回鹘近,所以沙陀人既是大唐的都督又依附于回鹘。不过当时回鹘与唐朝算是共同对付吐蕃的关系。

安史之乱时,吐蕃趁机攻打西域,“上元元年,河西军镇多为吐蕃所陷,而北庭、安西与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其后,吐蕃急攻沙陀 、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

在吐蕃的攻打之下,沙陀就降了吐蕃,迁徙到了甘州,并常在吐蕃驱使下作为先锋攻打大唐。

按照大唐的典章制度,外夷分为两种,愿意接受朝廷设置羁縻州管理的,就是化内人,不服天朝管甚至为敌的就是化外人。像沙陀人这样的,臣服的时候就是化内人,而刀兵相见就成了化外人了。

入附者 不惧吐蕃截杀 沙陀举族投奔大唐


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820年的大唐与回鹘和吐蕃

被吐蕃痛揍了一番的回鹘在休养生息之后又重新壮大,于是吐蕃就开始担心曾经依附于回鹘的沙陀人。所以本来沙陀人占据的是水草丰美的甘州,却被吐蕃人下令迁到黄河以西的荒漠之处。

面对两个势力绝对碾压自己的旧主,沙陀人又不愿意去啃沙子,于是就在吐蕃和回鹘双重逼迫下,投向了更是庞然大物的大唐,而且可以随时反复的受羁縻管理,是放弃游牧之地举族内迁大唐之地。

808年,沙陀人共有三万人全族内迁,在吐蕃的追杀下,就连族长朱邪尽忠都被杀死。幸存的沙陀人最终到达了大唐灵州,被安置在今日的陕西定边,并设阴山都督府以治之。

“行三日,吐蕃追兵大至,自洮水转战至石门,凡数百合;尽忠死,士众死者大半。执宜帅其余众犹近万人,骑三千,诣灵州降。”

对于臣服了的外夷化内人,大唐又分了两种,一种就是“在藩者”,也就是没有脱离原居住地的。还有一种就是沙陀人这样举族内迁的,是为“入附者”。这些外夷在迁入唐朝境内者后,朝廷一般就设侨置羁糜府州对其进行管理。

据《新唐书》记载,胸怀四海的大唐,为入附者设置的羁縻州多达856个。

迁徙代北开始了民族大融合

沙陀人投奔的是大唐盐灵节度使范希朝,事实上不仅是保住了沙陀人的命,也对沙陀人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倒不是说范希朝特别了不起,而是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是军政合一的,节度使调往他处时,所属部众也可以跟着去。

“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旧唐书》

范希朝去河东上任后,沙陀也举族随之迁移到了河东。当然,这其中,也有唐朝顾虑沙陀是否忠诚的问题,也有灵州困窘养活不了沙陀这么多人的问题。最后沙陀部被安置在了代北地区。

而且因为后来陆续归队的沙陀人渐多,于是将他们打散居住,而正是唐朝此举使得沙陀人与同样在安史之乱后移居到此的六胡州的西域人有了密切往来。

慢慢的,在唐朝的庇护下,沙陀部落发展起来,“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很多九姓六胡的部落都来投奔,逐步在代北地区形成史书中习惯称呼为沙陀三部,但是只有沙陀是沙陀人,而安庆部和索葛(萨葛)部则是西域昭武九姓也就是粟特人的部落。

也就是说,在唐朝末期的代北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沙陀人为核心的多民族联合体。正是这种不分族群的兼容并包使得沙陀强大起来。

末世大唐的战争机器


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沙陀人

范希朝在赴任河东时,就组建了一千二百人的沙陀军,沙陀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军号,成为大唐正式的部队,从此开始为大唐征战四方。

810年,随范希朝讨伐河北成德节度使王承宗,。

814年,随李光颜讨伐淮西的吴元济。

843年,随刘河讨伐泽潞的刘填。

847年,随王宰讨伐吐蕃与回鹘及党项联军。

最终修成正果的是在868年,随康承训镇压庞勋起义。当时的沙陀首领朱邪赤心率领五百骑兵杀入数万起义军之中,救出了主将,随即又配合唐朝步卒,前后夹击大败起义军。

此战过后,朱邪赤心因功被封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沙陀人终于了自己的地盘。

而更主要的是,朱邪赤心被赐姓为“李”,名为李国昌,”郑王属籍”,成为了李唐王室成员。这一次的赐名对残唐五代走势都有了明显影响。

平定庞勋起义时,沙陀军中有一十五岁小将,

摧锋陷阵,出诸将之右,军中目为“飞虎子”

这位就是最终成全了沙陀威名的李克用。

不过,唐朝对于沙陀人始终不放心,从最开始的“朱邪族(沙陀)孽炽,散居北川,恐启野心,原析(拆)其族隶诸州,势分易弱也。”

再到“沙陀素强,而国昌恃功益横恣,懿宗患之。十三年,徙国昌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国昌称疾拒命。”

猜忌之下,自持有功的沙陀人竟然杀了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今山西大同),自称留后,等于是事实性造反了。

割据了八年之后,被唐朝派出的大军击溃,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北逃。

有了这一次经历,沙陀人终于明白自己的战绩是建立在整个大唐军势之上的,没有了大唐的人力物力支持,他们还将回到当初被回鹘吐蕃轮番蹂躏的弱小境地。

大唐最后的军团


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黄巢起义形势图

本来沙陀人在此战之后,基本上就如同丧家之犬了,没想到,黄巢起义让他们再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而且辉煌了几十年。

仍是以唐朝王室自居的李克用十分关心中原战事,也一直跃跃欲试,他对人说,

“今黄巢北寇,为中原患,一日天子赦我,愿与公等南下定天下,庸能终老沙碛哉!”

于是李克用就上书唐朝,要求参战。但是唐朝不放心他们,并没有赦免沙陀之罪。

881年,黄巢攻克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李克用和他的沙陀军终于再一次被放出了笼。

被任命为雁门节度使的李克用“讨贼赎罪”,883年正月起大军进逼长安,连战连捷,黄巢义军“横尸三十里”。三月,李克用与诸镇合力收复长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根基。

“破黄巢,复长安,功第一,兵势最强,诸将皆畏之。”——《新唐书》

随后大唐日益衰落,李克用的军团则成了大唐的救火队,除了朱温之外,其他不服大唐妄图割据的军镇被李克用攻打过的就有田令孜、朱玖、张全义、赫连铎、王铬、李茂爽、王行瑜、李罕之等。

不过这一切都是徒劳,907年,唐朝被朱温所灭,五代十国拉开大幕。


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五代十国形势图


以光复故国 中兴大唐自居

虽然大唐已经灭亡,四方诸侯割据自立之下,李克用却说,“自王,非吾志也。”

908年李克用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存勖接任河东节度使、晋王,在其后的十五年中,一直以唐朝的名义和朱温作战,沿用着唐哀宗“天佑”的年号,以大唐藩王自居。


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后梁时 晋与其对峙

对于这一残存的大唐余孽,朱温除了军事攻伐外,也在民族问题上做文章,沙陀人被冠以夷狄、犬戎、蕃军、蕃寇等等称呼,试图激起民族情绪。

但是,朱温没想到的是,许多汉族士人都涌向河东投奔李克用。

“丧乱之后,衣冠多逃难汾、晋间。”“昔武皇之树霸基,庄宗之开帝业,皆旁求多士,用佐丕图。故数君子者, 或以书檄敏才,或以绪绅旧族,咸登贵士。”——《旧五代史》

一方面自然是与李克用仍然忠于大唐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汉人并没有将沙陀人看成胡人,而是认同他们就是唐人。

沙陀人是入附者,按照唐朝制度,

“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唐六典》

李克用的父亲就是内附后所生子,已经是唐人,不是外夷藩户了。就因为有了唐朝户口,所以才会被赐姓李,成为李唐的王室成员。

923年,李存勖登基为帝,国号仍为唐,史称后唐。登基八个月后,灭掉了后梁,借着灭掉了蜀国,统一了大半天下。

“梁朝文武官属于马前谒见,陈叙世代唐臣陷在伪廷,今日再睹中兴,虽死无恨。”——《旧五代史》

可见在当时,因为李克用和李存勖唐朝残余的存在,所以朱温的后梁被认为是伪朝,而后唐虽然为沙陀人所建,却仍被视为正统。

称帝后的李存瑁在建宗庙制度时,以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及后唐懿祖(朱邪赤心)、献祖(李国昌)、太祖(李克用)为七庙。并且全面沿袭唐制,推行汉化。以光复故国、中兴大唐自居。

直到宋代欧阳修著《五代史》之前,士人们也确实将后唐视为天下正统,将大唐与后唐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看待。


沙陀本是突厥之后 为何唐朝灭亡后仍尽忠17年 还以王室身份建后唐

后唐版图

物语说

作为突厥的遗族,仍生活在原本区域的沙陀人已经不可能真正自我生存下去,就如同草原上兴衰无数的族群一样,早晚会被其他族群吞没。

草原民族是典型的强者崇拜,而让突厥人最感强大的就是大唐,于是沙陀人选择了依附最强者。

而唐朝对异族的态度也使得他们这些入附者,哪怕是“高鼻深目多须髯”的异相,其唐人身份也得到了汉人上下认同。

但是草原民族总是有狼性的,在他看到大唐虚弱了就想咬上一口。而且他们的道理也是自觉充分的,因为唐王朝已经赐姓,而且还让他们成了王室成员。在草原民族的习俗里,干儿子和亲儿子一样有着继承权,这一点从五代很多干儿子继承节度使家业就能看出来。所以他们觉得在大唐抢一块地盘不算是反叛,属于是自力更生。当然也未必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只是还没被农民起义耗尽最后能量的大唐,狠狠地教训了沙陀人一顿。也让沙陀人幡然醒悟,唐人社会的制度和他们不一样。

从这时起,从讨灭黄巢到对抗朱温,追杀一切事实上脱离了大唐的节度使,乃至不肯自立为王上可以看出,沙陀人追求的不只是汉族群对他们唐人身份的认同,也在努力追求对汉族群的自我认同。

最终,他们成功了,而且还建立了被当时人认为继承李唐大统的后唐。随着百年间的汉化,沙陀也不再是一个异族族群,最终融合于汉民族之中。

就如费孝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总结的,北方诸非汉民族在历史长河里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地进入中原农业地区而不断地为汉族输入了新的血液,使汉族壮大起来,同时又为后来的中华民族增加了新的多元因素。

参考资料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续唐书》《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