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按陰曆還是陽曆過生日的?哪個比較正確?

選擇酷派旅行


通常情況下人都有兩個生日,一個是陽曆生日,一個是陰曆生日,而生活當中有些人可能會過陰曆生日,有一部分人會選擇過陽曆生日,但是並不清楚到底哪一個生日是正確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所以對於過生日也就沒有什麼正確以及不正確之分了。

對於生活當中的成年人來說,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看法,所以過生日也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想過哪個就過,哪個不會糾結,但是小孩子由於沒有獨立行事的能力,而且思考問題沒有邏輯性,所以一般生日都是由父母尊重父母,給孩子過哪個生日孩子就過什麼生日。

孩子生日過陽曆好,還是過陰曆好?寶媽別糾結,看完可能就清楚了

陽曆派

對於孩子們來說,陽曆生日可能會比較穩定,孩子記憶起來也會比較方便,陰曆生日總是會變,如果哪一年自己的生日正好適合什麼節日撞在一起就不是特別的好,舉個例子就是,如果男孩子的生日剛好是在婦女節的時候,那麼真的是有點尷尬,而且陽曆公曆以及陽曆生日可以說是全世界承認,而且使用的基本立法孩子出生證明及身份證戶口本從小到大都寫的是陽曆生日,所以如果是給孩子過陽曆生日也可以說是和國際接軌了。

陰曆派

中國由於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一些地區人的思想還是處於傳統封建的思想,在過生日的時候會選擇陰曆生日,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農曆生日,覺得中國人就應該過農曆生日,西方過陽曆,但是也不能把我們的舊習俗給丟掉,根據中國的傳統曆法來計算的話,春節清明節及端陽節節日都是按照陰曆來算的,所以如果過陰曆生日,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

方便派

其實不管是給孩子過陽曆還是過陰曆,都不用過於糾結擔心,畢竟過生日就是要開心,如果正好是週末或者是其他的節假日,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是直接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過也是非常不錯的,所以說在過生日的時候可以提前的看一下日曆,看哪一個日子比較合適就選擇哪個。

其實過生日只是一種形式,對於這樣的問題不用過於糾結,孩子過生日其實就是慶祝孩子又長大了一歲,至於說過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生日,並沒有什麼確切的答案,所以家長看哪個日期方便就可以給孩子過哪個,或者是兩個都可以過。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懷孕備孕產後的一些小知識,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若喜歡小編的這篇文章歡迎關注點贊分享,幫助更多的人。


翰塍百科


先從一個常見的錯誤說起——

現在許多人對陽曆和陰曆傻傻分不清的,好比翻看百度詞條介紹某位古代人物或事件,往往會這麼寫:

乾隆元年7月16日

這樣寫對嗎?

不對!因為它把陽曆和陰曆混寫了。

乾隆八年是傳統的年號紀年,後面應接陰曆,用漢字寫作“七月十六日”;而7月16日是陽曆寫法,用的是阿拉伯數字。陽曆和陰曆之間應該換算一下,正確的寫法是:“乾隆八年七月十六日”,或寫作公曆:1736年8月23日。

好多人農曆生於七月十六日,他卻在7月16日過生日,也是搞錯了日子!

陰曆就是農曆,又稱夏曆,是中國古代的紀年紀時方法,它按照“天干地支”的順序搭配,從甲子開始,然後是乙丑、丙寅、丁卯……循環一遍,再到甲子,就是60年,即所謂“六十一甲子”。比如今天,就是農曆丁酉年六月廿三日。

而陽曆就是公曆,是世界通行的計時法。問今天幾號?就是公元2017年7月16日。


可見,中國人運氣好,可以過兩個生日(當然,除了農曆,還有伊斯蘭曆、佛曆等等,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年紀大的人,喜歡過“農曆生”,記的也是農曆生日。70後出生的人,大多數過的是“陽曆生”,過的生日和身份證上的日子一致(主要是方便,過日子,就圖一個便利)。好像真沒人一年過兩個生日的,那太貪心了!除非貪官想借機斂財……好吧,這是個玩笑。一年過兩個生的人,我真沒見過。

雖然現在年輕人都過陽曆生,但對農曆還是情有獨鍾處,那就是,大家都知道自己生於農曆羊年或虎年,即記住了自己的屬相。

屬相是跟農曆紀年緊密相連的,比如今年是丁酉年,就是雞年,酉雞寅虎嘛!既牢記自己的屬相,又出於方便而只使用陽曆,這就是“兼收幷蓄”。現在年輕人又喜歡說自己是什麼星座,這又是西洋文化,屬於“兼收再蓄”了!

然則,我要提醒大家一句,蓄的太多容易亂,假如你去算命時,算命先生問你生辰八字,是要你的農曆生日,你可千萬別把身份證上的日期告訴人家,那算出來的命就不是你的了!

如果不知道自己農曆生日是哪一天,可以查萬年曆,換算一下。


皇帝不稱朕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中國的農曆,過去叫黃曆,是陰陽合曆。

伊斯蘭用陰曆,不過人家不叫陰曆,而是月亮歷。陰曆,陽曆,是中國受陰陽之說的叫法。

農曆的月,以月亮的朔望周朝計。月亮的朔望週期約二十九天半。曆法上,月只能取整數天,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閏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閏,平均為一個太陽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故,農曆稱四分曆,總體上是以太陽年制定的歷法。

由於農曆為陰陽合曆,所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時,相對純太陽曆如公曆上的日子偏差就大了。如。1947年對應的農曆丁亥豬年,生日為二月二十九日,對應公曆為9月13日,此後每一年的公曆日子都不同,如十年後的1957年為8月24日。

若只以農曆記生日,或只以公曆記生日,就不存在誤差這麼多天了。

不管以農曆算生日,還是以公曆算生日,都談不上準確。因為,曆法年取整數,太陽年為非整數。只不過生日在公曆偏差少些,在農曆偏差多些。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老人過農曆生日,新人過公曆生日,留個念想,都不能當作真的出生時間。


趙日金141


我按照陽曆過生日。原因很簡單,因為身份證上的生日是陽曆的。



人人都有個特定的日子值得紀念,那就是你的生日。實際上,許多中國人擁有兩個生日。其實,嚴格地說,是兩個生日的紀念日。因為,不論你有多麼牛叉,也不可能出生兩次。


月份牌上,標記著陽曆和陰曆,所以,每一天都有兩種說法。比如,今天陽曆是2019年11月22日,陰曆是乙亥年十一月二十六(豬年,小雪節氣)。



按照陰曆計算日子,是老人家的習慣,也許在部分農村,還保留著以陰曆為主的生活方式。陰曆是所謂農曆,往往與農時和節氣聯繫密切,所以,陰曆在農村還留有一定的市場,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陰曆與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密不可分的。三月三潑水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六月六晾曬衣物,七月七女兒節,直至大年初一春節,這麼許多的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傳統的陰曆。所以,估計陰曆,永遠也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現在實行的陽曆,最初是基督教的紀年法。公元多少多少年,是大家所公認的意思。公元的起點,是以耶穌誕生為起點的。為什麼會這樣安排?因為近代以來,基督教文明比較強勢。還有就是,由於西方為主導的近代科學的興起,對近代的天文曆法研究,更加深入,也更加“科學”。



為了競爭文化的話語權,有人沿用孔子紀年。他們把2019年,稱為孔子紀年的2570年。只是這樣的說法,沒有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採用。


可見,所謂過陰曆還是陽曆生日的糾結,其底層邏輯是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有關的。不過,過陰曆生日就是不忘本,過陽曆生日就算瞎胡鬧嗎?這樣的理解,肯定是有失偏頗的。


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應僅僅著眼於形式,還應該與時俱進。我們國家現在按照公元紀年,是基於全世界通行的標準,並不是為了淘汰原有的農曆紀年法。過陽曆生日,絲毫不影響國人對農曆的使用,也絲毫無損於傳統節日和十二生肖等等風俗的延續。


食古不化要不得;不學習其他文明的優點,甚至以鄰為壑,也是迂腐的表現。至於按照陰曆過生日,還是按照陽曆過生日,是個非原則性的問題。所以,當然可以悉聽尊便啦。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鼓勵國人多使用陽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指南。


俚言雜談



說到過生日還真是特別有意思,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幾十年的關係啦。平時大家都很忙,但是有一個日子不會忘記就是對方的生日。我還一直記著他的生日,因為他每年都是過的陰曆的生日,那天我還像往年一樣給他發去生日的祝福,今年又多了一個紅包,可有意思的是他告訴我說那天不是他生日,我說明明是這天,我記得不會錯,他說他現在改過陽曆生日了。這讓我有點吃驚,我說過陰曆生日都過這麼多年了,怎麼現在突然改陽曆了呢?他說他愛人讓他改的。還說了一句現在都流行過陽曆生日,還說陰曆生日有點土,追求時尚都過陽曆生日。當時放下電話,我就覺得我這個朋友感覺現在有點變了……

可以這麼說,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都喜歡過陰曆生日,也就是說農曆生日。因為這個年齡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農村出生的比較多一些。農村的習俗來說喜歡過農曆,作為80後的人來說,他們基本上都喜歡過陽曆生日了,現在的孩子們出生基本上都是過陽曆,因為出生證明上都是寫的陽曆。無論是陰曆也好還是陽曆也好,無所謂正確與錯誤,只是每個人的家庭習慣不同而已,有的家庭比較喜歡過陰曆的生日,也就是說比較喜歡父母給自己做決定,因為父母基本上都喜歡過陰曆,也就是農曆的生日。也有的人喜歡過陽曆的生日。其實只要開心高興,喜歡過哪個就按照哪個過就可以了。但也聽老人說,一年只能過一個生日,要不過陽曆,要不過農曆,最好不要陽曆農曆都過!


文史大世界


我是2016年陽曆2月29日生,2017年,2018年,2019年,這三年陽曆二月只有28號,按照陽曆過生日,那麼這三年我就沒有生日過了,到2020年陽曆2月才有29號,也就是我的一生每隔四年才能過生日,陽曆過生日是不夠正確的。

如果用陰曆過生日,2016年陽曆2月29號陰曆是正月廿二,2017年陰曆正月廿二陽曆是3月18號,2018年陰曆正月廿二陽曆是3月9號,2019年陰曆正月廿二陽曆是2月26號,2020年陰曆正月廿二陽曆是2月15號,這樣過生日,出生的月份變了,照樣不準確。

用月建過生日,調整日時使生命更完滿。2016年2月29號,干支為:丙寅年庚寅月辛已日,觀此命,生於甲午時,通氣聚財,荒生於其他時辰,奔波勞碌。

2017年陰曆正月廿二陽曆2月18號申時過生日,丁西年壬寅月丙子日丙申時,天命木生火,火克金,金生水,為上吉。

2018年陰曆正月廿二陽曆3月9號未時過生日,戊戍年乙卯月庚子日癸未時,天命火克金,金生水,為上吉。

2019年陰曆正月廿二陽曆2月26號夘時過生日,己亥年丙寅月甲午日丁夘時,天命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也為上吉。

2020年陰曆2月初一陽曆2月23號未時過生日,庚子年戊寅月丙申日乙未時,天命火克金,金生水。

不管是陰曆過生日還是陽曆過生日,生日這一天無定數,月建不變。月建過生日,並調整日時,使生命無刑兇克害。


坤午辰辰壬乙


我過生日是按照農曆來的,這也是從小形成的習慣,因為在農村,以前還不時興陽曆這種時辰方式,不管幹什麼,都是按照農曆來記的,不管是過結婚還是生孩子,只要是事關禮儀的大小事兒,從來都是以農曆為準。

所以直到現在,也形成了過農曆生日的習慣,感覺只有農曆的生日過起來才踏實,才是最符合自己出生日期的時間。在現實當中,很多人也認為農曆記時更準確一些,其實不然,在時辰記錄上還是陽曆比較準確靠譜一些,標準的一年365天,時間差的很少,不像農曆,還有閏月一說,比如說趕到哪一年的閏五月,時間上就會有出入,你是前五月出生還是後五月出生呢?這個實際上是不準確的。

不過,現在人們辦理任何事情,在時間上使用的都是陽曆,幾乎不用農曆,即便是農曆也會換算成當年的陽曆時辰。我記得當年戶籍登記時,村裡的記賬員對這個陽曆農曆也是不太明白,我們報一個農曆的出生日期,他就直接寫成年月日,後來在錄入系統時都是農曆時間,包括身份證,很多人也正是因為這些區別,在一些事情上受到了年齡的限制。

隨著人們對陽曆的逐漸適用,以後陽曆將會慢慢普及,像現在很多人家的孩子,生日就是按照陽曆來過的,我認為過陽曆還是比較好的,起碼時間比較接近準確的出生日期,更有紀念意義。


元芳有看法


在中國民間,把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稱為"陽曆"(又稱太陽曆)。如1949年1月1日。把我國古代沿襲下來的傳統曆法稱為"陰曆"(又稱太陰曆)。如春節第一天,稱為"正月初一"。

中國人過生日,在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過去基本上是按陰曆出生日為準。因為那個年代普遍是產婦在家中請接生婆接生孩子,沒有什麼"出生證",而且民間也不用公元紀年。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是稱"民國X年"。在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很多公立醫院陸續設立了婦產科,加上戶籍制度的建立,凡是是醫院婦產科由產科醫生接生的孩子,都會在產婦出院前出具孩子的出生證,以便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報戶口。"出生證"上的日期就是"陽曆"生日。

記得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時,為了統一年齡計算方法,派出所戶籍民警專門逐戶上門,對原來以"陰曆"為準計算年齡的,通過對照萬年曆,全部改為以"陽曆"確定出生年月日,並正式用於每個人的居民身份證上。

現在人們過生日,一般都以"陽曆"為準。當然,也有少數老年人,或偏遠的農村、山區㦯牧區,以及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群眾,也許會沿用"陰曆"或少數民族慣用的生日,作為個人過生日的日子。這也沒有什麼。一直沿用"陰曆"過生日,也不存在準與不準的問題。


玉堂行佛人


陽曆和陰曆,是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

陰曆: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現在也被叫做“農曆”。

陽曆:又稱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在現代社會,陽曆佔據主流,並且被世界所公認。

而我們平時提起生日,一般都是比較生活化的。所以,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個人習慣以及家庭習慣,用陽曆或者陰曆定位生日。如果是比較書面化,或者比較正式的環境場合中,需要填生日一欄。其實,一般情況下也沒有非常較真的情況。

所以,我認為生日究竟應該用陽曆還是陰曆,沒有特別嚴格的規定。更多的人還是依循生活習慣而使用。


昕堯之光


我都過的農曆的生日,像我出生哪個時候,父母輩的好像都是過的農曆時間。

其實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的,不一定哪個好哪個不好,我有個朋友因為她的農曆生生日是羊年的,她們老家有個說的是屬羊沒有屬猴好,所以她就過陽曆生日,正好是元旦那天。現在10後的小朋友估計過陽曆生日的比較多吧,現在出生的日期都可以選擇的,更何況是生日呢。

總之這個看你自己了,喜歡過哪個就過哪個嘍!沒有什麼好與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