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唐朝经常打败仗,越打土地却越多,宋朝经常打胜仗,越打土地却越少?

飞龙在天9783


苏定方灭百济、薛延陀、西突厥、东突厥(与李靖联合)。李靖(与侯君集联合)灭吐谷浑、(与苏定方联合)灭东突厥。侯君集灭高昌国、(与李靖)灭吐谷浑。薛仁贵灭高句丽。这些灭国大将终两宋三百余年有一个吗?所以说宋朝虽然经济发展的好,可是军事实在是弟弟,中国王朝里垫底的存在。

首先你得明白一点,唐朝虽然一直被人称赞,但是从来没有过隋朝富裕。 宋朝虽然一直被人诟病,但是却是国弱民富。 不是说宋朝好,而且宋朝所面对的局面历朝历代都没有经历过。 而且宋朝通过货币战争一步一步玩死了辽和金。 最后是国家越来越富,辽金越来越穷。兵制从征兵制向募兵制转变,政府的钱用来养官和养兵,并且由于科举,士大夫阶层向职业文官转变,谁当皇帝都一样,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反正都拿死工资,所以一打仗就跟皇上说没钱,不像汉唐时期,一打仗官员封侯的机会就来了。有个成语,叫出将入相。

唐以前,这个词就是中国的现实,文臣和武将的身份是可以比较自由的转换的,国家和社会上也很推崇文武兼备的风范。比如,战国时的商鞅和吴起,在朝主持变法,出国带兵作战,都搞得风生水起。再比如,李林甫为什么向唐玄宗谏言用胡人为将?就是因为胡人大字不识一个,在边境立了功也不大可能被召回中央担任宰辅,也就不会威胁到他的相位;而如果说是汉人,文化水平够,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他还怎么擅权?宋朝之后,军事上的弱势局面并不是因为武官地位下降导致的。首先宋朝那个局面你换成唐朝那拨人也很难打赢,中国历史上打赢游牧民族本就很难,丢了长城想打赢游牧民族那更是难上加难。明朝那个局面也不是无人可用,相反能打的很多,但是朝廷没钱啊,组织不起来军队啊,供应不起粮草啊,说白了是穷死的。

给军队太大权利,不管放现代还是古代都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宋朝开始,文臣和武将逐渐有了不可逾越的藩篱。不止二者身份很难转换,社会地位也被拉开。笔杆子是越来越看不起丘八,”文武兼备” 和”出将入相” 逐渐变成了历史名词。异族入主中原那是从晋开始的,北魏北齐北周那都不是汉人政权,只不过这些胡人被彻底汉化了,给人的感觉不突兀,后续的隋唐都是在北方鲜卑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风气也受胡人的影响很大。宋朝事实上是对整个中国历史的拨乱反正,宋以后中原内部再也没被胡人分化过(如安史之乱)。从危害性上看,官僚集团就如白蚁,慢慢啃食树干;武官集团就如大斧,直接往树干上劈。养军阀,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对皇帝还是普通人,都是最危险的事情。宋朝真的不是自己弱,他要是弱的话也不至于一隅之地轮番扛了辽金元那么多年。实在是他太残疾了,冷兵器时代让步兵在平原上跟骑兵打野战,完全不可能啊,汉武帝唐太宗也是用骑兵打骑兵才能赢。

人的问题。宋朝抗敌的没好报。早期柴荣赵匡胤等兵力有限,和辽国打仗不并不吃亏。当抗敌转为防内时,一些英勇善战的将领因此牺牲,朝庭文官和官僚集团一心限制武将发挥作用,甚至出征时派出大量监军牵制领兵将帅,将又不知兵(经常换),没士气,这样的军队凭啥打胜仗!封建政府除了维持必要行政系统,花钱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救灾,二是战争;现代人眼中的大多数公共行政职能,都是由“乡贤”解决的。打仗花钱分两种,一是招聘,二是壮丁,前者费钱,后者费命。你光费命了自然就不觉得花钱了。

杯酒释兵权,把边关节度使全部换成了文人,就已经注定大宋王朝一旦出现边患,就不堪一击。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打的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重文轻武,是宋期的创立者在深刻总结唐朝及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之害,而开拓性创造的政治制度。自宋以后,中华帝国再无军人干政!然而,所谓“治一经,损一经”(红楼梦平儿语),自此制后,中华儿女不再尚武。中华民族有一个特点,就是占了便宜,往往会说自己亏大了,或者自己多难多难!而吃了败仗,就会说自己怎样怎样英勇! 很多中国人也是这样,今年出去打工明明没有挣到钱,回家也会开着豪车、叼着名烟,好像自己发财了,生怕别人看不起;如果挣了很多钱,就会非常低调,谨言慎行,或者说现在钱多难挣多难挣。 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强大的朝代,记载的都是困难;羸弱的朝代,记载的都是借口!和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

就如玩游戏一样,我方胜利,但是每次人头只有一两个,一输就死十个人头的。而对方虽然胜率低点但是人家击杀数跟死亡数都是差不多的。整体胜率高的一方,人头比不过人家一样。唐朝赢的是关键性的大仗,宋朝输的是关键性大仗,所以宋朝是苟且存活!像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始时候,尽管内忧外患,但是他赢得了关键的几次大仗,尤其是对突厥,从此稳住江山。

因为唐朝输得起,决战在中原之外,输一次没关系,凭中原王朝的生产力,很快就会补完兵。但宋朝都是在自己的国土干仗,赢了伤输了更伤,生产力都削弱了,补兵难。

扩张的败仗和防御的胜仗是有本质区别的。扩张打败仗不损失土地,只要胜了疆域就扩大了,而防御恰恰相反,胜了没好处败了就要割地赔款。唐朝是在进攻,虽然败多胜少,但疆域只会越来越大,而宋朝只会防守,哪怕十战九胜,国土面和越来越少。即及败了又咋样,己伤一万,敌伤八千,你胜了,日子也不一定好到哪去,我虽败,我可以拖垮你,我虽败,但也让你知道我的力量,你是要费老鼻子劲的,并也要鼻青脸肿,身上伤痕累累,让你想起我感到痛疼和害怕胆怯。虽然我败,但让你不敢小瞧我,不敢再打我,以后给我客客气气,否则还要与你斗个你死我活!


历史深度揭秘


战争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唐朝是对外战争扩大势力范围,而宋朝多是抵抗侵略,战争的进程和结果自然有很大区别。

唐朝的军力可不弱,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大败而归,苏定方出马一战定乾坤,灭了高句丽、百济。在南边,让南诏国俯首称臣,效忠唐朝。在北边,大破突厥,突厥人无处安定。西边与吐蕃大战数次,互有胜负,最终和亲。唐朝设立了安东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南都护府的那个镇守四方,唐太宗更被称为天可汗。

宋朝吃亏在没有占据幽云十六州,导致长城失去作用,让游牧民族得以觊觎中原。于是我们看到,宋朝总是在抵抗侵略,一次次打退强敌,然后订立盟约,以岁币保和平。

盛唐不仅表现在文化上,军力也有巨大的辅助作用,唐朝战争大部分都实现了自身目标。而宋朝的战争,多位击溃战,使得威胁总是存在。这也是两者战争胜败给人感觉不同的原因。


史知今


进攻输十次没关系,顶多退回来休息,只要赢一次就搞定你;防守赢十次都不行,输一次就完蛋。

扩张的败仗和防御的胜仗是有本质区别的。扩张打败仗不损失土地,只要胜了疆域就扩大了,而防御恰恰相反,胜了没好处败了就要割地赔款。唐朝是在进攻,虽然败多胜少,但疆域只会越来越大,而宋朝只会防守,哪怕十战九胜,国土面和越来越少。

唐朝赢的是关键性的大仗,宋朝输的是关键性大仗,所以宋朝是苟且存活!像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始时候,尽管内忧外患,但是他赢得了关键的几次大仗,尤其是对突厥,从此稳住江山。

唐朝基本都是出击,甚至安史之乱也是因为老是对外扩张结果精兵强将都在边防,导致安禄山带着边军发动叛乱唐朝就衰落了。宋朝精兵强将都在首都附近,对外打仗也是防守而不是扩张,甚至上百年都不能拿回幽云十六州与河西走廊,打赢了也是遭遇战,输了就是敌人兵临城下。

宋朝的胜仗,质量不高。

宋朝窝家里打防御战,守住就算胜,就像有人常打你,每次你避免被打伤、打死,就算你赢。唐朝打的败仗再多,只怕也没宋朝纳贡给岁币的次数多。唐朝有打败仗,但打的胜仗灭了不知几国,最后把吐蕃也拖挎了。唐朝的败仗多半是败给土蕃,但总的来说是打个平手,吐蕃最后分崩离析。

唐朝灭了突厥、吐谷浑、高丽,控制西域。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但不是灭了就是打服了、吓趴了,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唐王朝效仿汉代都护府的建制,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宋朝连汉族基本盘都保不住,周边异族都称皇称帝的,不把宋放眼里,宋朝真打了那么多胜仗,怎么会这么惨?宋朝或许打的胜仗多,不知道澶渊之盟算不算胜仗。宋拿西夏、辽、金都没辙,还得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这胜仗有意思吗?宋朝就是打100仗,赢了99仗也没用,就算北宋只败了靖康之耻一次好不好?但被连锅端了,就跑了个赵构,如丧家之犬,被吓得躲到海上,最后搞了个偏安半壁。靖康耻就是千年后的今天都让我们脸红,太惨了,太丢脸了。

少拿宋朝什么胜率高,打的胜仗多来说事了,没见过这么往脸上贴金的,没被人家削死就算赢,还真好意思说赢了。

重文轻武,是宋期的创立者在深刻总结唐朝及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之害,而开拓性创造的政治制度。自宋以后,中华帝国再无军人干政!然而,所谓“治一经,损一经”(红楼梦平儿语),自此之后,中华儿女不再尚武。

宋代,因为北方养马地带被控制,所以宋代极为缺马,也就是缺少骑兵,这样一来,宋代在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的时候,就更多的依靠着步兵的方阵,以及强弩的压制。

神臂弓就是宋代用来对付游牧民族的利器,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有个说法,就是阵列不战。也就是说,当宋军步兵列成阵势的时候,不会和宋军交战。

一般来说,宋军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锋,当宋军列阵之后,北方游牧骑兵一般只会做试探性的攻击,也就是派出少量骑兵,进行冲阵试探,这样的试探,往往两波箭雨就能解决,而对方一般留下几具十几具尸体,就撤退了,不会和结阵的宋军硬拼。而这时由于宋军没有骑兵,对敌人的离去也毫无办法。

所以这样的交锋,宋军就胜利了一次,结果就是杀死杀伤十多个敌人,这样的胜绩宋军所在多有。

然而,并非每次行军你都能列成整齐的军阵,也并非敌人每次来到的时候,你都有时间结阵。而且军阵也不可能时刻保持结阵状态。一旦被游牧民族抓住机会,在阵势没有形成前,进行突击,那么结果就是阵势崩溃,而后整体溃败。

这个时候没有结成阵势的步兵,对抗骑兵几乎没有抗力,而且两条腿的跑不过四条腿的,一败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也就是说你赢十次,可能才干掉对方百把人,输一次,可能就损失上万人。

所以最终的胜负,并非输赢的次数决定的,很可能你一直赢,但最终一把就全部输出去了。



当代曹植


中华民族有一个特点,就是占了便宜,往往会说自己亏大了,或者自己多难多难!而吃了败仗,就会说自己怎样怎样英勇!

很多中国人也是这样,今年出去打工明明没有挣到钱,回家也会开着豪车、叼着名烟,好像自己发财了,生怕别人看不起;如果挣了很多钱,就会非常低调,谨言慎行,或者说现在钱多难挣多难挣。

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强大的朝代,记载的都是困难;羸弱的朝代,记载的都是借口!和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


西域青云382


宋朝打赢交阯反而独立?

说起交阯和中华的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得娓娓而谈。早在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时,其山水已归中华统领。当时光流转至五代时,交阯出现了一名豪强叫曲承美,他采取贿赂朝廷等方式获取自治权。其后南汉的刘陟命李知顺讨伐得胜,才又将它归于中华版图。

先后有杨廷艺、绍洪、吴昌岌、吴昌文,作为中华代表管理它。宋太祖乾德年间吴昌文病故,一时间局势大乱流民四起。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丁部领和儿子丁琏大获全胜,被手下人推选为大胜王。随着宋太祖削平群雄统一华夏,丁琏忌惮宋朝势力只得归附。开宝八年宋太祖封丁琏为交阯郡王,令其世代镇守帝国南部。

——汉武帝吞并南越国后设置的郡

如果什么能宣示主权,我认为当出现叛乱时,能迅雷不及掩耳出兵最有力!丁琏死后其弟丁睿接任,年幼的他大权旁落为大将黎桓所制。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宋朝将领孙全兴和张璿带着嘱托,通过两年的艰苦作战打退黎桓,重新扶持丁睿代管交阯这片险山恶水。

很早之前就流传了一句谚语,叫打蛇不死反被咬,黎桓就是这样的厉害人物。宋太宗端拱元年,先前受到打压的黎桓,被加封为检校太尉、食邑千户。前往宣旨的宋镐回朝后,跟宋太宗叙述他们路上的所见所闻。当听到黎桓派遣丁承正,带领9艘船300余人迎接宋朝使者时,宋太宗春风得意笑咯。可当听闻黎桓竟然以坠马伤足为由受诏不拜,宋太宗的脸色猛然变为一颦一笑。

——弄丢交阯的宋神宗「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

宋太宗淳化四年黎桓如愿以偿,坐上了交阯郡王的宝座。宋真宗景德三年黎桓病故,手足相残的事爆发。本来继位的该是黎龙钺,可惜的是其兄龙全洗劫国库而逃,其弟龙廷杀龙钺自立。次年龙廷得到宋朝合法承认,受封为交阯郡王,并且赏赐姓名为至忠。

那一年龙廷26岁涉世未深,亲信李公蕴吃里扒外,赶走了龙廷自立为交阯郡王。消息传到宋真宗耳朵时,雷霆震怒痛骂:“龙廷是朝廷亲封的交阯郡王,如今却遭背信弃义的李公蕴所弑。可转念一想交阯远离中华,本就伦理道德不张,心中的怒气也就自然消退。”为了交阯的百姓能安居乐业,宋真宗封李公蕴为交阯郡王。宋真宗天禧元年,李公蕴再次晋爵为南平王,食邑增至一千户。

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宋仁宗天圣六年李公蕴病逝,由其子李德政接任职位。借着皇祐二年广源州侬智高的谋反,李德政名义派兵两万助朝廷平叛,实际上是窥探宋军的战斗力。此战让李德政摸清了宋军的战斗力,不言而喻是弱的爆表。怀揣着称帝的遗憾,他于至和二年撒手人寰。

交阯称帝独立的事业,只得落在李日尊的头上。宋仁宗嘉佑五年,李日尊和甲峒的流贼侵犯邕州。宋朝调兵遣将打垮了李德政的叛军。但细算下来所耗军费甚大,宋英宗治平元年韩琦劝谏:“交州与中原隔着千山万水,且无处不在的瘴气,对宋军士兵伤害极大。即使派兵驻守,恐不能持久。”宋神宗熙宁二年,李日尊自立为帝国号大越,年号为吉祥如意的宝象。追封其父为太祖神武皇帝,从此交阯脱离中华的版图。

综上所述,西夏、交阯、大理等国皆是宋土。后因纷纷独立成功,故而宋朝虽然打赢了战争,却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使领土大幅缩水。

大唐战败却设置了安东!

说起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败北,是李世民不得不吸取的教训。而另一边高句丽对中原是深恶痛绝,所以从贞观二年起,他们在辽东修筑长城到贞观十四年止。该长城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是扶余终点是日本海,绵延不绝千余里。

贞观十六年高句丽的国王建武,含恨死于一场政变中,其子藏成为一枚傀儡,掌权的是唐朝兵部尚书苏文。别小觑高句丽所在的东北,天气苦寒难耐且地狭民贫。但此处区域蜗居着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撮尔小国。三者之间明争暗斗百余年,其中高句丽是最实力最大的。

——大唐战神李勣「594年——669年」

按理说高句丽新国王继位,须得李世民册封才符合礼仪。故而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派司农玄奖前往,目的有二:一是祝贺高句丽新王登基,二是警告高句丽勿攻新罗。没曾想利令智昏的苏文,大言不惭怂玄奖:“高句丽和新罗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至于唐朝这个外来户,管好自家门口的事即可!”要知道唐太宗可非凡夫俗子,对于突厥这样的庞然大物,他都二话不说直接剿灭。如今却被高句丽的权臣所轻视,胸中的怒火自然压不住。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筹集的粮草到位,在沙盘排练好几回后。他决定兵分两路:第一路是刑部尚书张亮为主将,副将常何带领江、淮、岭、硖四州的官兵四万,战船五百艘从莱州出发直扑平壤;另一路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将率步骑六万攻击辽东;待两支大军合围后,李世民亲率御林军进攻。

——安东都护府「668年——761年」

起初唐军算得上是势如破竹,同年四月李勣抢先传来捷报。渡过辽河后,夺取盖牟城,获牲口两万;同年五月,另一路张亮攻取沙卑城,俘虏男女八千。同日李勣秋风扫落叶拔辽东城,李世民也于同日到达辽泽。

战马嘶鸣透九霄,旌旗密布不见边。三支唐军会师后,轮到高句丽人坐立不安。为了先声夺人赢得转圜余地,四万高句丽骑兵首先发起冲锋。可厉兵秣兵的唐军非隋兵可比,一场厮杀过后李道宗获胜,高句丽损失一千健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不是韩信和项羽的专利。李世民为鼓舞士卒勇气,把退路上的桥焚毁。紧接着他让受伤的士卒骑上御骑,此幕温馨场景为士卒所瞧见。唐军士卒们纷纷以一当十,把高句丽士兵吓得是。

不知何时看到过这样一则谈话,战国时一老妪曾对邻居说:“吴起将军爱兵是名声远播,我的丈夫因脓疮为其吮吸,所以用马革裹尸报答。如今我儿子的脓包也被他所挑,真的无法想象我的儿子会咋样?”同样的事情亦发生在李世民身上,当唐军围攻白崖城时,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箭,经军医查看他中了乌头碱毒,李世民亲自为他口吸毒血。

——战国名将吴起「前440年——前381年」

在场的众人莫不为之动容,视死如归的唐军顿时军威大振。与辽东城不同,白崖城建立在山脊上,四周均是悬崖峭壁无法攀爬。为此李勣用投弹车轰炸城墙,轰隆隆的炮声吓得守将孙伐音心惊胆战。苦苦支撑到了六月天气酷暑,受伤的高句丽士兵救治不及时,倒下的人越来越多无处埋葬。

随着白崖城合约的成功缔结,李世民的好运就用完咯。在隋唐时期的史书有座城叫安市,大概位置在今辽宁省大石桥市汤池镇境内。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在此遭遇滑铁卢。

在攻打安市的北门时,唐军遇到了超强阵容。高句丽的北部傉萨(相当于都督一职)高延寿,以及南部耨萨高惠贞联手,共计十五万的高句丽、靺鞨联军援助安市。高延寿拒绝了断绝唐军粮道的计谋,而是采取直插唐军指挥枢纽的办法。

为此李世民将计就计,以他为诱饵吸引敌军。李勣率领15000人把守城西岭,长孙无忌带领11000人为奇兵,从山北峡谷包抄高句丽军后路。次日一早高延寿和李勣接触,一炷香过后长孙无忌奇兵至,李世民远眺战斗打响,亲率御林军犹如拳头直捣高延寿军之腰部。结果高延寿和高惠真无奈投降,但是唐军在安市东面遇到了激烈的抵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代 · 王翰《凉州词》

贞观十九年八月的深夜,安市东面的城墙响起淅淅索索的声音。只见几十名高句丽勇士缍墙消失夜色中,俄而他们夜袭李道宗的阵地土山,导致李世民的军事部署变成废纸。经年累月的作战,对于粮草器械的耗费甚大。然而辽东天寒地冻产粮低,士卒被冻伤的不计其数。鉴于此李世民放弃攻打安市,和高句丽签署和议后班师回朝。

故事说到这里,可以发现战场始终在高句丽,虽说没有完全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有效促使了唐朝势力,往东北慢慢渗透并建立安东都护府。让唐朝一跃成为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至今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唐装、唐三彩即是证明!

——END——


惜缘小历史


宋朝窝家里打防御战,守住就算胜,就像有人常打你,每次你避免被打伤、打死,就算你赢。唐朝打的败仗再多,只怕也没宋朝纳贡给岁币的次数多。唐朝有打败仗,但打的胜仗灭了不知几国,最后把吐蕃也拖挎了。唐朝的败仗多半是败给土蕃,但总的来说是打个平手,吐蕃最后分崩离析。唐朝灭了突厥、吐谷浑、高丽,控制西域。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但不是灭了就是打服了、吓趴了,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唐王朝效仿汉代都护府的建制,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宋朝连汉族基本盘都保不住,周边异族都称皇称帝的,不把宋放眼里,宋朝真打了那么多胜仗,怎么会这么惨?宋朝或许打的胜仗多,不知道澶渊之盟算不算胜仗。宋拿西夏、辽、金都没辙,还得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这胜仗有意思吗?宋朝就是打100仗,赢了99仗也没用,就算北宋只败了靖康之耻一次好不好?但被连锅端了,就跑了个赵构,如丧家之犬,被吓得躲到海上,最后搞了个偏安半壁。靖康耻就是千年后的今天都让我们脸红,太惨了,太丢脸了。

少拿宋朝什么胜率高,打的胜仗多来说事了,没见过这么往脸上贴金的,没被人家削死就算赢,还真好意思说赢了。


雁77


强唐弱宋。我不知道是谁说的唐朝经常打败战,宋朝经常打胜战。唐宋就综合国力来讲,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我们汉民族其实一直是处于被周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和掠夺之中,边患不断。我们华夏民族文明延绵五千年,不缺乏的就是尚武精神。汉唐时期,是把尚武精神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时期。唐朝对东西突厥的战争,实际上推动了民族的大融合。宋朝建立以后,太祖皇帝赵匡胤,征对唐朝节度使各镇藩踞,尾大不掉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统治改革,就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社会上崇尚文士,文人治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文武的不平衡状态,持续到宋的结束。在这段时间,宋朝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最大,但宋朝的版图却是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下逐渐缩小,对辽,西夏,后来的金,差不多都是这样,直至南宋小朝廷的偏安一隅。可以这么说,唐朝的开疆拓土是尚武精神的充分体现,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最终取得胜利,宋朝其实是阉割了尚武精神的朝代,就算战胜对手也是割地赔款,以求小安。如果以宋兴盛时期的经济实力,开疆拓土,未尝不是一个泱泱大国。唐宋这种差距,就是两种制度的不同结果。


神池泉涌


如果以疆域控制面积来说,再大的宋朝都不如最小的唐朝[大笑]但是如果比较峰值和谷值的差距,唐朝的比例肯定也大于宋朝。毕竟大一统的朝代里,统治区域能到达中亚锡尔河流域的,只有唐和元。但是唐朝的疆域控制面积,后期缩减的太多,说是少一多半都不为过。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辽东龙城,从武则天时代就丢失了,一直没收回,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和北庭就更不用说了。而宋朝最奇葩的地方在于,北宋的领土最大值,实在灭亡前最后时刻[捂脸]然后南宋还相仿。所以别怪战绩胜率超高的宋朝太窝囊,朝中大佬一生气,边境守军比敌方还要瑟瑟发抖呢!


看一眼就走好了


一、唐朝的战争是主动对外扩张,压着对手打,很符合现代战争决战于国门之外的特点。宋朝的战争是被动防御性质,赢10次20次都无所谓,输上两三次就玩完儿。

二、唐朝胜的基本上都是决定性战役,相对一个战略目标来说,几场战争的胜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宋朝是小打小胜,大打大败,在决定性的较量中,往往以失败告终。

三、以事实看看唐朝的战争结果:

1、唐与突厥的战争

武德三年至贞观四年(620-630) 唐与突厥第一次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朝。

贞观十六年至显庆二年(642-657) 唐与突厥第二次战争 :西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

天宝元年至四载(742-745) 唐与突厥第四次战争 :后突厥汗国灭亡,回纥汗国臣服于唐朝。

2、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 唐平吐谷浑战争 :吐谷浑被征服,为唐朝所控制。

3、唐在朝鲜半岛的战争

永徽六年至总章元年(655-668) 唐与高句丽第二次战争 :百济灭亡,日本被击溃,高句丽灭亡,百济和高句丽故地并入唐朝。

咸亨元年至仪凤元年(670-676) 唐与新罗战争 :新罗吞并百济故地及部分高句丽之地,在军事对峙下,新罗臣服于唐。

4、唐与吐蕃的战争

贞观十二年(638) 唐与吐蕃边境战 :吐蕃被击退,臣服于唐。

龙朔二年至乾封二年(662-667) 唐与吐蕃边境冲突 :吐蕃吞并吐谷浑,成为唐朝最强劲的对手。

咸亨元年至长安二年(670-702) 唐与吐蕃第一次战争 :唐军先败后胜,保住了安西四镇,吐蕃臣服于唐。

开元二年至十七年(714-729) 唐与吐蕃第二次战争 :唐军胜利,吐蕃臣服于唐。

开元和十三年至长庆二年(818-822) 唐与吐蕃第五次战争 :唐军胜利,吐蕃求和。

大中元年至咸通七年(847-866) 唐与吐蕃第六次战争 :唐朝收复三州七关、河西故地,吐蕃分裂。

5、唐与奚契丹(两藩)的战争

显庆五年(660) 唐平契丹 :契丹短暂反叛后全降。

万岁通天元年至开元三年(696-715) 唐与奚契丹第一次战争 :唐军败多胜少,两藩附于后突厥汗国,后突厥势衰,又内附于唐。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729-733) 唐与奚契丹第二次战争 :唐军胜利,两藩内附于唐。

开元二十五年至天宝十四载(737-755) 唐与奚契丹第三次战争 :唐朝先胜后败,两藩时降时叛,最后附于回纥汗国。

贞元四年(788) 奚、契丹犯边 :因为回纥臣服于唐,两藩年年来朝,此时契丹势衰,奚族崛起。

贞元十一年(795) 唐击奚第一战 :奚被击退。

太和四年(830) 唐击奚第二战 :奚被击溃,王被俘。

大中元年(847) 唐击奚第三战 :唐军主攻,两藩都已内附于唐。

光启四年至天复三年(888-903) 唐与契丹边境战 :契丹逐步征服掉势弱的奚、室韦,但被唐军击破,牛酒之会求和。

6、唐与大食的战争

开元二年至十二年(714-724) 唐与大食第一次战争 :唐朝先胜、中败、后胜,倭马亚大食势力被阻,唐朝势力在中亚扩大。

天宝九载至十载(750-751) 唐与大食第二次战争 :唐军惨败,随后阿拔斯大食逐步征服中亚。

7、唐与突骑施的战争

开元十四年(726) 突骑施进犯安西 :突骑施在唐与大食之间壮大起来,掠安西四镇而去。

开元二十四年至天宝三载(736-744) 唐平突骑施战争 :突骑施分裂,被唐朝控制。

8、唐与勃律的战争

天宝六载(747) 唐攻小勃律之战 :小勃律灭亡,并入唐朝。

天宝十二载(753) 唐攻大勃律之战 :大勃律被唐朝控制。

9、唐与南诏的战争

天宝九载至十三载(750-754) 唐与南诏第一次战争 :唐军败多胜少,南诏叛立,附于吐蕃。794年后附于唐。

太和三年(829) 南诏进犯西川 :南诏深入到腹地成都,大掠而去。

大中十三年至乾符二年(859-875) 唐与南诏第二次战争 :唐军先败后胜,南诏军力被严重削弱,臣服于唐。

10、唐与回纥的战争

大历十年(775) 唐与回纥边境战 :回纥被击退。

大历十三年至建中元年(778-780) 唐与回纥第一次战争 :回纥臣服于唐。

会昌二年至六年(842-846) 唐与回鹘第二次战争 :回鹘汗国灭亡,黠戛斯汗国臣服于唐朝。


莫呼邏迦


唐朝经常打败仗?. 土地还越打越多?...

宋朝经常打胜仗?.土地还越打越少?...

我来告诉你:

唐朝打得是. 进二退一..

宋朝打的是. 退二进一..

宋..是.诱敌两步.一步进攻取胜.

唐..是.纵敌两步.一步败退坚守.

一个是主动进攻...

一个是防御为主...

防御是见好就收...

进攻是取二退一...

狼终主动进攻.即便失败.也算先得一口肉....

草食动物. 即是被啃掉几口肉.最终能得以逃脱一命.也是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