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戰國四君子為什麼表現如此難堪?

光輝十萬


《大秦帝國》是秦國視角,對戰國四君子這四個“反派”自然不會太優待,也不會有太多細節豐滿這個人物形象。


從戰國史來看,四君子之所以能從戰國無數位“君”中脫穎而出,其表現是非常突出的,當然弱點也不少,所謂人無完人,就是如此:


孟嘗君田文,曾經到秦國為相,後來逃走。不過雖然在國際上地位顯赫,但他對齊國,其實是過大於功的。關於他的故事,也大多是個人利益問題,比如雞鳴狗盜、狡兔三窟這些。且存在因為有人說他身材短小就殺光一個縣的人的暴行傳聞,此君口碑不高。不過他作為庶出子,能一路逆襲成為家族頂樑柱,也是個勵志之極的故事。


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合縱抗秦,硬生生鯁住彼時鯨吞四海的秦國的血盆大口。如果不是生不逢時加上後來的自暴自棄,他或許有更多優異表現。信陵君也是四君子中口碑最好的,後世不少傾慕者。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給主人公取名張無忌,便有致敬之意——可惜張無忌和魏無忌相去甚遠,此無忌非彼無忌。


平原君趙勝,一度作為趙國定海神針級別的存在。雖然在是否接受馮亭獻上黨問題上判斷失誤(其實也只是事後看失誤而已,如果長平之戰趙國贏了,則無疑是判斷正確),卻在長平之戰之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過相比信陵君,趙勝還是稍欠風流,尤其是在門客的選擇上。


春申君黃歇作為楚國幾家老牌貴族子弟之一,更多的是以外交家身份出現幫助楚國在列國斡旋。彼時楚國雖然比韓、魏、燕有存在感,但也早非當年那個可以和周天子叫板問鼎中原的強大楚國了,春申君左支右絀試圖全楚,也是頗為不易。他存在輕信李園最後反遭其反噬。


史鑑人生


戰國四公子,真有本事的也就信陵君魏無忌,假如魏國立魏無忌當魏王,那麼,魏國河山一片藍,有真才實學,還懂得兵法會打仗,這是大拿!而其他三位,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一個是滿足於楚地奔波於魏趙齊高談闊論,一個是在趙地忙於對抗國內勢利關鍵時刻坑了一把信陵君魏無忌,另一個則養著門客三千做著欺世盜名的美夢最後把間諜蘇秦弄死了!可以說,春申君黃歇在他們四個中默默無聞的尋找寶劍,平原君除了保護著趙國宗室之外還意氣用事一言不合就拿信陵君開涮,孟嘗君養著門客到處打野之外也沒幹點啥,大秦帝國中說他為了復國和樂毅對抗也還說的過去,不知真假!

而信陵君,大公無私,為了抑制秦的外擴,四處奔跑聯絡他國,合縱攻秦!


農民看笑話


戰國四君子為什麼表現如此難堪春秋戰國四大君子分別是誰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傾其家有,犒賞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擊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國、楚國的救兵趕到,邯鄲圍解。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前314-前238年),戰國四君子之一,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子之一。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被任為魏國宰相,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從此,中立於諸侯國之間。


笨傻懶蠢


正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戰國四公子也算才華橫溢,奈何他本國矛盾比較尖銳,才華難以實施。最終只能落得這個如此下場。


稜鏡的精神生活


戰國四公子生活在戰國中後期,當時他們的國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雖說各有獨到的才能,但是已經無法扭轉局面了;《大秦帝國》裡,出於藝術加工,有刻意抬高孟嘗君田文、醜化信陵君的地方。

01:生不逢時的戰國四公子

戰國四公子裡面,孟嘗君田文歲數較大,於公元前279年去世,當時的齊國已經被樂毅打慘了,只剩下兩座城池;其他三位歲數差不多,在公元前250年前後去世,那時的秦國已經一支獨霸,統一之勢已經勢不可擋了。

孟嘗君是齊國公族後裔,在齊國失意後,跑到了秦國,後又逃到了魏國,且一直與母國為敵,樂毅伐齊期間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了。

平原君趙勝也是趙國公族後裔,愛國之心有目共睹,可惜眼光有限,在關乎趙國國運的長平之戰前夕獻策不當,導致趙國損失慘重。基於這種原因,他在《大秦帝國》裡的小丑形象也不為過。

春申君黃歇,本是楚王的師父,是和楚考烈王共過患難的人,最後也被重用了,只可惜擋不住美色的誘惑,最終被前門客幹掉了,不甚唏噓。管不住下半身的人,說是小丑也不為過。

相對來說信陵君魏無忌才華橫溢,人品過硬,只可惜被親哥哥猜忌不容,極度失望之下,最終死於酒色。《大秦帝國》電視劇裡,在邯鄲保衛戰中,幾乎淪為了平原君的小弟跟班,明顯被醜化了,事實上,當時他可是主角。

02:被高估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的名聲很大,可惜才大於德,是個私心很重的偽君子:

理由1:在秦國當相國期間貪汙受賄。秦昭襄王不惜重金將他從齊國挖過來後,可是給予很大希望的,可惜他當官不久就開始收受賄賂,最後通過雞鳴狗盜之術逃離了秦國。

理由2:與母國為敵,見死不救。離開齊國後,孟嘗君的後半生就開始了與母國齊國為敵,他霸佔的薛地儼然成了獨立王國;齊國生死危機之時,也毫不作為。

貪汙受賄,背叛祖國,在什麼時候都稱不上君子吧。

03:被醜化的信陵君魏無忌

《大秦帝國》裡,信陵君的形象很一般,似乎沒什麼過人之處,事實並不是這樣,他可是當時的顯赫人物,牛到什麼程度呢?後來的漢高祖劉邦都很仰慕他,腳踏幾百裡,打算去給他當小弟。

竊符救趙中,充分展示了他的遠見、果斷、義氣;在趙國的十幾年,他的胸襟、才能得到了同時代很多人的認可;聯軍伐秦中,他的軍事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連縱橫天下的大秦鐵騎也避其鋒芒。

遺憾的是,最終被兄長猜忌,英雄無用武之地,最終死於酒色。

綜上所述,戰國四公無法改變衰敗局面,出於個人缺陷及藝術原因,《大秦帝國》對他們有了一定程度的醜化。


小楊品史


大秦帝國是以戰國時代中秦國為視角,講述秦國怎樣一步步崛起到統一中國的電視劇,其中與秦國為敵的戰國四公子在電視劇中卻表現得很不堪,那麼戰國四公子在歷史上到底怎麼樣的,電視劇中為何要那樣表現呢?下面就由我來分析一下。

戰國四公子是指戰國時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他們在當時都收養了幾千門客,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對外與敵國作政治、軍事上的鬥爭,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一.信陵君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貴族。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二.平原君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傾其家有,犒賞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擊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國、楚國的救兵趕到,邯鄲圍解。


三.春申君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戰國四君子之一,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四.孟嘗君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子之一,齊國貴族。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被任為魏國宰相,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從此,中立於諸侯國之間。



五.戰國四公子排名:

信陵君魏無忌位列四公子之首,其能力也都在其他三位之上,除了個人品質上的無可挑剔之外,為了拯救趙國蒼生甘願接受客死他鄉的結果,說明此人忠肝義膽,尤其是在魏國國君猶豫不決時,明白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將活不長的道理,表明了信陵君長遠的戰略眼光,此外還有冷靜沉著,善於用人等特點,也都給他加了不少分。

在個人能力上,春申君可以和信陵君相媲美,尤其是在春申君成為楚國的令尹後,整個國家的實力開始走向強盛,雖然“毛遂自薦”掩蓋了春申君在支援趙國上的作用,但是其戰略眼光還是值得稱讚的也許是在楚國丞相的位置上呆的太久了,或者說是對權力的貪戀。想要和呂不韋一樣給大王戴綠帽子的他,最終被門下的李園給陰死了。

提到孟嘗君,自然會想到他那三千人的門下食客,不過,能養活這平時不幹事的三千人,我們首先得佩服孟嘗君的有錢任性。總的來說,孟嘗君沒有幹出值得一提的大事。而就對待齊國的內政事務上,孟嘗君還是比較看重個人私利。

至於平原君,在整個戰國曆史上,平原君所在的趙國一直是能夠和秦國相提並論的強國。不過平原君的才能不僅不如功績赫赫的信陵君和春申君,也比不上平庸的孟嘗君。在上黨之爭中,平原君的目光短淺充分暴露。而讓毛遂自薦,也表明自己之前沒有知人善用。而且老好人的他,在執政趙國的過程中,政治軍事全面無能,促使趙國一步一步走向衰敗。


六.與電視劇中嚴重不符的地方:

在大秦帝國中,為塑造秦國的崛起與強大,對一些歷史任務進行了演義化改編,當然也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公子”。信陵君竊虎符“圍魏救趙”的大義之舉太著名,改無可改,平原君與春申君功績不顯,暫且不表。但孟嘗君不同,在大秦帝國我最不認同的就是對孟嘗君的人物塑造。

原著中,孟嘗君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總體來說,既是一個與秦相敵對的合縱領袖,同時又是一個大道公心的正面角色。原著通過這種安排來強調和突出戰國之世的陽謀大爭精神。正因為此,原著中略過了孟嘗君入秦為相和雞鳴狗盜逃秦這樣零碎且無助於表現歷史精神的小故事,始終將孟嘗君放在合縱的一大領袖的位子上。而電視劇中,劇中將孟嘗君塑造為在人前與門客同食,哪怕是雞鳴狗盜之徒也要收入門下,為了一己私利毫不在乎天下正道的沽名釣譽的偽君子形象。孟嘗君入秦的故事線也是嬴稷為了疏遠和排擠宣太后、魏冄等人,故意將孟嘗君引入秦國,又在太后的引導下使孟嘗君雞鳴狗盜,狼狽地逃離秦國,兩者的價值觀認知實在是相去甚遠。



七.小結:

總之,大秦帝國作為講述秦帝國崛起的作品,當然不可能站在客觀的歷史上描述當時的史事。為強調秦國的正義性,作為秦國敵人的“戰國四公子”,用點春秋筆法進行改編再正常不過。不過,大秦帝國仍不失為近幾年不可多得的歷史大劇,如果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