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转为什么消费还是上不去?

有趣杰子


回答一下

这个恐怕确实一时还上不去,估计要到下半年。

去年12月疫情开始,1月23日起,再加上春节,全国停摆。经济活动基本停顿。现在中国疫情基本控制,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工。

但消费实际上并没有恢复,原因是:

1、虽然疫情控制,但人们的心理疑虑还没解开,还在自我控制中。大规模外出消费活动还没恢复。餐馆、旅游、商务出差、娱乐等都还没开始呢;

2、国外疫情正在高峰,对国人心理也有影响。也导致出口受限,也直接影响开工率和消费;

3、疫情导致部分人收入减少,也会降低消费;

所以,消费恢复还要一段时间。需要等国外已经明朗了,这就要到下半年了。


守中堂主人


疫情好转不等于消费就会增长,这就是我一直担心的灾后的余震,本次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可能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各大中小企业都在裁员,就算不裁员也会变相的降低工资水平,不仅不会爆发消费狂潮,还极有可能国内消费需求会大幅减弱,就连非理性购房需求都会受到遏制,这次疫情过后,除医疗、互联网行业有所得益外,其他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企业就算是复工了,就算银行不抽贷,但是应收账款还是讨不回来,销售才刚刚开始,现金流也十分紧张。

所以,多数企业是采取工资打6折算,或者暂时拿着当地社会最低工资,与企业共度难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职工能维持短时间生计已经不错了,要想引发高消费狂潮恐怕是力不从心。当然,如果疫情过去后,再过几个月,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了生机,企业职工收入也有所恢复,但受此疫情的影响,国民消费水平再恢复到疫情之前已经是不可能了。

再者,在疫情发生后,银行主动提出,发生突发事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迟交房贷,即使是延迟还房贷也不会影响到购房者的个人征信体系。但是对于房贷、车贷、信用卡透支的用户来説,疫情结束后,要把赚来的钱集中起来偿还前面的债务,接下来是全民开始降杠杆,而不是疯狂消费。国内消费低迷将长期持续。

最后,这次疫情虽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但是给长期欠债,没有存款的家庭敲响了警钟。因为,很多人待在家中只有一个月多的时间,就在喊手头吃紧快揭不开窝了,这主要是一些年轻人有了房贷、车贷,就是没有一点储蓄存款,那么只要发生突发事件,很多年轻在抵御风险上面比较脆弱。当疫情过后,很多人会改变自己原来的寅吃卯粮、透支消费、月光族的生活。重新开始学习理财,学会适度地存款积蓄。在这种情况下,疫后出现大规模消费潮,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个技术交易者


疫情好转,报复性消费来了?

  近日,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2月末,杭州一家商场“小试牛刀”,恢复营业以后,5小时以内营业额达到1100多万元。有分析指出,这是报复性消费来了?

  3月10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调查称,超四成居民消费欲望急需释放,他们不是不停地在网上买买买(13.1%);就是憋着等疫情结束,大买特买一波(28.4%),而疫情结束后,预计近九成居民会出现补偿性消费。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报复性消费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过说了这么多,报复性消费啥时候来呢?很多人都在等疫情结束。

  若想真正依靠消费拉动经济,除了消费券这类短期刺激手段,还需要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居民才敢放开消费,经济才能充满活力。

  兴业证券18日发布研报指出,3月份,由于社会活动并未完全解禁,受消费情绪以及海外疫情爆发影响,估计3月份社零总额仍为同比下滑。但其中食品增速仍会保持高位,化妆品增速显著改善,而服装、金银珠宝、家具、家电等品类的复苏仍需时间。

  中国银河证券19日发的分析报告称,短期消费反弹需要更直接的现金类刺激,中长期消费刺激需要更具体的落实。

  不少网友还在分期消费,分期乐商城提供的数据显示,3月前2周,除菌洗碗机、除菌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护颈仪、净水器等相比1月同期增长超过75%。纸巾、洗手液、消毒液、手套等日常消毒防护商品增长超过120%。

  去不了健身房,怎么办?上述数据显示,智能健身收腹仪、智能跑步机、体感健身跳舞毯等适于宅家锻炼的智能运动健身产品增长达到60%。此外,像居家生活娱乐方面,视音频/读书会员订单数增长70%,而集合多种健身游戏的任天堂Switch游戏机,订单数也提高了100%。

  随着复工复产推进,新的消费点又来了。天猫提供的3月1日至9日的数据显示,复工后很多员工有了带饭需求,电热饭盒销售同比增长211%;避免公共交通人流拥挤,大家都买起了电动轻便摩托车,销售额同比增长57495%;电动车防风镜上涨1568%;儿童座椅棚上涨1490%。

  疫情之下,口罩成了必需品,只露出眉眼的“口罩妆”流行起来。银泰百货的消费数据显示,“口罩妆”带火了眼妆商品,销量上涨两倍多,多款眼影盘卖断货。精华、眼部护理、卸妆、洁面、喷雾类商品的销量也直线性暴增。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关情况。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短期的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后期消费会逐步恢复。

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强调,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复产复工、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紧取消过度管控的做法和规定,尽快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


金融创客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的消费起不来一直是个顽疾,在疫情爆发前就有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原因不外乎有几座大山吸干了老百姓的闲钱而无力消费,这几座大山就是:买房、医疗、养老、教育等,虽然近几年这几座大山给老百姓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房子仍旧是老百姓最大的痛)。

除了旧时的顽疾没根治,去年底至今的疫情又切实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加剧了老百姓紧张的钱袋子:据中金最新报告指出,鉴于新冠疫情迅速在全球扩散升级、并已出现向金融市场“传染”的迹象,将2020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此前的6.1%下调至2.6%,据3月16日披露的就业数据显示:国内调查失业率上升,二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已经大幅超出5.5%的政府目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疫情已经伤害了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发展,减少了咱老百姓的收入。有钱啥都好说,没钱自然影响了大家对消费的信心。

然而国内疫情虽然控制住了,但是国外仍旧一团糟,国外的疫情势必减少老外的消费支出,而我们国家是世界的制造工厂,老外减少消费势必影响我们国家的外贸出口,而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不畅就会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传导致老百姓身上后,就是我们的钱包会进一步干瘪。

综上所述,因为疫情对世界包括我国经济的破坏,老百姓的收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还没结束,经济发展还没走上正轨,赚钱的能力尚未恢复,当老百姓缺钱的时候,自然会把仅有的余粮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自然对消费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导致疫情好转,但是消费仍旧上不来,因此需大家埋头苦干,耐心等待疫情彻底被消灭,待经济转好之后,消费自然会恢复如初。

希望上述回答能提供一种思路供您参考!



红财经


从我身边情况来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家上很多门店虽然已经开始营业但顾客寥寥,生意一般。虽然有的餐饮门店开通外卖服务但营业额大幅下降已是不争事实。我感觉主要原因如下:

1、此次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危机,国外输入性病例持续增加,还存在有一定的危险度,因此大众的警惕性还没有完全放松,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不需要的人员流动,这导致商业区客流不足“门前冷落车马稀”。

2、目前各地学校还都未开学,一般家庭中几乎都有人留守,因此各种行动以“家”为中心的模式和链接还未打破,比如“回家吃饭”、“回家辅导孩子作业”等家庭需要占据了更多业余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商业的客流。

3、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隔离时间久,对很多人的消费思想、习惯和方式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往的消费价值观可能也有所改变,过去喜欢“买买买”的逛街欲望也许被强制隔离淡化,尤其这期间不能随意消费,家庭现货、现金储备成为必须,也让许多喜欢提前消费的人反思了曾经的生活方式从而会导致改变。

4、整个社会因疫情停摆近两个月,很多人因此失去了收入来源,目前虽然疫情好转,但还处于补充“弹药”的恢复时期,这也限制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疫情总会完全过去,春暖花开,一切都会重新焕发生机,相信商业也会日益兴盛,毕竟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城事山阳


疫情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复杂的,而消费是一种社会运行的表现。

信息传播

很多媒体报道疫情结束后会与当年非典一样迎来报复性消费,而依据则是来自于人们被限制自由活动太久,需求被压抑的太严重限制解除后消费会有强反弹。但是我认为这个依据过于片面,应该从更多的维度综合来看。

03年我们还是处于PC互联网时代,而且网络远没有现如今这么发达,网民总数也没有这么多。

03年除开广东和北京两个严重的地区,其他地区的人大部分人对于非典信息的了解基本来自于传统媒体,而且传播速度时效性都相对有较大延迟。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了,几乎人人手里都有手机,信息传播非常及时,让很多人多这次疫情有了全面的认知,不再像03年非典那么轻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戴口罩,勤洗手 多通风 这些预防措施。

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这场疫情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这次疫情的真实写照。

害怕,恐慌,失去理性,相信大部分人在这场疫情中都经历过这些状态。

封城,封路,限制出入所有人都亲身经历了这些,因这次疫情而采取的管制让很多人的心理有了创伤,要想抚平创伤只有靠时间慢慢掩盖。

03年的非典只有部分城市进行了管控,很多人并没有被疫情真正的影响到,非典过去后消费迅速的提升。而这次疫情所有人都到了受影响,就算疫情结束了人们还是会因为害怕的心理,依旧会尽量减少外出去人多的地方。消费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复工率太低引发失业潮

为了应对这次疫情中国的经济几乎停摆了2周,即使2月中旬开始复工,但是流程上也是极为繁琐,要层层申报层层审批,真正能在2月中旬复工的企业少之又少。哪怕是已经到了目前的3月份,大部分企业(非湖北)基本已经复工,但是整个企业依然不是全员100%复工。很多企业特别是微小型企业本身资金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又较高就容易挺不过去倒闭。这一现象在第三产业服务业频繁出现,而且目前第三产业依然没有明确的复工日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企业能撑到复工。

外部压力与内部问题

外部主要受毛衣战的影响,19年中国的出口增速是很小的个位数,经济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目前都已经疲软,2020还会有二阶段的协议要签署,又会带来什么不确定性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内部 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消费需求萎缩严重,又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内部各方的压力与挑战都不小。

国内汽车销量已经连续18个月下跌。汽车行业是涉及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涉及矿产冶金,工业制造,金融贷款涉及的从业人员非常庞大。

汽车行业基本就是经济的风向标,目前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综合以上四点对比03年的非典,20年的肺炎让所有人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病毒对人类死亡的威胁。

很多人的心愿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活下去,这次的疫情让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没法保证了,可见对人们的心理创伤有多大。

2020年国内整体大环境比2019年还要艰难,还有很多黑天鹅事件还没有发生,最近的一个就是马上到来的失业潮。2020年才刚开始就已经如此艰难,让很多人开始警惕未来的风险。虽然疫情就快要结束了,但是从个人或者整体大环境来说,目前还看不到能够支撑起报复性消费的逻辑,在经济下滑时期正常的消费都开始萎缩了,何况是目前内忧外患的时刻就更加难以有报复性消费的可能。

疫情过后的反思

经历这场疫情后的幸存者,和侥幸逃过一劫的人,应该需要思考这场疫情带给我们哪些积极的影响。

在意外与未来永远不知道谁先来的情况下,做好最全面的应对,从容的应对未知。

保险对抗风险

保险意识目前在国人的思维里还是不够重视的,往往等风险出现了才开始后悔。

保险的意义在于对冲生活中未知的风险,应该优先给家庭经济支撑者,购买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增加家庭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保留足够的现金流

手有余粮心不慌,越是危机时刻,越能体现现金流的重要性。这场疫情让很多人经历了公司破产,被裁员,降薪,停薪。绝大部分人的收入是非常单一的,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工资收入这就意味着手停口停,但是房贷车贷、孩子上学、赡养老人这些支出可是一样都不会停的。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当风险来临,以上任何一项都将会是压垮整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改变消费意识

这两年消费主义的风吹的很多,一天一个购物节,大促,恨不得清明节都要给你整个促销出来,很多人也是被消费主义洗脑严重,电子产品频繁换代,新款包包,新款鞋,新款色号口红一个都没少落下。没钱了怎么办?输入手机号立马测出能贷几万额度,每个月才还几百块轻轻松松。今天几百,明天几百,一不小心工资基本被透支完了。现在疫情导致裁员或者降薪了怎么办?收入没了负债可不会消失啊,只能继续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无限循环下去,在消费主义的路上痛苦的走下去。

面对消费主义的洗脑,储蓄是年轻人构建起来的一面盾牌。





张吃饭说世界


经济表现今年前三个季度都不会好过,最困难糟糕的时候还没到。撒钱可以救股市,但是实体企业不是靠简单粗暴的撒钱就可以脱困。一、钱是要还的,二、没订单没生产一样完蛋,企业运行成本会不断的消耗资金。咱们国内会好很多,毕竟有完整的产业链,至少转内需也能熬一下,广东这边很多企业转型走内销就是典型的自我突破。


龙湖风云榜


疫情好转消费还是上不去的原因有这几点:

一是国内疫情好转,但国外疫情不容乐观,国外患者输入让百姓感到恐惧,毕竟这是个全球华的时代,很多城市都有国际直通航班,在发生几个乱跑的、不安规定合理的,国内疫情又要开始爆发。

二是国内疫情好转,但消费者心理的恐惧感还没有消失殆尽。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来消化,毕竟心理上的创伤需要长时间的治愈,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很多人从年初到三月份没有去外边消费,而是利用居家时间在家学习、上网、陪家人等,甚至因为怕感染病毒减少了快递,但老百姓感觉其实这样的生活也挺好,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价钱不再是大手大脚。

四是这次疫情让很多企业倒闭、很多人失去工作,手里钱越来越少,肩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如果不慎染病,消耗的钱财无法承担,消费者即使想去消费,但迫于这些因素又不敢消费,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综上,疫情虽然好转,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消费反弹还需要时间,但阳光总在风雨后,带到穿暖花开万物复苏,消费会回到如初。


海丫股票交割单


春节本身就是一个消费的节日,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都呆在家里居家隔离,减少了大量的消费,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工厂开工延迟,大部分人上班延迟,收入相对减少,同时有着境外输入病例的影响,大部分人还是减少消费的。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主要为投资、消费还有进出口。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疫情已经好转,但是国外的疫情仍然处于一个爆发的阶段,截至2020年3月26日,国外确诊人数达到了约32万人,同时目前中国新增病例主要是境外输入病例。


从消费来看,很多人也在担心疫情再次复发,出去消费有着感染的风险,另外一个更关键的方面,就是自己的兜里没钱了,在疫情停工的这段时间里,你的收入减少了,但是你的背负的房贷等贷款金额并没有减少,理所当然的就减少了普通消费来偿还贷款了。面对如此情形,所以许多地区的政府为了刺激消费,陆陆续续分发了免费的消费券来促进居民的消费。

从进出口方面来看,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出口大国,国外经济受疫情影响遭受危机,势必会影响中国产品的订单数量,除去医疗产品企业以外,大量的企业减产甚至停工,使得大量工人的收入锐减,相对来说,收入减少,消费也会减少。

综上所述,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济增长会放缓,居民收入会减少,居民对消费会更加的谨慎,所以现在疫情就算好转了,消费还是上不去。


与财为伴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除了目前还存在一些零星输入性病例的发生外。包括疫情大面积爆发地武汉在内,疫情已经得到全面控制。武汉也即将于4月8日全面解封。



我所在城市成都也与今天已经宣布解除群体性活动聚餐禁令,包括酒吧,茶楼,健身房,电影院这些场所即日起也可以正常营业。

由于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线下实体经营经历了有接近两个月的暂停期,人们的户外活动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疫情结束后,消费会迎来一波小高潮,甚至会迎来保护消费。但从目前来看,虽然疫情在逐渐好转线下实体也在陆续恢复营业,但是并没有出现消费大幅度上涨的情况,甚至很多恢复营业的商家,经营情况并不好。



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来看,原因有如几种情况

1、疫情结束后,首先需要的是解决的是复工复产的问题,解决的是收入问题

疫情长达两个月时间的停工停产。很多人在这个期间面临的问题就是工资少发迟发,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单位破产而导致失业,加上疫情期间只有出没有进的长期内耗,消费能力明显降低。所以疫情结束大部分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工作和收入问题。

虽然说,疫情影响的只是一部分人,对于真正的具备消费能力的人并不存在影响。但是消费的增幅不是一部分人能够支撑的,只有全民的消费能力足够,才能真正的让消费上涨。


2、疫情尚未彻底结束,正常的消费氛围还没有真的形成

从目前看,虽然各地都在陆续解封,各行各业都已经进入全面复工状态。但事实是,疫情并没有真正的结束,人们受到疫情影响的心理还没有彻底解放出来。就拿目前我所在的城市来说,虽然说从今天开始已经对经营类商家全面解封。但是,无论从商家还是个人来说,都还是比较慎重。比如我们小区仍然实行进出比如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很多营业的商家,比如说餐饮,桌椅的摆放都必须保证足够的距离,营业期间的生意其实并不好。目前大部分人还是不愿选择外出就餐,这就说明大家心理上对于疫情还是没有放松,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目前看,消费氛围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3到4月这两月不是消费反弹的时期,消费是否能够反弹还得看五一这个2020年疫情过后第一个大的节假日。如果消费能有明显的反弹,那么之后在今年夏天可能会迎来消费的高潮,甚至报复性增长,但是目前并不乐观。



3、疫情过后,人的消费意识会发生很大变化,“报复性存钱”的时代可能会来临

今年疫情的爆发,从另一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反思。仅仅因为不到两月的停产停工,很多人就遭受了严重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信贷问题的爆发。很多人就因为短短两个月降低或者失去了收入,就让自己遇到了很大的财务问题。集中爆发在房贷,车贷,信用卡的债务上面。而这些债务恰好就是属于最典型的日常消费行为。

所以疫情过后,大家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消费行为会更加趋重于理性,而冲动消费的行为会逐渐减少,这个从疫情复工以来零售行业的经营情况可以看出来。比如汽车消费,现在很多4S店已经采用了包括降低价格,延长分期时间等各种优惠的方式来促销,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国家也对房市采取了降低首付减少利率的方式来刺激,但是目前房市并没有出现很火爆的情况。大部分人仍然处于理性官网状态。



所以,要看疫情过后,消费是否有短期的大幅度增长,目前还不是最佳时期,还是要等到5月第一个小长假的时候看情况。同时疫情已经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全民消费能力已显疲软,2020整个一年仍然是以恢复和平稳过度为主要目标。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MR瑞,10年的创业和金融领域从业背景,专注个人创业,银行存款,贷款,信用卡,投资相关知识的分享和问题的解答。关注我,每天内容都会有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