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道德经》《论语》想提升自我,天书一样?有没有开悟的指点?

修行者一


《道德经》《论语》没有题主说的那么“天书”,说是“天书”可能是因为古文的句子结构以及释义不太容易理解,可以手边备上一本古汉语词典,或者干脆看译本。

“开悟”就更谈不上了,这两套书主要是娓娓地诉说了一些道理,“古文说理,今文教技”,时代变化的特征,如今只靠说理可混不上饭吃了。

慢慢品吧,很多道理都是我们现在缺少的,提升一下思想可以,但是不要让它们成为你之后的行为准则,为什么呢?书里的东西太理想化,跟现实反差太大,你会容易抑郁。


凡卡9527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对《道德经》和《论语》这两本书感兴趣的人不多,您能想到去读这两本书,还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因为这是道家和儒家的“鼻祖”作品,其深度不言而喻。

我们今天将从两个方面为您解答:一:如何读懂这两本书,二:这两本书的内在含义如何理解?

一,如何读懂这两本书?

很大一部分人刚开始看这两本书的时候都会觉得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理解,不知道该怎么去读。

如果想要读懂这两本书,不妨从两个角度深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一本书,首先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如果连这本书的原文都没有读通顺,就想理解文章中更深奥的智慧,这样的方式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虽然说有人能够做到,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悟性都很高。

所以我建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先把文章读通顺,把原文和译文分别多看几遍,当你看完之后,其中的意思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2:行万里路,在读万卷书

当理解了文章的字面意思之后,就要看到文章背后的深意,也就是真正的智慧本源。

《道德经》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用文字表述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那么我们读《道德经》的真正智慧,就是了解在文字背后的那一层意境和智慧到底是什么,所以如果只是读表面的文字,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个人只有走过一些路,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才能读懂一些书,而《道德经》这本书,也需要有一定经历和阅历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其中的智慧和含义。

很多智慧都是这样,即便理解了字面意思,但是没有经历过事情,就永远不懂其中的深意。

就好像王宝强演的《Hello.树先生》这一部电影,有的人对这部电影感悟比较深,但是有的人好像没有看懂,就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那种人生。

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历一些事情才能读懂一些书,并不是说现在停止读书,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去理解书中的深意,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智慧,并运用到生活中。

二:这两本书的内在含义如何理解?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

《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鼻祖著本,《论语》是儒家学说的鼻祖著本,但是背后的智慧却是有些相通。
《道德经》中的智慧核心是“无为”,儒家中的智慧核心叫“中庸”,这两种状态的核心从某些角度上来说是相通的。
“无为”就是顺应自然而为之,抛开主观妄心,而“中庸”也是审时度势,顺应天道规律,所以这两本书的背后本源都是顺应天道。

通过上面的这个例子,便可以理解这两本书其中的奥妙。

所以想要读懂这两本书,不要从人文和字面意思去理解,而从天道自然的角度,特别是《道德经》,《道德经》的智慧,就是站在天道的角度所阐述的。

有人将《道德经》归类为“出世”的智慧,将儒家《论语》归类为“入世”的智慧,这话虽然对,但是并不全对,因为两者解决的都是人的问题,怎么能归类为出世和入世的区别呢。

儒家的《论语》虽然说看似是讲的是世俗的仁义道德,言行束缚,但是当理解深层次之后,也会看到其背后的道的智慧。

好了,今天就简单聊了这么多,感谢您的阅读。


国学书舍


看到题主这么好学,非常佩服,遇到了就交流一下。

这两部经典里面都记录着古代圣哲的智慧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去研学。

一部《道德经》是道家瑰宝,开篇第一章就是全文的总括。

一部《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仁”、“义”是其核心思想。

一、《道德经》

01“道”,天道规律;“德”,得也;“经”,不变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讲述天道规律、如何依照一定理论方法、掌握天道规律而后得之的经典。

02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他的学说后来被庄子继承并发展光大。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料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后世认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03 老子修行圆满之后,感觉天下没有人能够了解并接受他的思想及学问,于是准备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在老子到达前一天晚上,函谷关关令尹喜晚上做梦梦到有紫气从东方而来,推断是有圣人西来。于是第二天早早起来,守在关口等了一天,终于等到一个骑青牛的老者,于是是就跪下求老子留一些“真言”,老子拒绝,但是尹喜不会轻易错过与圣人相遇的千古良机,于是再三恳求留住老子三个月,最终老子写下了千古奇书《老子五千言》——《道德经》至今。写完之后,便出关西去,从此后世再老子音讯。


04《道德经》五千言,共分八十一章。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门。


05 简义:可以勉强来讲述的,并非真正的道,用语言说不清楚。勉强来用名字来命名的,都不能表达真实、准确。无是天地万物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总称。因无是因为恒常不变才观察到他的奇妙。有是能够孕育万物才能观察他的变化无穷。无和有,从同一本元“道“出生,名字却不相同,表现也有不同,都称得上非常玄奥。玄奥到无上至极玄奥,是所有奇妙的门径所出之处。


06 道无法用语言去表。为了便于说明,用无和有去展开描述。他本来是一体,都是从源于”道“,是道的两种表现,无法分开,无就是有,有就是无,即无即有,即有即无,无有本一,不得以而强名之。

07 随后的八十章全部围绕第一章展开论述。

最后第八十一章总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简义:天道规律,只会为万物带来利益而无害处,圣人处世的方法,是无论做什么但不去争夺。


08 整个《道德经》把这个世界的的真相和盘拖出,老子也是力图从各个方面予以说明,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是“道”,如何能“德”。奈何道之所在,是无法用言去描述,只能用心去体会,讲究一个“悟”字。悟后起修,方才能“德”。



二、《论语》

01《论语》位列四书、五经之首,是孔子的弟子所编著、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全书从第一篇“学而“开始,一直到“尧曰”第共计二十篇。主要讲述了孔子“仁”、“义”的思想主张。

02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03 《论语》共二十章。第一章“学而第一“,开章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04 简义:夫子说:勤于学习并且常常实践力行,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吗?有知己朋友从远方来探访我,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别人因不了解而对自己有误解,但是自己并不因此而生气,不是称得上君子吗?

05 《论语》做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全书充满着对儒家文化“仁“、”义“等思想观点的阐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道德经》和《论语》,一部是道家重要经典,一部是儒家重要经典,是中国文化史上两颗灿烂的明珠,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弘扬,并且让更多人去了解、学习、受益。



双溪小筑


首先我想说《道德经》和《论语》除了能提升你在写作和说话时的引经据典的水平外,对你个人能力的提升不会有一星半点的帮助,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选个补习班来得实用。当然如果你的饭碗就是写稿那另当别论。你会说这些经典能帮助我了解国学和传承中华文化啊,对不起,你读十遍莎士比亚也传承不了英国文化,这是对文化的误解。文化是靠社会生活结构体系来传承的,不是靠读书。如果文化是大海,那四书五经只是浪花而已,古人的识字率低得惊人,没有几个人读过四书五经,中国文化是怎么得以传承数千年而不辍的?


David曾954


不如先开悟,再看圣贤书?


只赚光阴


也许我的学习方法可以帮你尽快进入快乐学习中。

你能买这两本书,说明你对这两本书很感兴趣,这是学习下去的动力,接下来就是方法问题。事实上,对于古典名著,大家刚一接触都一样有过困惑。相对而言,《论语》较为通俗一些,因为它是孔子的弟子们对老师的言论的整理编辑而成的,是孔子的日常言论。下面重点交流一下《道德经》的学习体会。

读经典,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能急躁。

经典之所以能流传,说明它的深刻、适用。不然就不能叫做经典。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也不敢说真的读懂了《道德经》。所以一开始就要做好长期阅读的心理准备。

对于经典,首先要过的就是文字关。古文不同于现代文,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经》,用词极其古奥,不如“立天子,置三乡”,为何他不说“置三卿”,而在周朝已经有了“三卿”,这说明老子用字用词极其古远,只看文字表面很容易理解。但当我们知道了老子为什么要用“古词”,而不用周朝时期的常用词汇的时候,我们就理解老子的这种用词风格与他的“小国寡民”的淳朴状态是紧密相连的。

借用工具。

那怎么过这个文字关呢?这就需要借助甲骨文这个文字工具了。有读本更好,没有读本,电脑也很方便,在解释古文字时,它会告诉我们这个字的创造原理,加深我们对文字层面的理解。比如“德“字,它的甲骨文造字形态是一个人行走在有岔道的路上,一只象形的眼睛盯着前方,它的本意是顺大道而行,不走邪路。

这样,我们就会领会老子为什么说顺道而行的就是“德”了。

多版本比较阅读。

我正式接触《道德经》是去年四月份,先找了不同版本的《道德经》,比较着看,最后选了一本浅显易懂的读本看。但随着对《道德经》理解的加深,那本相对浅显的读本就放弃了。因为他只是大意,具体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知道,《道德经》一语万端,辞旨宏深,光理解大意远远不够,比如,老子为何要写这本书?他主要的阅读对象是谁?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的注家对有些章句的解释不一致?为何同一本书前后解释不能贯通?为什么汉代之前和汉代之后的解读明显不同等。

那时候,我已经注册了“今日头条”,开始写作相关文章。由于版本不同,各说各话,莫衷一是,没法达成一致。于是,我开始借助网络,对所要解读的章句,进行全网搜索,认真对比,按照自己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消化网上的观点,然后整理成个人的观点。当时这么做,仅仅是为了保证自己观点的一以贯之,不至于前后矛盾。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很好,就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当你打开《道德经》时,不要急躁,要有耐心,精读一章比浏览全篇更有效。你可以试着比较阅读,并且动手写下你的读书笔记,如果你能在平台上写出你的心得,就更好了,哪怕对一句话的理解也好,这个就可以让大家看到,大家认为不对的就会对你提出反对意见。不管说什么都要虚心接受,哪怕是讽刺挖苦也接受,因为我们是学习的,不是跟人家“打擂”的,非得分出个输赢。

你试试这样做一段时间效果咋样。


问道黄老


所有的经典不是用来读的

所有的经典都是用来合的


用户52435296331


十八、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jù)而作。

  〔主旨〕

  孔子教导弟子要识时务。

  〔注释〕

  〔今译〕

  子路在山间桥梁上袭取一只雌雉,其他的雉惊骇飞起,在天空飞翔一圈又停在桥上。孔子责备子路说:「你袭取桥上歇息的雌雉,怎么算是得时宜啊,怎么是得时宜啊。」于是子路两手拱住雌雉放在地上,那雉鸟三次舒张羽翼,然后飞走了。

  〔引述〕

  做任何事情,适合时机是重要的因素。切合时机和情势,做起来十分顺当。否则便是不识时务,有违时令。丧失正当性,便成为不正当的行为。

  孔子当时,有感于鸟能得其时,人却不得其时。子路没有这种警觉性,居然去袭取雌雉。孔子用「时哉!时哉!」来启发子路,要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看看当时的情况,是可为还是不可为?不应该想做就做,令人觉得不识时务。

  〔生活智慧〕

  (一)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而单独存在。在特定的时空背景,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时空一改变,对一件事情的观感和评价,也就随着有所改变。

  (二)察言观色,如果用来讨好、奉承或谄媚,那就是小人的行径。若是用以了解当时的气氛,判断是否可以采取那些行动?便是高度警觉性的表现。

  (三)识时务者为豪杰,表示做人做事,最好切合时机和情势的需要,为众人所欢迎。否则不合时宜,引起大家的反感,势必影响彼此的关系,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

  〔建议〕

  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只是不能用来讨好别人。


幽默小君也


说在前

首先一定不要听他们忽悠。道德经和论语并非天书。并且是传世经典,不然的话,为何几千年下来依然被大家所公认所推崇?

第2点你已经买了,说明你有读下去的意愿。那就把这种意愿转化成现实,把天书读成日常用书。

然而往往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我们买的书,我们拥有的东西很可能变成装饰品,被束之高阁而不去阅读。

如何读

1.论持久战。

就像这两部经典的传世过程一样,他承载了太多的思想和哲理,又经历了几千年的激烈和传承。我们一定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几天之内把它看完。

当然如果说几天看完也无可厚非,但是要说真正能领会感悟到什么那就太难说了。一定要把它当作是枕边书,有事没事翻一翻看一两条,都会非常有意义。

2.明确目的。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您像大多数人一样,买了书只是为了在朋友圈发布,那样的话,您肯定和经典无缘,即便买了也不属于您的。

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的人读书更多的是为了显摆,而古代的人读书都是为了真正的提升修养,提高自身能力。

如果是为了显摆,那可能几天读一本,一年读多少本书,看似博学,然而都是假象。就像四书五经一共9本书,谁能一年都读完,或者说谁能真正的领会到其中的意思呢,如果您能一年把一本书读完读透,那样的话,您的收获就会比很多人要高得多,可能没有他们炫耀的那么多数量,但是人生的质量绝对会上一个很高的层次。

3.选书。

就像您说的,为何是天书?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所普遍缺失的古文阅读的功底。大多数人都是初中高中时为了应付高考,而背诵记忆的那一点点古文功底。然而回头想一想,那些东西无非是死记硬背,现在看一看,估计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不能流畅的看古文,那么不妨找一些比较通俗的解读版。

然而走这种书也不是随便去找,因为很多的解读很可能会误导你。特别是像道德经,区区5000字,然而从古至今的注解有1700余种。我们如何选择?

一定要选一些大家所公认的,而不能选一些哗众取宠或者是偏门的。因为这样的话容易先入为主,就像对于儒释道三家,很可能被某一人的解读而误导。影响以后的进阶和研读。

书的选择首先推荐中华书局版的,还有岳麓书局,因为这几个出版社,对于古典文学比较专业。至于作者,陈鼓应,李零,还有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等等,或者您可以从网上搜一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版本。

4.听讲解。

或许买了文白对照版的,仍然不能更深的领悟。那么可以辅助于一些听书的软件。个人推荐叶曼先生讲道德经,还有曾仕强,罗大伦,以及其他很多版本,都可以作为选择。

一定不能拘泥于一家之言,要多多的做比较形成自己的思路。

总结:

在读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打算要读。确定了目标再选几本书。因为对于这些经典的解读,一本书肯定不够,但是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去互相比较取长补短。结合一些讲解,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路和价值体系。

一定要做好长期读书的准备。

一定不要打算很快的读完。

每天读一点,不要贪多。

相信你,经过开始几天的啃书过程,一定会体会到道德经和论语的独特魅力,并且受益无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清中数,书中自有颜如玉。

开卷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