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打蘇聯,先統一其他地方不可取嗎?

參見赫本大人


拿破崙和希特勒是歷史上兩個非常有名的霸主,雖然後者的名聲不太好,但他們的軍事實力是不容否認的。有趣的是,他們都曾幾乎統治整個歐洲,但最後他們都因為進攻沙俄(蘇聯),導致功虧一簣,霸業成空。


當時他們已經差不多拿下整個歐洲大陸,如果想要擴張的話,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攻打隔海相望的大英帝國,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進攻北邊的沙俄,或者說蘇聯,這裡我們統稱其俄國。這並不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不是因為他們執著於進攻俄國,而是他們畏懼英國的實力。大英帝國周圍都是海,而當時英國的海軍可是排名世界第一的。在沒有充足的把握之前,誰都不敢觸怒他們。不能選擇英國的話,那麼選項就只有北邊了。

而且如果他們先進攻英國的話,哪怕是拿下了,估計也會損失慘重。到時候他們如果再想遠征俄國的話,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修養生息。如果運氣不好的話,說不定他們還會趁機被敵人入侵。

相反,如果他們選擇先進攻北邊俄國的話,那麼他們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將其拿下,之後整合這些勢力,再一舉將英國覆滅。這個戰略被推敲了無數遍,幾乎沒有任何的漏洞。


可惜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拿破崙與希特勒不但沒有將其拿下,反倒是在這裡折戟沉沙。並不是說他們的戰略不對,而是他們所瞭解的信息不充分。在他們看來,俄國似乎看起來是任由他們揉捏的軟柿子。畢竟當時的沙俄,即便是蘇聯,農業和工業也都不是很發達,在兵力上也是徒有其表。無論是誰,在看到這種狀況後都會做出其並不強大的判斷。而它的各種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這進一步堅定了法德兩軍入侵它的方略。

在各方面不佔優的蘇聯或者沙俄,到底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呢?雖然在正面戰場當中沒有取得什麼優勢,但是它的士兵悍不畏死,而且意志非常的頑強,這給法軍和德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如果說士兵的意志只是讓他們感到困擾的話,那麼天氣原因則是他們覆滅的根源。在其他季節的時候,法德兩個軍隊是佔優勢的,但是到了冬天,這裡就成為了俄人的主場。俄國士兵已經適應了這種寒冷的天氣,而法德軍隊不適應在嚴寒的環境下作戰,而且他們的後勤保障工作也沒有做好,很多士兵都直接凍傷了。正因如此,勝利的天平一點點向著俄國這邊偏移。


因為大家是知道歷史發展進程的,所以覺得法德入侵俄國是一個錯誤的戰略。但實際上,這是當時最好的方案,沒有之一。只不過是俄國軍隊的意志實在太頑強了,再加上天氣因素,所以他們才會折戟沉沙。如果他們當時選擇進攻英國的話,下場只會更慘。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覺得征戰俄國是一條王者之路的開啟,但實際上這條路卻是通向兩人的墓場,墓場當中埋葬的是他們兩個人不切實際的稱霸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