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言語理解是怎麼提高正確率的?

xg抬頭微笑


首先要說一下,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是指言語理解和言語表達兩個方面的內容,不能混為一談。這一點官方已經明確指出了。

言語表達部分主要是選詞填空,言語理解部分主要是“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這些題。我個人建議大家先攻言語表達題。原因如下:第一,言語表達的答案是可以確定的,不會有爭議,選詞填空題都是可以找到原文出處的。只要原文中用的是這個詞,答案就選這個詞。而言語理解的答案是無法確定的,爭議較多。雖然言語理解也可以找到原文出處,但是找到原文出處並沒有什麼卵用。甚至找到原作者也沒用。你讓作者本人來做一下“這段文字的作者意在說明”這種選擇題,他也很可能選錯。答案都無法確定的題型,對我們複習很不利。第二,言語表達題給大家提供了一個通過事先準備而提高正確率的渠道。這點下面細說。

有人喜歡把言語表達題稱為邏輯填空,我個人比較反對這個稱呼。因為這個稱呼容易讓考生產生誤解,認為要做對這類題只需要把握上下文的語意邏輯即可。其實不然。想做對這類題,辨析詞語(主要是辨析成語)的環節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很多題目如果不掌握成語的意思和用法,是很難做對的。

比如這道國考真題:秦嶺阻擋了中國腹地南北氣候的交互,卻擋不住秦巴兩地行者的腳步。無論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是“一騎紅塵妃子笑”,都與一條條秦嶺古道_________。這些古道就如同一條條經線,溝通了關中與巴蜀,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朝代興替與政經融通,_________出不少故事與傳說。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密不可分 演繹

B.交相輝映 衍生

C.休慼與共 湧現

D.相伴相生 催生

這道題上下文的語意邏輯非常明顯,傻強都看得出來。文段就是說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和“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都與古道相關。所以第一空要選一個表示相關的成語。ABCD挨個看下來,密不可分表示兩者關係密切,肯定是可以選的,這個沒有疑問。

交相輝映,是指光亮、色彩等相互映襯,形容美好的景象。這也可以從側面表示相關,相互映襯嘛。但是它肯定不能選。為什麼?有的參考答案說因為是“古”道,所以不能用交相輝映。我認為不太妥,如果造句:古道和晚霞交相輝映,完全是可以的。不選交相輝映,是因為古道是實體,而故事不是實體。古道和故事,一個實體和一個非實體,怎麼可能交相輝映呢?

休慼與共,是指關係密切,利害一致。古道和故事關係密切沒問題。但是怎麼可能利害一致呢?故事哪裡來的利害?古道哪裡來的利害?

相伴相生,是指彼此相伴而生,相依而存在的。這個程度就太深了。能用相伴相生形容的東西,基本都帶有一絲哲學意味了,比如光和影、動和靜都是相伴相生的。而古道和故事,談不上相伴而生,相依而存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利用了古道作為捷徑。然而在這個故事發生之前,陳倉古道早就存在了上百年了。沒有這個故事,古道也在那裡好好的,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所以這道題目,其實就是考察一下辨析成語,四個成語辨析清楚了。後面一個空都不用管,甚至文段的後半部分都不用看,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了。此題選A。

再看一道國考真題。

思想史研究在很長時間裡面,變得相當陝窄和單一,近來這種狀況有一些變化的_________。其實,學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的思想史研究不能_________。

A.痕跡 刻舟求劍 B.苗頭 南轅北轍

C.跡象 畫地為牢 D.呼聲 閉門造車

​先看第一個空,可以排除D。因為呼聲這個詞的用法應該是人們對某事發出呼聲,不是某事自己發出呼聲。只能說“人們對於改變現狀的呼聲”,不能說“這種現狀有一些變化的呼聲”。

再看第二個空。因為D已經排除,所以只剩下ABC。根據前文“學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個邏輯暗示,我們就知道第二個空必須選一個意思為“沒有打破界限”的成語。

刻舟求劍是指不顧事情的發展變化,用僵化的方法處理問題。南轅北轍是指行動和目的完全相反。畫地為牢是指只在限定的範圍內活動。因此第二個空應該選畫地為牢,此題選C。

如何才能辨析成語。其實很簡單,要下笨功夫,就是自己積累。其實大家都是從高考奮戰過來的。


消防衛士1


曾經一個月時間的學習,將言語理解的正確率從70%提高到85%左右。

很多同學的正確率都卡在75%這個檔位,說明還沒有正確的掌握言語理解的解題技巧。

我分享下我的經驗吧。有幾下幾個方面。

1、學會取捨,不要糾結

有時候,做題的時候,很糾結,覺得A也對,B也行,很是糾結,最後花了1分半時間選擇A,最後還選錯了。

為什麼會糾結??

一方面是解題技巧不熟練,沒得要領;另一方面是自己心態問題,不會取捨。

公務員考試,120分做135題,通常情況下,多數人是做不完的,必須要有策略的取捨。

我覺得行測也是考量考生這方面的綜合決策能力吧。懂得取捨,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會有收穫。考場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2、高效總結

總結分兩點:

  • 成語和實詞積累
  • 薄弱點總結

成語積累是因為邏輯填空很多成語和實詞填空,你首先得知道成語意思和用法,才能正確選擇。

如果一道題,有幾個成語意思你不知道,那還怎麼選擇呢。

因此,建議找個筆記本,將你做題遇到的不熟悉成語都積累下來,日常翻閱和記憶。

薄弱點總結就是需要你統計你在言語解題時,你的薄弱環節是什麼?是邏輯填空還是中心理解?

總結了薄弱環節後,再針對性的練習,學習解題技巧。

3、解題是有技巧的

總結言語理解的解題技巧就是:

  • 對應
  • 行文脈絡
  • 主題詞

1)邏輯填空是講對應的,選項的空,在上下文你得找到對應的提示語句,這樣就很好解題了。通常有形象化對應、解釋類對應。

2)中心理解題的兩大核心技巧:行文脈絡和主題詞。把握好這兩大技巧,基本可以解決任何中心理解題。這兩大技巧怎麼學?可以在各大機構資料中搜下,很多。我就不詳細講了。

總結

總得來說,想提高言語理解正確率,核心就是學習解題技巧和積累成語和實詞。


在職公考


行測邏輯填空題做錯的原因,有時候是詞語確實不理解,但有時候我們做錯是因為我們主觀性太強。這一點我們在反覆強調,但是,還是我們還是經常錯。下面中公教育通過一些例題來說明。

例題1.哲學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艱深晦澀、讓人____的玄學,不只是教人安邦定國、____ 的謀略,哲學更_____我們的人生。

依次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夙興夜寐 決勝千里 關聯

B.青燈黃卷 修齊治平 關係

C.嘔心瀝血 仕途經濟 關懷

D.皓首窮經 經世致用 關乎

【中公解析】這道題是否選擇A項呢?

你看我們經常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你看用用決勝千里這個詞多好呀。

但是實際上這道題應該選擇D項。

做邏輯填空題我們需要分析題幹,通過上下文,我們大概推斷出空缺處要表達什麼意思。

第一空,我們看到,文段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哲學艱深晦澀,讓人很難讀懂,很難輕易掌握等等意思,選項中B項,青燈黃卷,這個詞側重讀書人清苦的攻讀生活;以前常說“赴瓊林飲宴,不枉了青燈黃卷二十年”,側重的是“清苦攻讀”,此意從文段中的“艱深晦澀”不能推出,可以排除。其他幾個詞都比較符合題幹意思。

我們看到第二個空,空前有一個頓號,這表明第二空所填詞語應該和前文保持並列的關係,而前文說的是“安邦定國”,所以我們需要找一個和這個詞意思相近的詞語,而A項的決勝千里形容的是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和安邦定國表達的是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得國家安定和穩固並非一致詞,所以A項雖然是我們常說的,但是並不符合題乾的意思。

同時,C項仕途經濟是指在封建社會中,一個人通過一番奮鬥取得功名,獲得官職,治理國家;與安邦治國的意思不一致。D項經世致用指學問有益於國事,能與題幹保持一致。

這時候我們再來看第三個空,說哲學關乎我們的人生,沒有問題,所以這道題綜合考慮選D。

例題2. 商業的魅力是其不確定性和無限可能性。企業的歷程和人生一樣,曲折漫長,荊棘密佈卻又可能________,真正決定命運的,往往是幾個關鍵的岔路口。特別是在一家企業________的初創期,沒有足夠的試錯機會,此時做出的向左或者向右的艱難抉擇,可能會把一家創業企業導向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峰迴路轉 無依無靠

B.別有洞天 孤助無援

C.柳暗花明 羽翼未豐

D.曲徑通幽 篳路藍縷

【中公解析】這道題是否選D呢?

有很多同學會覺得,這道題在講企業創業的話題,而D項的篳路藍縷正好是形容創業艱辛的,填進去正好合適。

但是這道題不能選D,而應該選C。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我們分析一下題目。

第一空空前說“荊棘密佈卻又……”通過“卻”我們知道,我們所選的詞語應該和“荊棘密佈”意思相反相對,表示有“好的可能”;而峰迴路轉和柳暗花明表示困難中出現希望或轉機,符合需要表達的意思,保留。別有洞天是指另有一種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勝;曲徑通幽意思是彎曲的小路通到風景美麗的地方,形容景色雅緻迷人;這兩個詞語題幹要表達的意思無關,排除。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空,空後說“初創期,沒有足夠的試錯機會”,說明這個時候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是比較弱的,任何一個選擇都可能改變它的軌道。無依無靠、孤立無援這兩個詞程度太重,而篳路藍縷形容創業艱辛並不符合題幹要表達的意思,所以羽翼未豐比喻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的意思正好符合題幹。

通過這兩道,大家其實不難發現,如果我們根據自己的主觀感覺去選往往會出錯,而在分析上下文推測空缺處意思,並篩選選項的做法,往往就會有較高正確率。所以大家做題時要牢記“不要我以為,要作者以為”。


中公公考girl


一般複習一下現代漢語就能有效提高,特別是歧義判斷類。語感很重要。


臨岸觀潮


練習練習,在錯誤中尋找原因,補補自己的語文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