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在韓國一家貧窮人家中,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一間半地下室中,連上網都需要蹭wifi。一次偶然的機遇,大兒子成了IT公司老闆樸社長家的應聘外語教師,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他和家人設計趕走了樸社長家的女傭、司機,讓父親、妹妹、母親都進入這個富人家庭中,成為了司機、家教、女傭。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一、窮人的善與惡

惡是什麼?惡就是一種可能性

基澤一家生計困難,因為基宇的朋友敏赫的出國留學,給這一家帶來了一次步入中產的機會。

但當兒子基宇成功變成樸社長家女兒的家庭教師後,並沒有止步於好好工作,而是企圖一系列設計趕走富人家的傭人。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先是妹妹在社長家用車後座故意遺落一條內褲,陷害司機,讓社長和夫人誤以為司機和女人在社長的車內胡作非為,於是司機被剷除出局,由基澤接手司機的工作。


接著,基澤一家又設計陷害女管家,獲知女管家對於桃子的毛過敏,便將桃子毛撒到女管家身上讓她發作過敏,並拍下她就醫畫面。基澤裝作毫不知情的讓夫人察覺,並暗示夫人女管家可能患有嚴重的肺結核,最終女管家也被剷除出局,由基澤老婆接手女管家的工作。


基澤一家最終以各種角色成功入駐富人的家裡,他們拿著這家人開出的不菲薪資,而樸社長一家渾然不知。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基澤老婆會說“不是雖然有錢但卻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如果有錢,我會比他們還善良”。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作惡的背後是考慮生計,窮人為了生活或者一份工作不擇手段,面對善惡時候的選擇性太小。

有錢是善良的前提,只有首先解決了自己的溫飽,才有資本和時間去關心別人過得怎麼樣。這一刻彷彿能夠理解基澤家的欺詐行為,畢竟“窮是原罪”。


窮人本可以善良,就像基澤一家骨子裡的那點善,可以被看到。

當他們在趕走尹司機之後,基澤會擔心尹司機是否有找到新的工作,是否還能遇到更好的老闆。

雨夜女管家到訪時,他們也沒有遲疑的讓她進入豪宅來拿走遺漏下的東西,沒有想著等女主人在家時再讓女管家造訪。

基澤對於樸社長是真心的感恩,感謝他給予他們一家溫飽。


但是善給基澤一家帶來的結果又是什麼呢?

某個雨夜,前女管家出現在大門前。來訪的女管家聲稱來拿地下室遺落的東西,基澤一家沒有讓她等女主人歸來後再造訪,而是毫無心計的讓其進入家門。他們只是想著雨夜讓這個女人避雨好安心拿回遺落的物件。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卻不料被女管家發現了基澤一家的秘密,並以手機拍攝下視頻為要挾企圖控制基澤一家。

最後,女管家丈夫殺了基澤的女兒,砍傷了妻子,基澤一家家破人亡。


二、富人的偽善

樸社長一家看似是單純,善良;他們對於女管家一家的白吃白住絲毫察覺不到;對於基澤一家的滿嘴謊言也全部相信,拿到基澤遞來的名片會說,你為了給我開車放棄大公司的面試機會,這份恩情我牢記在心。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可是,一轉頭他依然冷漠,討厭基澤的越界。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基澤上班第一天,樸社長就一路端著一杯咖啡,但是全程一口都沒有喝,他就是要看這位新上崗的司機到底開車穩不穩妥。對於基澤的熱絡聊天,他的回答也體現出疏遠,對於基澤一家,只是樸社長眼下的傭人,沒有必要熱絡。


女管家被基澤一家設計驅逐走之後,樸社長和夫人安慰這說“只是一個管家而已,哪兒都能再找一個”,他們並未在意過女管家陪伴全家數十年,也並未擔心中年的女管家再次就業是否能找到好的下家。對於他們而言,不管是誰,都只不過是給自己打工罷了。


社長夫人看似傻白甜的外表,基澤曾說道:“夫人真的挺單純,又善良”。可是,她會從給基宇的報酬裡抽走幾張,轉頭還聲稱現在物價上漲,比上一任家教給的薪酬多了一點。


基澤一家感受到的善意,只是樸社長一家的禮貌。他們表面單純,表面善良,表面禮貌。更多時候,這種禮貌甚至是冷漠。所以,替換管家、司機對於這家人來說沒有絲毫痛苦、傷心,對於他們而言,這些服務人員同自己沒有感情,價值交換而已。


在影片末尾,基澤女兒被刀砍傷,樸社長的眼力卻絲毫沒有看到,只是一個勁兒讓基澤把車鑰匙扔給他,好讓他立刻開車帶小兒子去醫院。基澤的老婆、女兒紛紛在這場鬧劇中受傷,樸社長卻仿若看不到。因為他絲毫不關心,富人在此刻沒有顯露善良,最終基澤女兒身亡。


《雪國列車》裡有一幕,高等貴族人類自出生就享受著優越的環境,可口的美食,良好的教育,而低等平民只能經受為了生存互相廝殺,吃噁心的爬行動物、人肉。

貧窮,正是威脅到了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當一個人極度缺乏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根本不會在意自己的形象,別人的看法,以及所謂的道德。

富人的惡並不是做了什麼,而是什麼也沒做,他們冷漠的處理著和底層人員的關係,沒有顧忌私人感情,有的純粹是利益的等價互換。


三、決定善惡的是生存環境和教育背景

善與惡,就是一隻手掌的兩個面。無論貧富,人都有善與惡的兩面。

羅曼羅蘭說:善與惡是同一塊錢幣的正反面。

縱觀影評我們才發現,善與惡不是片面的存在於貧富兩類人身上,而是同時並存。惡,是人性的一部分。當可能性不存在時,每個人都會藏起自己的惡念,儘可能讓自己看起來是一個好人。而當這種可能性跳出來後,誰能堅持本心,誰會果斷作惡,就會一覽無遺。


有的人為了生計不得不作惡,比如在外遊走的扒竊、行兇者,比如打架鬥毆收取保護費的施暴者。但是,也有人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變得自律善良,即便生存環境窘困依然有一顆善良的心,人生也越來越好。


英國BBC曾拍攝部紀錄片《人生七年》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多年之後,人們發現窮人的孩子依然窮苦,富人的孩子享受更好的資源。但唯獨有一個窮人孩子名叫尼克突破了階層限制,考取牛津大學,最後移民美國成為了大學教授。


尼克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他致力於改善環境汙染,大學專心研究核聚變,同時也影響著更多的人。

爆款電影《寄生蟲》:窮瘋了如何善良?


艾默生說過:人們以為品德善惡的表露,是出於明顯的行動;卻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已洩露出了自己的品格。


善惡就像手心、手背,反轉只在一念之間,而擁有品德之人有自制力,心中分明刻著一杆標尺,不會去做違背道德的惡行。人們以為品德善惡的表露,是出於明顯的行動;卻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已洩露出了自己的品格。

我們決定不了出生窮苦的命運,卻可通過教育去改變生活環境,跳出窘境。當不再為溫飽存貨而疲於奔命的時候,人生可以多出更多選擇性,也不會因窮而去施暴掠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