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理解和尊重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理解和尊重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今天中午吃飯前,3歲的胤胤要洗手,我看到他走到洗手間,自己打開水龍頭,衝了兩下,擠上洗手液,粗糙的搓了搓,我站旁邊幫他衝乾淨,順手把水龍頭關上了。這一關,他開始哭鬧不止。我趕緊問他:“怎麼了?”他一邊抽泣一邊跟我說:“我要自己關!我要自己關!”,我這才明白,於是把水龍頭打開,他停止哭喊,自己把水龍頭關上才算了了這事。

這已經是第二次了。昨天也有一件事是這樣的:他要畫畫,讓我幫他擠顏料,平時哪個顏色擠到哪個格子裡都是固定的,今天我幫他擠顏料時不小心擠錯了一個格子,他開始生氣,說:“不對,不對,擠到這兒”,我說:“沒事兒,擠哪都行,能用不就行了嗎?”,這話剛說完,又開始哇哇哭,嘴裡還說著:“我不要,我不要,就要擠到那個裡邊!” 我這時反應過來了。

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就是孩子從大概2歲開始,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習慣整理環境,把環境秩序化。如果破壞了這個秩序,孩子就會哭鬧,或者抵抗,甚至要求重來,來維護自己的內心秩序。

我是怎麼了解敏感期的呢?還要得益於這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理解和尊重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作者孫瑞雪,是“兒童敏感期理論”的創始人、兒童心理學家。 這本書中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都由家長或老師記錄,通過這些真實的案例,作者想讓家長了解每個年齡段孩子不同的敏感期,幫助家長更深入的瞭解孩子,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

下面我來談談書中關於敏感期的問題。

一、什麼是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理解和尊重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作者在書中解釋:“所謂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周圍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性,並不斷進行重複實踐的過程”。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兒童敏感期也就是說,孩子在某一個階段,根據他的大腦發育和心智水平,環境的影響,兒童會不斷重複的做一件事,如果大人打亂他,或者利用大人的權利遏制了孩子,孩子會表現的非常焦慮。

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暢暢9個月時,有一天,暢暢的大姨來陪他玩。這個媽媽看到這樣一個場景,暢暢練習蓋瓶蓋,他的大姨幫他扶著瓶子,他努力的拔起瓶蓋,又努力的蓋回去,蓋偏了又重新蓋,就這樣反反覆覆持續了20多分鐘。從這天起,暢暢就喜歡上蓋瓶蓋,從蓋瓶蓋到蓋鍋蓋,這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月。

這個就是敏感期中的其中一個—對接敏感期。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暢暢這個行為開始是重複做,後來持續了兩個多月,這就是孩子在探索,實踐的過程。

二、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敏感期—給孩子愛和自由


《捕捉兒童敏感期》:理解和尊重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敏感期是按照年齡段劃分的,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敏感期是不同的。

作者在書中提到:“

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到了6-12歲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有個前提是,兒童必須要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但是很多家長因為不瞭解敏感期,在學習壓力下,很多孩子既得不到父母的寬容和疼愛,又得不到長大後來自成人的尊重,使得孩子孤單的成長著。

所以當孩子成長到某個年齡段,處於自己的敏感期時,作為父母,要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1歲5個月的楠楠剛學會走路,喜歡扶著床邊走,看見床上的枕巾,拉下來扔在地上;看見書,把書推到地下;自己的玩具也一件一件通通往地下扔;有時候還會扶著牆走到鞋架上,把鞋架上的鞋一個個全扒拉地上。

這是最早的空間敏感期,就是不斷的把高處的東西扔到地上,這是兒童最初的感受空間,逐漸的就會過渡到爬高,鑽桌子底下,接著開始壘高,推倒,再壘高,再推倒,這個階段過去後,兒童的能力又得到提升,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來探索對空間的把握。這決定了兒童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為未來發展埋下基礎。

這個時候兒童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支持和引導。如果這個時候媽媽因為害怕有危險,而“說”給了孩子,將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兒童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愛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需求。這是孩子自我創造的過程,我們愛孩子,不就是要讓孩子去自由的探索和發現嗎?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感受,我們作為家長不能把我們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是借你來到這個世上,孩子有權利去自我發現和創造。

我作為教育工作者,看完這本書對我的意義很大。在幼兒園,每天面對20多個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應對各種事件。每個孩子又經歷著屬於自己的敏感期,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觀察他們,理解他們。

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我們也同樣在成長。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愛和自由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