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喝什麼酒能體現出身份來?

小蟈蟈愛下雪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白居易《問劉十九》,從中看出,古代的酒是綠的,這是因為古代沒有無菌工藝,有微生物的侵入。

古代的酒另一個特點,是渾濁,明代大才子楊慎在名篇《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有這樣的詞句“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也寫到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濁酒”其實就是米酒,多由糯米發酵醞釀而成。釀成之後的酒通常都有很多雜質,如果不經過濾的話,就顯得非常“渾濁”。雖然,濁酒的賣相是慘了一點兒,但價格便宜,深受廣大平民百姓或是窮困潦倒的詩人們的青睞,比如杜甫在《登高》中寫道:“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那麼古代有清酒不,答案是有,宮廷達官貴人喝就是清酒,清酒的工藝特別複雜,需要專門的濾酒工具在酒罈中壓取,並用葛巾再過濾一遍,所以,李白寫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從項羽給劉邦設的鴻門宴到唐代的貴妃醉酒,從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到乾隆的千叟宴,無酒不成宴,酒是宴之魂,把美酒佳餚的故事千古流傳。

根據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記載: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造秫酒。這裡的杜康就是最早的國酒。

而且,杜康酒就是高粱酒,醇厚,回味悠長。

夏商周乃至奏漢,喝的就是 杜康,曹操有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好酒是產自曹操故鄉安徽毫州的九醞春酒,應該還有青梅酒,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喝的就是這個。

魏晉時期是劉伶醉,產生了瀟灑的竹林七賢。王羲之更是藉著酒興揮毫波墨,留下千古書法《蘭亭集序》

南北朝時期的宮廷美酒是竹葉青,這酒加進了名貴藥材,是名付其實的養生酒。

唐朝的美酒劍南春,“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更是留了許多關於酒的名人軼事和詩句,賀知章為三品官員,腰間戴著金龜,碰到李白兩人喝酒,賀知章用金龜換酒和李白喝,這交情槓槓的,還有李白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和“解貂贖酒”的美談。

宋朝的宮廷酒叫內酒。一般從各地釀酒之鄉採集釀酒方法,再由御善房專門釀製,比較著名的內中酒有:蒲中酒、蘇合香酒、鹿頭酒、薔薇露酒、流香酒、長春法酒。

元朝的宮廷用酒是馬乳酒或牛乳酒。並且開始飲用蒸餾酒。

明朝的宮廷用酒是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

水之酒之血,糧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清代宮廷用酒用玉泉山泉水釀製而成的玉泉酒和再加以名貴藥材的蓮花白。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歷史上的唐代詩仙李白,更是愛酒如命,他喝了酒之後文思泉湧,因此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古今這個酒更是複雜多樣,各種牌子各種價格各種包裝的都有。

濁酒,白酒和葡萄酒的區別

如今社會中,身邊人喝的基本都是白酒,白酒的味道更香,度數也比較大,看起來很是清澈,喝起來可以讓人沉靜在醉意當中。濁酒在生活中不是很多,度數小,看起來也很渾濁,沒有賣相,但勝在價格便宜,深受廣大平民百姓或是窮困潦倒的詩人們的青睞。

由於葡萄酒獨特、美妙的口感,還有它超高的逼格,自然受到了當時文人騷客的熱捧,但由於葡萄酒屬於“洋酒”,就和今天82年的拉菲、人頭馬XO一樣,非常昂貴,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

古時候的白酒也就是蒸餾酒,類似於當今的小燒酒

在古代,白酒的度數也要比米酒紅酒度數都要高很多。我們都知道武松在景陽岡小酒店喝的所謂“三碗不過崗”就是小燒酒,一碗差不多能頂十碗米酒。多虧武松酒量較大,要不然真的就成了所謂的“不過崗”了。這種酒可以和現代人的洋酒比一下,不是誰都能喝的慣的。不管從古代還是現代,從一個人喝酒的檔次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身份。


閒吟鶴


你平時喝什麼酒?顯示哪種身份?告訴你,李白喝五糧液,李逵喝伏特加,孫權喝女兒紅,秦始皇喝路易十三,林黛玉喝香檳,朱元璋喝五十年茅臺。


楊周彝


當然是喝宮裡的酒最能體現身份,每個朝代宮中的酒都是不一樣的。

漢武帝宮中有九丹金液、紫紅華英、太清紅雲之漿,漿屬於淡酒。蘭生酒是漢宮中的名酒。百末旨酒是採百草花末雜於酒中,旨,美也。馬酒即是馬乳,馬乳也有酒的味道,多飲也會醉。漢時西域大宛國用葡萄造的酒,被帶人中原,深受帝王們的喜愛,視為珍品。漢武帝就以葡萄酒迎接西王母的降臨。魏文帝曹丕曾對群臣說:“葡萄釀以為酒,過之流涎嚥唾,況親飲之?”葡萄酒較之中原的米酒,味道甘甜還容易使人醉,所以曹丕又說:“葡萄釀以為酒,甘於曲米,善醉。”

南北朝時,有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縹醪酒、河東酒、菊花酒。其中桑落酒和菊花酒是用桑葉和菊花加進酒漿中釀製的,或說桑落酒是桑葉落時取井水釀製的。縹醪酒則是精釀酒。唐人喜歡用“春”字為酒取名,當時有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凍春、松醪春、竹葉春、梨花春、羅浮春、甕頭春、曲米春、拋青春。紹興造的酒,名蓬萊春酒。

魏徵有造酒的手藝,他所造的酒以濾淥、翠濤兩種最為珍奇,將上述酒置於罐中貯藏,十年不會腐壞。唐太宗非常欣賞魏徵的酒,題了一首詩賜給魏徵:“蠕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玉薤是隋煬帝時宮中的名酒。唐太宗的詩作得不甚有韻味,但說明了唐人的造酒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以往的米酒,酒精含量不高,一般是現釀現飲,不易長久貯存,魏徵造的酒顯然是酒精含量高,容易醉人且能貯存長久。葡萄(亦寫做蒲桃)酒也較中原的米酒貯存時間長,有較高的酒精含量和甜度。西域人造葡萄酒始終是拿手的。五代時,于闐能用葡萄造出紫酒、青酒,其味尤美,大概就是紅、白葡萄酒。

光祿寺下設良醒署,隋唐至明清一貫。良醒署負責釀造和供應祭祀用的酒以及進貢宮廷飲宴用的酒。進貢宮廷的有酴蘸、桑落等酒。

唐憲宗時,李化釀製了一種酒,名叫換骨醪,不知用何法,憲宗將此酒視為上品。當晉國公平淮西之亂後回京時,憲宗將貯於金瓶上蓋黃粑的換骨醪二斗,賜給晉國公。唐憲宗對仙術很是好奇,同時也喜歡奇異的酒,其宮中有烏弋山離國進獻的龍膏酒,酒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

南唐時又有龍腦漿,為高級補晶,南唐元宗,李瓊試圖用酒調製龍腦漿,然後飲用,這時異人耿先生說:“未為佳也。”於是他用更高明的辦法,製成了香氣馥烈的龍腦酒。

北宋宮中有珍奇名酒鹿胎酒,皇帝在內廷飲宴時常飲此酒,某次宰相韓琦承恩到御榻前,接受了仁宗為他酌的一大杯鹿胎酒

南宋宮中名酒有薔薇露,皇帝常將另一種酒——流香酒賜給大臣。

元代皇帝在宴席上常飲瓊華汁、玉團春等酒“沉沉宮宴醉流霞”,流霞也是一種名酒。宮中還有枸杞酒,即用枸杞泡在酒中,枸杞酒被視為補酒。元仁宗曾將此酒賜給大臣察罕,說:“以益卿壽”。

明代宮中用酒不再由光祿寺提供,而是由宦官機構御酒房釀造。御酒房所造的酒有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崇禎帝喜飲金莖露、太禧白,稱這兩種酒為長春露、長春白。魏忠賢把持內廷時,常在宮外造酒,然後通過御茶房進獻於皇帝,酒的名目很多,有金盤露、荷花蕊、佛手湯,君子湯、瓊酥、天乳等。宮詞中說:“但看御酒供來旨,錄得嘉名百十餘。

清代中國的造酒業有了長足的發展,至今許多聲名遐邇的名酒均創於清代。但是清官中卻有康熙皇帝的酒戒,康熙的御製詩刻於元朝遺留下來的黑玉酒甕上。所以皇帝的膳桌上按規定不許擺放酒具。康熙律己甚嚴,能夠做到終生放棄飲酒之樂,但他的子孫對於飲酒的戒令並未認真執行,不過終清一代確實不曾有嗜酒的皇帝。

乾隆在位時,大臣張照曾獻松苓酒方,乾隆命人按此方制酒,在山中覓古松,深挖至樹根,將酒甕開蓋,埋在樹根之下,使松根中的液體漸漸被酒吸人。一年以後挖出,酒色如琥珀,松苓酒便製成。乾隆皇帝經常有節制地飲用此酒。清人說,乾隆壽躋九旬,康莊日健,有松苓酒的作用。

光祿寺下屬的良醒署為正式的釀酒部門,每年春秋兩季取京西玉泉水釀酒。用糯米加豆、麥曲、花椒、酵母、箬竹葉、芝麻製成的玉泉旨酒,是皇帝日常的御用酒。乾隆皇帝每晚飲二兩玉泉酒。嘉慶皇帝的酒量比其父要大,每天飲六七兩酒為常事,遇節慶或興致高時,可飲十四五兩。較之歷代豪飲的皇帝,嘉慶不能算為嗜酒。

古代風俗於正月初一飲屠蘇酒,以驅除瘟疫。端午則飲雄黃酒,以驅除蛇蟲等毒物。清官例於節前造上述酒。清宮屠蘇酒,是將大黃、桔梗、白朮、肉桂、烏頭、菝葜研為細末,裹於布中密縫好,在臘月三十日中午懸人井內,距水面三尺,正月初一日子夜取出。將上述物品與木瓜酒、水糖面按劑量一同煎熬,經四五開,製成屠蘇酒。雄黃酒則是將雄黃調入玉泉酒或太平春酒中製成。

菊花白酒、蓮花白酒是清末宮中兩大名酒,由於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而身價倍增。蓮花白酒用昆明湖產的蓮花配酒釀成,菊花白酒用滋補藥材人酒中浸泡釀成。


唐明國亮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說到酒,不禁浮現出陸游的這首《釵頭鳳》。其中的"黃縢酒"即黃封酒,宋代時官釀的酒,因用黃羅帕或黃紙封口,故而得名。也稱為"貢酒",應算的上是名酒。因唐婉的第二任丈夫趙士程是皇族,所以能有這種酒吧。

紅潤酥膩的手臂,映著封酒的金黃羅帕,還有這春天裡萌發綠色的柳樹,想想多麼美的景色啊,但在這美景下,還有一段流傳千古的悽美愛情故事。

陸游和唐婉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無間,引起陸母不滿,借唐婉婚後三年無育,逼陸游休了唐婉,十年後的這次沈園再會,讓一直沒有忘記唐婉的陸游痛徹心扉,悲痛之下揮筆寫下這首著名的《釵頭鳳》,唐婉看到後也含悲和了一首《釵頭鳳》詞,回去不久後唐婉便鬱鬱而終。問世間,情為何物,竟能作出如此斷腸之詞,如今這二首詞已成為代表愛情的絕唱。

"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可見古人喝酒什麼名酒不名酒,借酒抒發情臆而已。畢竟曹操也說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聽風軒主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修覺山漁隱酒簡介

蜀之為國,肇自人皇,其始蠶叢、柏灌、魚鳧,各數百歲,號蜀山氏。新津修覺山出土的億萬年前白堊紀“鱗齒魚”,山下週邊發掘出距今10000年的江口舊石器文物和5000年上下的龍馬寶墩、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等古城遺址印證了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百穀自生,鳳鳥自儛,靈壽實華,相群爰處。岷山之首,馬身龍首,其祠修酒,祈冕舞。”

“修覺山富春坊”承於古蜀,興於漢唐,傳於當代。唐時,國師葉法善曾引帝至成都,市酒於富春坊,唐明皇駐蹕,為題修覺山三字,自始得名“修覺山富春坊”。古聖先賢尋跡紛至,觥籌交錯詩篇盛傳。詩仙太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詩聖少陵“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三蘇子由“未省岳陽何似此,應須仔細問南公”;漁隱陸放翁更寫下“開肆酒香浸雲漢,作坊糟醇注胸襟”、“地勝頓驚詩律壯,氣增不怕酒杯深”之讚譽。



修覺山的秘密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而且歷來為文人騷客所津津樂道,尤其是唐代詩仙李白,更是愛酒如命,他喝了酒之後文思泉湧,因此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那麼誕生了幾千年的酒從古至今是一成不變的嗎?李白等古人所喝的酒和我們今天的酒又有哪些不同呢?

下面看鑑君就帶大家從古代詩詞中一窺究竟。

濁酒和清酒

明代大才子楊慎在名篇《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有這樣的詞句“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沒錯,就是央視老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歌詞),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也寫到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這些名詞中提到的所謂“濁酒”其實就是米酒,多由糯米發酵醞釀而成。由於當時缺乏無菌技術,導致釀造過程中微生物的進入,結果基本上酒都會變成綠色。

而且,釀成之後的酒通常都有很多雜質,如果不經過濾的話,這些酒就不會清澈見底,而是顯得非常“渾濁”。

雖然,濁酒的賣相是慘了一點兒,但勝在價格便宜,深受廣大平民百姓或是窮困潦倒的詩人們的青睞,比如杜甫在《登高》中寫道:“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們在很多武俠影視和小說中,經常看到主角豪爽地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其實也應該是濁酒,之所以看起來很清澈,那是劇組用白開水代替了。

那麼,古代的酒都是渾濁的嗎?其實並不是,古時候還是有“清酒”的,比如,李白在《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中寫道“若無清酒兩三甕,爭向白鬚千萬莖。”唐代張籍在《和長安郭明府與友人縣中會飲》中寫道:“我亦為君飲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傾。”

這些詩句清楚無誤地表明瞭李白和張籍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絕非屌絲,因為“清酒”的製作工藝在當時極其複雜,需要用專門濾酒工具在酒罈中壓取,更為講究的,還要拿葛巾再過濾一遍。

這樣出品的酒沒有雜質,可以保存更長時間,遠不是濁酒可以相提並論的。故而“清酒”的價格十分昂貴,難怪李白寫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葡萄酒

除了最常見的濁酒和清酒之外,古時還有一類果酒——葡萄酒。但葡萄酒並非中原的產物,而是從遙遠的西域傳進來的(傳說是唐太宗攻下高昌國之後才引進的酒種)。

關於葡萄酒,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代王翰《涼州詞》);還有“昭陵百戰大山河,涼州幾甕葡萄酒。”(元代艾性夫《題明皇醉歸圖》)。

從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的葡萄酒總是和邊塞的荒涼雄奇結合在一起,不像如今,一提到葡萄酒想到的就是牛排和西餐。

由於葡萄酒獨特、美妙的口感,還有它超高的逼格,自然受到了當時文人騷客的熱捧,但由於葡萄酒屬於“洋酒”,就和今天82年的拉菲、人頭馬XO一樣,非常昂貴,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

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仙李白可不管葡萄酒有多貴,照喝不誤,他豪放地寫道“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李白《對酒》)

白酒

有人可能會問,古代也有跟白酒類似的酒種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古代白酒和當今三十度起步上至五、六十度不封頂的白酒可無法相提並論。

古時候的白酒也就是蒸餾酒,類似於當今的小燒酒。但即使在古代,白酒的度數也要比上面所說的三種酒都要高很多。《水滸傳》中,武松在景陽岡小酒店喝的所謂“三碗不過崗”恐怕就是小燒,一碗差不多能頂十碗米酒。多虧武松是海量,要不然恐怕真的就“不過崗”了。

這種酒價格倒不是很貴,但與今天的俄羅斯伏特加差不多,都是猛男的專利,不是誰都能喝得下去的。

綜上所述,古人其實與今人一樣,也可以隨著腰包、身份地位乃至心境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酒種,這也是隻有愛酒的人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吧。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如今社會中,身邊人喝的基本都是白酒,白酒的味道更香,度數也比較大,看起來很是清澈,喝起來可以讓人沉靜在醉意當中。濁酒在生活中不是很多,度數小,看起來也很渾濁,沒有賣相,但勝在價格便宜,深受廣大平民百姓或是窮困潦倒的詩人們的青睞。

由於葡萄酒獨特、美妙的口感,還有它超高的逼格,自然受到了當時文人騷客的熱捧,但由於葡萄酒屬於“洋酒”,就和今天82年的拉菲、人頭馬XO一樣,非常昂貴,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

古時候的白酒也就是蒸餾酒,類似於當今的小燒酒

在古代,白酒的度數也要比米酒紅酒度數都要高很多。我們都知道武松在景陽岡小酒店喝的所謂“三碗不過崗”就是小燒酒,一碗差不多能頂十碗米酒。多虧武松酒量較大,要不然真的就成了所謂的“不過崗”了。這種酒可以和現代人的洋酒比一下,不是誰都能喝的慣的。不管從古代還是現代,從一個人喝酒的檔次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身份。


道中道道史道文


晉代稽含《南方草木狀》記載:“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之物”。

這裡說的女兒酒就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紹興女兒紅。

既然是富家生女、嫁女的必備之物,可見女兒紅酒是能體現出身份的。

釀造女兒紅大體過程如下:用優質的糯米,上好的酒麴,加上江浙的泉水,古法釀製,再窖藏或者埋於地下數年而成。

女兒紅酒的色香味俱加。

色:女兒紅酒呈琥珀色,透明純淨,賞心悅目。

香:女兒紅酒馥郁芳香,隨著時間的久遠,香氣更為濃烈。

味:味道好最為重要。女兒紅酒醇厚甘香,回味無窮。女兒紅酒口味特別豐滿,甜、酸、苦、辛、鮮、澀六種味道集於一體,形成了澄、香、醇、柔、綿、爽兼備的綜合風格。

過去的人家生了女兒,便將酒埋於地窖中,待女兒出嫁時,將酒取出招待客人,因而得名,你看,這女兒紅又透露著濃濃的親情。


微山秋水


古代國產的酒有兩種。

一種是燒酒,就是現在的黃酒,也叫老酒。“莫笑農家臘酒渾”、“一壺濁酒喜相逢”、“濁酒一杯家萬里”說的就是這種酒――因為顏色深的緣故。這種酒適合下層廣大勞動人民,度數比較低,用粗瓷大碗來盛。武松一口氣喝的十八碗就是這種酒。

一種是蒸餾得到的酒,所謂的糧食精,就是現在的白酒。“金樽清酒鬥十千”說的就是這種酒――因為沒有顏色透明的緣故。這種酒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用得起。度數比較高,喝的時候要用精緻細膩的酒具來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