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現場解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這句話 只真不假

最近這段時間,疫情帶來的恐慌情緒瀰漫全國,談論生死和平安的人顯著多了很多。

而每天把“玉保平安”掛在嘴邊的玉友們,此時心裡反倒踏實了很多。

馬未都現場解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這句話 只真不假



就像一位玉友說的: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養了這麼多年玉,如今也該玉來養我保我了。

雖然他也知道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期望,但究根結底,玉還是能夠帶給他一種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踏實感和安全感。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這個諺語在中國早已成為一種常識,當然也可能有人不認同。

不過,收藏大師、和田玉玩家馬未都先生倒是非常認同這個諺語。

馬未都現場解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這句話 只真不假



01

馬未都:人養玉玉養人是真的!

中國人有多愛和田玉玉?

馬未都是這樣評價的:“幾千年以來,中華民族就對玉充滿了敬意。”

作為資深收藏家,他愛玉玩玉的嗜好在收藏圈裡是人人皆知,對於和田玉文化的研究和造詣也是極深的。

而對於“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這個說法,馬未都非常認同,他是這樣解釋的。


馬未都現場解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這句話 只真不假



由於視頻較短,未能全面地表達出馬未都對於“玉養人是一種文化”的解釋。

這裡我們不妨再簡單聊聊玉養人這種文化。

02

玉養人,養的到底是什麼?

玉養人作為一種文化,它更多傾向於對人的心境、情緒、思想、品位等方面的滋養和浸潤。

當然,也包括玉對人在物質上的滋養和回報。

畢竟,一塊好玉,有著良好的投資收藏潛力,隨著時間的增長會越來越貴,價值的升值得以直觀的體現,可以幫助玩玉人獲得更多的財富回報。

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馬未都現場解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這句話 只真不假



玉養人,是指以玉的靈性、精神、寓意等,滋養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使人變得更加優秀和通透。

比如說,人們在和美玉為伍結緣的同時,也能從玉身上汲取它所蘊含的各種精神,使我們成為品位高雅、情操高尚、舉止文雅、心性溫潤的人。

就像一位玉友說的:“我脾氣太急,容易衝動暴躁,為了改掉這種壞毛病,我開始玩玉,每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時,看到胸前掛的玉我就會提醒自己穩重行事、遇事不躁、戒急用忍、不憂不亂。

“幾年下來,我的脾氣變得平和了很多,人際關係也沒有以前那麼緊張了。”

這就是玩玉的好處。

有句話說得好,玩玉的人,大多是宅心仁厚、溫潤豁達的有德之人。之所以這麼說,是有根據的。

因為人們玩一塊玉,佩一塊玉,其實玩的、佩的是一種上千年的玉德文化。

這種文化,能潛移默化地滌盪掉人們身上的傲慢、迷茫、焦慮、恐懼、粗魯、悲觀、浮躁等不良情緒或者缺點,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得更加平靜和氣定神閒,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有德之人。

《禮記·大學》中有云: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馬未都現場解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這句話 只真不假



所以,玩玉的人,更容易知足、快樂。這就是玉養人的文化淵源。

03

人選玉玉擇主:玩玉有門檻

玩玉雖好,但其實也是有門檻的,並非人人都可以玩玉。

玩玉,講究德和緣。

正如古人所云:有德者,把石成玉;無德者,沾玉成石。

一個人愛玉,不能僅僅愛玉的美麗和財富,更要愛玉的精神和風骨。

只有這樣,才能因玩玉而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甚至可能會收穫一種“玉碎人全”的救命之恩。

玉惜有緣人,人憐有心玉。人選玉,玉擇主。人與玉,最重要的是因緣結合,而非因錢結合。

緣又分為眼緣、投緣、機緣。

眼緣:在你看到一塊玉的第一眼起,就有一種“我就要它了”的感覺,這就是眼緣;

投緣:一塊玉,即便它有不少缺陷或者瑕疵,但你還是非常喜歡它,覺得它是最好的,這就是投緣;

機緣:有一天你突然想買一塊玉,然後就正好碰到一塊自己很喜歡的玉,這就是機緣。

當你碰到這樣一塊有緣分的玉時,那麼,恭喜你,也請你最好不要錯過。

馬未都先生曾經說:“如果有一天,中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強國,依賴的一定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而不是其他。”

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和田玉文化,值得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學習。

因為,和田玉從根本上,是一種人類對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