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時應不應該打她制止?

思維訓練100分


每個孩子都會有哭鬧的時候,特別是還不太懂得正確表達自己需求的孩子,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責備、打罵的,有不理不睬的,也有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等等。到底什麼樣的反應才是正確的做法,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孩子哭鬧無非是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原因,我們先來看生理方面的原因。

生理方面的哭鬧

1、病理性原因

小孩子生病不舒服時,身體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時,都會表現出莫名的哭鬧不休。如果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媽媽們要注意觀察,看孩子是否生病了。如果不能確定時,最好去醫院諮詢一下兒科醫生。

2、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三四歲以下的孩子渴了、餓了、困了等等都會用哭鬧來表達,甚至有的更大些的孩子也會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特殊情況下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 ,一定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時候最好不要用打罵來制止孩子,否則,會給孩子帶來心理、生理雙重打擊。

心理方面的哭鬧

1、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在找不到適當的方式時,也會用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這時,父母不妨抱抱孩子,親親他,告訴孩子父母有多愛他,讓他不用擔心會失去父母的愛。

2、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有時會因為爭搶同一個玩具而哭鬧。這時,家長既不要責備孩子,也不要強行強行要求孩子禮讓玩具,家長可以用其他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引導孩子們一起玩耍、分工合作。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還有其他更多好玩的,不用爭搶同一件東西。

孩子在想要得到某種東西,而家長不能滿足時,往往也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威逼”家長。這時,孩子哭就讓他哭會兒,家長可以在旁邊等著,不要離孩子太遠,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再心平氣和地帶他回家。

總之,不管孩子是何種原因的哭鬧,儘量不要以打來制止他。打孩子一方面會給孩子帶來恐懼感,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會讓事件“轉型升級”,影響親子關係,引發家庭矛盾,而原有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我家小豆苗


先舉個例子:朋友上班,孩子三四歲,平時婆婆幫忙帶,有一次休班同事在家洗衣服,孩子跟奶奶在小區裡玩,不一會就接到電話,婆婆讓她下樓看看,弄不了了,因為一件小事在地上打滾哭鬧,拉也拉不起來,雖說年紀小,從小營養好,小姑娘個也高身體也胖呼,把老人折騰的氣喘吁吁!同事下去問了問原因,先是哄,根本止不住,圍的人也多了,當媽的火越來越大,就跟她說數三個數起來別哭了,否則會打屁股,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最後一巴掌打屁股上,孩子溜一下就站起來了,也不哭了。事後同事說,那一巴掌她的手都很疼!抱回家裡,好一頓心疼,屁股都紅了,奶奶心疼,當媽媽的更心疼,孩子也委屈巴巴的說下次不這樣了!

孩子哭鬧有時候打她可以制止住,但不管對孩子還是大人這種方法不可取,不應該通過這種方式來制止!

應對孩子哭鬧最好的辦法是讓她哭鬧,讓她盡情發洩,千萬不要在她哭鬧的時候訓斥講道理,她根本就聽不進去,只會讓大人更窩火!如果聽的你嫌麻煩,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她自己一個人哭鬧,定時過去看一眼,或者留給其他人看著。給她準備點水,等她哭的累的時候,給她喝喝,什麼也別說,別讓她缺了水,嗓子不要哭壞了!所有問題溝通等她宣洩完情緒,冷靜之後再處理!


李四次方


寶寶們的哭鬧往往會讓寶爸寶媽們手足無措,寶寶年紀太小,無法用正確的方法暴打自己的感受,只能扯著嗓子哭個不停,往往都已經是將嗓子哭的沙啞還不停止,寶寶們有的時候會沒頭沒腦的哭個不停,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就要學習一下如何正確的讓寶寶停止哭泣呢?

首先,對於較小的寶寶,可以把寶寶放在搖籃裡輕輕搖晃,一定要注意輕輕地,幅度不要太大。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抱著或者放在推車裡出去走走,換個環境,或者放點音樂一類的轉移寶寶注意力。或者把水注入盆子發出流水聲,讓寶寶聽幾分鐘。

給寶寶一個帶聲音的玩具,讓寶寶自己弄出響聲;將寶寶貼近媽媽的身體,橫放在媽媽的腿上,讓寶寶肚子朝下,輕輕拍寶寶的背。給寶寶喂一點溫水或者再喂一次奶也是個好辦法呢。

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其實很多時候,寶寶的苦惱都是因為對於環境的不確定和恐而造成的。所以在寶寶不停地哭鬧時,不放讓她恢復到在媽媽子宮時的模樣,先讓他側躺下來,用小毯子為她做個襁褓,然後把他輕輕的抱入你的懷中,用你的胳膊幫他保持身體蜷縮,然後輕輕的搖晃,他就會平靜下來。

另外,媽媽也要輕鬆地面對寶寶寶寶哭鬧這件事情,不要過於緊張,對於寶寶而言,哭的時候肺部也是獲得了鍛鍊哦。


孕期育兒小貼士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打罵這種“暴力式”手段解決的效果真的見效快,而且效果好。然而這種教育手段給孩子帶來的潛在性傷害卻是不可估量的。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選對方法很關鍵。下面有一些孩子產生哭鬧的原因以及分析方法供參考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哭鬧行為?

孩子會產生哭鬧行為,大多是因為孩子有某方面的生理需求或是心理需求才會通過哭鬧來表達。當然有一種哭鬧是孩子故意為之,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要先分析孩子哭鬧產生的原因再找出解決辦法。

孩子生理性的哭鬧行為

孩子生理性的哭鬧是指當孩子非主觀意願出現的哭鬧行為,這種哭鬧一般是孩子身體的需求所產生的不適感而哭鬧,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 飢餓感、拉粑粑(多處於小月齡的孩子);
  • 身體不適(常見於兒童期的孩子);
  • 環境不適應;

孩子心理需求產生的哭鬧行為

在孩子稍大點後就會出現一些心理需求產生的哭鬧行為,比如孩子想要吃某樣食物家長不給孩子就會哭、孩子想要玩什麼玩具家長不買也會哭等。孩子出現這種哭鬧行為時,肯定是內心有某種需求。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去滿足孩子,讓孩子停止哭泣;更不是打一頓就解決問題。而是該引導式地進行管束。

孩子習慣性哭鬧行為

有一種家長會適當性地“縱容”,從而導致孩子習慣性地“哭鬧”,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有事無事哭幾聲,因為會哭的孩子的有糖吃。當家長習慣性地面對孩子的哭鬧無止盡地滿足時,這種被滿足的慾望就會在孩子腦子裡形成意識“哭就能達到目的,哭幾下又何妨”。面對孩子這種習慣,家長平時要注意糾正。

孩子愛哭鬧,常見的錯誤處理辦法,看看你中招沒?

面對孩子哭鬧,生活中家長們為了圖一時效果常會用上一些“有後遺症”的辦法。這些辦法雖然在當時階段見效快、療效好,但一些隱藏的後遺症卻隨著孩子年齡長大逐漸凸顯。

孩子一哭,立刻妥協滿足

有一種溫和型的處理方式,只要孩子一哭,家長立刻無條件滿足。這種方法正合孩子心意,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目的所在。這種解決方式帶來的後果就是:隨著孩子長大,培養出來的孩子只懂得一味地索取並且伴隨著的行為也會越來越極端(由哭鬧變為威脅甚至走上不法之路)。

孩子哭得煩,打一頓就好了,實在不行就兩頓

“暴力型”的解決方式目前仍為眾多家庭所引用,因為這是整治家庭裡“頑劣”分子的最佳方法。很多家長也許會說“以前的孩子不都是被打大的嗎,也沒見怎麼樣啊”,這句話可能應用在極少部分的人身上沒事,但大多數人身上都是有事的。這裡有一個關鍵詞叫“潛意識”。

童年的傷(家長的吼叫、打罵、打擊、責備等)這些在孩子的童年期發生時也許看上去安然無事,但其實這種傷已經進入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這也就是當我們成年後生活中出現一些極端情緒或是遇到困難時,我們所選擇的做法與想法均來自於潛意識的影響。

孩子哭了,家長無動於衷

還有一種教育方式過於“冷”。就是當孩子出現哭鬧行為時,家長把孩子擱一邊不管他,然後就直接走掉,讓孩子自己哭夠。家長自認為這種方式很科學很見效,然而這是在傷害孩子的安全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家長”不重視甚至是拋棄。這種心理上的傷害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產生哭鬧,根據孩子的年齡劃分(重要的是分清楚是生理性哭鬧還是心理性哭鬧),家長搞清楚原因後,要找準適合自家孩子的解決辦法施以引導。

搞清楚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

孩子愛哭鬧,家長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根據孩子哭鬧的年齡、時間以及環境有如下幾種可能:

①0~6個月的孩子愛哭鬧:家長首先要考慮是不是孩子餓了、拉了、沒有安全感。孩子出現這種原因的哭鬧,家長做到儘量滿足就好。

②孩子晚上睡覺愛哭鬧或是非其它心理性原因的哭鬧:這種哭鬧可能是身體不適的原因,主要表現為家長的哄逗方法不管用,孩子出現這種哭鬧及時求助專業人士解決。

③心理性哭鬧:這種多發於孩子有自主意識後的哭鬧行為,

主要是孩子有某方面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家長的滿足進而產生的哭鬧。這種哭鬧解決辦法因人而異。

讓孩子逐漸恢復平靜後,引導孩子好好“說”

孩子主觀性的心理上的哭鬧行為,家長可在孩子哭鬧行為停止後,運用共情的方式一對一進行糾正和引導。比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得不到滿足大哭大鬧,家長可以坐在孩子旁邊等孩子哭夠了,然後帶著孩子回家和孩子講述他今天不對的行為。

媽媽可以這樣說:“寶貝,媽媽知道你今天大哭是因為想要玩具可沒給你買,所以你很傷心是不是?媽媽也很傷心,因為媽媽不是不給你買。而是會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和你擁有同類玩具的情況,綜合性考慮要不要給你買。

媽媽掌握著家裡的經濟大權,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如果你想要什麼都買的話,那我們就沒錢吃飯或是給你選擇好的幼兒園了。媽媽希望下次你有什麼需求時,你能和媽媽好好說,我們可以一起商量找個你滿意,媽媽也滿意的方法。而不是直接通過大哭來威脅媽媽。”

寫在最後

通過這種語言的共情引導,在孩子在平靜的時候,告訴孩子為什麼媽媽會面對他的哭鬧選擇無動於衷,並不是媽媽不愛他,正是因為太愛才這樣做。幼年時期的孩子也需要家長的尊重和理解,家長可以拒絕孩子,但事情過後一定要得到孩子的諒解,這樣才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CiCi媽媽說育兒


很多孩子一遇到事情就總會喜歡哭鬧,自己不會想辦法解決事情,家長面對遇事愛哭鬧的孩子也很苦惱,到底該不該制止他呢?自己孩子哭會產生什麼結果?

1、你越是制止越是反感,孩子越是抽抽搭搭哭個不停。

2、孩子迫於你的威嚴,強忍淚水,情緒被壓抑。

3、孩子在妥協之後,學會利用哭鬧作為威脅你的武器。

4、孩子受到鼓勵和啟發,不哭變得堅強和樂觀。

家長應該怎麼辦: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會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對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於自我認可,產生成就感。

3、不要強化孩子的哭。哭時不能給予表揚,不能因此給予特權或取消規矩。父母對孩子的哭應採取中性態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兇,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晴而高興起來。

4、讓孩子用語言表達。教會孩子善於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麼要哭,這時再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5、家長學會管理情緒。因這種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家長的情緒極易被影響,因此家長自己要放鬆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的猜想加重敏感。


悅悅成長記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大發脾氣、大哭大鬧的時候,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需求,當他們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當他們想要發洩情緒時……他們就可能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這很常見,也很正常。

而面對孩子情緒失控、大哭大鬧,父母們的處理方式又不盡相同——有的趕緊各種哄,希望孩子立刻停止哭鬧,有的父母採取大聲喝止的方式,有的乾脆冷處理。這些過激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厲害或是暫時的被壓抑,下次碰到類似情況還會反覆。嚴重情況甚至會造成心理堵塞。

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建議,最好的應對辦法是,給予共情。說白了,共情就是允許孩子哭,給他哭的權利,並且尊重他的這個權利,而不是進行立刻的制止或打壓。

一般孩子情緒上或者行為上出現問題,就意味著他其實需要父母的理解、關懷。因此,父母對孩子表示出的共情,恰是孩子最需要的,它能讓孩子體會到,“我是被接納的,是被愛著的,是值得愛的。”

父母給予了孩子共情後,孩子的情緒得到了疏導,也能有更多精力去深入認識自己,以及學會自我管理。


半糖育兒


一、改善寶寶行為問題的好時機

從疫情開始“禁足“已經快一個月了。在這個月裡,家長們一定遇到了非常非常多的問題,如何買菜;怎麼安排一天;怎麼搶口罩;如何給家裡進行消毒工作,等等。不過,估計家長們最為頭疼的問題——還是家裡的“神獸”已經有點按耐不住,各位爸爸媽媽們眼下最期待的事情可能就是孩子可以早點返校。

其實啊,這一個月的時間,也是難得的可以和孩子長時間相處的機會!家長們應抓住時機,集中改善平時很困擾但又沒有精力去處理的問題呢?

從本期開始,雅文老師會帶領大家使用ABA(應用行為分析)的方法,將這些問題逐個擊破。在我們討論今天的主題之前,先要和各位讀者做一個關於ABA的小科普: 雖然國內目前主要是將這一領域的知識運用在孤獨症康復行業,事實上,它隱匿在生活的每個小角落裡,大家總是會無意識的用到它!

二、用ABA的方法改善寶寶哭鬧

這一期,我們就從年齡最小的寶寶們開始,探討如何運用ABA改善寶寶們哭鬧的問題:

新手爸媽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家裡的寶寶在還不能用語言表達需求的階段經常使用哭鬧的方法傳遞信息(包括餓了;困了;該換尿片了;太冷或太熱等等)但還有些時候,寶寶會“無緣無故”的哭鬧,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相當豐富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外的其它需求。比如說,想要媽媽抱一抱;在一種環境下待膩了,想要換個地方;又或者,想要被家人抱起來走一走。而這些,都是靠哭鬧來實現的。怎麼樣才可以減少長時間的哭鬧行為呢?

在白天的時候,除基本生理需求外,寶寶的哭鬧主要是想獲得大人的關注。這樣的行為通常可以100%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時候也會有很多父母感到奇怪,為什麼在已經獲得大人的關注之後,仍然會聽到寶寶一直哭個不停,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寶寶們不想失去父母的關注,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持續哭泣的行為。

那麼,如何改善這樣的行為呢?在使用ABA解決這一問題時,需要強調——在孩子還不會說話和自我表達的時候,哭鬧是與外界交流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因此,我們不可能完全杜絕。

父母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調整心態,儘量避免過度的焦慮。拋開情緒後,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當聽到寶寶哭鬧時,需要做以下幾點:

1) 像原來一樣,先去檢查寶寶是否有除了求關注之外的其它需求——例如,是不是該換尿片了;是不是餓了;是不是生病了等。如果確實因為這些原因哭鬧,需要儘快滿足。

2) 在確認孩子不是因為上述原因哭鬧時,或者幾分鐘之前剛檢查過寶寶沒有這些問題的時候,就不要將孩子抱起來,讓其繼續哭。在這一步中,很多家長都難以忍受寶寶的哭聲,容易堅持不住。

3) 那什麼時候給予關注呢?在寶寶安靜或者沒有哭鬧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給予關注了,對於年紀很小的寶寶,一般哭聲停止30秒後家長就可以和她他/她互動了。

4) 另外,要想減少因為求關注而哭鬧的頻率,家長們還需要在寶寶沒有出現情緒時,多關注,多互動,提前滿足需要。這樣可以避免由於長時間沒有關注誘發的哭鬧行為。

(下圖為開始上述的小技巧實施之後,寶寶哭鬧的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在剛開始執行上述步驟時,寶寶的哭鬧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學習過ABA基礎理論知識的老師和家長應該知道,這就是“消退爆發”。

希望這些小技巧可以有效的幫助大家減少寶寶們的哭鬧行為。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首先,任何時候打罵都不是教育孩子最佳方式。而且通過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還會有巨大的隱患。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給孩子的內心安全感造成影響,孩子會更容易自卑,不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膽小怯懦;對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來說,孩子會學會以暴制暴,以後處理問題時也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解決,尤其到了青春期,家長一般都管不了,叛逆的行為會更明顯。

另外,孩子哭鬧也要分情況,一種是受挫型哭鬧,一種是得不到滿足的哭鬧,兩種哭鬧的應對方法也不一張。

受挫型哭鬧,家長要去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能和孩子共情,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慢慢引導。

得不到滿足時的哭鬧,比如要買玩具,要拒絕後哭鬧,這時只要堅持一個選擇就可以,和善而堅定,和善的面對他,但堅定你的立場。

還有孩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狀況,應對方法也不一張,希望寶媽可以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做出正確的反應。


馬木子媽媽


不應該。孩子哭鬧時候,是孩子情緒最傷心難過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在難過痛苦的時候,你希望有人過來打你一頓逼你不要再哭嗎?這時候你可能更需要一個安慰一個擁抱。所以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情緒宣洩口,讓他(她)哭出來。孩子哭鬧的時候,第一種策略:家長什麼走不用做,只用靜靜的等孩子發洗完,等孩子哭的不想哭的時候,去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親親,然後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不開心很難過,然後引導孩子去分析哭鬧是否正確,引導他(她)再遇到這件事可以怎麼做。第二種策略:如果遇到性格比較執拗的寶寶,如果等他(她)哭完,可能他(她)會一直哭,有可能會哭到昏厥,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多嘗試一些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緩解孩子的哭鬧,等孩子不哭之後情緒好轉之後再引導孩子溝通哭鬧的事情。總之,家長永遠不要有控制慾,覺得你比孩子大,你就可以控制他的情緒,一定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一起交流溝通,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利於孩子性格的培養。



洺寶麻麻


孩子哭鬧,是一種情緒表達方式,打是肯定不可以的。

先說說用打來制止孩子哭鬧的原理。

孩子害怕打,一打就不哭了,是因為恐懼。

孩子恐懼被打時的生理痛苦,同時也害怕爸爸媽媽不愛他了。

進而孩子會害怕爸爸媽媽不要他了。

這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建立。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會怎麼樣呢?

孩子長大走出社會後,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人際交往方面。

安全感不足的人,戀愛結婚後,可能會對另一半不敢信任,害怕背叛,害怕被拋棄。

行為上就有可能疑神疑鬼,盤問追蹤,一旦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答案,就會情緒波動很大。因為那時候他們會恐懼。

磊媽的安全感也不足,就會對自己的老公和孩子高控,一旦他們不聽我的,我就會生氣。

我兒子磊哥小時候會因為哭鬧捱揍。

現在就有些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特別願意討好人,這是因為恐懼。

他們怕老婆拋棄他,上司開除他,就有可能違背底線和原則去討好。

他們聽老婆話,聽上司話,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管該不該幹。

有可能內心並不想這樣,但是他們不敢反抗。

這種情況很容易吃虧,相信沒有哪個父母願意孩子變成這樣。

所以磊媽現在努力在重建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不再恐懼。

我們再說說孩子哭鬧是什麼原因。

1.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沒吃飽,沒睡好,沒穿夠,或者穿多了等等。

這種都屬於生理需求,這種情況下,不僅不能打,還要馬上幫孩子處理。

一般給孩子處理完了,孩子的情緒就能緩解。

2.病理性哭鬧。

身體不舒服,父母怎麼弄都沒辦法讓孩子停止哭鬧,這種情況只能上醫院。

3.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想讓爸爸媽媽抱抱,或者對某種東西的渴求,或者因為什麼事情,孩子情緒波動很大。

這種情況就要區別對待了。

年齡不同,處理的辦法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一歲以前的寶寶,只要哭鬧,都可以及時回應。

檢查完確定不是生理性需求之後,可以抱抱孩子,安撫他們一下。

有的寶寶還不太會說話,但是心裡明白想要什麼。

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要執著追問,可以抱著寶寶,讓寶寶帶你去他想要去的地方,讓他指給你看。

有的寶寶在超市看到東西,想買,父母不給買,會哭鬧。

這時候如果父母不給買,就讓他哭一會兒,站在孩子能看見的地方等。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語氣溫柔而堅定:那個東西我們不會買,你可以哭一會兒,我在這裡等你。哭好了你來找我。

說到這裡,給題主說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在家哭鬧,媽媽把孩子丟在客廳,自己回房間了。

過了一陣,孩子不哭了。媽媽出來,把孩子拽進房間,狠揍了一頓。

從那以後,孩子出現了臉部抽搐的症狀。

各個醫院都看過了,心理醫生也看過了,醫生們都說,這種症狀,會跟著孩子一輩子,幾乎治不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