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效忠大金的郭禄大与郭斌二兄弟

誓死效忠大金的郭禄大与郭斌二兄弟


誓死效忠的郭氏二兄弟

——金代名将郭禄大与郭斌


杜树泽


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金人打败西夏,夺取会州,靖远成为金国的领地。但是,强盛的西夏王朝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在古老的靖远大地上,西夏与金的争战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也就在这个时代,当地出现了两个名垂千秋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是郭禄大、郭斌。

郭禄大与郭斌兄弟二人,《金史》谓之“世为保甲射生手”,即宋金两朝在西方防御西夏的弓箭手的后裔。郭禄大生年无考,自幼练习武艺,射术精湛,名冠一方。青年时期,应募投军,在与西夏人的作战中,由于技艺娴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受到朝廷褒奖,被誉为“陕西名将”。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国子祭酒、充宣差提控陇右边事李英上书金廷,称“陕西名将项背相望,曹记僧、包长寿、东永昌、徒单丑儿、郭禄大皆其著者。”,宣宗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兴定元年(1217年),郭禄大被擢用为平凉府同知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并赐给皇族姓氏颜盏为姓。

兴定四年(1220年)八月,西夏国大举出兵进犯会州,郭禄大率领将士据力抵抗,督军坚守城池。一日,禄大与部下在城墙上巡视,遥见西夏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禄大驻足观望,等到夏军兵临城下二百余步距离时,举弓连发两箭,一箭射中夏军将领喉咙,使其落马而亡,另一箭射穿夏军一人手掌,将其钉于临近树干之上。夏军受到威慑,士气低落,即刻撤退,暂时停止攻城。

但由于夏军围城日久,城内粮草不济,加之失去外援,寡不敌众,遂无力可支。当年八月,会州城陷于夏人之手,禄大、郭斌兄弟二人俱被擒获。夏人爱惜其兄弟武艺高强,将他们囚禁起来,试图劝降。但是,禄大兄弟二人誓死不屈,并谋划逃身,自拔胡须以改变面相,伺机脱逃。未料被夏兵发觉,禄大奋不顾身,以死做掩护,郭斌得以脱身。

郭禄大越狱被俘,宁死而不变节,即被杀害,以身殉国。会州城失陷以及禄大被害的消息传到金廷,圣上甚为惋惜,念其赤胆忠心,特擢升禄大之子伴牛官官职二级,授任会州军事判官,以旌表禄大誓死效忠金廷的忠烈之心。

郭斌,生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因其相貌奇特,俗称郭蛤蟆。与其兄郭禄大皆因射术超群而驰名会州,应募从戎,在军中效力,屡次与西夏兵作战,功绩卓著。兴定元年(1217年),禄大因功授予平凉府同知兼会州刺史,郭斌跟随左右。兴定四年(1220年),会州被西夏攻陷,郭斌与其兄禄大被擒,夏人爱惜他们高超的射术,不忍杀害,试图说服归降,将其兄弟二人囚禁。郭斌与兄禄大谋划伺机逃身,忍痛自拔胡须,未料计谋被识破,禄大为夏人所杀,郭斌只身逃回。金朝廷闻知此事,遥授郭斌为巩州铃辖兼同知兰州府军事。兴定五年(1221年)冬,西夏举兵万余人入侵定西,郭斌率众击败夏人,因功升任同知临洮府事。 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西夏步骑数十万众急速围攻凤翔,凤翔元帅赤盏合喜命郭斌总领军事大权,拒敌守城。有一天,郭斌随元帅巡视城防,遥见城壕外一西夏官兵悠闲地坐在胡床上,以为箭射不到,做出十分轻视金兵的样子。赤盏合喜手指着那个漫不经心的西夏兵,对郭斌说道:“你能用箭射中此人吗?”郭斌目测了一下距离远近,然后回答:“可以,让我试一下吧!”郭斌平时射箭,要等待敌军士卒胳膊抬动时,以腋下铠甲保护不到之处为目标,方才放箭,无不中的。于是手持弓箭,等待时机,正当西夏官兵举手抬肘之际,郭斌张弓拔射,一箭正中其腋下,致使当场毙命,西夏兵由此惧怕,军心惶乱,郭斌乘机率兵出城攻杀,在将士的奋力抵抗下,西夏军被迫撤退,凤翔之围随即解除。

夏兵退走,以军功遥授郭虾蟆静难军节度使,不久改授通远军节度使,授山东西路斡可必剌谋克(斡可必剌,地名。谋克,金代地方军政长官名)。同时,金廷还派遣使臣给予郭斌赏赐,将其事迹及褒奖诏文发布各郡州,大为宣扬。

这一年冬天,郭斌与巩州元帅田瑞合兵攻取会州,郭斌亲率骑兵五百人,每个军士都披着红褐色衲衣,在南山之中隐蔽藏身。等待一声令下,五百精兵突然出现在会州城南山下,红色遍野,遮蔽山麓,鲜艳夺目,令据守会州之夏兵猝不及防,惶恐不堪,以为神兵从天而降。城上有手举悬风板者,郭斌以箭射之,手与板俱被贯穿,同时还射杀数百人。夏人震恐,遂打开城门投降,会州在被西夏占领将近四年后,终被金兵收复。

金正大元年(1224年),田瑞依据巩州叛金,金哀宗诏令陕甘两行省合兵征讨,郭斌率兵为先锋,一举攻破巩州城门,田瑞从中出逃时,为其弟田济所杀,叛军五千余人被斩首级,郭斌以军功擢升为凤翔知府、凤翔路兵马都总管,授予元帅左都监兼行兰、会、洮、河元帅府事。

正大六年(1229年),郭斌将所得西凉骏马两匹进献朝廷,金哀宗即将马匹回赠郭斌,并下诏书曰:“爱卿武艺超绝,这匹马可充战场用,我骑着它怎么能尽马力。你已经进献了,就是皇上养马苑的御马,现在就赏赐给你吧!”同时,又赐给郭斌金鼎、玉兔、鹘等珍贵物品,予以嘉奖,并赐姓颜盏,《金史》称其名为颜盏蛤蟆。 天兴二年(1233年),金哀宗迁都蔡州,考虑孤城无法守卫,打算再迁都巩昌,以粘葛完展为巩昌行省。三年春正月,完展闻蔡州已破,欲安众心,坚守巩昌城以等待金朝继立的皇帝,又派遣他人称使者已从蔡州到达巩昌,有旨宣谕。绥德州元帅汪世显亦知蔡州已失陷,皇帝遇难,且嫉恨完展制约诸将,欲发矫诏,借此机会起兵灭完展。而汪世显又害怕郭斌威望太高,乃遣使约郭斌合力攻击巩昌,郭斌不从。汪世显即攻破巩昌,劫杀完展,欲向蒙古军投降。又遣使者前后二十多人劝降郭斌,被严词拒绝。 天兴三年(1234年)春天,金朝为蒙古汗国所灭,西部府州无不归降蒙古,惟独郭斌坚守会州孤城近三年之久,誓死不降。南宋端平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十月,蒙古大军并力攻城,郭斌自度城不能保,仍决一死战,遂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抵抗蒙古军。宰杀马牛羊等,慰劳将士,又自焚庐舍积聚,不留下任何有用之物,以示拼死抵抗的决心。郭斌率众将士每日与蒙古兵血战,士卒伤亡惨重,终因寡不敌众,会州城失陷。在蒙古军攻破城池之际,郭斌命令在州廨积薪,集家眷大小人口及城中将士妻室子女于一室,闭门焚之。郭斌率兵鏖战,独自在大草堆上,以门扉掩护,发二三百箭射敌,箭无不中,矢尽,投弓剑于火中,纵身跳入火海自焚,壮烈殉节。城中将士无一人肯降,尽皆赴难。郭斌殉难时,年仅四十五岁。

据《元史·按竺迩传》记载,按竺迩围郭斌于会州,郭斌因粮尽欲弃会州,突围时为按竺迩所败。后攻破城池,入城巷战,死伤甚众。郭斌手剑驱其妻子于一室焚之,随后亦自投火中。有女奴自火中抱一小儿出,泣授人曰:“将军尽忠,忍使绝嗣,此其儿也,幸哀而收之。”言毕,复赴火死。按竺迩闻之恻然,命保其孤,遂定四州。可证郭斌之子为元将按竺迩所抚养。按竺迩为元名将,战功卓著,列土封王,抚孤成立当无问题。但其子是否承其父业,再立功边疆,名垂青史,已成了千古之迷。

有关郭虾蟆的故事,在属于古会州的靖远、会宁等地民间广为传颂,郭城驿又名郭蛤蟆城,是为纪念。后人缅怀其忠烈,立祠祭祀,今靖远县城隍庙故址即为此祠昔日所在,城隍老爷乃郭斌其人。

关于靖远县城隍庙,可以我们3月21日看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