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從三個層次看較量與和解

“我是東北長大的,我看過工人們繁榮的時候,我也看過工人們落寞的時候,我說哪怕就是我把這個碟拍完了它不放映,我說我留下來,我自己藏一輩子,我也值了。”王千源說。

這是王千源堅持拍《鋼的琴》這部電影的原因。

這部電影的完成也歷經波折,拍到一半就沒錢了,在好友以及主演之一的秦海璐的幫助下,還有其他方的資金支持下,張猛導演的《鋼的琴》才能出現在觀眾面前。

這部電影上映前,片方曾要求電影改名,改成一個偏商業化的名字來提高票房,張猛導演拒絕了。上映後,電影的票房不太理想。即便如此,我覺得正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名字,將電影本身賦予了更深刻的含義。就像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在電影裡說的:“越簡單越好。”

撇開票房,這部電影斬獲無數大獎,王千源也因為此片獲得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鋼的琴》: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從三個層次看較量與和解

電影《鋼的琴》

《鋼的琴》的時間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主線索是陳桂林和他的老婆離婚,他的女兒小元表示誰給她一架鋼琴,她就跟誰。陳桂林為了爭得女兒的撫養權,想盡一切辦法得到鋼琴,最後和兄弟們一起做出一架鋼的琴,即鋼材質的琴。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打造鋼琴的故事,其實,這是一個“鋼”與“琴”較量,最後達成和解的故事。這裡的“和解”指的是舊時代與新時代的和解,現實與理想的和解,自己與自己的和解。除去外界浮華,和解的本質是自己與自己的和解。“鋼”與“琴”即指代以上這些不同的東西。

“舊時代”與“新時代”的較量與和解

這部電影裡,陳桂林下崗後,和秦海璐飾演的淑嫻組建了一支婚喪樂隊,昔日的同事和好兄弟們在下崗後,有的賣豬肉,有的配鎖,有的無所事事。

在那個時代裡,“下崗”影響到了一代人的生活。

電影裡,最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東西是兩個大煙囪。這兩個煙囪是陳桂林之前工作過的鑄鋼廠裡的標誌性建築。

電影的開頭,這兩個大煙囪就出現了,煙囪冒著滾滾的濃煙。

為了發展,這兩個煙囪面臨的是被炸掉的結局。鑄鋼廠裡的老職工通過聯名寫信等方式,想阻止煙囪被炸。

退休的工程師汪工在大家面前說:“時光荏苒,社會變革,如今為了時代發展的進程要求他離開,我們總要試著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會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鋼的琴》: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從三個層次看較量與和解

老職工們親眼看著煙囪被炸除

在他說的時候,陳桂林和他的兄弟們表情嚴肅,平日的嬉皮笑臉都消失了。對於曾在鑄鋼廠工作的職工來說,他們暫時被新時代拋棄,這兩個煙囪是他們最後的掙扎,也是他們最後的慰藉。

舊時代與新時代的較量,最後的結局都是舊時代與新時代的和解。煙囪還是被炸掉了,工廠的老員工們親眼看著煙囪被炸掉。

這是一場告別,是人們對舊時代的告別,也是人們忐忑地邁入新時代的開始。

其實,這兩個煙囪也代表了他們自己,時代的進程讓他們成為下崗人員。面對新時代的到來,舊時代的一切都將留在過去,包括舊的自己,過去的生活再美好,也要大步往前走,繼續以堅韌頑強的工人精神前進。

我們無法阻止時代的發展,我們就靜靜地看著“舊”與“新”的較量與和解,適時地告別,適時地開始。

“現實”與“理想”的較量與和解

這部電影裡,陳桂林將自己的“音樂夢”寄託在女兒小元身上,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成為鋼琴家。

但現實是,陳桂林帶著女兒偷偷地在學校練琴的時候,被學校的老師發現,失去在學校練琴的機會,發小抗美也因此丟了工作。

陳桂林到處借錢,但是在下崗潮中,大家的經濟狀況都不好。接著喜劇性的一幕發生了,陳桂林和他的兄弟們喝完酒後,開著裝豬的車,一路歡聲歌唱,直接去偷鋼琴,結果就是被人發現了,全都被帶到了警察局。

《鋼的琴》: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從三個層次看較量與和解

陳桂林和他的兄弟們醉酒後,準備去偷鋼琴

這看似喜劇性的一幕,醉酒後去偷鋼琴,其實也表現出下崗的人們的無奈生活。

現實和理想總是大相徑庭。

陳桂林之前為女兒做了一個硬紙板鋼琴,但他的女兒並不理解,為了和前妻爭女兒的撫養權,他決定做一個鋼琴。

其實,陳桂林做鋼琴,不只是為了女兒,他也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淑嫻和他的兄弟們願意和他一起做,也是為了和現實抗爭,在低落的下崗潮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陳桂林和他的兄弟們,之前都是鑄鋼廠的職工,因為下崗,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陳桂林和淑嫻接一些喜喪活動以維持生活,胖頭在麻將桌上耍賴,被幾個女人追著討錢,季哥幹著掘地三尺找廢鐵的活,然後賣給收購站或小型鋼廠。

面對現實的生活,他們暫時屈服過,但那都是暫時的。他們又回到了廢棄的工廠,回到了他們曾經工作的地方,重新開始接觸他們很久未碰的鋼材,他們又回到了敢想敢做敢拼的工人時光。

在製作鋼琴的過程中,季哥因為被舉報銷贓,陳桂林和淑嫻、抗美因情感糾葛而鬧翻,面對現實的不如意,陳桂林一度決定放棄鋼琴。他也決定讓小元跟著媽媽生活。

電影放到這裡的時候,陳桂林徹底撕開偽裝的表面,不再以小元為藉口。

電影的最後,陳桂林和他的兄弟們以一種全新的、積極的態度,繼續打造鋼琴。這個時候的他們,雖然清楚現實的殘酷,但他們依然努力找回了生活的熱情和激情。

《鋼的琴》: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從三個層次看較量與和解

電影《鋼的琴》劇照

現實如“鋼”,堅硬且冰冷,理想如“琴”,美妙且誘人。他們做的“鋼的琴”就是現實和理想的結合,也是現實和理想的和解。這裡的“和解”不是指屈服於現實,也不是指忘記現實,純粹追求理想,它是指,迎難而上,在現實中尋求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自己”與“自己”的較量與和解

外界一切的較量與和解,歸根結底,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與和解,終究得回到“人”這個本體身上。

電影裡的陳桂林,為了將女兒留在身邊,想盡一切辦法得到鋼琴,最後在打造“鋼的琴”的過程中,與自己達成和解。

他一直折騰,無非就是和自己較勁。他的前妻跟賣假藥的大款在一起,而他靠那支喜喪樂隊維持生計,他給不了女兒想要的生活,他的前妻卻可以。他打造“鋼的琴”,也是為了賭一口氣。

他的兄弟們願意和他一起折騰,同樣也是因為不服氣於現在的生活。

淑嫻對陳桂林說:“今天這鋼琴你就是做成了,小元你也留不住。”淑嫻一直很清楚,陳桂林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較量,其實陳桂林也清楚,小元跟著她的媽媽是最好的。

為了小元是表面,實際上,陳桂林是在和落魄的自己較勁,是在和一地雞毛的生活較勁。

較勁是能帶來暫時的激情,但激情易逝,和解才是真諦。

在打造鋼琴的過程中,陳桂林最終撕毀偽裝的面具,不再賭氣,純粹因為對女兒的愛和期盼而打造鋼琴,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音樂夢。

《鋼的琴》: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從三個層次看較量與和解

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

不僅是陳桂林,淑嫻也一直在和自己較勁。

她對陳桂林說過這樣一番話:“對,我多現實啊,你去偷琴我給你把風,你去買琴我給你墊錢,你整一幫人來給你做鋼琴,我好好的歌我不去唱,在這個破廠子裡頭陪你瞎耽誤功夫,還得給你們做飯吃,我太現實了我。”

這是淑嫻和陳桂林鬧矛盾的時候,淑嫻對陳桂林的指控。其實,淑嫻是愛陳桂林的,所以她願意陪著陳桂林折騰。但是,淑嫻知道,陳桂林並沒有做好娶她的準備。

電影的開始,淑嫻說她和陳桂林是各取所需,行動上,她卻全心全意地支持陳桂林,為陳桂林犧牲很多。這就是她和自己較勁的表現。

不僅如此,因為陳桂林的忽視,淑嫻差一點選擇離開。

廢棄的工廠裡,陳桂林獨自一人彈著手風琴。這個時候,淑嫻來了,陳桂林對她說:“我現在可以娶你了。”淑嫻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靠著陳桂林。

淑嫻最後還是和自己達成了和解,她不再彆扭,不再失望,她就是愛著陳桂林,就是要和陳桂林在一起。

在這部電影裡,每個人都是在自己和自己的較量中,最終達成和解。

電影裡的胖頭曾說:“從打廠裡出來我就沒打算再回去。”但他還是去了那個廢棄的工廠,和大家一起打造鋼琴。

還有一個人物,他叫快手,在鑄鋼廠沒有衰落的時候,他就離開工廠了。他之前做過小偷,後來幫別人配鎖。剛開始,他看起來很不好惹,隨時隨地就要和胖頭打架。在打造鋼琴的過程中,快手真正融入到陳桂林的兄弟幫中,有困難就一起扛,有人欺負胖頭的女兒,就一起幫他討公道。

《鋼的琴》: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從三個層次看較量與和解

他們打造的鋼的琴

自己和自己的較量是一個過程,最終的指向始終都是和解。正是因為自己和自己的和解,外界一切的和解,都極其自然地發生。

只有和解,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

結語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無法笑出聲來,也沒有比較悲傷的時刻,這是我的真實感受。

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所謂的黑色幽默,是這部電影的一大助力。

每個觀眾的眼裡,都有不一樣的《鋼的琴》。

雖然它上映的時候,票房不太理想,但對我來說,它意義非凡。

它讓我知道,我們要學會和自己和解,這樣我們才能和外界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