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虞美人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蘇幕遮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醉花陰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又名《九日》,雙調,五十二字。上闋下闋各五句,各三仄韻。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


南鄉子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唐教坊曲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原為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


念奴嬌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又名《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個名稱。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於抒寫豪邁感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


天仙子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萬斯年》,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而改名。雙調六十八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第四、第五兩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聲。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張先


釵頭鳳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原名《擷芳詞》、《折紅英》。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韻,兩疊韻,兩部遞換。聲情悽緊,顯示一種情急調苦的姿態,是恰宜表達作者當時當地的苦痛心情。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陸游


浪淘沙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五代時開始,衍變為長短句雙調小令。雙片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激越悽壯。令有別格,名《浪淘沙令》,前後片首句各少一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


漁家傲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雙調六十二字,仄韻。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


臨江仙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任二北據敦煌詞有句雲“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謂此調“多賦水媛江妃”故名。原曲常用於詠水仙。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還請聯繫刪除!如果你還有什麼想法或意見,歡迎評論交流!

詞牌典故,千古名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