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VS企業,那個更適合你?

所有的事情,當有了選擇後都變得複雜了起來。

根據控制模型原理(regulatory mode theory),專家認為評估型決策者在做決定時可能會經受更大的痛苦,甚至總是會對他們的最終決定感到不滿意。

因為評估型決策者比起行動型決策者更懼怕風險,他們太想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決策時充滿了壓力。

為什麼突然提到這個冷知識?

因為以上這種“難以選擇”“糾結”“充滿壓力”的狀態,FasTrak常常在我們的學員和諮詢要不要進諮詢公司的人身上看到。

在種種問題中,“企業、諮詢,我到底該去哪一個?”是眾多小夥伴求職或者轉行中提到頻率最多的一個。

如何判斷一個公司/行業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哈佛商業評論》提出了三個判斷標準

  • 工作的舒適度(喜歡更高強度的工作?還是更注重有自己的私人時間?)
  • 工作的成長性(喜歡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還是成長相對比較和緩的?)
  • 工作的氛圍(喜歡進入競爭性的團隊,還是合作性的團隊?)

在本篇文章,我們會對企業和諮詢的三個判斷標準簡單分析,希望能幫助你更好的評估自己的職業方向。

以下觀點來自於FasTrak的導師同時也是MBB的顧問Ken的線上分享會《你以為的諮詢顧問VS實際的諮詢顧問》。

1

工作舒適度

企業的常態就是朝九晚五,偶爾可能週末要加個班,如果說企業996就是殘酷的話,那進諮詢一定要做好準備,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先說工作時間 -

諮詢正常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8、9多,到晚上11、12點,有時候忙起來到凌晨1、2點,週末加班是常事。項目如果在外地,週日下午就要飛走,下週五半夜才能到家

,私人時間少得可憐。

所以顧問為了做好這種打持久戰的準備,除了週末補覺,基本都有健身的習慣,不然很難適應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

除此之外,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也是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一位FasTrak的MBB導師就曾說過 -

“你可能連健身的時間都沒有,只能犧牲自己吃飯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我們有家庭的同事,一週都沒法給老婆打幾個電話,更沒有時間去跟他們見面。所以,顧問們怎麼去打理自己的生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諮詢VS企業,那個更適合你?

再說工作環境 -

在辦公室待的時間其實非常少,因為顧問們要到客戶那邊去onside,跟他們做交流分享。所以做諮詢首先是要到處出差,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客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要非常強。

比如,可能你今天在某個三線城市的郊縣的一個小工廠裡跟人家討論問題,明天就要去某個一線城市的珠寶商超做調研。

上面講的內容可能都比較概念化,這裡在例舉一些生活上比較細節的場景分享給大家 -

  • 有的內向的同學不喜歡出差,覺得有種顛沛流離的感覺,心態上很容易失衡
  • 有的同學生活品質要求比較高,經常住酒店就很難受,覺得床不舒服、空調聲音很小、睡不著覺
  • 有的同學皮膚比較敏感,北方、南方來回趕,一個搞不好就滿臉滄桑
  • 還有的同學暈車、暈機、暈船,暈船
  • ......

這些都是實際你去做這份工作會遇到的挑戰。所以相對於諮詢的高強度,企業的996已經算比較友好的了。

2

成長性/挑戰性

在之前我們對成功學員的系列採訪文中,有一位進成功拿到了BCG Offer的學員曾分享了他從企業轉行到諮詢的心路歷程。

“原來的工作挑戰性不夠強,而諮詢行業可以接觸到各行各業,可以嘗試不同的事情,也不會一件事做很久,總是會有新鮮感。”

摘自FasTrak成功學員採訪:《BCG OFFEREE: 最害怕25歲開始平庸》

無獨有偶,也有其他轉行進入諮詢的顧問講道 - 在諮詢行業幹1年相當於在普通企業幹3、4年,諮詢顧問是一種壓縮式的成長。

那麼,諮詢比企業挑戰性要高到底體現在哪兒?以做項目為例子 -

  • 在企業做項目的節奏是比較緩慢的

在企業做一個比較大的項目,項目的週期基本要從5個月到半年,所以即使在項目中遇到一些新的挑戰,也會來得稍慢一些,沒有諮詢那麼頻繁。

企業員工只能在特定的行業深挖很多年,工作是高度專精的,問題解決框架是相對固定的。

員工很少有機會將知識和能力運用到其他行業、其他問題的研究上。

所以,企業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沒有真正得到提高,這就拉高了與諮詢顧問之間的差距。而且,由於大部分時間只是著眼於手頭的任務,這會使員工缺乏戰略性思考,無法宏觀地看待他的工作。

  • 而在諮詢行業,做項目的節奏通常是短平快的

每個項目都是獨立的,一個項目週期不會很長,短則幾個星期、長則兩三個月,半年及以上的相對比較少見。

你需要學會如何快速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並且不斷重複這種這種輸出跟得到的過程。

在工作中,你還要學會將一個市場、一個行業或一家公司分解成可消化的部分,以便進一步分析,最後說服一群經驗比你豐富得多的專家接受你的方案。

所以,這對諮詢顧問的能力要求會非常高,一旦進入諮詢以後,你就能擁有一條指數型變化的能力曲線。

3

公司文化/氛圍

不同的企業文化/氛圍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在眾多企業裡,科技企業是相對比較受歡迎的 -

在《當諮詢遇到科技》的線下分享會上,嘉賓曾提到科技公司的價值觀/文化氛圍都更具人情味,更接地氣。

舉個例子,上下級都坐在同一塊辦公區域,員工穿著拖鞋、大褲衩就來上班了,

整體環境氛圍是比較放鬆的。

諮詢VS企業,那個更適合你?

不過,也有不少大型企業或多或少會會點“大公司病”,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列舉兩點 -

  • 制度建設比較冗雜,戰略規劃不能得到有效的分解,最後流於形式

比如,在企業要決策一件事,要層層做決定,各個部門相互牽制,受到約束比較多,決策速度慢,個人的想法轉化為實踐比較難。

  • 由公司內部資源分配導致的內部競爭

公司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為了從公司整體的角度把利益最大化,有些必定會涉及到到一些部門的利益上的讓步。

但是,不同的部門為了自己部門的利益(KPI更好看),永遠不可能讓步其他部門,最後只會互相打仗,爭奪資源。

諮詢公司的氛圍總的來說比較商務和正式,雖然談不上輕鬆,但是相對來說比較“單純” -

首先,管理諮詢公司有一個非常學院派的氛圍,同事們儘可能地互相幫助,公司也會為顧問們提供技能培訓、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幫助。

其次,從職業路徑來說,上升通道清晰,結構相對扁平化。

最後,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不需要過多的花時間處理複雜的“職場關係”。

  • 就內部而言 - 合夥人、經理和顧問都緊密合作,工作氛圍十分融洽、產出效率極高
  • 就外部而言 - 諮詢公司秉持著tell the truth的原則,即便是迫於客戶管理層的特殊考慮而在報告中做些politically correct的修正,其後果也是由客戶自身來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