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号召农民多种粮,种粮效益低怎么办?

新大风歌


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城镇化速度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高度上升,11月26日第一农经从西安农业局获知消息,该省农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工业发生很大变化。但面临犁地的日益趋减、种粮收益的相对偏低及农人外出务工人数的添加,粮食供需矛盾凸显。不过,收益决议种粮意愿,农户土地流通认识显着,种粮面积逐年削减,经济作物份额增多,粮食安全变成农人情愿种粮的首选。

 1.   据国家统计局西安查询队查询显现,超多半农人表明情愿租借,且有56%的农人以为土地租借报价在1000元/亩以下。加之农人关于犁地的运用挑选越来越多样化,可是由自个播种仍是农人的首选,有超多半的农人目前仍然自个播种。近六成农人不愿种粮。

 2.   种植本钱添加,粮食收益下降;工业链优势表现不显着,科技种粮缺乏;劳动力缺乏,外出打工者多等是影响农人种粮意愿的首要因素。2014年小麦收购价为1.18元/斤,比2010年上涨14.6%,但种粮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11.4%。有57.1%的农人不情愿种粮是由于“种粮效益低下”,影响种粮积极性大大下降,首要原因是种粮比种经济作物收益低,农资报价上涨推高种粮本钱。从全部农业开展和粮食生产的视点查询,这种趋势将严重威胁中国粮食生产。

  3.  这些年跟着劳动力报价的连年攀升,中青年劳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多,且外出务工收益要远高出在家务农收益。有74.7%的农人以为“青壮年应该出去打工”,查询显现,外出务工者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1.3%,按西安现在农人务工报价计算,小工工价在80-120/天,依照小麦500元/亩摆布的收益,打工缺乏一星期就可以赚够小麦一年的收益,使得青壮年不情愿在家种粮。加之种粮经历缺失使得青壮年劳动力丢失。

 4.   查询中,许多农人表明自个的后代底子没下过地,不懂得种粮的流程,一起农村孩子上中学后由于校园离本村较远,基本实施住宿制,底子触摸不到土地,也没有播种知识,尤其是90后,从校园出来就在城市打工,关于城市环境的了解程度远远大于对土地的感情。别的,务农无法保证家庭开支。这些年农人花费增加开销越来越趋同于乡镇居民花费,在购建房、后代教育、后代成婚等方面需求的花费越来越大,种田收益显着无法满意其花费开销。





池州养鸡人


农业始终是根本,只有农业稳定,其它行业才能有持久运转的动力。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多朝代的统治者都是奉行重农抑商的策略,从而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取得幸福快乐的生活。虽然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都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真正能够吃饱饭还是从最近几十年时间开始的。记得小时候,每年五六月父亲都会带着我们兄弟姊妹去邻居家借粮,后来陆陆续续家里的人外出打工了,地里的粮食产量也高了起来,才不用再禁受饥荒的影响了。

不管到什么时候,土地都是农民的根本,种粮都是农民的本业。如今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都开始撂荒了,甚至有人直接把土地流转出去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如果去做其它工作,能够起到的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外出打工不过是用身体赚钱,等到上了年纪,各种病痛就会开始出现,年轻时候赚到的钱或许连看病的钱都不够。与其四处漂泊,不如回到农村干一番大事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带领家乡的人共同致富。

各个层面都在号召农民种粮,农民种粮本该是顺其自然,现在却成了稀奇事情。鼓励农民种粮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粮食供应是否充足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二是目前种粮的人数量在减少,很多农民都在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其它农作物,粮食产量同比往年有所降低;三是农村地区在迅速发展,农业正是风口,种粮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高。古代社会讲究的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这正是人们向往的隐居的田园生活。

如今粮食生产不管从种植技术,还是从配套的产业链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农民外出打工实际上是在舍近求远,种粮食的经济效益其实并不一定比外出打工差。很多农民会抱怨种粮不挣钱,千万不要信这样的说法,如果这门不挣钱,那估计就没有人再种粮食了。现代社会种粮想赚钱必须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提高粮食品质,优质的粮食品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能够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日常;二是开拓高级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让粮食能够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种粮效益低是困扰许多农民的问题,低效益意味着低收入,明明粮食品质不差,但就是卖不上价格。做好以下三点让你的粮食卖出高价格:一是做好电商,以平台为基础的电商或者以内容为基础的电商,用优质内容为自己的农产品增色;二是延长产业链,产业链意味着附加值,附加值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增长;三是打造好品牌,粮食其实也是有品牌的,品牌价值会让你的粮食远高于其它农产品,品牌意味着高品质、高口碑和高服务。农民的根本在土地,农民的本职是种粮,不要舍近求远去做一些浪费力气的事情,不要靠身体健康去赚钱。


老农民说事


国家号召农民多种粮,种粮效益低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是摆在我国农民面前的一个大难题,由于土地面积少,收入少,农民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但是许多地方又出台了许多新政策,禁止农田拋荒,如果出现农田抛荒即回收抛荒的土地,让农民进入两难境地。

要怎么破这个局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二点入手:

一、流转土地,只要有人承包,不论是便宜还是贵,都可以流转出去,只要不让自己家的土地抛荒就行。在小编这边,现在有许多农村就是采取的这种策略,防止土地被回收集体所有。

二、种点自家口粮,如果你是农村的,建议种植点自家口粮就行,毕竟自己家种植的粮食吃起来更放心,也不用

担心什么荒年、灾年粮食涨价等问题。如果自己实在没空,可以叫家里老人帮忙看下,雇几个人做事即可。

总之,良田、土地在那抛荒是非常可惜的,我们在力所能及时最好是自己种,对国家对自己都好,当力所不能及时,就可以走流转的路子,不让田地抛荒。


坏男人说小龙虾


答,国家号召农民多种粮,种粮效益低怎么办?天天在讨论种粮这个问题呀,办法是有还不到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一,现在的形式很清楚国家还在大力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很多项目必须需要很多农民工互助基本建设,而广大农村的有知识一代农村小伙正在正常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才能,怎么回来种粮呢?更何况现在物质消费生活水平费用又挺高而买车买房也需很多钱哪,小孩读书哪样不用钱。种粮那点钱不够用,肯定是对种粮价格低更加没有回乡种粮的念头了。就算粮食提高到四五块钱一斤,终因田少种不出多少粮食,再贵也赚不什么。

现在还有年长无知识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各个工地奋斗,也不想因为粮价低、投资多回报少种粮赔本怎么肯回来种粮,要想种粮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效率,除非是等到全国农村农民普及机器用工。

二,要到国家经济非常富有的那一天,种粮都用上智能机器操作,减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苦劳作,

因为国家经济富足,智能时代来了什么科技项目都用上电子智能机器就能发挥出人工操作的几十倍能量,那时都用上了智能机器,人力种粮和机器种粮效率不一样比例,机器操作种粮不费劲,一人比几十人的功效,大大压缩人工成本,压低人工成本种粮收益就会划得来多就有人种粮,这也是解决种粮收入低的一点关键。

也可改种其它经济作物种植,也有很多人种植成功发财当上老板。如大棚蔬菜,节耳根,草莓,养殖也很赚钱,都是提高收益。以上是我的一点愚见


吳玉香


种粮效率低,可能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因为粮食价格低,农资产品价格贵,种粮成本高,收获低,降低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一些家庭选择出外打工也不愿意在家种地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种粮效益,应该采取下面几点:

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农资和机械国家采取了补助政策,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成本,这样的话农民种地也有劲了,也信心十足了。

其次,就是提高农民科技知识,使农民知道该怎么种粮,该如何管理土地,提高粮食产量,产量上去了,价格也提高了,自然而然的种粮效益提高了。



姗姗来峰


目前,在农村种粮,基本上收入都不高,有的农民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老家种一些粮食,但是一亩地的收入并不高,能够达到600元就不错了。而且还要看天吃饭,如果出现干旱,要花更大的成本用来灌溉,收入还会打折扣。

种粮效益低,发展种养相结合,实现双赢

在农村种粮,普遍来说效益不高,以这几年的粮价就可以看出来,上涨幅度不高,种一年地,收入最多也不会超过2万元。其实很多的农民没有发现一种新的农业发展趋势,那就是种养相结合,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在稻田搞养殖,可以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在我们村里,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老王种了很多年的地,每一年的收入也不高,他就想转行搞养殖,但承包不到池塘无法实现。后来经过乡镇技术人员的指导,开始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第一年在摸索经验,没赚到多少钱,但也没有亏本,后面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养殖越来越顺手,去年光是小龙虾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8万元,而且还没有算粮食的收入,通过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养殖,老王也成了受益者。

种粮效益低,可以多种作物轮种

种植一种粮食作物,没有多少优势,效益也就低很多,农民可以把自己的农田重新规划一下,可以采取多种作物轮种。比如专门种植一种水稻,价格没多大变化,产量也不会高很多,效益也就有限。如果再增加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种植,它们的生长时间不一样,完全可以错开种植,创造出来的效益就要高一些。

总之,大部分地区在农村种粮的效益比较低,农民就要放开思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

你们觉得种粮效益低,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呢,欢迎留言评论说出不同的看法。


农事随谈


前南方农村正值水稻双季早稻的春耕备耕时,遇到不少农民压根没有种粮食的打算,即使有的会种粮食,他们也会只考虑种一季稻。

如果给他们提出建议:国家鼓励种粮食、鼓励种双季,而且粮食主产区早就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春耕农事了,希望大家能够考虑积极种粮。

2020年,随着疫情慢慢结束,又是春耕好时机,农民纷纷去田地种粮了。随着粮补调整这一利好消息,使得大家的积极性变高。各地的粮补政策也不一样,但比2019年却在大的调整,

广西:促进农民加大种植面积,给予种植50亩以上的农民补贴100元/亩;对于轮作种植面积的农民补贴900元/亩;

河北:鼓励农民种植,给予种植30亩以上的农民补贴80元/亩,对于特定轮作种植面积的农民补贴800元/亩;

山东:扩大农民种植面积,给予种植40亩以上的农民补贴110元/亩,对于特定轮作种植面积的农民补贴900元/亩;

四川:增大农民种植面积,给予种植30亩以上的农民补贴100元/亩,对于特定轮作种植面积的农民补贴850元/亩。

还有其他省份的补贴也在继续出台中,这一利好消息振奋农民的积极性。当然针对此次的春耕关键时期,还有农机补贴,农村设施补贴,现在农村种田效益还是可以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农村大丰收666


我们都知道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价格一旦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但我们也知道粮食价格跌不得,所以粮价一直都是稳中停滞不前。但是粮食价格的高低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是相关联的,卖不出价,挣不了钱,自然也就种植积极性不高了。

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现状

从2019年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总的粮食生产量与18年相比增加了119亿斤,总粮食产量为13277亿斤。去年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并且严格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总成果不错。

但是我国拥有十四亿多人口,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真正适合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面积并不多,每年的事实就是我们会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比如我们中国人爱吃的豆腐,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上千万吨大豆,才能满足需要需要。

在零几年开始每年国家针对农民种植粮食有最低收购价保证,让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但是随着天气异常、种植成本升高、粮价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了。而且现在青年年轻人都不愿意在农村务农,现在广大农村的农业也逐渐变成了“老妇农业”。而且现在又推崇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广种植果树,在公路两边都种上了旅游观光树。而且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扩建,大量土地被用来修建房子。以上这些原因,让我们的农业发展,粮食种植变得岌岌可危。



国民种植粮食热情不高,那么又是谁在为14亿中国人民种植粮食呢?

根据农业部公开的数据,今年2020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将上升到五亿多吨。中国能进口到粮食,其实得益于美国的广袤土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发达农业。不像中国每家每户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指望着粮食进口是不对的。居安思危,得考虑考虑了。


畜禽养殖学堂


国家号召农民多种粮,种粮效益低怎么办?

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正如领导所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为此,国家及各地地方都对今年的春耕和粮食生产加大了扶持力度,要求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根据农业部门的有关消息,初步调度,2020年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9亿亩左右,比上年略减300万亩,主要是早稻意向将减少200万亩。全年来看,今年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再减少粮食面积,这一点与之前几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减非优势产区、非优势品种的面积是不一样的,其中,玉米面积要稳定,轮作休耕试点将做适当调整,粮改饲主要支持北方农牧交错带。

今年粮食生产的新变化,是疫情等形势下做出的及时、合理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更好地保障市场供应。虽然最近几年来,种粮收益不断下降,有的地区粮价已经跌破了收益盈亏线,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压力较大,亟需国家在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过程中,建立起针对农业生产更加有效科学的补贴或扶持机制,将惠农扶农落到实处;但从农民来说,土地是千百年来农民的“命根子”,无论是职业也要、身份也罢,种好地、管好田、多产出,是当下共同应对新压力的应该做好的事情。


粮小咖


农民种粮效益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农民朋友不种粮食种什么?其实大多数农民朋友自己也不知道。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自古以来,农民种田就是以丰收为主,只要粮食丰收,就能多卖钱。可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丰产不一定赚钱。

农民朋友是井底之蛙,怎么可能对市场有明确的判断?虽然互联网发达,但是农民朋友有几个真正懂得互联网的?

虽然各大平台都对三农产品大开绿灯,那只是对个别人有用,大部分农民是雾里看花,根本摸不着头脑,从哪下手啊?

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只是九牛一毛,根本解决不了大量的农产品销售问题。

农民朋友也知道卖原粮不赚钱,只有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才是赚钱之道。可是农民朋友种地都得贷款,入不敷出,哪有钱搞深加工,农民根本没有融资渠道。也不是普通农民能干的了的。

农民种地想赚钱,就要利用好农闲时间搞副业,在种好地的同时,在有些副业收入,可以改变收入低的问题,学会两条腿走路🚶🚶,不能过一年,半年闲,把时间都利用起来搞增收。才是正道。

比如养殖业。养鹅,养猪,稻田养鸭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种一些适销对路经济作物等。不要贪大,先摸索经验,在稳步发展。

@阿 头 头 扶 三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