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导语

青春期叛逆是个普遍现象,很多父母只是把孩子叛逆当做一个无可奈何的年龄特点,其实,叛逆的背后并不是“不服管”,而是没有被“看见”。

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案例分析

昨天下午,我在超市碰见邻居王叔,打了招呼后,我们边走边聊。

“毛毛最近怎么样?已经上初中了吧?”王叔有个十几岁的儿子,平时出门经常能看见毛毛上下学。

“甭提了,这孩子已经管不住了!还是小时候好。”提到正值青春期的儿子,王叔眉头紧锁。

毛毛上初中了,王叔觉得要严格要求,不能像以前一样放养,可看着每天放学回来都先玩几个小时电脑的毛毛,气不打一处来。

一次,看见孩子进门就开电脑,王叔发火了:“给你买电脑是为了学习,你天天玩游戏像什么样子?以后电脑不能用了!”

“你发什么脾气,自己还不是一回来就玩手机,之前也没见你管过呀!”毛毛也不甘示弱地怼了回去。两人就此大吵起来,直到现在家庭气氛还处于冰点。

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孩子叛逆的背后,父母真的懂吗?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份针对2万名初中生及其家长的调查问卷显示,父母与子女之间“什么都聊”的家庭仅占36.33%,很少聊天的家庭则高达14.53%。

亲子之间沟通话题呈现比较单一,多以学习为主,交流方式多为一问一答式,且相比母亲,父亲教育呈现缺位的状态,选择与父亲倾诉的学生仅占3.44%。

父母都重视子女的教育,但很大一部分家长关注点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真实需求,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

青春期孩子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他们缺乏阅历,思想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又向往独立,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行为举止都与小时候有很大变化。

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在这个阶段,家长没有给孩子真正的关注与理解,就导致双方缺少良性互动,久而久之,就变成家长不知道听,孩子不愿意说的状态了。

想要给孩子合理的引导,家长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霍桑效应”应该能家长们一些启示。

了解下“霍桑效应”

1924年,哈佛大学一个心理研究小组进驻一家名为霍桑工厂的电器公司,研究内容是找出生产效率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家随机选择了车间内六名工人作为观察对象,在多次实验中,不断改变包括收入、饮食、休息时长等外部因素,结果却发现,生产效率都未有明显改变。

直到工厂请来了专家,用两年的时间,先后找两万多名工人谈话,倾听他们的想法,工人有了宣泄情绪和表达意见的机会,霍桑工厂的整体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这就是“霍桑效应”,表明人们的积极性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更有来自主观上的激励,主观因素的影响力甚至大于外部条件。

当工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以后,就有了工作动力。对孩子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相信孩子也会敞开心扉,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亲子关系也会改善,

怎么善用“霍桑效应”

1、学会倾听

很多家长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孩子正说着话,就直接打断他,按照成年人的经验批评和发表意见。

但家长真的听懂他说的话了吗?真的明白他此刻的感受吗?

只重视自己所要表达的不是真正的倾听,倾听艺术蕴含着尊重与理解,父母要学会做子女的听众,在一些时刻适当沉默一下,把孩子的话听进去,这才是良性沟通的必要条件。

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2、重视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说“我心情不好”“我很难受”时,很多父母会不以为意,一笑置之,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愁的呢?

然而,成年人有失意,孩子也会有,如果家长心情不好,旁人说“别想了,你没有什么可失望的”,听起来很不舒服把。

总是忽视孩子的感受,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与家长无话可说了。所以,当孩子向家长诉说烦恼时,一定要向孩子表达这样的态度:我在听,我很重视你的感受。

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3、学会向孩子表达爱

很多父母羞于表达爱,觉得父母爱子女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难道还需要反反复复地说吗?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被重视、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对身心都处于发展期的孩子更是这样。

向孩子表达爱就是持续地给他这种神奇的力量,一个懂得表达爱的家长,孩子也必然会懂得尊重、宽容、信任,又怎么会叛逆呢?

孩子变叛逆?父母要了解“霍桑效应”,做一个倾听者

​总结

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不仅是身体的成长,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家长要给予他足够的关注,真正看见孩子的内心。善用“霍桑效应”,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相信孩子会带着父母的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育儿问题非儿戏,让孩子少走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