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该怎么办?来自李玫瑾教授的建议

在一次演讲中,李玫瑾教授从以下几方面谈论到孩子青春期的问题:

一、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

青春期的孩子快速变化的不止是身体上,还有心理方面。

1、孩子开始变得独立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增强,孩子的依赖从上下依赖,逐渐变为同辈之间的依赖,有意识的绕开父母的管教。

2、孩子的自尊心增强

他们变得特别在意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所以父母这个时候,要多给予孩子肯定,和欣赏,这会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感。千万不能因为某些事情看不惯,而批评指责孩子,更不能去羞辱和贬低他们。

3、逆反心理增加

在之前的养育中,被压抑和控制的孩子,青春期会变得叛逆和逆反,会专门跟大人作对,你要求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跟父母唱反调,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力量和主导权。

4、思维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

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从具体思维到概括思维,到推理,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孩子小时候的思维是具体思维,所以我们只是告诉年龄小的孩子“要怎么做”,他们是不能理解的。表面看上去,是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孩子无法理解我们的抽象语言,也不能把语言跟要做的事情联系起来,因此,孩子从听到的内容,到行动的转变,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需要带着他做,或者把要做的内容转换为图像式,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变的“更听话”。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把饭粒捡干净,可以这样做:带着他去做几次,或者告诉孩子“宝贝,请把餐桌上白色的饭粒放到这个蓝色的小碗中”,而不是只告诉他“请把饭粒捡干净”)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是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有素材和阅历。但是他们只有推理,缺乏阅历,补充阅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情节,来源比如小说,电视电影,跟现实很贴近的游戏世界……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出现追星、迷恋网吧。因为他们把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混淆了。

5、同伴的影响力上升

孩子们在同伴之间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意愿增强,容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6、性蒙生

这时候如果孩子能说出来,或者能在书中找到他好奇的答案,要比他自己去探索和寻找的方式要好。

7、学习压力变大

这时候孩子的学习压力,除了学习本身的压力以及父母和老师方面的不理解,还会来自同伴之间的比较

二、给父母的建议

1、父母首先要调整心态

与孩子之间相处,把上下级的命令关系,变为同辈之间的商量模式。把孩子当做朋友。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参与家事的机会,比如承担家务、有对家中事务的决议权,这样孩子能够感受到平等,也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关注孩子看的书,关注孩子的兴趣

通过生日聚会,可以了解孩子最好的朋友,如果发现孩子结交不良的朋友,父母不适合直接告诉孩子他的朋友怎样,或者命令孩子不要跟谁在一起,这样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委婉的告诉孩子,你的观察和想法,去提醒孩子。

教会孩子如何远离危险情况,比如打架,如果实在阻止不了,也脱不掉,可以找个借口,当场临时走开。这样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这个时期,孩子看的书,决定他的水准。父母可以先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书,从这个领域慢慢推荐水准越来越高的书。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好的兴趣,与其控制他,不如尝试下脱敏法,让他看个够,玩个够,吃个够。越限制,孩子就会越痴迷。

3、父母在孩子青春期,千万别唠叨

6岁前,父母的话就是黄金

12岁后,父母千万别唠叨,要说就是触碰到原则和底线的问题,让他知道你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要多欣赏孩子,多看他的优点。

4、如果孩子沉迷网络

父母要想办法给他增加兴趣,增加他的快乐,而不是断网和强行戒除。

5、初恋

不如给孩子写封浪漫的家书

肯定孩子有人欣赏有人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爱不止是跟浪漫有关,还跟责任和经济能力有关,跟孩子谈,找对象就像买东西,不是进一家店,看上一件就买下来,而是要去多逛逛才能选到更好更合适的。真正值得爱的人,一定能经受住考验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聊下,选择男人或女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增加孩子的阅历,开阔孩子的眼界,让他知道他说在的地方只是大千世界的一角。

6、给孩子很正式的过这几个生日:14岁,16岁,18岁

让孩子知道:

14岁开始到16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6岁开始,对自己所有的犯罪行为承担的刑事责任。

18岁开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适用死刑。

7、跟孩子多聊聊未来,多谈谈人生,发现孩子的兴趣方向

根据他的兴趣,帮他推荐职业。让他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