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一開始也是靠紙上談兵打動蕭何,可他為何就能一路開掛,卻不像趙括、馬謖一樣一敗塗地?

黎小魚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

一、提問者只看到韓信和趙括、馬謖熟悉軍事理論的一面。



誠然,從趙括、韓信到馬謖都精通兵法理論,這是毋庸置疑的。

趙括在理論交鋒時,幹過了乃爸、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趙奢;韓信先後深得夏侯嬰、蕭何、劉邦的賞識,從理論上講他在軍事戰術、戰略上還是很有一套的。蕭何是公認的漢初三傑之一,劉邦更是大漢開國皇帝,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馬謖深受孔明賞識,不僅在乃兄馬良與孔明惺惺相惜、情同兄弟,孔明才智過人,是三國公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他外儒內法,絕不會僅僅徇什麼私情而重用馬謖,在孔明徵討南中時,馬謖獻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之計,可見其確實人才難得。

二、文友不能有認識誤區,以為:所有理論家都是空頭的。

有很好軍事理論素養的人,並不都是空頭理論家。軍事家,有多種,以我黨高級將領為例,有的既能打又能說、寫,如左權、劉伯承、粟裕、彭雪楓、曾中生等。如林彪,抗戰時在取得平型關大捷後,離開一線部隊多年,到東北後照樣打得風生水起,打得杜聿明、陳誠、衛立煌等滿地找牙。劉亞樓受黨派遣在蘇聯學了幾年軍事,從未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的他,憑著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所學,在東北成為用人挑剔的林總的寶貝參謀長,親臨前線,指揮大兵團作戰更是得心應手,不到三十小時就拿下堅城天津、活捉陳長捷!成為兩黨為數不多的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才。



你必須承擔,搞軍事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講究天賦的,像毛主席、粟總等,他們沒有系統地學過一天軍事,卻照樣把仗打得風生水起。

三、對手的強弱也是必須考慮的。

韓信的對手,除了十面埋伏陣中的項羽,其餘的對手要麼剛愎自用、蠢笨如豬;要麼就是像項羽,已陷入重圍,神仙也救不了!而趙括的對手是名將白起,超強對手,且趙國耗不起了,只有放手一搏!馬謖的對手是名將張郃,客觀地說:要守住街亭,也有相當難度。


蒼茫大地顧煒斌


韓信就是軍事天才。是不能以常人來對照的。

中國的軍事天才很多。

韓信,霍去病,陳慶之,吳起………

我記得亮劍有一段子:如果讀軍事理論能做將軍,軍事學院的教授全是將軍了。

馬謖,趙括是典型的學院派。

亮劍有一段諷刺學院派的:地圖全是開闊地,一上戰場全拉稀。[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樓上幾位軍事天才又各有各的特點。

韓信的仗全是巧打,奇謀頻出,很少跟敵人硬幹個。十面埋伏,聲東擊西,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霍去病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史書沒有記載霍去病讀過啥兵書,漢武帝也是想鍛鍊一下他,結果收穫了有漢一朝最耀眼的將星:8千人幹翻人家幾萬。封狼居胥,到達軍人榮耀的巔峰。

陳慶之很奇怪,前半生居然是個秘書+侍從。連個紙上談兵都沒有過。率七千人幹翻三十萬,而且還破城。七千人破城!前朝的王邑,後來的陳友瓊都不敢跟陳慶之打招呼了。他的履歷讓我汗毛直豎。

吳起屬於複合型人才。思想家,軍事家,改革家。早期學儒術給老師踢出校門,只是私德有虧,不容於當世。前期鬱郁不得志,換了很多老闆都沒機會領兵。最初領兵之時,因老婆是敵國人,國君不放心,結果殺妻以明志,最終以弱勝強。特點愛兵如子,一生未嘗敗仗。吳起跟孫武並稱孫吳。最耀眼吳起以五萬幹翻秦惠公五十五軍隊。著有吳子兵法,武廟十哲之一。

牛逼的軍事天才,在歷史中異常耀眼。往往我們很奇怪:都一個肩膀扛一個腦袋,你咋能飛天呢?

所以這些軍事天才太牛,普通人理解不了也很正常。因為你們都不是天才。[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不花錢降溫工程


韓信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有打仗的經驗的,而且資歷不淺。

1、韓信有實戰經驗。

韓信在投奔劉邦之前就在項軍中幹了好幾年了,而且還是執戟郎,雖然現代人看這個名字就好像是看大門的,但實際上執戟郎是項羽的貼身侍衛,這說明韓信一方面肯定會隨著項羽一起衝鋒陷陣參加戰鬥,一方面也能夠接觸到楚軍的高層謀劃。從史書上記載韓信曾向項羽提出幾次建議但未被採納來看,執戟郎實際也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參謀,也就是說韓信在加入漢軍之前不僅參加了戰鬥,也已經接觸了很多戰略級別的軍事謀劃。韓信年少時雖窮,但他識字懂數學,所以不可能是一般家庭出身,肯定是韓國貴族出身,這種人投奔項羽不可能只當個小兵。項羽手下幾十萬大軍,一般士兵別說給項羽提建議,面都不一定見的到。

所以,韓信和趙括、馬謖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他不僅是參謀,也參加過真正的戰鬥,知道帶兵打仗是怎麼一回事。

2、韓信也有足夠的資歷領軍。

韓信在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之前就是漢軍的治粟都尉,雖然是管後勤的,但都尉已經是領軍的中級軍官,再往上就是將軍,陳勝起義時就是陳勝自立為將軍而吳廣為都尉,陳平投漢一開始也是都尉。這個職位已經說明韓信完全有單獨領軍的資歷。後來韓信直接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屬於越級提拔,但其實也就越了兩級而已,因為就算不越級,都尉再往上升也是中郎將了。

因為史書對韓信在成為漢軍大將之前的歷史寫的很少而且寫的很慘,所以導致很多人有誤解,以為韓信是從一個小兵一步登天的,實際上韓信在拜將之前就已經憑能力和資歷一步步升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了。


三隻腳的大烏鴉


韓信在歷史上是一個軍事天才,與旁人不同,他似乎沒有經過歷練,從名不經傳的投靠者,到一躍成為大將軍,差的只是一個蕭何的推薦。但是事實上,蕭何也只是與韓信聊得過來,認為韓信是個大才,這個時候韓信根本沒有證實自己,所以一開始劉邦根本就不在意。在歷史上,韓信的前期和許多人都很像,比如趙括,比如馬謖,但是韓信與他們不同的是,韓信做到了活學活用,而其他兩位只能死讀兵法。

韓信影視形象

因此,對於韓信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為什麼後期打仗卻那麼厲害,小編認為正是天賦加努力。韓信幼年時家貧,甚至一度還依靠洗衣服的老婆婆施捨,但是儘管如此,他還是苦讀兵書,這樣他日後才有機會折服蕭何,才有機會一展才華。所以在成功之前,他寧願承受胯下之辱,也不肯動手反抗。

馬謖影視形象


韓信比趙括和馬謖幸運,因為他有很多機會改變或者實行自己的戰略。比如他在拜將之後的首戰,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並以此打敗了原秦國老將後來被項羽封在關中之地看牢劉邦的章邯。這既證實了韓信的能力,也證實了蕭何的眼光。小編也不得不說,韓信就是一個天才,而且天才得很沒道理。

而趙括呢,他面對的卻是秦國戰神白起,而他本人並沒有單獨率軍打仗的經驗,甚至他的父親也在兵法上不如他,但是他卻毫無帶兵經驗,第一次率大軍單獨作戰就遇到了白起,這是何其不幸。可如果但凡他有一點真正的統兵打仗能力,他又何至於讓秦國坑殺40萬趙卒。同理,馬謖也是一樣,論兵法不輸於蜀國的很多人,不然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也不會讓他鎮守街亭,可惜他只是死讀兵法,說說還行,但是並不會利用兵法。放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很多帶兵打仗的將軍都是軍校出身,可最後還是敗給瞭解放軍,甚至還有人不服氣說解放軍不按規矩打仗,這就是死讀兵法的壞處。而恰恰,韓信並非是死讀兵法的人。

趙括影視形象


綜上,我認為韓信在兵法上也未必會比趙括和馬謖這樣的失敗者強多少,只是他能夠做到活學活用。其實,這些人的事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是存在著一些不能以常理理解的天才,但更多的人次還是要經過歷練,不然驟然得到高位,只能是害了他們,比如趙括,比如馬謖。如果他們能夠得到很好的歷練,一個何至於兵敗身亡,一個何至於被待他如子的諸葛亮含淚斬首。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在今天企業或者組織用人時,即便是一些在開始就展現出才華的人,也要認真培養從而給予他們鍛鍊的機會,另外也要給予他們犯錯誤並且還有能改正的機會。


古今鏟史官


衡量一個將領的能力,得看他的對手是誰?

而韓信之所以能一路開掛,除了本身的能力外,還與韓信的對手非常弱有關,而正是由於韓信的對手弱,而讓韓信得以施展計謀,一路收穫經驗,一路開掛,越戰越強。

趙括的對手是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而趙括本人卻是初出茅廬的新手,白起身經百戰,頗有才能,對付一個新兵蛋子的趙括,白起綽綽有餘。



馬謖的對手是張郃,張郃是當時魏國五子良將碩果僅存的良將,當世名將,身經百戰,從軍三十多年,而馬謖呢?只有軍事理論,沒有軍事實踐,再加上馬謖在戰場上犯了很大的錯誤 ,馬上被張郃抓住機會擊敗。

而韓信的對手呢?首先是魏豹。

魏豹是原魏國的貴族,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依靠借來的數千士兵,佔了原來魏國的一些地區,魏豹基本就是牆頭草一樣的存在,劉邦強就投靠劉邦,項羽強就投靠項羽,你要說魏豹多麼有才能,恐怕誰也不會相信。



韓信破魏豹用的就是聲東擊西之計,把重兵陳與一處假意要渡河,然後以奇兵從另一處渡河,魏豹就上當了,然後大敗被擒。

韓信的第二戰是陳餘。

陳餘是什麼人?陳餘是原六國中魏國的名士,性格高傲,最初與張耳為刎頸之交,參與秦末農民大起義,成為趙國的上將軍,後來因為鉅鹿之戰未主動救援鉅鹿城與張耳鬧翻,兩人互相攻擊。



陳餘身上有很多戰國時期的貴族行為,例如陳餘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死記硬搬照抄兵書的計謀,不是說陳餘是個庸才完全沒有能力,只能說陳餘有一定的侷限性,至少陳餘不如李左車。

韓信破陳餘是用背水列陣、奇兵易幟擊敗陳餘的,陳餘完全沒有察覺韓信的計謀,因此大敗丟了性命,如果換做李左車,估計韓信就不一定能贏了。



計謀的使用是要看對手的,從不否認韓信確實是天下奇才,善於使用計謀,但韓信運氣也確實好,遇到的對手都是一些超級弱的對手,如果韓信遇到白起和張郃這樣的名將,聲東擊西和背水一戰,能成功嗎?我看不能,在名將面前,那些計謀可能根本就施展不了。

不是人人都能使用背水一戰取勝的,計謀的使用還要看對手和當時的環境,不能照搬硬抄,韓信是謀戰派的傑出代表,和別的武將不同,不會出現在戰場上和你硬拼的,韓信總是使用各種各樣的計謀來取勝,想想看,如果韓信遇到一個精通計謀的名將,這些計謀如果被看穿,那麼韓信如何取勝呢?



韓信打龍且也是這樣,不跟你力戰,而是使用半渡而擊的計謀,如果識別不了韓信的計謀,基本上就會失敗的。

韓信就是這樣靠計謀一步一步打出經驗,一步一步一路開掛,再加上韓信遇到的對方都不夠強,才讓韓信成就了千古名將,如果把韓信放在三國時代那個人才輩出、名將如雲的時代,韓信能不能取勝就難說了。



就是在楚漢戰爭中,重大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劉邦領導的,如還定三秦,是劉邦領導的,彭城之戰,也是劉邦領導,另外劉邦是在正面戰場對抗強大的項羽,而韓信則是偏師,對付一些弱小的對手,如果一開始就讓韓信去打項羽,很難說韓信打得能比劉邦好多少,因為對手太強了。



成就英雄是需要時勢的,當然了英雄本身也要有強大的能力,韓信能夠成就軍事大的巨大聲望,一是本身能力出眾,二是對手太弱,時勢對韓信有益,原來的六國各自為戰,也是讓韓信一一擊破的原因。

如果把韓信放在三國時期,那麼韓信就有可能只是三國名將之中一員,成就不了大的事業,因為時勢不同。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韓信確實熟讀兵法,他的戰績除了本人高超的指揮藝術外還有對手襯托和分配任務的因素在裡面,韓信之所以沒能像馬謖、趙括那樣一敗塗地有這樣幾個因素:

  1. 韓信面對的並非主戰場。韓信的高光時刻產生於楚漢戰爭時期,這個時候的主戰場是劉邦和項羽相持對峙的滎陽一線,為了分散項羽的力量韓信奉命開闢第二戰場,也就是剿滅或收服六國貴族勢力;長平之戰也是趙國與秦國的決戰,雙方用盡了全力,而馬謖的情況也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先鋒,雙方也是生死之戰。
  2. 對手水平的差異。在長平之戰前白起已經是戰功累累,攻城略地眾多的名將了。張郃以討伐黃巾軍參軍,先後屬韓馥、袁紹、最終歸屬曹操跟著南征北戰。在夏侯淵死後張郃擔任抵抗蜀國的西線統帥,可謂是歷經戰陣的宿將了;韓信則不然,他所面對的是六國貴族,這些人在反秦之初有強大的政治號召力但是軍事水平有限,政治野心也沒那麼強烈,這就導致他們的攻擊力沒那麼強,這也是他們的先天不足。
  3. 作戰空間的不同。韓信出征時的環境是"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在劉邦大潰敗後諸侯王紛紛背叛,只要保證諸侯王不反對劉邦就是勝利,因此劉邦派說客勸降魏王豹、齊王田廣,韓信有聲東擊西的戰術還有突襲,更有戰爭訛詐手段,所以說戰爭並不是唯一手段;而趙括遭遇的則是秦國志在必得的進攻,趙王的命令也是進攻趙括並沒有施展空間。

韓信的職業經歷與二人不同

相比起馬謖、趙括韓信的閱歷就比較豐富了,從項羽的"執戟郎中"到劉邦時的"治粟都尉"最後官拜大將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些基層經歷有助於韓信更加全面地瞭解和觀察戰爭,這段蟄伏期能夠讓韓信得以檢驗和修正自己的兵法理論,這是馬謖和趙括不具備的。

趙括的顯名是靠著他的父親馬服君的襯托流傳開來的,如果沒有名將父親的關係他是很難上位的,可以說趙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至於馬謖也脫不了裙帶關係的影響,所謂"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早在劉備任荊州牧時期馬良就已經投效,在劉備入川后馬謖才因此進入劉備的政權中效力,沒有一個優秀的哥哥在前鋪路馬謖不可能進步這麼快。


所以,有這樣的優越條件和資源讓馬謖和趙括減少了很多拼搏的過程,同時也減少了二人基層鍛鍊的機會。

天才光環籠罩下的悲劇

比起韓信的低開高走乃至後來的逆襲,趙括和馬謖一開始就頂著"天才"的光環。馬謖的高談闊論迷惑了諸葛亮,趙括談起兵法來連趙奢也說不過,這樣的印象讓人們對他們的期望過高,甚至賦予他們救世主的人設,一旦遇到小挫折非議就像贊美一樣壓過來,這是成名過早的包袱。

實事求是地看,趙括、馬謖都是不錯的參謀人才只是上司對他們的期望過高才導致這樣的悲劇。


從韓信來看他最開始也是被任命為參謀人員,隨後擊敗項羽的追兵、擒獲魏王豹、戰領趙、代,突襲齊國、最後迫降燕國,這是一個由弱到強,由簡到繁的過程。從最初軍事對抗到政治戰、外交戰,我們能夠看到韓信從青銅到王者的成長過程。

韓信的經歷很好滴說明了一個道理:唯有捨棄天才的光環,放低姿態才能成為心中的自己。


金鑼山讀史


韓信一開始靠紙上談兵打動蕭何,後來能夠當上大將軍,而且一路開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到底為什麼,我說因為項羽,你們信嗎?

我們先看看韓信早期在項羽軍營裡,當個執戟郎中。那時候的項羽可曾打過敗仗?部隊有句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強將手下無弱兵。

韓信經常在項羽身邊,對於軍隊的事情會知道很多,甚至有些兵法在項羽運用之後,韓信還能在項羽作戰部署上琢磨出新的戰法策略,以及考慮對手如何應對才是上策,所以韓信在項羽營中雖然只是執戟郎中,但在項羽打仗部署的影響之下,加上自己的天分,很快形成自己的應敵之策的戰略戰術。

不要小看一個執戟郎,韓信還向項羽提過很多建議,但是作為頂級戰神級別的項羽,沒看上韓信的建議。

韓信看到自己的戰略思想已經成熟了,卻得不到施展,這才離開項羽,來投奔劉邦。

劉邦也看不上韓信,韓信只能跟蕭何談兵法談戰略。蕭何是個伯樂,是騾子是馬他還分不清楚?韓信真是千里馬,被蕭何相中了。

後來韓信軍事生涯的大開掛,與先期跟隨過項羽是分不開的。項羽打仗無敗績,算是頂級人物,而韓信所攻打的都是二三流人物。一開始沒有跟項羽作戰,最後決戰的時候,韓信雖然說跟項羽正面作戰贏了,但是看不出來韓信比項羽厲害。因為韓信加彭越英布,再加劉邦,人多勢眾,以多欺少,勝之不武。

要我說,項羽作戰,韓信敵不過。雖然韓信站在項羽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但是沒有項羽作戰的原始動力,項羽的原始戰鬥力是模仿不了的。因此說,韓信開掛是因為沒有一開始就跟項羽正面作戰,像魏王豹,趙王歇,代王,燕王齊王,他們肯定幹不過韓信,所以給韓信開掛當了墊腳石。


乙丙丁6


人如果要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出身,運氣,實力”缺一不可,韓信“出身,運氣,實力”全都具備,趙括缺了運氣,馬謖則是三者都缺那麼一點點。

韓信雖然年輕的時候也曾混到沒飯吃的地步,但是對於他出身於戰國時代的貴族之家,甚至是六國王族後裔,這點基本已經得到確認。因此,韓信可以佩劍,才有了街頭流氓調戲韓信,韓信忍受了“胯下之辱”的故事,也才有了,餓了好幾天,漂母給他飯吃,面對如此落魄的韓信還得尊稱他為“王孫”,也才有了“一飯千金”的故事。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對於韓信幼年故事,史書上找不到材料,但是韓信肯定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不然如何能得到蕭何,劉邦的重視,以後更不可能成為縱橫天下的名將,只是韓信到底是師從何人,學的是哪家學派現在已經不可考證了。

韓信的見識明顯不同於和劉邦一起造反的“土包子”,作為後來者,未立尺寸之功,在劉邦“豐沛元從”中的“知識分子”蕭何的力薦下,直接從治粟都尉升為大將軍,這種“火箭式”的躥升,驚呆了劉邦陣營的諸將,韓信雖有才,遇到蕭何和劉邦是其人生的大幸。

成為大將軍後,劉邦第一次召見韓信,就被韓信的言論打動,確定了平定天下的整體戰略,在楚漢相爭過程中,韓信是作為劉邦唯一的方面軍統帥而存在,後來居於列侯武將之首的曹參以及樊噲,周勃,都不過是韓信手下的“馬仔”而已。

落魄後的韓信經過劉邦連襟舞陽侯樊噲的家裡,樊還噲跪拜迎送,激動不已,說出了:“大王竟然能到臣的家裡來!”可見其威信功勞之大。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趙括遠不是史書上說的那樣無能,長平之戰時秦國的實力本身就遠強於趙國,長平之戰打到最後,拼的不是哪國的兵能打,拼的是“秦,趙”兩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後勤保障能力,特別是農業生產能力,趙國在趙括接任主帥之前已經熬不住了,四處派出使者借糧,當時主帥廉頗的“龜縮”戰法,躲在深溝壁壘的後面,雖然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趙國的糧食儲備已經快被吃光了,不出戰,不能及時結束戰爭,四十萬趙軍最後也是餓死。

在萬般無奈之下,趙王讓趙括接任主將,實際上是讓趙括“背鍋”,本身就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趙括還是有擔當的,沒有推脫,接任主帥後,立即改變戰法主動出兵,四十萬趙軍對陣六十萬秦軍,本身就是以少戰多。

而從趙括整個長平之戰的戰役指揮來看,首先他想盡快決戰的方針是符合趙國國情的,因為如果再繼續拖下去,先被拖垮的將是趙國而不是秦國,這是當時最現實的情況。長痛等死不如絕地一擊!

並且趙括所有計策似乎和白起如出一轍,都希望以偏師迂迴,之後進行包抄合圍,只是趙軍實力稍弱,並未成功,而趙括在大軍遭到合圍之時,仍然能夠讓已經斷糧的趙軍四十六天內保持旺盛戰鬥力,始終突圍作戰,這也不是一個庸才可以做到的。

從戰後結果看,秦軍雖是勝利但卻是慘勝,損失士卒二十多萬,長平之戰之後秦軍十數年不能東出,因此,趙括敗在運氣,對手是強大的秦國,這場戰爭對趙括就是一場賭博,而且是要以小博大。

馬謖並非貴族出身,但是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 馬謖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馬謖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並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原本運氣不錯,因為嘴皮子好被蜀漢執政諸葛亮看上,多加提拔,只是後來第一次擔任主將,遇到的對手就是曹魏名將張郃,再加上自身實力不濟,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導致大敗,最後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了。


醉美木瀆


韓信剛開始當兵時,在楚霸王帳下當警衛,每日裡聽將軍指揮作戰,時間久了,自己對於這些事情,如何作戰早就瞭然於胸。再加上他本身就有軍事頭腦,稍稍動動腦筋,對待戰事,沒什麼應付不了的。

第一點,他是讀過兵書的,

第二點,他在楚軍營裡當將軍警衛,

第三點,他本身熟讀兵法,在將軍指揮作戰時,與自己的作戰思想不謀而合。

他佔有先天條件,這是優勢。他還甚至知己知彼,瞭解楚的優勢劣勢。

還有,他本身就是個軍事天才,善於利用士兵。有句話說得好“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這是後話了。

所以,我認為韓信有先天優勢,還有他本身就有過硬的軍事才能。故而,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對漢都是碾壓式的優勢。

慧眼識人當屬蕭何,但奈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倘若一個人有才華有能力,但沒有平臺,沒有機遇,縱然是金子,也難免被時間埋沒,興許等久了才被發覺。

一個人有才華能力,就猶如一把尖錐。沒有機遇就展現它的能力,倘若一有機遇,把他放入囊中,尖錐頃刻間便會脫穎而出。

韓信正如一把尖錐啊!


有跡可尋1


韓信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很難碰到同級別的對手,基本上是降維打擊對手。

蕭何也是人傑,韓信只會紙上談兵是打動不了他的,所以不存在韓信紙上談兵打動蕭何之說。一個人是否有真材實學,明白人是看得出來的,識才也是種難得的本領。紙上談兵是指只有書本知識,死套書本,脫離實際,也就是不懂真正的兵法或不真正懂兵法。岳飛曾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之妙不在兵法本身,在你的領悟和運用。兵法讀得再好再多,不能領悟其妙,不能靈活運用,那兵法還是寫在紙上而已。韓信用兵之妙歎為觀止,真是種藝術,不是趙括、馬謖之輩能比的。

說到底,人家是天才,沒法比。不明白這一點是理解不了韓信為什麼開掛,而趙括,馬謖不行。就象愛因斯坦一百年前年紀輕輕就整出了相對論,而現在的你讀幾十年書也看不懂相對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