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萬人巡河來“找茬”

<table> 增城萬人巡河來“找茬”

區水務局每週末都組織志願者參加“萬人巡河”。受訪者供圖

/<table>

荔城街富鵬派出所副所長羅小青近段時間來多了一個習慣——每天巡邏過程中他都到轄區的各個河涌邊走走,看看河涌有沒有垃圾、排水口有沒有異常等。這裡河涌雜草太高了,那裡水面漂浮著生活垃圾,他都一一拍照,然後打開手機,通過“河涌眾採”小程序上報問題。

羅小青是增城成百上千個巡河志願者之一。去年12月底,增城在全市率先發起了一場以“增城河更美,萬人巡河齊護水”為主題的“萬人巡河”志願活動,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市民群眾參與到巡河行動中來,人人來當“河湖衛士”。

行動首先在全區各職能部門引起了熱烈反響——短短3個月,全區累計共有16個部門和單位的1000多名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參與巡河,發現了排汙口、垃圾黑點、涉汙水體、河涌違建等各類涉水汙染源問題近1000宗。

南方日報記者 朱偉良 通訊員 增宣

以發現問題倒逼整改落實

1月10日上午,增城區河湖庫巡查組志願者羅梓藝因公外出來到百花湧一帶。眼尖的他在途經兒童公園河段時突然發現一個排水口不斷有乳白色的汙水湧出。作為水務部門的職工,又是“萬人巡河”活動的一名志願者,羅梓藝毫不猶豫拍下了這個畫面,並通過“河涌眾採”小程序進行定位及上傳。

很快,收到上報線索的區河長辦第一時間將問題轉交到河涌所在管轄的荔城街,並要求相關人員立即對問題進行處置。隨後,荔城街工作人員迅速到場核查,原來汙水來源是兒童公園停車場項目的施工現場。由於處理不當,施工方將混著油漆的汙水直排到河涌。荔城街工作人員立即禁止項目施工方的排汙行為,並勒令其將排入河涌的汙水抽出。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僅僅耗時1個小時。這樣的效率讓羅梓藝不禁點贊。“我是增城本地人,想到舉手之勞就能為增城的治水事業作出自己的一點點貢獻,我感到很開心、很值得”。羅梓藝告訴記者。

河涌垃圾堆積、水質發黑發臭、汙水直排河涌、沿河亂搭亂建……以發現問題倒逼落實整改,通過“找茬”發現河涌存在的汙染問題,促進水環境綜合整治落到細節之處,“萬人巡河”行動產生了四兩撥千斤的巧妙作用。

“增城大大小小河涌遍佈,治水工作僅僅依靠水務部門是難以實現全覆蓋的,唯有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讓大家都來做河湖無死角的‘360衛士’,才能把一些藏在死角的問題找出來、處置好,真正實現守護城市碧波的目標。”增城區河長辦汙控組副組長宋偉科表示。

以智慧治水實現靶向治理

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關鍵是暢通反映問題的途徑。“萬人巡河”行動的順利實施,不得不算上增城區城鄉院的一份功勞。

2019年,隨著汙染防治攻堅號角吹響,增城區城鄉院便主動參與到治水工作中來。該院充分發揮自身掌握大量地理信息數據的優勢,研究開發了一款操作簡易的“河涌眾採”微信小程序,為“萬人巡河”志願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大概去年11月初,國考大墩斷面達標衝刺在即,正在舉全區之力決勝治水工作。作為本地區最專業的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我們察覺到我院地理信息技術優勢能夠幫助區相關部門提高治水效率,所以主動研發了‘河涌眾採’小程序。”增城區城鄉院“河涌眾採”項目組工程師單湛波告訴記者,“‘眾採’這一概念,就是依靠群眾的海量採集行為,找到人居環境、河涌問題的痛點,由政府部門靶向治理,提高治理的效率,實現了汙染數據從群眾中來,治理成效到群眾去,形成‘政民互動、自下而上’的創新工作機制。”

以黨員先鋒帶動群眾廣泛參與

結合黨建教育、戶外素質拓展等活動,“萬人巡河”活動伊始就得到了增城區各職能部門的積極響應。通過組織戶外徒步、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全區16個職能部門超1000名幹部職工先後參與到巡河活動中來。“在徒步鍛鍊的過程中去發現河涌問題,既是工作之餘的放鬆,同時也很有成就感。”區文廣旅體局一名職工在參與“萬人巡河”後表示。

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以及隨著“河涌眾採”小程序知曉率的不斷提升,不少市民群眾也陸續自覺加入到“萬人巡河”的行動中來。“現在我們不時會在小程序上收到一些匿名的舉報線索,都是一些瞭解這個志願行動的群眾發現問題隨手傳上來的,我們明顯可以感到大家保護環境的主人翁精神在不斷提升。”宋偉科說。

記者瞭解到,下一步,增城區河長辦將把“萬人巡河”活動逐漸延伸到各鎮街和各單位,號召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持續開展“萬人巡河”志願活動,及時發現轄區河湖、水庫、小微水體、邊溝邊渠等範圍的涉水汙染源,將河長“巡河”逐漸變成一種人人參與的社會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