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越調戲劇發源於何時何地?分幾個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各是誰?

杜留振


1.河南越調戲劇發源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南陽一帶。當地民歌小曲“四股弦”專門採用越調來進行演唱,之後慢慢演變為專門的戲曲,越調實際是由南陽梆子的一種變體演化而來。

2.越調流派有毛派,陳派,何派,袁派,申派。毛派代表人物毛愛蓮,陳派代表人物陳靜,何派代表人物何全志,袁派代表人物袁秀蓮,申派代表人物申鳳梅。








跳跳1608


目錄

詳情

越調

越調,河南省、湖北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1]

越調除戲曲形式外還有曲藝和木偶兩支分支。1942年河南發生大旱,期間許多越調藝人(如張桂蘭)等都曾轉入過地攤說唱,等災荒過後,再重新回到舞臺來演唱戲曲。木偶的越調分支在南陽一帶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間職業木偶藝人至今仍十分活躍。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1]越調自誕生地四外流傳時,“音隨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邊”等地域流派。生路越調以南陽為中心,是越調的母調。唱腔質樸、婉轉、細膩、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獷、大氣,間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調以許昌、漯河、周口為中心,又稱“小越調”。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點。南邊越調以襄陽為中心向十堰等地擴散,與上路越調比較相似。


大美朝陽溝文化


發源於何地真需要專家考證,流派目前公認的有毛派和申派。毛派創始人毛愛蓮和申派創始人申鳳梅,兩位大師級人物


戲劇文藝


  1. 越劇的發源地是浙江嵊縣,發祥於上海;

2.越劇流派有十三個:

有袁雪芬派、範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陸錦花派、畢春芳派、張雲霞派、呂瑞英派等


3. 老一輩:尹桂芳、範瑞娟、徐文娟、王文娟、袁雪芬當紅演員:王君安、吳鳳花、錢慧麗、單仰萍、方亞芬


軒轅齋


只知道申派和毛派!申大師把申派提高到別的派難以企及的高度!!!


王天軍8


越調,發源於清乾隆年間,河南南陽一帶。越調分申派和毛派,申派代表人物為申鳳梅,被稱為“一代宗師”;毛派代表人物為毛愛蓮,被稱為“越調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