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慾越強,孩子的自主能力就越弱,將會一事無成,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父母控制慾越強,孩子的自主能力就越弱,將來也會一事無成!這是肯定的,勿庸置疑!



性格的影響

幼兒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因為無知,所以他們看起來什麼都很好玩,好看,想去動一動,摸一摸,而大人不要去控制這些行為,相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要引導鼓勵孩子多去發現,多去探索。

如果父母親一看到孩子亂動亂跑,沒有規規矩矩聽大人的話,就是一頓呵斥,慢慢的孩子就不敢也不願意去動了,因為害怕挨訓。久而久之,話也變少了,性格也變得不自信了,沉悶內向了,甚至於做什麼都畏手畏腳!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腦子變笨了

父母控制慾太強,凡事都要求只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孩子往往沒有機會自己動用腦筋去思考問題,或者是凡事不能自主發揮,在父母的約束控制下只能機械的、循規蹈矩的去做事情,那麼就會變得笨手笨腳,沒有了靈氣!常動腦筋會越來越聰明,而腦子動的少了,孩子也就越來越笨了!



缺乏自主性

孩子經常受控制慾強的父母的約束,除了性格內向怯懦,腦子變的笨了,還會變得失去自信和缺乏主見。

等到孩子們長大成人後,遇事瞻前顧後,自主性缺乏,在工作上、感情上都會大大受到挫折,甚至於一事無成!這對他們的人生影響極大!所以做父母的教育孩子不能控制慾太強,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害了孩子,自己也會悔不當初!


青花欣悅


我覺得差不多吧,但是說一事無成有點過了。

我小時候父母對我比較嚴厲,做什麼事情,怎麼做必須要聽他的。比如上學,早上去上學同學都會來叫我一起去,但是他們卻不讓我去叫我同學一起去上學。這樣時間一長就沒有同學來叫我了,我也想反抗 但是我不敢。敏感的孩子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按照父母的意思做,孩子慢慢地變得沒主見。看別的孩子活潑可愛,自己會自卑。有時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卻不敢說出來怕人嘲笑。

神經大條的孩子就會好點,父母控制越強 他們越反抗,也不會記仇。他們不會想太多有什麼說什麼,他要做的是他自己,他會樂觀開朗,他不怕被別人說也不屑別人說什麼。

所以我覺得孩子有沒有成就,主要還是看個人的性格。事情都有兩面性,開朗的人生活裡都是陽光,對待一切都正直向上,自然也會抓得住機遇。敏感自卑的人,遇到事情想的是萬一我做不好會怎麼樣,還沒開始就打退堂鼓。忽略了持之以恆,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萱言葉語


你好,我覺得這個說法也不完全正確。

為什麼這麼說呢,目前從心理學上說,孩子上大以後要麼和父母很像,要麼成為父母的另一個極端。

所以按照這個說法,如果孩子性格天生比較懦弱,父母在控制慾很強的同時,又對孩子過於溺愛保護,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主力就比較弱。因為一邊被控制,一邊被溺愛,孩子自身的需求就不會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得到,都被你愛的給滿足了,更談不上又自主的能力,會不會一事無成,就要看這個孩子有沒有特殊的天賦之類的了,如果很普通,那就可能一事無成,成為標準的巨嬰式啃老族。

還有一種相反的可能,就是會過早的獨立,我為什麼會這麼肯定的說,因為我自己就是這種情況。父母控制慾強,而且事無鉅細的過問,會讓本來就叛逆的青春期更加的叛逆,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會想方設法擺脫父母的控制,怎麼擺脫?很實際的問題就是經濟獨立,人事獨立。經濟獨立大家都理解,不再依靠原生家庭生活了嘛。人事獨立就是漸漸有了自己的人脈圈子,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自己通過 人脈去解決,甚至包括父母的事情。

在控制慾強的家庭中長大,有沒有自主能力,會不會一事無成,還是得看孩子自己的性格和成長過程中一些其他的因素,不能單單依據這個去下結論。


顏Zz


父母強勢,控制慾強,對孩子來說真是一場災難。

強勢的父母一般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說一不二,安排孩子做什麼就是什麼,不允許孩子反抗。

2、“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就不聽話呢?”這樣的話掛到嘴邊。

3、和孩子的日常對話以打擊抱怨為主,很少給予孩子鼓勵和讚美。

4、孩子一犯錯,彷彿地球要爆炸一般,搞的雞飛狗跳,一家不得安寧。

......

試想一下,作為一個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天天生活在父母製造的高壓之下,他整個人都是壓抑的,何談自主能力和創造力。


父母是唯一一個不用考試就直接上崗的職業,卻也是最複雜、最漫長、責任重大的職業。


我也是做了媽媽的人,最不願看到就是孩子跳樓、自殺、離家出走這一類的新聞,每次看到心就絞痛。因為我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的孩子,都是花一樣的年紀,看著自己的孩子活蹦亂跳、開開心心,可那些孩子因為不敢跟父母頂嘴,不知道怎麼排解苦悶而一時衝動走上了不歸路。


每條這樣的新聞配圖都是父母抱著孩子哭的癱成一團,揪心。


其實,作為父母很多時候是可以避免悲劇發生的。


當孩子說:“媽媽,我累了,可以晚點寫作業嗎?”強勢的媽媽請收回你脫口而出說:“不行,必須寫完,寫不完不許吃飯。”


當孩子說:“爸爸,今天我跟學校跟同學吵架了。”蠻橫的爸爸請收回你不瞭解實情就劈頭蓋臉的一頓罵。

......

其實孩子知道對與錯,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他選擇跟父母訴說,只是想尋求點安慰罷了,耐心把孩子的心裡話聽完,相信我,你多一點耐心,孩子就會對你多一份信任,而互相信任是心平氣和溝通的基礎,能好好溝通,不能說保證百分之百解決問題,那最起碼不會激化矛盾。


所以,情緒穩定、心態平和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太寶貴了。


我們作為父母,這一路上也是跌跌撞撞,不過趁現在還有補救的機會,好好反省一下,看看問題到底是出在孩子身上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我不奢求強勢的父母能一下子學會擁有耐心,但至少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先冷靜一下,別上來就吼,那我就替孩子謝謝你了。


真的,謝謝你!



悠媽樂談


這個我覺得也要分情況,但是父母的控制慾太強,孩子的內心想法得不到釋放就很容易出現叛逆,但是也有一輩子都很聽父母的話的孩子。

我母親的控制慾就很強,她希望我什麼都按照她的想法來做,就連平時炒菜她都喜歡在一旁指揮先放什麼再放什麼。所以我長大後的性格比較懦弱,沒什麼主見,也比較怕生。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少年派》我想大家都看過,劇中林妙妙的母親王勝男就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但是林妙妙的父親林大為卻一直和女兒是朋友的關係,從中調和。所以雖然母親的控制慾強,但是妙妙還是一個樂觀有主見有想法的孩子。

至於父母控制慾強兒女的自助能力就差這個問題並不一定,也是要因人而異的,但是我也碰到過父母事事都操心兒女什麼都不會的。所以身為父母,我們有時候該放手時就需要放手,不要折斷孩子的翅膀。




辣椒賴皮豬狗狗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控制慾越強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拿出所謂對孩子好的各種理由,以各種各樣奇葩的方式控制孩子,企圖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操控孩子!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如果父母對於孩子太過控制的話,會對孩子的一輩子有揮之不去的影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814bdf22f3c430d8ca881a35981ab5c\


凱歌歌


父母的控制慾強會導致孩子容易焦慮、退縮等問題出現,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會聽從別人的意見,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容易發展為順從、懦弱、缺乏自信、孤獨、壓抑、自卑,遇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能力的人。

在人際關係上,這類孩子始終會處於被領導的地位,因為他們競爭意識弱,不會自主思考和獨立做事,容易缺乏安全感、過分順從。

同時,也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高壓下,越發的叛逆,缺少判斷力,反抗父母,只要是父母的要求一概否定,不管是不是有利於自己的,最終造成遺憾。

這些孩子長期在父母的控制下發展,會有莫名的無力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即使未來有好的發展,也會有那是父母為我選擇的人生,並不是我想要的人生,這其實是教育上很大的失敗。

很多父母對孩子傾注了非常多的關愛,同時期待也很高,但會不知不覺陷入控制孩子的狀態中。使孩子不僅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反而會感覺非常痛苦和壓抑。


靜靜靖靖靜


父母控制慾強,將來孩子可能會出現兩邊極端化。

1.孩子將來沒有主見,就像我們現在俗稱的媽寶,步入社會唯唯諾諾,總是害怕出錯,平平淡淡,以後成家也可能不能遵循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在父母意見和自己有分歧時,總是會選擇聽從父母,在身邊出現強勢的朋友或者同事時,也會順從。

2.慢慢的會越來越叛逆,總是你說東,他做西,你喜歡的我偏不聽,我就要違揹你的意願,一旦脫離父母,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完全不可控,也不會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很想證明自己,在工作單位也是一樣,不喜歡被控制領導。

不過這些都跟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控制慾強要看什麼程度,我上述所說是兩個極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成這樣,教育本身就沒有一個界限,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也許你看到這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好,你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卻沒有用,那麼這就不是好方式,對於孩子,要抓住孩子自己的性格,找對方法,慢慢改變自己。


她說口才


對,本來就是這樣的。你做主越多,他的依賴性越想,獨立自主的能力就越差。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自我性格的養成,以及個人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和鍛鍊。父母的控制慾越大,不肯放權放手,孩子接觸自我鍛鍊的機會就越少,這方面的能力就越孱弱。能力的養成,需要不斷地試錯和經驗總結,才能不斷的變強大。害怕失敗做不好,不讓孩子接手,孩子永遠沒有機會去驗證自己的能力能否完成某件事。能力不足之處在哪裡,哪裡需要改進,增強鍛鍊,怎麼增強等等。所以,越早放手讓孩子去獨立自主的完成他力能所及的事情,越好。哪怕在他完成某件事的過程裡,你全程跟蹤都行,給予意見和建議也行,及時提醒也行,但記住不要輕易插手。讓他自己面對困難,不適或者僵局時,開動自己的腦子,發揮自己的判斷力,做出自己的決定和結論,以及行使自己的主見。作為父母,當然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吃虧,儘量少吃苦,少走彎路,但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一些經驗,一些教訓,一些苦頭,一些彎路,必須經歷。口頭上的勸說,語言上的規勸,大部分時候奏效甚微。只有親歷了,才能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這種認知一次就夠,刻骨銘心,再也不會忘記。人類的經驗傳承一直都是如此。不驗證,怎麼知道經驗的正確。再說,社會與時代再發展,有些經驗已經過時了。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發展。父母一輩的經驗相比孩子現在生活的時代,已經屬於幾十年前的經驗,有些甚至屬於農耕的傳統經驗,怎麼可能在一個高度工業化和現代科技的社會里有用呢!

所以我的觀點是,儘早放開屬於孩子的那些自主權。讓他們自己做主,自己去試錯,自己去面對。孩子總要長大,該放手時就放手。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什麼都替他們做好了。


百果味優選


當父母控制慾強時,孩子的自主能力不一定就越弱,更不一定會一事無成,這裡要分開來討論。

1. 孩子的自主能力

普遍認為被控制得越緊的孩子,自主能力就越弱,但這是有前提的:孩子的自我被抹殺。例如對孩子包辦型溺愛的家庭,就是對孩子的操控到達極致的表現,最終結果是對孩子自我的抹殺。

我們可以看到,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無論哪種孩子都會有叛逆的表現,就是展現自我,追求自我的表現,即便是再乖巧的孩子,他們都會有叛逆,只是可能會延遲。

換言之,一個孩子的自主能力,除了被家長控制的程度之外,還與他自己是否有“自我”的覺知有關。那些叛逆的孩子,就是對自我有覺知的孩子,當然,他們認為的“自我”可能是錯誤的,這一點不在本題的討論範圍之內,不進行細說了。

在一檔塗磊所參加的調和家庭矛盾的綜藝節目中,有一位女博士(女兒)就是對“自我”後知後覺的存在,她從小就被母親包辦成長,母親也總是“我付出了一切都是為了你”對女兒進行著情感勒索。

女兒只是要求做自己,包括不要再要求她穿單一花色的衣服,不要再要求她服從母親的意志,甚至當場一度昏厥。

所以,一個孩子的叛逆並不是什麼壞事,它表明了孩子有自主的想法,並試圖去證明、實踐這一點,同時一個孩子的叛逆也在提醒家長:是不是自己操控欲太強了?

2. 父母控制慾越強,孩子越是會一事無成

所謂的“一事無成”是指哪一個方面呢?如果以上述女博士的例子來說,在學業、在工作中她是有成的,但在人際交往(她兩次戀愛被騙,而這兩次戀愛是相親的)、自信、生活方面來說她真的是一事無成。

個人認為我們不能去評判一個家長的控制慾對孩子的影響是單一的,因為控制與被控制,是一種二元關係,是否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則需要結合上孩子對抗的目標。

在孩子有覺知的情況下,他們會反抗父母的控制,名為叛逆。但他們始終是孩子,為了反抗父母甚至會犧牲自己的發展。

例如有一位女生,她帶著男朋友回家見父母,顯然父母對她的男朋友並不認同,不斷用各種方式試圖棒打鴛鴦,可越是阻止女兒越是偏激,最後女兒生出要和男朋友遠走天涯的念頭,並準備下次決定。

可有人提醒她了:

你是真的那麼愛這個男孩,他也真的那麼愛你?他真的如你所想的那麼完美無缺?你和他真惡毒能一直如現在對抗你的父母一般團結?你們的出走是因為愛,還是因為你只是想反抗你的母親?你必須要想清楚這一點。

最終女兒明白了,其實自己和這個男生確實存在種種問題(當然不是她父母認為的那些問題),很可能走不到最後,也明白了自己那份堅決,只是為了對抗父母的控制。

所以,有一個控制慾很強的父母是否會讓孩子一事無成,還在於孩子是否以父母為錯誤的對抗目標,以犧牲自我發展為前提的對抗父母。

有點繞,我們來舉個例子便於理解:

孩子A很喜歡動漫設計,可父母堅決要他讀會計,對此A並不打算聽從父母的建議,而是堅定自己的選擇。

而決定他是否在動漫設計上一事無成的,是他選擇時候的目標:

“你越是不想我做,我就越是要做,你們休想控制我”--從對抗父母、讓父母氣急敗壞中獲得快感。

“我知道你們的建議是為我好,但我有自己的理想要追逐,我會努力取得我想要的成績”--從自我選擇、自我奮鬥中獲得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