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責怪他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1 永遠不要責怪他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永遠不要責怪他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罐頭頭

簡書作者

2017-12-04 14:37打開App

Principal 1: Don't criticize, condemn, or complain.

《人性的弱點》這書名太有成功學意味了,已至於讓人忽略英文原著的書名其實是 “如何交朋友和影響別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秉著把聽過的書變成讀過的書原則,在圖書館裡翻了一下,又在喜馬拉雅找了一下有聲書,於是就打算用聽書的方式把全書聽完好了,畢竟感覺這書不需要細細研讀。

第一章作者舉了N多的例子,從十惡不赦的殺人犯,到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再到領導獨立戰爭的美國總統林肯。就為了說明一句話:責怪無益,不但無法讓人接受反而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抗。相反地,我們在想要責怪別人之前,先想想別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反而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回想自己,在生活、工作往往總是犯這個錯誤。尤其對親人,總是傾向於站在“為你好”的制高點上,不遺餘力地指出對方的錯誤,卻不去深究對方為什麼要這樣做。反省過往,自己毫無疑問給別人造成了不少的打擊,當然也就成為不了“人緣好的人”。我覺得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去批判別人。正確與否往往並非如此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理解對方的行為,尤其是對自己重要的人,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目的更為重要,而不是評判對方胡對錯。

成功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講一些”心法“,說得不好聽,就是通過一些不痛不癢過的例子,把一些一句話可以講明白的大道理擴展成為一章書,甚至是一本書。同時,內容一般只停留在表層的經驗總結或者案例分析。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說內容往往只是現象的總結,或者是現象的觀察,作者並沒有透過現象告訴我們本質。不是說作者賣關子,通常情況是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本質究竟是什麼。

正如本書作者卡耐基,他並沒有心理學或者腦科學的學術背景,如果我要追問一些責備心理成因的問題,例如:“為什麼人不喜歡被責備?”,“為什麼我們發現了別人的錯誤會第一時間產生責備,而不是研究其行為動機?”。面對這些提問,我估計他老人家是無論如何也回答不上來的,這是其一。

其二,成功學的結論往往沒有嚴格的邏輯推理。實例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關係扎眼看上去都很有因果關聯,但如果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推理並不嚴密甚至是沒有。

在看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容易迷失在細節裡,也忘了去思考。但當要寫筆記的時候,我就開始想後退一步,站遠一點,就會有一個big picture,才能更加客觀地審視書中的內容:例子和結論是否就有必然的聯繫?除了作者的結論,是否還可能推理出別的結論?又例如他的推演過程是否合乎邏輯,是否有漏洞等等?

看每一本書非休閒書都應該如此,時刻自我提醒,自我提問。

其三,成功學沒有具體的方法論和行動指南。責備被人是不對的,那麼當我想要責備對方的時候,我要怎麼壓制自己責備的意願呢?我不不用責備的方式,我應該怎樣才能讓他人知道自己的錯誤呢?我應該如何幫助對方改進呢?諸如此類的實操問題,作者都一概不提(或許會在後面章節有?)。

經過半年的讀書筆記,感覺自己在看書的這件事上看書真的是要批判地來看啊~~

摘錄一些自己認為有意思的句子:

Any fool can criticize, condemn and complain - and most fools do. But it takes character and self-control to be understanding and forgiving.

任何傻瓜都可以輕易批評責罵,而他們通常也這樣做。但只有智者才擁有良好的品格並能控制自己,去理解和原諒他人。

God himself, does not propose to judge man until the end of his days. Why should you and I ?

上帝也只在人生命的最後一天才審判,你又憑什麼去評判別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