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责怪他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1 永远不要责怪他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永远不要责怪他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罐头头

简书作者

2017-12-04 14:37打开App

Principal 1: Don't criticize, condemn, or complain.

《人性的弱点》这书名太有成功学意味了,已至于让人忽略英文原著的书名其实是 “如何交朋友和影响别人”(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秉着把听过的书变成读过的书原则,在图书馆里翻了一下,又在喜马拉雅找了一下有声书,于是就打算用听书的方式把全书听完好了,毕竟感觉这书不需要细细研读。

第一章作者举了N多的例子,从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再到领导独立战争的美国总统林肯。就为了说明一句话:责怪无益,不但无法让人接受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抗。相反地,我们在想要责怪别人之前,先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反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回想自己,在生活、工作往往总是犯这个错误。尤其对亲人,总是倾向于站在“为你好”的制高点上,不遗余力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却不去深究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反省过往,自己毫无疑问给别人造成了不少的打击,当然也就成为不了“人缘好的人”。我觉得我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批判别人。正确与否往往并非如此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理解对方的行为,尤其是对自己重要的人,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目的更为重要,而不是评判对方胡对错。

成功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讲一些”心法“,说得不好听,就是通过一些不痛不痒过的例子,把一些一句话可以讲明白的大道理扩展成为一章书,甚至是一本书。同时,内容一般只停留在表层的经验总结或者案例分析。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说内容往往只是现象的总结,或者是现象的观察,作者并没有透过现象告诉我们本质。不是说作者卖关子,通常情况是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本质究竟是什么。

正如本书作者卡耐基,他并没有心理学或者脑科学的学术背景,如果我要追问一些责备心理成因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人不喜欢被责备?”,“为什么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会第一时间产生责备,而不是研究其行为动机?”。面对这些提问,我估计他老人家是无论如何也回答不上来的,这是其一。

其二,成功学的结论往往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实例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扎眼看上去都很有因果关联,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推理并不严密甚至是没有。

在看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容易迷失在细节里,也忘了去思考。但当要写笔记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后退一步,站远一点,就会有一个big picture,才能更加客观地审视书中的内容:例子和结论是否就有必然的联系?除了作者的结论,是否还可能推理出别的结论?又例如他的推演过程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漏洞等等?

看每一本书非休闲书都应该如此,时刻自我提醒,自我提问。

其三,成功学没有具体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责备被人是不对的,那么当我想要责备对方的时候,我要怎么压制自己责备的意愿呢?我不不用责备的方式,我应该怎样才能让他人知道自己的错误呢?我应该如何帮助对方改进呢?诸如此类的实操问题,作者都一概不提(或许会在后面章节有?)。

经过半年的读书笔记,感觉自己在看书的这件事上看书真的是要批判地来看啊~~

摘录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

Any fool can criticize, condemn and complain - and most fools do. But it takes character and self-control to be understanding and forgiving.

任何傻瓜都可以轻易批评责骂,而他们通常也这样做。但只有智者才拥有良好的品格并能控制自己,去理解和原谅他人。

God himself, does not propose to judge man until the end of his days. Why should you and I ?

上帝也只在人生命的最后一天才审判,你又凭什么去评判别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