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最近。随着中央多次强调新基建建设,从散户到媒体到券商,全国开启了一片新基建热潮,一个产业如果不能跟新基建挂边,出门都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新基建”这个词算是彻底火了!

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天内,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4次直接或间接提及“新基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媒体统计,截止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

No.1

何谓“新基建”

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所谓“新基建”,全称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官媒盖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为什么叫“新基建”?这其实是与传统基建,或者是俗称的“铁公基”有较大的区别。“铁公基”主要针对的是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设施。“铁公基”作为传统基建更像是托底的作用,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其实如果从国家科技、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来看,新基建才是发力的重点,更符合“科技兴国”的概念。


“新基建”主要“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新,

“新基建”更加关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传统基建主要依赖钢铁、水泥等;


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创造出更多的新市场、新需求;


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固有模式。

No.2

“新基建”正逢其时

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疫情使经济陷入短期“停摆”;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向着深水区推进。


那么,该怎么对冲这些风险?


据专家的观点,“新基建”短期来说,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定就业;长期来看,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


01

“新基建”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

中国经济今年一个很重要的稳增长举措在于稳投资,而稳投资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在于稳基建。


而传统基建投资的边际效益正在下降,需要推动“新基建”来优化投资结构,使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相匹配。


02

“新基建”背后有着巨大市场需求

第一,“新基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聚焦点在于科技创新,包括5G建设、大数据中心等。


第二,“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相关,通过修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以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基建投入,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第三,“新基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目的在于“补短板”,比如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应急物资保障设施不足,以及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缺乏等问题。


03

“新基建”背后有着巨大市场需求

“新基建”背后藏着大生意,无论是5G基站建设,还是大数据中心,每一个领域身后都是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的大市场,投资潜力巨大。


不少人正“虎视眈眈”。以5G建设为例,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


更关键的是,5G建设还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带动10几万亿产值的新经济,为中国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基础。


从这次疫情不难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在线”进程迫在眉睫,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经济一夜崛起,这背后也意味着对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巨大需求。

No.3

“新基建”投资本质

在于“新”

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新的领域


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


新的地区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中国还有很大空间,但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未来,新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


新的主体


将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新的方式


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民营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因此,在新基建投资机会方面,除了关注产业细分领域,还要结合地域、资本融资方式、相关产业链等方面,多重考虑投资方向,从广度和深度,多角度探索投资机遇。

No.4

步履不停

坚定资本引领产业爆发

48万亿“新基建”风口,吹响助力经济复苏号角

拾初集团始终以资本招商、资本驱动灌注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持续加深政企合作,在国内优先构筑新型产业集群体系,助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落地。


以投行视角与方式,引导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围绕集团多元业务战略版块,引入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及企业。立足产业前沿,厚植创新沃土,围绕国家政策方向,拾初集团专注高新产业服务和特色产业生态,基于“平台+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产融互补,创新孵化,赋能高新科技产业,从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