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侃、反譏與詭辯(邏輯三講之一)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們用蘇格拉底這麼酷的一句名言來當作本文的開場白,一如我們一直當作真理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卻從沒有人證明出這句就是絕對的真理。 我們也聽說過這樣的故事:一個理髮師號稱給村裡所有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那麼他自己的頭髮誰來理?

詭辯是政客的武器、反譏是紳士的撒手鐧,調侃則是幽默素質的體現。三者本質都在邏輯上是共同的東西,卻別在於,有些豐富了政治、有些豐富了社交,而另一些豐富了生活。


所以邏輯如果與幽默相結合,就不僅僅是一種把人折騰得暈頭轉向的工具,而是攻防有度、閃躲騰挪的氣質武器。


調侃、反譏與詭辯(邏輯三講之一)


(一)悖論與詭辯:

第一個著名的悖論就是“上帝萬能悖論”:幾個世紀前,羅馬教廷出了一本書,書中用當時最流行的數學推論,導出“上帝是萬能的”。一位智者針鋒相對地問:“上帝能萬能到創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嗎?”。 這句話讓教廷無言以對丟盡顏面。


第二個就是歐布里德所說的“說謊者悖論”:歐布里德說“我正在說謊”

這句話是真的,還是假的? 如果是句真話,由這句話的內容可知:說話者正在撒謊,既然是撒謊,那麼說的是假話;反之,如果這句話是假的,說假話就是說謊,這句話的內容正是“我正在說謊”,因此這句話又是真的。


第三個著名的故事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普洛達哥拉斯招收了一個學法律的學生,名叫歐提勒斯。師生商定,一半學費在學生畢業時付,另一半學費是在學生出庭第一次勝訴之後交付。但歐提勒斯畢業後遲遲沒有出庭。普洛達哥拉斯等不急了,便決定向法庭起訴歐提勒斯要求他付另一半學費。歐提勒斯回答說:如果我勝訴,則依法庭判決我不應付費給你,如果我敗訴,則依照我們的約定,我不付費給你;所以,不論我勝訴還是敗訴,我都不應該付給你錢。

其實,上面故事還有一個版本,就是當老師的也說了一段同樣振振有詞的悖論:如果我贏了官司,那麼按法庭裁決,你該付我錢;如果我輸了, 那麼按咱們的合同,你該付我錢。所以不管官司是嬴是輸,你都該付我錢。


話題從悖論引到了詭辯,下面的一個故事就非常形象生動地揭示了“詭辯”實質:

有兩個中學生找到教他們希臘文教師的辦公室,問道:老師,請問:究竟什麼叫詭辯呢?

這位精通希臘文且又精通希臘哲學的老師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稍稍地考慮了一下,然後說: “有兩個人到我這裡來作客,一個人很乾淨,另一個很髒。我請這兩個人去洗澡。你們想想,他們兩個人中誰會去洗呢?”

“那還用說,當然是那個髒人。”學生脫口而出。

“不對,是乾淨人。”老師反駁說,“因為他養成了洗澡的習慣;髒人認為沒什麼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誰洗了澡呢?”

“乾淨人。”兩個青年人改口說。

“不對,是髒人,因為他需要洗澡;而乾淨人身上乾乾淨淨的,不需要洗澡。”老師又反駁說。然後,他再次問道:“如此看來,我的客人中誰洗了澡呢?”

“髒人!”學生重複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錯了,當然是兩個人都洗了。”老師說:“乾淨人有洗澡習慣,而髒人需要洗澡。怎麼樣?他們兩人到底誰洗澡了呢?”

“那看來就是兩人都洗了。”青年人猶豫不決地回答。

“不對,兩人誰都沒洗。”老師解釋說:“因為髒人沒有洗澡的習慣,而乾淨人不需要去洗澡。”

“有道理,但是我們究竟該怎樣解釋呢?”兩個學生不滿地說,“你講的每次都不一樣,而又總是對的!”

“正是如此,你們看,這就是詭辯。”

調侃、反譏與詭辯(邏輯三講之一)


(二)調侃的藝術:

我一向最認為幽默是一個人的素質,而幽默的技巧就最體現在調侃和解嘲的反應能力上。

說起解嘲,我就想起丘吉爾,丘吉爾有一個習慣,一天之中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一停 止工作就爬進熱氣騰騰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後裸著身體在浴 室裡來回踱步,二戰期間丘吉爾來到白宮要求美國給予軍援時正當他在白宮的浴室裡光著身子踱步時,羅斯福一頭撞進來來了,他看到一絲不掛的丘吉爾一時不知所措,“進來吧,總統先生,”丘吉爾伸出雙臂,大聲說道: “大不列顛的首相對美利堅的總統是毫無保留的” 。

同是丘吉爾,一次在議會開會,保守黨議員威廉·喬因森希克斯在發言時見到坐席上的丘吉爾正搖頭表示不同意。 這位議員說:“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 丘吉爾馬上站起來說:“我也提醒儀員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搖我自己的頭。”


最擅長與用調侃來解決棘手的問題的人就是肖伯納, 一天肖伯納接到一位女士給他的信,信中說:“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為了表達我對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來命名我的小獅子狗,不知尊意如何?”  肖伯納回信說:“親愛的女士,讀了你的信,頗覺風趣盎然,我贊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點,你務必和小獅子狗商量一番”。


英國一位美貌風流的女演員,曾寫信給肖伯納求婚。那意思是說,她不嫌肖伯納年邁醜陋,因為他是個天才,假如能使美貌的女郎和超人的天才結合,那該是多麼諧調啊,“咱們的後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外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了!” 肖伯納給她回了一封信說,她的想象很是美妙,“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該怎樣呢?” 既委婉地回絕對方的求愛,又巧妙反擊了對方對自己相貌的抨擊。

調侃、反譏與詭辯(邏輯三講之一)


(三)反唇相譏

反譏又稱作反唇相譏,是人類受攻擊的反應本能。最有名的故事要數有一次丘吉爾的政治對手阿斯特夫人對他說:“如果你是我丈夫,我會把毒藥放進你的咖啡裡。” 丘吉爾馬上接一句:“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就毫不猶豫地把毒藥喝下去。”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一生儉樸,常常戴頂破舊的帽子在街上溜達。 有個傢伙嘲笑他道:"你腦袋上邊的那玩藝是個甚麼東西,能算頂帽子嗎?"  安徒生則回敬道:"你帽子底下那個玩藝是個甚麼東西,能算個腦袋嗎?"


詩人普希金年輕時一次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家庭舞會時,看到了一位美貌的小姐,於是上去邀舞,可不成想這小姐傲慢他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而反應迅捷的普希金則:"對不起,我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正懷著孩子。"說完,他很有禮貌地鞠了一個躬後離開了,而這位漂亮的小姐卻無言以對面色緋紅。


德國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在那個排猶的社會里,常常遭到無禮的攻擊。在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塔希提島上既沒有猶太人,也沒有驢子。”

把驢子和猶太人相提並論,顯然是想侮辱海涅。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要是我們一起到塔希提島去,就完全可以彌補這個缺陷了。”


調侃、反譏與詭辯(邏輯三講之一)


(四)生活的詭辯:

詭辯論是一種強詞奪理的論證方法,詭辯比較實用的手法有:偷換概念、循環論證、以偏概全、虛假論據、機械類比。其中機械類比是指故意把兩個性質根本不同,或只具有某種表面相同(或相似)的對象拿來作類比,由其中一個對象具有某種性質,推出另一對象也具有某種性質的論證的手法。這裡概念上和下面的舉例時重點說明此條,因為第5部分中的經濟學學家最喜歡用這種詭辯的武器。


機械類比的反例:在此先舉兩個生活詭辯的笑話:話說一男人和女人離婚時都爭奪孩子的監護權,女人說:“孩子是我生出來的,世界上沒有誰比我更愛孩子,所以孩子應該有我來監護。”法官讓男人說說自己的道理。男人沉思一下然後問法官:“尊敬的法官,如果我往自動售貨機裡投了一枚硬幣,自動售貨機出來一枚糖果,那麼這枚糖果應該屬於自動售貨機,還是應該屬於我呢?”


機械類比的正例:3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行由於貨真價實,生意興隆,因而引起英國商人威爾斯的嫉妒。威爾斯蓄意敲詐,到茂隆皮箱行訂購3000只皮箱,價值港幣20萬元,合同寫明1個月交貨,逾期不交或不按質按量交貨,由賣方賠償損失費50%。茂隆皮箱行經理馮燦如期交貨,威爾斯卻說:“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合同上寫明是皮箱。”因此向法庭提出控訴,要求按合同賠償損失。

正當威爾斯在法庭上信口雌黃、氣焰囂張的時候,馮燦的辯護律師羅文錦從律師席上站起來,取出口袋裡的金盃表,高聲地問法官:“請問,這是什麼表?”

法官答道:“這是英國倫敦出品的金錶,可是這與本案有什麼關係呢?”

羅文錦高舉金錶,面對法庭上所有的人說:“有關係,這是金錶,但是請問,這塊金錶除表面是鍍金的以外,內部的機器都是金制的嗎?”

旁聽者同聲議論:“當然不是。”

羅文錦便說:“那麼人們又為什麼叫它金錶呢?由此可見,茂隆皮箱行的案件,不過是原告無理取鬧,存心敲詐而也!”


偷換概念的例子: 還有一個笑話是說一個司令員有個兒子不成材,孫子卻好學上進,是個優等生。一天,司令員教訓兒子:“我怎麼生了你這個不爭氣的兒子?” 兒子頂撞起來:“我的父親是司令,你的父親呢?是一個可憐的農民;我的兒子是優等生,你的兒子呢?什麼也不會,可見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你還是反省一下自己吧,有什麼資格說我?”


循環論證的例子: 相傳在古希臘,有一位年輕人去酒館買酒,他首先要了一瓶白酒,可是當老闆遞給他白酒之後,他又恍然大悟般地告訴老闆他記錯了,應該是要一瓶紅酒,要老闆把白酒換成一瓶紅酒,然後拿起了一瓶紅酒就走,老闆一把抓住了他,說:

“喂,你的紅酒還沒付錢呢!”

“不對吧,我的紅酒可是白酒換的哦!”

“那你也該付白酒的錢啊!”

“什麼?白就不是還給你了嗎?我可沒拿啊!”

老闆一下子懵了,只好看著那個年輕人拿著酒大搖大擺地走了。

而中國最著名也最悠久的詭辯故事就是出自《莊子》: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水的河流的橋上。莊子曰:“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不是魚,怎麼能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那你也不是我,怎麼能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可你當然也不是魚,所以,你也不知道魚是不是快樂的,這個論證完全了)”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且慢,我們看一看事件是如何開始的。惠子你剛才說的:‘你怎麼能知道魚是快樂的呢?’這句話就因為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是快樂的,所以才來問我。因此,我可以告訴你,我是在濠水河的橋上知道魚是快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