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得遠,你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東晉丞相王導如何借力成事

名人本來就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利用名人做宣傳更是一種雙贏的選擇,讓名人出盡風頭的同時也讓自己出盡風頭,這其中的效益相當明顯。所以在遇到合適的機會時,借他人之名成自己之事,也不失為一種成事的智慧。

在中國古代智慧語言裡,有很多“借”字,“借雞生蛋”、“借船出海”、“借網捕魚”、“借刀殺人”、“借東風”,卓越的管理者要善借外力,所以從努力到借力就成為角色轉換的關鍵內容。當然借力中,可借的東西很多,比如借勢、借物、借財、借才、借人,等等,其實,還有一種借,那就是借名,即借用他人的名氣讓自己出風頭。東晉的丞相王導就曾經如此“借力”。

想看得遠,你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東晉丞相王導如何借力成事

王導,生於晉武帝咸寧二年(276年),字茂弘,晉朝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琅玡王氏,從太保王祥以來,一直是名門望族,王祥族孫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朝中數一數二的人物。王導是王衍的族弟,王導的祖父王覽,官至光祿大夫;父親王裁,任鎮軍司馬。王導在少年時代就很聰明,陳留高士張公曾對他的從兄王敦說:此兒容貌志氣不凡,定是將相的才氣。長大後為司空劉蹇所知,被任為東閣祭酒,遷秘書郎、太子舍人,後參東海王司馬越軍事。

他一生最大的政績就是擁立晉元帝建立東晉。而在這一過程中他的聰明才智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

王導素和司馬懿的曾孫、琅玡王司馬睿友善。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任命司馬睿為安東將軍,出鎮建鄴(後改建康,今南京)。王導相隨南渡。當初渡江來到南京時,國庫空虛,缺乏銀錢,只有幾千匹不值錢的白絹。為了渡過暫時的難關,王導自己先做了一件白絹的單衣穿在身上,又動員大臣們出門上朝也都穿上這樣的衣服。上行下效,人們都爭相效仿穿起了這種白絹衣服。白絹一時供不應求,價格很快上漲到每匹一金。這時王導下令將國庫中的白絹全部賣掉,因此多得了幾倍的銀錢。

王導利用人們的崇拜名人、追求時尚的心理,解決了財政困難。如果他想憑藉強硬手段強行推銷賣不出去的絹布,就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根本不可能讓人滿意。

想看得遠,你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東晉丞相王導如何借力成事

其實,王導利用名人威望的謀略早在他的政治活動中就曾施展過。那時,晉元帝司馬睿還只是琅琊王。王導覺察到天下已亂,便有意擁戴司馬睿,復興晉室。司馬睿出鎮建康(今江蘇南京)後,吳地人並不依附,時過一個多月,仍沒有人去拜望他。王導十分憂慮,便想到要藉助當地的名人來提高司馬睿的威望。

於是他對已有很大勢力的堂兄王敦說:“琅玡王雖然仁德,但名聲不大。而你在此地早已是有影響力的人,應該幫幫他。”他們約好在三月上巳節伴隨司馬睿去觀看修禊儀式。

到了那一天,他們讓司馬睿乘坐轎子,威儀齊備,他們自己則和眾多名臣驍將騎馬扈從。江南一帶的大名士紀瞻、顧榮等人,見到這種場面,非常吃驚,就相繼在路上迎拜。

事後,王導又對司馬睿說:“自古以來,凡能稱王天下的,都虛心招攬俊傑。現在天下大亂,要成大業,當務之急便是取得民心。顧榮、賀循二人是當地名門之首,把他們吸引過來,就不愁其他人不來了。”

想看得遠,你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東晉丞相王導如何借力成事

司馬睿聽了王導的話,就派王導親自登門拜請顧榮、賀循。受他們的影響,吳地士人、百姓,從此便歸附司馬睿。東晉王朝終於得以建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得更遠,而利用名人效應則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宣傳方式。

名人本來就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利用名人做宣傳更是一種雙贏的選擇,讓名人出盡風頭的同時也讓自己出盡風頭。這其中的效益相當明顯,所以在遇到合適的機會時,何不學學王導,借他人之名成自己之事,也不失為一種成事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