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大學畢業後,想過有一天會回到這座城市來嗎?”

“想過,但沒想到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用這樣的方式。”

……


3月23日下午,記者電話連線台州市立醫院大內科副護士長、主管護師,全區首個馳援武漢醫護人員李映芳,聽她講述支援武漢的故事。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沒想到在這個特殊時期回到了武漢”


武漢,對於李映芳來說並不陌生。她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在上學期間,她逛遍了武漢的大街小巷,吃遍各種小吃,可以說,武漢是她的“第二故鄉”。畢業後,她一有機會就想回到武漢。


2020年,她沒想到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以這樣特殊的方式回去。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1月28日上午8時6分,一節綠皮火車載著李映芳和全省各個地方的重症醫護人員組成的浙江省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準時抵達武漢武昌站。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這跟我記憶中的武漢完全不一樣。”李映芳放眼望去,本應是人流密集的車站,此時卻很安靜,只有站點工作人員為醫療隊員送上了稀飯和饅頭,市區民警、志願者幫忙醫護人員搬運物資。


李映芳出生於1974年,自畢業後,就正式入職台州市立醫院,成為一名ICU護士,先後擔任呼吸科護士長、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在浙江省組建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李映芳第一時間主動報名成為該隊年齡最大的成員,並被安排到武漢肺科醫院開始了1個多月的支援工作。


“我在那裡讀過書,也在醫院呼吸科和重症醫學科工作過,有豐富的危重症護理的工作經驗,前往一線戰場,我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李映芳說。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出來後,一口氣喝完了500毫升礦泉水”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悶熱、缺氧、虛脫,咬牙堅持

這是什麼樣的環境?

這就是李映芳的工作環境


到達武漢,卸下物資後,李映芳就立即前往醫院報道。她被安排到了距離肺科醫院10分鐘路程的一家賓館,在開展了一個系統性的培訓後,李映芳就立即“上崗”了。


“工作期間的6個小時不吃東西、不喝水,加上工作強度很大,出汗量較多,往往到最後人會感到虛脫。出來後整個人嘴唇都是發麻的,500毫升的礦泉水一口氣就喝完了。”李映芳說。


武漢肺科醫院,是最早接收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從1月初開始,重症監護室的醫護人員,已經超負荷運轉數十天,病房也擴建了一次。封閉的防護服,護目鏡面屏、一次性外科口罩疊加N95防護口罩、3層手套,這些成為了他們工作的“標配”。


“一穿上防護服就滿身大汗了。”1月31日是李映芳第一天正式上班,她輪值的班次是晚上9時到凌晨3時。“我們穿好後還要相互檢查,避免防護服漏氣,口罩護目鏡不嚴實,確保防護到位。”李映芳說。重症監護室收治的都是極危重的重症患者,醫護人員自身的防護措施顯得極為重要。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穿上“裝備”後,護目鏡已經蒙上了一層汗珠。


在重症監護室,氣管插管是李映芳的工作內容,也是感染風險最高的操作之一。“我是分管這個床位的護士,幾乎是零距離接觸,因為患者的口腔是完全打開的。”李映芳介紹,插管過程中患者一旦嗆咳,產生的大量的氣溶膠病毒會隨之擴散到空氣中,這就造成醫護人員非常容易被感染。但李映芳卻說:“有時患者病情嚴重急需搶救時,我們也顧不了那麼多,在防護服外面再加一個防護頭罩,就站在患者床的右邊配合插管醫生。”慶幸的是,那次的插管工作十分順利,只用了不到1分鐘就完成了。


由於穿著封閉笨重的防護服,外加層層牢固保護,很多時候,醫護人員還需要克服生理上的困難。為了節省防護服,李映芳說,她早飯從不吃稀飯,避免中途去衛生間。


重症患者治療項目多,有的需要使用呼吸機、CRRT機,很多導管、微量泵等,有的還會用到人工心肺機,這就對護理要求較高。患者突發狀況時有發生,每次用力地操作後,裹在防護服裡的醫護人員就有缺氧窒息的感覺。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使命在身,大愛有痕。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謝謝”“加油”

聽到這些再累也值


在武漢期間,李映芳的神經一直沒放鬆過。


“在這裡只要醫療儀器上的警報聲響起,我們醫護人員就神經緊繃,因為不知道這一聲警報的下一秒會迎來什麼樣的局面。”疫情來襲之後的每一個深夜,武漢肺科醫院ICU病房裡的燈光徹夜通明。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李映芳說,重症病房相較於其他病房的不同,患者生命指針隨時都會發生變化,生命在這裡顯得尤為脆弱,但也正是脆弱,患者的鼓勵更珍貴。


李映芳記得,有一床患者,是武漢當地人,今年61歲。由於病毒感染嚴重肺氧合功能差,依靠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面對喝水、進食等需要格外注意。每當這時,李映芳都會引導他慢慢吃,並把體位擺到正確的姿勢。


“這個患者非常配合,每次做了護理後,他都會拱手道謝,身體狀況好點的時候,還會親口對我說‘謝謝’,一起加油,讓人很感動。”回想起那一幕,李映芳哽咽了。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李映芳說,在那裡,最開心的莫過於看到患者監護指數略有好轉的時候,那時,即便這一天再苦再累,下班都覺得很輕鬆。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會怕,但不後悔!”

56天無怨無畏



“在那邊,會害怕嗎?”

“會怕,但不後悔!”



從最初的恐懼、擔心,到後來信任、鼓勁,李映芳說,武漢肺科醫院的同事和支援的大家相互幫助,互相扶持。有些患者體型較大,需要不定時翻身更換臥位,大家相互幫忙,好多患者實施俯臥位通氣,值班的醫生和護士共同完成。


作為台州市立醫院唯一一個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醫院的領導和同事也對李映芳關愛有加。前期為她準備了防護物資、生活用品以及部分治療藥物,在武漢期間,還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關心她日常生活情況。


李映芳:為武漢拼命的56天

左1為李映芳


“在我的身後,有許許多多關心、愛護、支持我的領導、同事、同學、家人、鄰居、朋友。因為有他們,似乎肩上的重擔減輕了。”李映芳說,平日休息期間,她就會抽空打電話回家和兒子、丈夫聊聊天。雖然兒子不善於直接表達情感,但在每次和媽媽聊天過程中,會一直追問她什麼時候回家。


3月22日,浙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順利歸來,李映芳也在其中。此時,李映芳所在的重症護理支援隊在武漢肺科醫院已連續工作56天,管理床位20張,護理患者70人。該支援隊還榮獲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李映芳:

“這座城市培養了我,他病了,是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也要勇敢地擔負起這個責任和義務,解除他的病痛,我感到非常光榮,也很幸運,自己能夠為武漢同行注入這股力量,為他們加油!”


記者手記:


這個春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席捲了大半個中國。武漢告急!湖北告急!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離生死最近的前沿陣地上,有多少白衣戰士在“安靜地優秀,悄無聲息地堅強”。


你從人群中走來,身披白色戰袍;你毅然轉身,選擇逆行,從容一笑,義無反顧地衝入那看不見硝煙的戰壕。採訪過程中,回想在武漢支援的點點滴滴,李映芳幾度哽咽。她說,作為一名醫護人員,能夠看到患者早日康復,就是她最大的喜悅和收穫。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像李映芳這樣的醫護人員,他們不畏艱險,與死神較量,和生命賽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滿懷初心和使命,告訴我們,什麼叫做“醫者仁心”。


聽說武漢櫻花開了,或許你們來去匆忙沒時間看,但我們約定好,明年春天,等疫情過去,一定要摘下口罩,去那兒賞櫻,賞人間這份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