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說炸開喜馬拉雅山脈,讓印度洋風吹到西藏來,如今的技術可行嗎?

笑痴顛


“給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乍一聽不可能像是真的,其實在二十年前確有此事,而且當時還有部分國內科學家向上面建議此事,那麼所謂的“炸開一個口子”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呢?聽我來說說故事的始末:

南極、北極、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公認的三極,它們是世界氣候變化的窗口。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哪裡呢,從地圖上來看,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就像是青藏高原南邊的“柵欄”,或者說是一條分界線,將魚米之鄉恆河平原與北面嚴寒的高原地帶分別開來。於是,一個設想出現了。

能不能炸開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口子,不要多,50公里寬的缺口就行了,就可以將印度洋上的暖溼氣流經尼泊爾吹進青藏高原,改變那裡的氣候,造就一個魚米之鄉。這個設想並不複雜,喜馬拉雅山脈就像是一個屏障,它阻礙了暖溼氣流的前進,來自於印度洋上的暖溼氣流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阻隔而抬升,遇冷降雨,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南面的恆河平原,那裡有豐沛的降雨,也有面積廣大的水稻田種植區。

僅一山之隔,氣候的變化就這麼巨大,如果炸開一個口子,這不就完美了嗎。這個設想經當時的幾位科學家一提,迅速成為了熱點話題,馮小剛導演的《不見不散》影片中也出現了這個鏡頭,影片中葛優在講臺前介紹這一設想。

那麼從科學的角度看,這個設想有沒有可行性?

從工程上來看,炸開一個50公里寬的口子,這必須要用核彈來完成,想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使用數百顆原子彈,這個根本不可能,原子彈爆炸本身就具有強放射性,會汙染環境,爆炸之後請問怎麼施工?

從科學上來看,炸開一個50公里寬的口子也無濟於事。喜馬拉雅山山脈並非是一堵連續的牆,它本身就有許多開口,你再多炸開幾道口子又有何用呢,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嘛。

從氣象上來看,就算暖溼氣流越過了喜馬拉雅山這個屏障,它也沒有用武之地,要知道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高度在4千米以上,暖溼氣流上升到這種高度後本身就沒有多少水汽了,還有什麼用?況且,如果暖溼氣流吹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麓,由於溫度升高積雪融化,恐怕有些地方還要被水淹沒。

總而言之,給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引來印度洋上的暖溼氣流,設想的本身就大而空,沒有實施的可行性。再者來說,這項工程的耗費絕對是空前的巨大的,這得需要多少的人力與物力支持,花費多少錢啊,無法想象,現代的人類科技還遠遠未達到如此改變自然的程度。


科學船塢


關於這個問題的傳說,早年曾經出現在葛優的電影中,葛優說在喜馬拉雅山上開一個50公里長的口子,就可以把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引進來,解決中國的缺水和乾旱問題。那麼這個方法真能解決中國的缺水問題嗎?有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呢?

我們都知道,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是南亞次大陸,南亞次大陸瀕臨印度洋,印度洋上的水汽來到喜馬拉雅山這裡之後,就會被這裡海拔6000米的高山阻擋,因此就主要把降雨降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南麓,那麼如果把喜馬拉雅山的高度降低的話,的確是有利於水汽翻過大山向北和向東行進的,所以這個想法是有道理的。

高山不會平白無故降低,所以只能人工去削平它,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喜馬拉雅山的平均海拔6000米,有些地方更是高達8000米,按其平均海拔來說,即使削掉2000米,還有4000米高,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則是4000米,所以對喜馬拉雅山也只能去掉兩千米,但是富含水汽的大氣層一般都在4000米以下,不過從6000米削到4000米也會有些效果了,但是可能並不理想。

那麼這個工程是容易操作的嗎?可以說很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哪座兩千米高的大山被削平的,何況喜馬拉雅山是群山連綿,一道接著一道,你消平了這一道山脈,它旁邊還有另一道山脈又擋住了水汽,這樣一道一道遮擋著,最窄的地方也有一百公里,寬的地方甚至達四五百公里。即便就像葛優說的打開一個寬50公里的缺口,但是這個缺口的通道卻要長達一百公里,這相當於是要把50公里寬,100公里長,1公里高(因為山的高度是上小下大,所以把兩千米對摺一下)大山炸掉並搬走,這可是5000立方公里的土石方啊,是三峽大壩所用土石方的幾萬倍。這麼大的工程,試問怎麼去炸掉呢?又怎麼去搬走呢?這麼多的土石方要放到哪裡呢?

另外一個不好實施的問題是,喜馬拉雅山位於中國與尼泊爾印度和不丹交界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是兩國的界山,所以即便中國要實行這個工程,鄰國肯定也是不同意的,所以這個問題也不好解決。

還有一點就是,到達青藏高原的水汽主要是往東走,經青藏高原向東一路沿長江流域行進,但是這些地方卻並不缺水,中國缺水的地方是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所以即便在喜馬拉雅山上打開個缺口,水汽也無法引到中國缺水的地方。

不過只要能把水氣引進來,降水就只會將在中國的土地上。我們還可以把降下來的水做引流,比如引到黃河流域,或者向北引到塔里木盆地等,不過這又是個浩大的工程,真的都是很不好操作呀。

不過我也有一個這樣的想法,就是詳細勘察喜馬拉雅山的地形,這種綿延三四千公里的大山脈,總是有它薄弱的地方易於引進水汽,比如連綿群山間的缺口,高峰間的低谷等等,我們可以找幾個薄弱的地方,適當的降低山峰的高度,去掉一些直接阻擋的屏障,巧妙的讓水汽更容易地進入到青藏高原,這樣工程不用做得太大,卻也可以讓降水增多,達到想要的效果,你說呢朋友。


奇聞先知


以如今人類的呢你可以做到,但是這樣做了真的如想象中的那樣,讓印度洋風吹到西藏復地?我看未必。

其實這種說法是1996年,牟其中提出過一個大膽的計劃。為何有這種想法呢?

我覺得態勢對西藏高原的地理以及氣候形成的真正原因不是很瞭解。我覺得讓印度洋風吹到西藏不可行,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原因一:印度洋的風帶來無法吹進西藏高原


圖1.1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認為印度樣的溼潤的風,無法進入西藏高原是因為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其實不然,喜馬拉雅山脈:第三紀晚期(距今約300萬年前),發生了地質歷史上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在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的相互作用下,發生了強烈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中國地勢出現了大規模的高低分異。由於印度洋不斷擴張,推動著剛硬的印度洋板塊,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向亞洲大陸南緣俯衝擠壓,使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

圖1.2

因此,喜馬拉雅山脈在地勢結構上並不對稱(如上圖1.2),真正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側:北坡平緩,南坡陡峻。天真的人認為喜瑪雅拉山脈就像一堵牆,將來自南方的印度洋風擋了下來;要知道北麓的西藏高原海拔平均都在4000米以上,事實上整個西藏高原就是一堵牆,真正將來自印度樣的風當下來的就是西藏高原,因此並不是喜馬拉雅山脈。即使給喜馬拉雅山脈開一個口子,也不能讓印度樣的風進入西藏高原。

同時,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連綿成群的高峰擋住了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溼潤氣流。所以,喜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較少,植被稀疏,形成鮮明的對比。隨著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區的自然景象也不斷變化,形成明顯的垂直自然帶。

原因二:西藏高原海拔太高,水氣沒法真正進入高原腹地

讓印度洋的風進來為何?從海洋中吹過來的風中帶有水分,能改變任何地域的氣候,是該地區氣候變得更加溼潤,所以我斷定能提出這樣的想法,當然是讓水氣進入西藏地區。

圖1.3喜馬拉雅山脈

但是此處我想說這種想法也是徒勞的。原因很簡單:喜馬拉雅山脈本來就有這樣一個口子--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峽谷,同時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帶,年降水量達4500-11060毫米;就是這條水氣通道使大峽谷積蓄了巨大的水能資源。

事實上如此巨量的水氣進入的大峽谷,最終有兩種走勢:1.形成降雨再次流入印度洋,2.部分水氣被永久的冷藏在喜馬拉雅山脈當中,通過圖1.3我們可以看出,大峽谷周圍的全屍白色的積雪,而這些積雪就是印度洋風帶來的水氣形成的。

圖1.4: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雪山

主說炸開喜馬拉雅山脈,倘若幻想通過一個通道改變西藏高原的生態,那這就是個鮮活的例子,在青藏高原,雪線高5500~6000米。試想一下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從這裡進入高原腹地。隨著的深入,整個地勢不斷地變高,進入西藏高原的水氣,海拔5500米以上的地域大部分水氣最終全部變成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凍雪層,最終形成我們所看到的如圖1.4所呈現的景象。

綜上所述:我覺得這種相想法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是我覺得這種通過開通輸送水分管道的做法還是不可取得。


自然之樹


答:我國西北地區常年乾旱,其中一個原因是攜帶水汽的西南季風,被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如果把喜馬拉雅山脈挖一個很大的缺口,理論上會改善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但是工程量十分巨大,而來會帶來一系列不可控的影響。


我國人口基數巨大,在東部沿海地區,每平方公里超過400人,而在西部高原地區,每平方公里還不足10人,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西部高原地區氣候不好,農作物難以大面積播種,而且交通條件相對較差,經濟發展緩慢。

在每年的5、6月份,來自太平洋地區的東南季風,攜帶雨水滋潤著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但是無法到達西部高原;在8月份時,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又被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使得我國西部高原地區降雨量低,氣候條件惡劣。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西側的尼泊爾,在夏季時雨水十分充沛。

在電影《不見不散》中,葛優說到把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道五十公里的口子,讓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吹進來,從而把西部地區變成無數個“魚米之鄉”。

這個想法簡直就是異想天開,要知道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7000以上,高峰一座連接一座,其中超過7350米的高峰就有100多座,而山脈本身又坐落於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在如此高的山脈上哪怕是呼吸都費力,更別說巨大的工程量,而且只把喜馬拉雅山脈鑿一個口還不行,因為青藏高原的海拔太高了,水汽在爬升過程中很容易凝結成雨,我們還需要把青藏高原挖出一道深口子,才能把西南季風引入西部地區。

然而現實中根本行不通,因為喜馬拉雅山北部有好幾個鄰國,他們也不會同意這麼做,而且就算把喜馬拉雅山脈挖開了一個口,引來的西南季風造成大量降水,加上氣候變暖使得高原積雪融化,然後匯入長江黃河,必定會導致下游洪水氾濫。

總之,大自然的力量是可畏的,人類要想貿然改變大自然,大自然不會按著人類想象去發展,並且會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最後可能得不償失。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牟其中是一個膽大的,他並不懂多少科學知識,並且還是個吹牛大王!他以為他在當時老毛子解體動盪時,他當時用自已的膽大和聰明,與俄羅斯作了賺大便宜的買賣。他就以為自己是個商業天才了!可後來的各種投資大量的失敗,而且開始以詐騙的手段弄錢,最後被判重刑。在說一說牟其中吹他自已,要炸喜馬拉雅山的問題,先不說工程的大小。就是真的炸成功了,大量的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湧向中國的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大西北中一些地域的部分地方變成江南,西北降水量大增。這些只是人們想象到的好處,可對中國的好與壞誰人能知?這一切問題絕不是一個牟其中能想到的!就是今天中國和世界的科學家們,研究論證幾十年都不一定會有結果的!印度洋大量的暖溼氣,可能在大江源頭流域降水大增。那時中國長江、黃河也許會比今天水量大很多,甚至增加成倍或多倍。到那時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今天中國人口地域的佈局,就是按現代這種氣候條件下,用二千多年才漸步形成的,現在這樣的城鎮人口格局。一旦中國今天的人口格局在氣候重大改變後,誰能保證中國人口眾多最最富裕的,長江黃河流域廣大地域會不會變成災難之地?這個牟其中出獄後,他又提出了這個自已過去吹大牛的,況且也是今天國力根本無承擔的事。可還真有人對他的炸喜馬拉雅的胡扯,又開始大肆吹捧這牟其中如何偉大了!並提出讓政府對這吹大牛的牟其中,炸喜馬拉雅山的宏偉計劃進行研究。多麼可笑!


大頭狼60935581


炸開喜馬拉雅山,讓印度洋的暖流進入西藏之說,完全是缺少常識。大家都知道高外不勝寒吧,青藏高原海拔一般都在3000以上,就算炸開喜馬拉雅山,海拔3000米的高原也不會溫暖。在喜馬拉雅山的東盡頭,是西藏與雲南交界的地方,那裡已經沒有喜馬拉雅山的阻擋了,但海拔3000多的昌都一樣的寒冷。

非洲是很熱的地方了,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2米,但在幾十年前3000米以上還是常年不化的冰川。

要想讓印度洋的暖流進入西藏,使西藏地區四季如春,不僅僅是要炸來喜馬拉雅山,而是要將整個青藏高原海拔降低到1000米左右才行,請問人類能做到嗎!


雲澹風輕66094460


用山東藍翔的挖掘機去挖就行了


劉金子



冀秦瓊


不用炸用大型隧道掘進機貫通,又可以氣流流動,也可以增加口岸貿易。從底部多開幾條隧道與印度互通商貿,一舉多得。


風車jzD


奇思妙想,真是大膽的想法!我深感佩服!可評論區看到都是反對的聲音,一千個、一萬個理由反對,其實就是不想改變。科學不是等待出來的,應該實踐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