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安院校聯考面試熱點:別讓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限制了拍照自由

【熱點背景】

近日,一則關於“比剪刀手拍照會洩露指紋”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消息稱如果拍照時鏡頭距離過近,就可以將“剪刀手”照片通過照片放大技術和人工智能增強技術還原人物的指紋信息。不法分子將指紋信息用專業材料製作成指紋膜,從而識別身份,進行指紋鎖、指紋支付等違法犯罪行為。

9月15日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上海地區的活動上,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副主任張威也提醒公眾,在拍照時近距離比的剪刀手很容易洩露身份信息。1.5米內拍攝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還原出被拍攝者的指紋,在1.5米-3米的距離內拍攝的照片也能還原出50%的指紋,只有超過3米拍攝的照片才難以提取其中的指紋。

對此也有專家表示,這一說法是“偽安全概念”,理論上是有洩露指紋信息的可能。但是受到拍照清晰度以及上傳照片是否被壓縮等因素影響,提取指紋的難度很大,指紋提取的技術和成本也是考慮的因素,而具有安全意識的公司都不會把生物識別技術作為唯一驗證手段。儘管我們需要正確判斷網絡信息,但是也要認識到“剪刀手”背後反映的是人們對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恐懼和無法保護個人隱私洩露的無奈。

【命題預測】

一則關於“比剪刀手拍照會洩露指紋”的消息引起人們的恐慌,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對於頻發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你怎麼看?

【中公解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頻發,身份信息被冒用、照片被轉發、社交網站信息洩露等問題威脅著人們的信息安全。解決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保障互聯網信息安全刻不容緩。

當前網絡信息洩露問題凸顯,一方面個人信息洩露造成身份信息、照片等被轉發和冒用,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信息被公示網上,這些私密信息洩露不僅影響正常生活,甚至會造成個人經濟財產的損失。另一方面身份證、銀行賬戶信息、家庭信息等被不法分子利用,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增加違法犯罪行為產生的可能。同時,頻發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及創新的獲取信息手段,更是增添了人們對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畏懼和恐慌。

在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為何網絡安全問題屢禁不止?為何網絡信息洩露問題時有發生?其一,網站及相關app系統設置存在漏洞。用戶在登錄網站和app時經常需要進行註冊,填寫電話號碼或個人信息,網站系統存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擊導致信息洩露;其二,犯罪分子利用網絡特點犯罪,追蹤難度大。因為互聯網交流可以使用虛假的身份信息、不同的ID登錄社交賬號,違法犯罪分子利用網絡這一特性騙取他人信息,或者攻克他人社交賬號,利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詐騙,虛擬ID使公安部門無法追蹤違法人員信息;其三,缺乏完善的行業監管機制。某些網站、app受利益驅使洩露個人信息,這些行業雖均有系統內部出臺的關於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見和規定,但由於部分從業人員法律意識不強,且內部執行不到位等情況,導致信息洩露情況嚴重。政府缺乏對於網站、app的運行監管機制,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發生後也沒有完善的處理機制;其四,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在瀏覽網頁、購物、註冊app的過程中缺乏防範意識,隨意註冊不知名網站。

網絡安全問題解決一直在路上,只有防範意識與防範措施並行,才能有效抵制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發生。

第一、提高個人防範意識。通過宣傳標語、微信公眾號、網絡安全主題宣傳會等多種形式宣傳網絡信息洩露常見的途徑,講解預防網絡信息洩露的途徑等,提高人們在上網過程中的安全防範意識,不要輕易輸入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不隨意上傳私人照片等。

第二、加強行業自律及系統維護。各網站、app等強化運行系統的安全性,防止黑客入侵和不法分子竊取信息。內部出臺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見和規定並執行到位,防止因為追逐利益而導致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保障。制定明確的法律規定和處罰細則,對於受利益驅使洩露他人信息、通過不法途徑竊取他人信息、利用他人信息違法犯罪等行為作出明確處罰。健全維權途徑,讓人們發現自身信息洩露的情況能夠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第四、健全應急機制,及時止損。建立網絡信息安全追蹤機制,在發生網絡信息洩露問題後能第一時間進行調查和追蹤,有效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降低人們的經濟財產損失。出現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消息也能第一時間回應,防止信息洩露恐慌的產生。

防止信息洩露,打擊網絡犯罪需全民參與,只有多方聯動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才能淨化網絡環境,隨心上網、隨心拍照,讓微笑更甜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